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三十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一 (5)

1. 治腫脹解利諸劑

(《拔萃》)香蘇飲,治水氣虛腫,小便赤澀。

陳皮(一兩,去白),紫蘇,漢防己,木通(各半兩),

上咀,每服一兩,水二盞、姜三片,煎一盞,食前通口服。

(《聖惠》)紫蘇橘皮湯,治遍身腫滿,臟腑自利。

紫蘇,橘皮,蘇子,大腹皮,香附子,茯苓(各五分),木香(三分),半夏(制),檳榔,桔梗(各四分),五味子,甘草(各二分),

白話文:

《拔萃》記載的香蘇飲,用於治療水氣虛腫、小便赤澀。配方為:陳皮(去白)一兩、紫蘇、防己、木通各半兩。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用兩碗水、三片薑煎煮至一碗,飯前服用。

《聖惠》記載的紫蘇橘皮湯,用於治療全身浮腫、內臟自利。配方為:紫蘇、橘皮、蘇子、大腹皮、香附子、茯苓各五分、木香三分、半夏(制)、檳榔、桔梗各四分、五味子、甘草各二分。

上咀,每服一兩,水二盞、姜三片,煎一盞,通口服。

(《索矩》)三和湯,治脾濕腫滿。

陳皮,厚朴(姜炒),白朮,檳榔(各一錢),紫蘇(七分),海金沙,木通(各五分),

上咀,作一服,水盞半、姜三片、棗一枚,煎服。

(《良方》)加味枳朮湯,治氣為痰飲所隔,名曰氣分脹滿。歌曰:

氣分中滿並胸痹,三者雖殊皆此類。

胸痹氣實中滿虛,氣分挾飲茲為異。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加入兩杯水和三片薑,煎煮至一杯,趁熱服下,可以治療脾濕導致的腫脹和腹滿。

另一種方劑是用陳皮、厚朴(用薑炒)、白朮、檳榔(各一錢)、紫蘇(七分)、海金沙、木通(各五分)混合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劑,加入半杯水、三片薑和一個大棗,煎煮後服用,可以治療氣滯導致的痰飲阻礙,造成氣分脹滿,這種情況又稱為氣分中滿和胸痹,雖然表現不同,但都是同類病症。胸痹可能是氣實或中滿虛證,氣分挾飲則屬於另一種病症。

趺陽微遲寸遲澀,兩處推求病端的。

陰氣不通則骨疼,陽氣不通身冷劇。

陰氣前通痹不仁,陽氣前通惡寒慄。

陰陽相得氣乃行,氣轉即散分虛實。

實則失氣虛遺尿,腹滿脅鳴何以治?

心下堅大似旋盤,桂附術湯為最妙。

枳殼,白朮,辣桂,紫蘇莖葉,陳皮,檳榔,桔梗,五靈脂(炒),木香(各半錢),半夏,茯苓,甘草(各一錢),

上咀,作一服,水盞半、姜三片,煎七分,食前溫服。

(《聖惠》)赤茯苓丸,治水濕太過,四肢腫滿,喘急風不宣通。

白話文:

腳背微弱遲緩,寸關脈澀,從這兩處脈象可以推測出病症的根源。陰氣不通則會導致骨頭疼痛,陽氣不通則會讓人感到寒冷。陰氣運行不暢,會導致肢體麻木不仁,陽氣運行不暢,會導致惡寒發抖。陰陽調和,氣血才能正常運行,氣血流通就能分辨出虛實。實證則會導致失氣遺尿,腹脹脅肋作響,該如何治療呢?心下堅硬腫大,就像旋轉的盤子,桂枝附子湯最為有效。枳殼、白朮、肉桂、紫蘇莖葉、陳皮、檳榔、桔梗、五靈脂(炒)、木香(各半錢)、半夏、茯苓、甘草(各一錢),研磨成粉,製成一劑,用半碗水、三片生薑,煎煮七分,飯前溫服。赤茯苓丸用於治療水濕過盛,四肢腫脹,呼吸急促,氣機不暢的病症。

葶藶(四兩),漢防己(二兩),赤茯苓(一兩),木香(五錢),

上為末,棗肉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桑白皮湯下。

(《良方》)楮白皮散,治風毒氣,遍身腫滿。

楮白皮,豬苓,木通(各一錢),紫蘇,桑白皮(各錢半),陳皮(去白,五分),

上作一服,水盞半、姜三片煎七分,不拘時溫服。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描述了兩個不同的藥方:

第一個藥方:

  • 葳萇(四兩): 這是古代的一種草本植物,現在已經不再使用這個名稱。根據上下文推測可能是指「牛膝」或「黃精」等相似功效的草藥。
  • 漢防己(二兩): 現代常見的漢防己是指防己科植物粉防己或者馬兜鈴科植物廣防己,具有利尿消腫的作用。
  • 赤茯苓(一兩): 古人所說的赤茯苓是現在常用的茯苓品種之一,有健脾除濕的功效。
  • 木香(五錢): 是一種常用於調理脾胃功能和改善消化不良的草藥。

