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三十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一 (6)

1. 治水實脾調理劑

(《濟生》)實脾散,治陰水發腫,凡此先實脾土。

厚朴(制),木瓜,木香,附子(制),乾薑,草果仁,大腹皮(各錢半),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盞、姜五片、棗一枚,煎七分,不拘時服。(一方加白朮、茯苓。)

補脾藿香散,治脾受水氣,吃藥轉了,服此藥以補之。

白話文:

《濟生》中記載的「實脾散」,用於治療陰水導致的浮腫,藥方旨在先補脾土。方劑包含厚朴(制)、木瓜、木香、附子(制)、乾薑、草果仁、大腹皮(各錢半),甘草(炙,五分)。將藥材混合,以水二盞、姜五片、棗一枚煎煮七分,不拘時服用。此外,還有一種加白朮、茯苓的變方。 另一種方劑「補脾藿香散」,用於治療脾臟受水氣影響,服藥後轉好,但需要進一步補脾的狀況。

藿香,丁香,羌活,紅豆,川芎,獨活,木香,草豆蔻,甘草(炙。各五分),乾薑(八分),陳皮(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三五沸,空心和滓服之。

(《濟生》)加味腎氣丸,治腎脾俱損,腰腳皆腫,小便不利。

白茯苓(三兩),附子(制,半兩),澤瀉(去毛),桂枝,川牛膝,車前子,山藥,山茱萸肉(各一兩),牡丹皮(一兩),熟地黃(四兩),

白話文:

藿香、丁香、羌活、紅豆、川芎、獨活、木香、草豆蔻、甘草(炙,各五分),乾薑(八分),陳皮(一錢),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用水一盞,煎煮三五沸,空腹服用藥渣一同服用。

這是加味腎氣丸的藥方,主治腎脾俱損、腰腳浮腫、小便不利等症狀,藥方包括白茯苓三兩,附子(制,半兩),澤瀉(去毛),桂枝,川牛膝,車前子,山藥,山茱萸肉(各一兩),牡丹皮一兩,熟地黃四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

(《直指》)姜蔻散,治胸滿腹腫,大瀉不止,時或乾嘔。

人參,厚朴(制),草果仁,良薑,訶子(煨),白姜(生),藿香,丁皮,蒼朮(制),陳皮,甘草(炙。各一分),丁香,肉豆蔻(麵包火煨),砂仁(各分半),茯苓(分半),

上咀,每服三錢,水煎食前服。仍以木香砂仁煎湯濃調正料,參苓白朮散佐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煉成蜜丸,大小如梧桐子般。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以米湯送服。這是《直指》中記載的姜蔻散,可治療胸腹脹滿、腹瀉不止,偶爾乾嘔的症狀。

配方包括人參、厚朴(製)、草果仁、良薑、訶子(煨)、白姜(生)、藿香、丁皮、蒼朮(製)、陳皮、甘草(炙,各一份)、丁香、肉豆蔻(麵包火煨)、砂仁(各半份)、茯苓(半份)。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水煎服,飯前服用。並以木香、砂仁煎湯濃縮後,加入正料,再用參苓白朮散輔助治療。

(《三因》)當歸散,治水腫之疾,多由腎水不能攝養心火,土無所滋,水溢氾濫,滲透經絡,發為浮腫。

當歸,木香,肉桂,赤茯苓,白朮,陳皮,木通,赤芍藥,檳榔,牡丹皮(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錢,入紫蘇五葉、木瓜一片煎服。

白話文:

《三因》記載的當歸散,主要用於治療水腫。水腫通常是因為腎臟水液無法滋養心火,導致土氣不足,水液外溢,滲入經絡,而出現浮腫。此方由當歸、木香、肉桂、赤茯苓、白朮、陳皮、木通、赤芍、檳榔、牡丹皮等藥材組成,按比例混合後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五錢,加入紫蘇五葉和木瓜一片,煎煮服用。

2. 水腫攻下諸劑

(《局方》)神助散,治十種水氣,面目四肢浮腫,以手按之,隨手而起,咳嗽喘急不得臥,小便澀,大便秘。

澤瀉(一兩),椒目(兩半),豬苓(二兩),黑牽牛(頭末,一兩),葶藶(三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煎入酒調服。

(《秘方》)木香塌腫散,治水腫二便秘澀。(方見脹滿門。)

