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六 (6)
卷之九十六 (6)
1. 果部
山藥,本草名薯蕷,一名山芋。出明州、滁州,生高山山谷,今處處有之。春生苗蔓延籬,圓莖紫色,葉青有三尖角,似千葉狗兒秧葉而光澤。開白花,結實如皂角子大。其根皮色黲黃,中則白色。人家園圃種者肥大如手臂,味美。懷孟間產者入藥最佳,味甘,性溫平無毒。紫芝為之使,惡甘遂毒。
【救飢】掘取根蒸熟食甚美,或火燒熟食之,或煮食皆可,其實亦可煮食。【治病】具見本草。
芋頭,本草一名土芝。生田野中,今處處有之,人家多栽種。葉似小荷葉而偏長不圓,近蒂邊皆有一劐兒,根狀如雞子大,皮色茶褐,其中白色。味辛性平有小毒,其藥冷,無毒。
【救飢】本草芋有六種:青芋細長,毒多,初煮須要灰汁,換水,煮熟,乃堪食;白芋、真芋、蓮禪芋、紫芋毒少,蒸煮食之。又宜冷食,療熱止渴;野芋大毒,不堪食也。【治病】具見本草。
荸薺,本草名烏芋,一名水萍,又名燕尾草。《爾雅》謂之芍。有二種:根黑皮厚肉硬白者謂之豬荸薺;皮薄色淡紫肉軟者謂之羊荸薺。生水田中,葉似莎草而厚肥,梢又長窄,葉間生葶,其葶三稜,梢頭開花,醬褐色。根即荸薺。其味微苦甘,性微寒無毒。
【救飢】採根煮熟食,製作粉食之,厚人腸胃不飢。服丹石人尤宜食,解丹石毒。孕婦不可食。【治病】具見本草。
以上根可食。
白話文:
[果部]
山藥,本草裡稱作薯蕷,又名山芋。原產於明州、滁州一帶,生長在高山山谷中,現在各地都有。春天長出藤蔓攀爬在籬笆上,圓形的莖呈紫色,葉子是青色的,有三個尖角,像小狗尾巴草的葉子但更有光澤。開白色花朵,結的果實像皂莢子那麼大。它的根部外皮是灰黃色的,裡面則是白色的。人們在園圃種植的山藥,肥大如手臂,味道很好。懷慶和孟縣一帶產的山藥是藥用的上品,味道甘甜,性溫和且沒有毒性。紫芝可以輔助它的藥效,但會與甘遂這種藥物產生毒性反應。
【救飢】挖取山藥的根蒸熟吃,味道很好,也可以用火烤熟吃,或煮熟吃,都很好,它的果實也可以煮來吃。【治病】詳細的藥用功效記載在《本草》中。
芋頭,本草中又稱土芝。生長在田野中,現在各地都有,人們大多會種植。葉子像小的荷葉但比較長而不圓,靠近莖的地方都有一個缺口,根莖像雞蛋那麼大,外皮呈茶褐色,裡面是白色的。味道辛辣,性平和,但有一點小毒,它的藥性是冷的,但本身沒有毒。
【救飢】本草記載芋頭有六種:青芋細長,毒性較強,一開始煮的時候要用草木灰水煮過,然後換水,煮熟才能食用;白芋、真芋、蓮禪芋、紫芋毒性較少,蒸煮後可以食用。而且適合冷食,可以治療熱病和止渴;野芋毒性很大,不能食用。【治病】詳細的藥用功效記載在《本草》中。
荸薺,本草中稱為烏芋,又名水萍,也叫燕尾草。《爾雅》中稱之為芍。有兩種:根部黑皮厚肉硬白的叫做豬荸薺;皮薄色淡紫肉軟的叫做羊荸薺。生長在水田中,葉子像莎草,但比較厚實肥大,末梢又長又窄,葉子之間長出莖,莖呈三稜形,末端開花,顏色是醬褐色。它的根就是荸薺。味道微苦帶甘,性微寒,沒有毒性。
【救飢】採摘根部煮熟後食用,也可以做成粉食用,可以增加飽足感,對腸胃有益。服用丹石的人尤其適合食用,可以解丹石的毒性。孕婦不適合食用。【治病】詳細的藥用功效記載在《本草》中。
以上這些是根部可以食用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