製法: 這些草藥被研磨成為粉末狀,然後用棗肉搓揉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十粒左右,搭配桑白皮湯一起服用。

用途: 治療風邪引起的全身浮腫問題。

第二個藥方:

楮白皮散:

  • 楮白皮(白皮): 是由構樹的外層樹皮剝取而來,有利尿消腫的效果。
  • 豬苓: 具有利尿排水利溼之效。
  • 木通 (各一錢): 常用於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等方面。
  • 紫蘇, 桑白皮 (各錢半): 分別有助於行氣止咳和平喘化痰作用。
  • 陳皮 (去白,五分): 主要能燥溼化痰、理氣健脾。

製作方法: 所有材料放在一起煮沸後再加入一些生薑繼續熬煮至剩下一半水量即可。每天喝一次,不限時間地點飲用。

主要用途: 這種配方主要是為了治療因風寒引起身體周圍出現脅肋疼痛以及四肢麻木的情況。

(《良方》)檳榔散,治石水病腹光緊急如鼓,大小便澀。

檳榔(末,半兩),商陸,生薑(各一兩),桑白皮(一兩半),甘草(炙,一分),

上除檳榔外,用水二盞煎一盞,去渣,五更初分二服,每服調檳榔一分,平明當利。如不利,再服。

(《良方》)大半夏湯,治脾土受濕不能制水,水漬於腸胃,溢於皮膚,漉漉有聲,怔忡喘息,名水脹。

半夏(制),陳皮,茯苓,桔梗,檳榔,甘草(各等分),

白話文:

《良方》中記載的檳榔散,可用於治療石水病,病症表現為腹部鼓脹緊急,大小便不暢。藥方包括檳榔、商陸、生薑、桑白皮和甘草,其中檳榔需另取半兩研末。除檳榔外的藥材,用水煎煮,去渣後,於五更時分服用兩次,每次加入研磨好的檳榔一分,清晨應能通便。如未見效,可再服用一次。

《良方》中記載的大半夏湯,可用於治療脾土受濕,無法控制水液,水液積聚在腸胃,並外溢至皮膚,發出漉漉聲響,患者心神不安,呼吸急促,稱為水脹。藥方包括半夏、陳皮、茯苓、桔梗、檳榔和甘草,各取等份。

上咀,每服五錢,水盞半、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溫服。

(《良方》)鯉魚湯,治卒浮腫,上氣喘急,小便急澀,大便難。

鯉魚(二斤,去腸肚鱗洗淨),赤茯苓,桑白皮,豬苓,澤瀉,紫蘇(各一兩),杏仁(去皮尖及雙仁者,炒)

上咀,先用水五升煮魚,取汁三升,去魚內藥,煮至二升。食前溫服一盞,魚亦食之妙。

(《良方》)導水茯苓湯,治水腫,頭面手足遍身腫如爛瓜之狀,手按而塌陷,手起隨手而起突,喘滿倚息,不能轉側,不得臥,不得食,小便秘澀,溺出如割而絕少,雖有而如黑豆汁者,服喘嗽氣逆諸藥不效,用此即愈亦常驗。其病重之人煎此藥時,要如熬阿剌吉酒相似,約水一斗,止取藥一盞,服後小水必行,時即漸多,直至小便變清白色為愈。

白話文:

上咀藥材,每次服用五錢,用半盞水、三片薑煎煮八分,飯前溫服。

鯉魚湯用於治療突然浮腫、呼吸急促、小便急澀、大便困難。

將二斤鯉魚去除內臟、鱗片,洗淨後,與赤茯苓、桑白皮、豬苓、澤瀉、紫蘇(各一兩)、杏仁(去皮尖及雙仁,炒過)一同放入水中煮,先用五升水煮魚,取汁三升,去除魚肉,繼續煮至二升。飯前溫服一盞,魚肉也可食用。

導水茯苓湯用於治療水腫,全身腫脹如爛瓜,按壓後凹陷,手放開後腫脹又隨之隆起,呼吸困難,不能翻身,不能躺臥,不能進食,小便澀滯,尿液少且如割斷般,即使有尿也像黑豆汁一樣。服用其他治療喘嗽氣逆的藥物無效,使用此方則常有奇效。病情嚴重者煎藥時,要像熬阿剌吉酒一樣,大約用一斗水,只取一盞藥汁,服後小便必能排出,逐漸增多,直至小便變清為止,即為痊癒。