(《玉機》)大戟散,治水腫腹大如鼓,或遍身俱腫。

白話文:

《局方》的神助散,可以治療十種水氣,症狀包括面部和四肢浮腫,按壓後凹陷隨手回彈,咳嗽喘不過氣來,無法平躺,小便不暢,大便不通。藥方組成:澤瀉一兩,椒目半兩,豬苓二兩,黑牽牛一兩(去頭尾),葶藶三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水煎後加入酒調服。

《秘方》的木香塌腫散,可以治療水腫伴隨大便秘澀。

《玉機》的大戟散,可以治療水腫腹大如鼓,或者全身浮腫。

大戟,白牽牛,木香(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以豬腰子一對批開,擦藥在內燒熟,空心食之。如食左腰子,左臂塌消,食右消右。

如腫不盡,於腹繞塗甘遂末,飲甘草水少許,其腫自消。

神助木香散,治二十四脹鼓病。

木香,沉香(各二錢),砂仁,葶藶,益智仁,連翹(各三錢),桑白皮,白牽牛(半炒),陳皮,枳殼,木通,黑牽牛(半炒),椒目,青皮,澤瀉,大黃(各半兩),檳榔,胡椒(各一錢),甘遂(四錢),

白話文:

將大戟、白牽牛、木香三種藥材等量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取豬腰子一對剖開,將藥粉塗抹在腰子內,燒熟後空腹食用。如果吃左邊腰子,左臂腫脹就會消退,吃右邊腰子,右臂腫脹就會消退。

如果腫脹尚未完全消退,可以在腹部周圍塗抹甘遂粉末,並喝少量甘草水,腫脹自然會消退。

這種藥方被稱為「神助木香散」,專治二十四種脹鼓病。

將木香、沉香各二錢,砂仁、葶藶、益智仁、連翹各三錢,桑白皮、白牽牛(半炒)、陳皮、枳殼、木通、黑牽牛(半炒)、椒目、青皮、澤瀉、大黃各半兩,檳榔、胡椒各一錢,甘遂四錢,混合在一起。

上為細末,米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錢,空心五更嚼蔥白湯下,(消上。)次服橘皮湯下,(消中。)三服桑白皮湯下。(消下。)倘有餘腫,沉香湯下,忌鹽醬。

大腹皮散,治風水,身體浮腫,發歇不定,上氣喘急,肢節疼。

大腹皮,桑白皮,川芎,漢防己,羌活,青皮,大黃,檳榔(各七分),桂心,甘草(各三分),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米醋糊做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錢,空腹五更時用蔥白湯送服,以消去上半身水腫。接著用橘皮湯送服,消去中部水腫。最後用桑白皮湯送服,消去下半身水腫。如果有剩餘水腫,可以用沉香湯送服。忌食鹽和醬。

大腹皮散專治風水導致的身體浮腫,症狀反覆無常,上氣喘急,肢體疼痛。

藥方組成:大腹皮、桑白皮、川芎、漢防己、羌活、青皮、大黃、檳榔(各七分)、桂心、甘草(各三分)。

上咀,作一服,水盞半、姜三片,煎六分,不拘時溫服。

(仲景)十棗湯,治水氣四肢浮腫,上氣喘急,大小便不通。(方可為丸。)

三花神祐丸(治前症。)

舟車丸

浚川散(四方並見痰飲門。)

(《聖惠》)牽牛湯,治腹中濕熱,足脛微腫,中滿氣急,咳嗽喘息,小便不利。

牽牛(頭末,一兩),厚朴(薑製,五錢),

白話文:

先煮一劑藥,用半盞水、三片薑,煎煮六分,不限時間溫熱服用。這是仲景的十棗湯,用來治療水氣導致的四肢浮腫、呼吸急促、大小便不通。這個方子可以製成丸劑。三花神祐丸、舟車丸、浚川散,這些藥方都可用於治療同樣的症狀。另外,《聖惠》裡的牽牛湯,用來治療腹部濕熱引起的足脛輕微腫脹、腹脹氣急、咳嗽喘息、小便不利。藥方用牽牛頭末一兩、薑製厚朴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薑棗湯調下,或水丸服。

(《聖惠》)順氣丸(一名氣寶丸)治腰脅俱病,如抱一甕,肌膚堅硬,按之如鼓,腳腫不能屈伸,脊瘦露骨,四肢無力。

木香,茴香(炒),羌活,檳榔,木瓜,川芎,當歸(酒浸。各一兩),黑牽牛,青皮,陳皮(各一兩),大黃(兩半),皂角(四兩),

上為細末,熬皂角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溫湯下。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生薑和紅棗煮成的湯水調服,也可以製成水丸服用。

(出自《聖惠方》)順氣丸(又名氣寶丸)可以治療腰部和脅肋部位的病症,例如感到腰脅部位沉重如抱著一個大甕,皮膚僵硬,按壓時像敲擊鼓面,雙腳腫脹無法伸屈,脊背瘦削露出骨頭,四肢無力。

藥材包括:木香、茴香(炒過)、羌活、檳榔、木瓜、川芎、當歸(用酒浸泡,每種藥材各一兩)、黑牽牛、青皮、陳皮(每種藥材各一兩)、大黃(半兩)、皂角(四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末,然後熬製成皂角膏丸,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用溫水送服。

(楊氏)十水丸,治十種水腫,四肢脹滿,面目虛浮,以手按之,少時方起,喘急不得臥,小便赤澀。

遠志,石菖蒲,椒目,羌活,大戟,肉豆蔻(麵包煨。各一兩),澤瀉,豬苓,胡葶藶(炒),白牽牛(炒。各半兩),

上為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良方》)半邊散,治諸般水腫。

芫花(醋浸焙乾),甘遂,大戟,大黃(各三錢),土狗(七枚,五月內取細腰能飛者)

白話文:

楊氏十水丸,用於治療十種水腫,症狀包括四肢腫脹、面容虛浮、用手按壓後要過一段時間才恢復、呼吸急促無法平躺、小便赤紅且澀。藥方包括遠志、石菖蒲、椒目、羌活、大戟、肉豆蔻(用麵包烤)、澤瀉、豬苓、胡葶藶(炒)、白牽牛(炒),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

良方半邊散,治療各種水腫。藥方包括芫花(用醋浸泡後烘乾)、甘遂、大戟、大黃(各三錢)、土狗(七枚,取五月內能飛行的細腰土狗)。

上先以蔥搗爛馬餅攤新瓦上,將土狗攤蔥上焙乾去翅嘴,每個剪作兩片,分左右成對記之,再焙乾為末。欲退左邊腫,即以左七片為末入前藥二錢調服,右邊如之,淡竹葉、天門冬煎湯調五更服,候左邊退至四日服。右邊如或未動,只以大黃三錢煎至一半助之。如不動,茶清助之。

(《良方》)神助丸(又名葶藶丸)治十種水氣,面目四肢遍身俱腫。

大戟,一青水,先從左脅腫起,根在肝。

葶藶,二赤水,舌根腫起,一云腳跟腫起,根在心。

白話文:

先用蔥搗爛馬餅,鋪在新的瓦片上,把土狗(即壁虎)放在蔥上烘乾,去掉翅膀和嘴,每隻剪成兩片,分左右成對記住。再把這些剪好的壁虎烘乾磨成粉。如果要治療左側腫脹,就取左側七片壁虎粉,加入其他藥物二錢調服;右側腫脹則取右側七片粉,方法相同。用淡竹葉和天門冬煎成的湯調服,在凌晨五點服用,等到左側腫脹消退後,再服用四天。如果右側腫脹沒有變化,就用大黃三錢煎至一半,來幫助治療。如果還沒有效果,就用茶水幫助。

神助丸(又名葶藶丸)治療十種水腫,包括面部、四肢、全身浮腫。

大戟治療青水腫,通常從左側肋骨處開始腫脹,根源在肝臟。

葶藶治療赤水腫,舌根腫脹,也有人說腳跟腫脹,根源在心臟。

甘遂,三黃水,腰腹腫起,根在脾。

桑白皮,四白水,從腳腫起,根在肺。

連翹,五黑水,從外腎腫起,根在腎。

羌花,(醋炒)六玄水,從面腫起,根在膽。

澤瀉,七風水,從四肢腫起,根在胃。

藁本,八石水,從臍腫起,根在膀胱。

巴豆(去油),九里水,從小腹腫起,根在小腸。

赤小豆,十氣水,或盛或衰,根在大腸。

上十味,用所主藥一兩,余者各半兩,研為細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茯苓湯下,一日三服,忌鹽百日及魚蝦麵食、一切毒物、房事,半年病愈後更服鴨頭丸。

白話文:

甘遂,用三黃水治療,腰腹腫脹,病根在脾臟。

桑白皮,用四白水治療,從腳開始腫脹,病根在肺臟。

連翹,用五黑水治療,從外腎開始腫脹,病根在腎臟。

羌花,用醋炒後,再用六玄水治療,從臉部開始腫脹,病根在膽囊。

澤瀉,用七風水治療,從四肢開始腫脹,病根在胃部。

藁本,用八石水治療,從肚臍開始腫脹,病根在膀胱。

巴豆(去油),用九里水治療,從小腹開始腫脹,病根在小腸。

赤小豆,用十氣水治療,腫脹程度可能時盛時衰,病根在大腸。

以上十味藥,用主治疾病的藥物一兩,其他藥物各半兩,研磨成細粉,用蜂蜜做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丸,用茯苓湯送服,一天服用三次。忌食鹽百日,以及魚蝦麵食、所有毒物,並禁房事。病癒半年後,再服用鴨頭丸。

(《濟生》)鴨頭丸,治濕熱遍身悉腫,腹脹喘急,二便秘澀。

甜葶藶(微炒),豬苓,防己(各一兩),

上為細末,取綠頭鴨血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白湯送下。

雄黃神金散,治十種水腫證候。

桑白皮,雄黃,芫花(醋炒),甘遂,大戟,茯苓,澤瀉,葶藶,椒目,巴戟

上為細末,所主藥加倍,余各等分。每服二三錢,空心用井水調服,以利為度,量人虛實加減法如前。

白話文:

《濟生》記載的鴨頭丸,用於治療濕熱遍布全身導致的腫脹、腹脹、呼吸急促、大小便不通等症狀。藥方包括甜葶藶、豬苓、防己各一兩,研磨成細粉,加入綠頭鴨血和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七十丸,飯前用白湯送服。

雄黃神金散則用於治療十種水腫病症。藥方包括桑白皮、雄黃、芫花(醋炒)、甘遂、大戟、茯苓、澤瀉、葶藶、椒目、巴戟,研磨成細粉,主藥份量加倍,其他藥物等分。每次服用二三錢,空腹用井水調服,以利尿為度,根據病人虛實調整藥量,方法如前所述。

(《良方》)防己湯,治膜外氣水病,不限年月深淺,浮腫大喘。

防己,大戟,木香,赤茯苓,海蛤,椒目,白朮,犀角屑,葶藶,防風,木通,訶子肉,陳皮,牽牛,檳榔,郁李仁,桑白皮,紫蘇(各一兩),大黃(二兩),麝香(少許,湯擂去腳)

上咀,分作二劑,以水三升隔宿浸,明日五更用文火煎減去一升,攪取飲可三盞,平旦空心先飲一盞,如人行五里又服一盞,至第三服,如藥冷,用重湯暖之,不可冷服。若久病腹中虛,服至第三盞則微汗三兩行。若腹中實者,至日午即轉瀉,宜用盆盛驗之,必有汙濁黃水或青黑之物出三五升,並氣化為之瀉。若不甚濁,困倦,切勿止之,必自住。

白話文:

《良方》記載的防己湯,專治膜外氣水病,不論病程長短,只要出現浮腫和喘不過氣的症狀,都可以使用。藥方包含防己、大戟、木香、赤茯苓、海蛤、椒目、白朮、犀角屑、葶藶、防風、木通、訶子肉、陳皮、牽牛、檳榔、郁李仁、桑白皮、紫蘇(各一兩)、大黃(二兩)、麝香(少許,湯擂去腳)。將藥材研磨成粉,分成兩劑,用三升水浸泡一夜,隔天凌晨用文火煎煮,直到剩下兩升,分三次服用。第一次空腹喝一盞,走五里路再喝一盞,第三次喝完藥,若藥冷則用熱水重新加熱,不可喝冷藥。久病體虛者,服用完第三次藥後會微微出汗,而體虛者服用完藥後,到中午會腹瀉,瀉出黃色或青黑色的污濁水,這表示藥效發揮,不必擔心。若瀉得不厲害,感到困倦,也不要強行阻止,會自然停止。

若覺力乏,即服漿粥補之。後隔三五日又服一劑,仍依此法服之。按徒都先生云:服第一劑則病減半,至第二劑則去根本。前後歷試,重者朝及二劑而暮已瘥。根本深者服藥即腫消能起,但覺小腹內有塊結,則須後劑。其藥滓慎勿拋棄,布囊盛懸於風中,他日或有微覺發動,則更煎,可更治兩人。