赤茯苓,麥門冬,澤瀉,白朮(各三兩),桑白皮,紫蘇,桔梗,木瓜(各一兩),大腹皮,陳皮,砂仁,木香(各七錢半),

上咀,每服半兩,水二盞,燈心五根煎五分空心服。如病重者,可用藥五兩,再加麥門冬二兩、燈草半兩,以水一斗於砂鍋內熬至一大盞、五更空心服。渣再煎,連進三服自然水利。

沉香琥珀丸,治水腫一切急難證,小便不通者。

琥珀,杏仁(去皮尖),紫蘇,赤茯苓,澤瀉(各半兩),葶藶(炒),郁李仁,沉香(各兩半),陳皮(去白),漢防己(各七錢半),

白話文:

「赤茯苓、麥門冬、澤瀉、白朮(各三兩)、桑白皮、紫蘇、桔梗、木瓜(各一兩)、大腹皮、陳皮、砂仁、木香(各七錢半)」,這些是藥材的組合。每次服用量為半兩,用水兩盞,加上五根燈心草,煮到剩下五分量,在空腹時服用。

如果病情嚴重,可以增加藥物到五兩,並加上麥門冬二兩、燈草半兩,用一斗水在砂鍋中熬煮,直到剩下一盞,於五更時空腹服用。煎煮後的殘渣再次煎煮,連續服用三次,這樣可以自然地使身體排水。

另外,「沈香琥珀丸」可以治療所有急難的水腫病症,特別是小便不通的情形。

其中的藥材包括:琥珀、去皮尖的杏仁、紫蘇、赤茯苓、澤瀉、炒葶藶、郁李仁、沈香、去白的陳皮、漢防己等,這些也是藥材的組合。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以麝為末,每服二十五丸,加至五十丸,空心人參湯下。

(《三因》)復元丹,治脾腎俱虛,發為水腫,四肢虛浮,心腹堅脹,兩目下腫,小便不通。

附子(炮),木香,茴香,川椒,厚朴,白朮,陳皮,吳茱萸,桂枝(各一兩),澤瀉(兩半),肉豆蔻(煨,半兩),檳榔(半兩),

上為末,神麯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紫蘇湯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再將麝香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十五至五十丸,空腹服用人參湯送服。此方名為「復元丹」,用於治療脾腎雙虛,導致水腫、四肢浮腫、心腹脹滿、眼瞼腫脹、小便不利等症狀。

藥材包括炮製過的附子、木香、茴香、川椒、厚朴、白朮、陳皮、吳茱萸、桂枝(各一兩),澤瀉(兩半),煨過的肉豆蔻(半兩),檳榔(半兩)。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神麴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紫蘇湯送服。

(《百選》)葶藶丸,治腹中有濕熱,目下微腫,如新臥起之狀,而足脛微腫,病在腎;腎,少陰也。標在肺;肺,太陰也。故滿氣急咳嗽,喘息有音。每就臥則右脅有氣上衝兩腋,與缺盆相牽引不快,少思飲食。

甜葶藶(另研),牽牛(半生半炒),白朮(各半兩),桑白皮,赤茯苓,漢防己,羌活,陳皮,澤瀉,郁李仁(湯泡去皮炒紫色另研。各三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初服十丸,加至三十丸,空心及晚食前生薑橘皮湯送,日進二服,以知為度。

白話文:

治療腹中有濕熱,眼睛下方微腫,像是剛睡醒的樣子,腳脛也微腫,病在腎臟;腎臟屬於少陰。病症表現在肺臟;肺臟屬於太陰。因此會出現胸悶氣急咳嗽,喘息有聲音。每次躺下時,右邊肋骨處會有氣體向上衝到兩腋,並且牽引到鎖骨部位,感覺不舒服,不太想吃東西。

將甜葶藶、牽牛、白朮、桑白皮、赤茯苓、漢防己、羌活、陳皮、澤瀉、郁李仁研磨成細粉,用煉蜜製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一開始服用十丸,逐漸加到三十丸,空腹和晚飯前用生薑橘皮湯送服,一天服用兩次,直到病症消失。

(《濟生》)三仁丸,治水腫喘息,大小便不通。

郁李仁,杏仁(泡去皮尖),薏苡仁(各一兩),

上為末,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米飲下。

分氣通心湯

大腹皮,香附子(炒),白茯苓,桔梗(各一錢),木通,甘草(炙),川芎,前胡,青皮,枳殼(炒),白朮(炒。各七分),木香(五分),

上咀,作一服,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前服。

白話文:

《濟生》記載的三仁丸,用於治療水腫、喘息、大小便不通。藥方包括郁李仁、杏仁(去皮尖)、薏苡仁各一兩,研磨成粉末,以米糊製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四十丸,用米湯送服。

分氣通心湯則包含大腹皮、香附子(炒)、白茯苓、桔梗(各一錢)、木通、甘草(炙)、川芎、前胡、青皮、枳殼(炒)、白朮(炒,各七分)、木香(五分)。將藥材研磨成粉,一次服用,用兩碗水、三片薑、一枚棗煎煮八分,飯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