徒都先生云:人家有此藥滓懸於戶上,一家終不患疫氣。此飲不獨治水氣,凡是氣病皆治之。若患肺氣,不限年月深淺,於此十二味中減去大黃及訶子,加貝母、人參,以童便煎,每日空心服之,當去病根。有患肺氣困重者,因逢患水氣人服此藥,偶得一盞服之水瘥。有人患腳氣,時時衝心,服此亦除根本。

白話文:

如果你覺得體力虛弱,就服用漿粥來補充。之後隔三到五天再服用一劑,持續用這個方法服用藥物。徒都先生說,服用第一劑藥就能減輕一半的病症,服用第二劑就能根治。經過多次嘗試,病情嚴重的患者,早上服用兩劑藥,晚上就已經好轉了。病根深的人服用藥物後腫脹會消退,可以起身,但如果感覺小腹內有塊狀物,則需要再服用後續的藥劑。藥渣不要丟棄,用布袋裝起來放在風中晾曬,以後如果有輕微的病症出現,再煎煮服用,可以再治癒兩個人。

徒都先生說,家裡有這種藥渣懸掛在門口,全家人就不會患上疫病。這種藥物不僅治療水氣,各種氣病都能治療。如果患有肺氣,不論病程長短,從十二味藥中減去大黃和訶子,加入貝母、人參,用童尿煎煮,每天空腹服用,就能治癒病根。有患肺氣嚴重的人,正好碰上患水氣的人服用這種藥,偶然喝了一碗藥湯就治好了。有些人患腳氣,經常感到心慌,服用這種藥也能根除病根。

以此推之,但是氣病皆治,不獨治水氣而已。婦人有孕服之亦無妨,小兒老人隨意增減。

(《良方》)退腫集腎丸,治諸腫。

商陸,豬苓,漢防己,苦葶藶,椒目,滑石,海金沙,黑牽牛,大腹皮,赤茯苓(各一兩),巴豆(二十七粒,去油),黃連(淨,一兩),

上為細末,煨蒜搗爛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五丸,五更溫服,兩日一次。初服商陸湯下,次服赤豆湯下,三服木瓜湯下。

白話文:

由此可知,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各種氣病,不只針對水氣。孕婦服用也無妨,兒童和老年人可以根據情況增減藥量。

「退腫集腎丸」可以治療各種腫脹。

將商陸、豬苓、漢防己、苦葶藶、椒目、滑石、海金沙、黑牽牛、大腹皮、赤茯苓(各一兩)、巴豆(二十七粒,去油)、黃連(淨,一兩)研磨成細末,用煨過的蒜泥揉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五丸,在五更時溫水送服,兩天服用一次。初次服用時用商陸湯送服,第二次服用時用赤豆湯送服,第三次服用時用木瓜湯送服。

雄黃木香散,治男婦八十種水氣,取水法。

大鯽魚(一尾,去鱗肚,入大戟、甘遂各二錢半),雄黃(另研),黑牽牛,木香(各半兩),土狗(一枚,另研)

上以大戟、甘遂一半入魚內煨令焦,取出焙乾,同眾藥研為末。每服二三錢,冷水調下。

(《宣明》)牽牛丸,治一切濕熱腫滿等疾。

黑牽牛,黃芩,大黃,大椒,滑石(各等分),

上為末,酒煮麵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薑湯下。

白話文:

雄黃木香散治男婦各種水腫,取水法:將一條鯽魚去鱗和肚子,放入大戟、甘遂各二錢半,另研雄黃、黑牽牛、木香各半兩,以及土狗一枚(另研)。將一半大戟、甘遂放入魚腹內煨至焦黃,取出焙乾,與其他藥物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到三錢,冷水調服。

牽牛丸治各種濕熱腫脹等疾病:將黑牽牛、黃芩、大黃、大椒、滑石等份混合研末,用酒煮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到七丸,薑湯送服。

(《聖惠》)牛郎丸,治諸水腫。

檳榔,枳殼,黑牽牛,白牽牛(半生熟)

上各等分為細末,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商陸湯下。

(《良方》)奪命丸,治水氣腫病。

大戟(麩炒),甘遂(炒。各一分),苦葶藶(五錢,半生半炒),澤瀉(一分半),

上為細末,煮棗肉為丸,梧桐子大。若四肢腫者,名為順水,溫漿水下三丸,星月上時服,至天曉利下惡物。若四肢瘦腹腫者,名為逆水,以苦葫蘆子陳面煎湯下,二便頻快是效。

白話文:

《聖惠》記載的牛郎丸,可以治療各種水腫。將檳榔、枳殼、黑牽牛、白牽牛(半生熟)等分研磨成細末,用水製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用商陸湯送服。

《良方》記載的奪命丸,也能治療水氣腫病。將大戟(麩炒)、甘遂(炒,各一分)、苦葶藶(五錢,半生半炒)、澤瀉(一分半)研磨成細末,用煮熟的棗肉做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若四肢腫脹,稱為順水,用溫漿水送服三丸,夜間服用,至天亮就會排出惡物。若四肢消瘦但腹部腫脹,稱為逆水,用苦葫蘆子與陳面煎湯送服,則能促進排尿排便,效果顯著。

商陸赤豆湯

生商陸(切如豆大),赤小豆(各等分),鯽魚(二尾,去腸肚留鱗)

上將二味實裝魚腹中線縛,水三升慢火煮,豆爛去魚,取二味空心食之,以魚汁送下。甚者過二日再為之,不過三劑瘥。

(《醫林》)溫白丸,治一切積聚,腹中有塊,久久不治,變成腫脹。

川烏(制,二兩半),皂角(去皮子炙),巴豆(炒去油。各五分),厚朴(姜炒),吳茱萸(泡),紫菀,茯苓,人參,桔梗,菖蒲,柴胡,乾薑(炮),肉桂,川椒(炒出汗),黃連(各五分),

白話文:

商陸赤豆湯

將新鮮的商陸切成豆子大小,與赤小豆(比例相同)一同裝入鯽魚的腹中,用線綁緊。加入三升水,用慢火煮至豆子軟爛,取出魚,只留商陸和赤小豆,空腹食用。用魚湯送服。病情嚴重的患者,可以隔兩天再服用一次,最多服用三次即可痊癒。

(出自《醫林》)

溫白丸

溫白丸用於治療一切積聚,腹中有硬塊,久治不愈,導致腫脹。

配方:

  • 川烏(製,2.5兩)
  • 皂角(去皮,炙)
  • 巴豆(炒去油,各5分)
  • 厚朴(薑炒)
  • 吳茱萸(泡)
  • 紫菀
  • 茯苓
  • 人參
  • 桔梗
  • 菖蒲
  • 柴胡
  • 乾薑(炮)
  • 肉桂
  • 川椒(炒出汗)
  • 黃連(各5分)

上除巴豆另研外,余為末入巴和勻,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七丸,食遠薑湯下,治氣腫水腫,腹中有塊,用木香、木瓜、檳榔、商陸磨湯下。血腫者有赤紫紋,用蘇木、桃仁、赤小豆煎湯下。

(《直指》)行水丸,治前證。

葫蘆巴(炒),破故紙(炒),砂仁,蓽澄茄,川椒(淨炒出汗),烏梅肉(各二錢半),牽牛(炒。各半兩),巴豆(略去油,錢半),

白話文:

除了巴豆要另外研磨之外,其餘藥材磨成粉末,與巴豆混合均勻,用蜂蜜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七丸,飯後用薑湯送服,可治療氣腫水腫、腹中有塊的症狀。若使用木香、木瓜、檳榔、商陸磨成湯汁服用,效果更佳。如果腫塊呈紅紫色,則可用蘇木、桃仁、赤小豆煎湯服用。

以上藥方名為「行水丸」,可治療上述症狀。

藥材包括:葫蘆巴(炒)、破故紙(炒)、砂仁、蓽澄茄、川椒(淨炒出汗)、烏梅肉、牽牛(炒)、巴豆(略去油)。

上為末,麵糊丸,綠豆大。每服五丸,食後薑湯下。

塗臍膏,治腫滿小便少。

地龍,豬苓,針砂(各等分),

上為末,蔥涎調內臍中寸高,以帛束之。

白話文:

將綠豆研磨成粉,製成麵糊丸,每服五丸,飯後用薑湯送服。另外,將地龍、豬苓、針砂等量研磨成粉,用蔥汁調勻,塗抹在肚臍周圍一寸高的地方,用布條綁緊,可治療腫脹腹滿、小便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