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十六 (1)

1. 谷部

山扁豆,生田野中,小科苗高一尺許,梢葉似蒺藜葉微大,根葉比苜蓿葉頗長,又似初生豌豆葉,開黃花,結小扁角兒,味甜。

【救飢】採嫩角炸食,其豆熟時,收取豆煮食。【治病】具見本草。

山綠豆,生輝縣太行山車箱沖山野中。苗莖似家綠豆莖微細,葉比家綠豆葉狹窄,尖㿉,開白花,結角亦瘦小,其豆黲綠色。其味微甘。

【救飢】採取其豆煮食,或磨麵攤煎餅食之亦好。【治病】具見本草。

野豌豆,生田野中,苗初就地拖秧而生,後分生莖叉,苗長二尺余,葉似胡豆葉稍大,又似苜蓿葉亦大,開淡紫花,結角似家豌豆角,但秕小。味苦。

【救飢】採用煮食,或收取豆煮食,或磨面製造食用與家豌豆同。【治病】具見本草。

回回豆,又名那合豆,生田野中。莖青似蒺藜。葉又似初生嫩皂莢葉而有細鋸齒,開五片淡紫花如蒺藜花樣,結角如杏仁樣而肥,有豆如牽牛子般大,其味辛性溫。

【救飢】採豆煮食。【治病】具見本草。

蠶豆,今處處有之,生田野中。苗高二尺許,莖方,其葉狀類黑豆葉而圓長,光澤。枝幹豎直,色似豌豆頗白。莖葉梢間開白花,結短角,其豆如甜子而小,色赤荏,味微甜淡。

【救飢】採豆煮食,炒食亦可。【治病】具見本草。

胡豆,生田野中,其苗初就地生,後分莖叉,葉以苜蓿葉而細,莖葉梢間開蔥白褐色花,結子角有豆如䯒豆狀,味甜。

【救飢】採豆煮食,或蘑麵食皆可。【治病】具見本草。

以上實可食。

御米,本草名象榖,一名米囊。今處處有之。苗高三尺,葉似榖葉色而大,邊皺多,有花叉,開四片紅白花,亦有千葉花者。結殼似骲箭頭,殼中有米數千粒,似葶藶子色白,隔年種則佳。米味甘,其性平無毒。

【救飢】採嫩葉炸熟,油鹽調食。取米作粥,或與面作餅皆可食。其米和竹瀝煮粥食之極美。【治病】具見本草。

蕎麥,處處種之,苗高二三尺許,就地科叉生。其莖色紅,葉似杏葉而微軟,梢開小白花,結實作三稜蒴兒。味甘平性微寒,無毒。

【救飢】採嫩苗葉炸熟,油鹽調食,多食微瀉。其麥或蒸使氣餾,於烈日曬,令口開。春取仁煮作飯食,或為面作餅蒸食皆可。【治病】具見本草。

赤小豆,本草舊云:江淮種蒔,今北土多有之。苗高一二尺,葉似豇豆葉微團,㾴開花,似豇豆花微小,淡褐色,有腐氣,人故呼為腐婢。結角比綠豆角頗大,角之皮色微白帶紅,其豆有赤白黧色三種。味甘酸,性平無毒。合鮓食成消渴,為醬合鮓食成口瘡。久食之則身重也。

【救飢】採嫩葉炸熟,水淘洗淨,油鹽調食,明目。豆角亦可煮食。又法赤小豆一升半炒,大豆黃一升半焙,二味搗米,每服一合,新水下,日三服,盡三升,可度十一日不飢。又說小豆食之,逐津液,行小便,久服則虛人,令人黑瘦枯槁。【治病】具見本草。

白話文:

[谷部]

山扁豆: 生長在田野中,是一種小型植物,幼苗大約一尺高。頂端的葉子像蒺藜葉但稍微大一點,根部的葉子比苜蓿葉長一些,又有點像剛長出來的豌豆葉。開黃色的花,結小而扁的豆莢,味道是甜的。

  • 救荒: 採摘嫩豆莢油炸來吃,豆子成熟時,可以採收煮食。
  • 療效: 相關的藥用功效記載在《本草》中。

山綠豆: 生長在輝縣太行山車箱沖山野中。莖像家種綠豆的莖但更細一些,葉子比家種綠豆的葉子狹窄,呈尖形。開白花,結的豆莢也比較瘦小,豆子呈灰綠色,味道微甜。

  • 救荒: 採摘豆子煮食,或磨成麵粉做煎餅吃也很好。
  • 療效: 相關的藥用功效記載在《本草》中。

野豌豆: 生長在田野中,幼苗初期是蔓延在地上生長,之後會長出分叉的莖,幼苗可以長到二尺多高。葉子像胡豆葉但稍微大一些,也像苜蓿葉,開淡紫色的花。結的豆莢像家種豌豆的豆莢,但是比較乾癟且小,味道是苦的。

  • 救荒: 採摘煮食,或採收豆子煮食,或磨成麵粉製作食用,和家種豌豆的食用方法相同。
  • 療效: 相關的藥用功效記載在《本草》中。

回回豆(又名那合豆): 生長在田野中。莖是青色的,像蒺藜。葉子又像剛長出來的嫩皂莢葉,但有細小的鋸齒。開五瓣淡紫色的花,像蒺藜花一樣。結的豆莢像杏仁一樣肥大,豆子像牽牛子那麼大,味道辛辣,屬性溫熱。

  • 救荒: 採摘豆子煮食。
  • 療效: 相關的藥用功效記載在《本草》中。

蠶豆: 現在到處都有,生長在田野中。幼苗大約二尺高,莖是方形的,葉子像黑豆葉但更圓長且有光澤。枝幹直立,顏色像豌豆但比較白。莖葉頂端開白花,結短豆莢,豆子像甜子但比較小,呈赤紅色,味道微甜淡。

  • 救荒: 採摘豆子煮食,也可以炒著吃。
  • 療效: 相關的藥用功效記載在《本草》中。

胡豆: 生長在田野中,幼苗初期是匍匐生長,之後會長出分叉的莖。葉子比苜蓿葉細,莖葉頂端開蔥白色帶褐色的花,結的豆莢裡面的豆子像䯒豆的樣子,味道是甜的。

  • 救荒: 採摘豆子煮食,或磨成麵粉食用都可以。
  • 療效: 相關的藥用功效記載在《本草》中。

以上這些都適合食用。

御米(本草名象榖,又名米囊): 現在到處都有。幼苗大約三尺高,葉子像榖葉但更大,邊緣多皺褶。有花叉,開四瓣紅白花,也有開重瓣花的。結的果殼像箭頭,殼裡面有數千粒米,像葶藶子,呈白色。隔年種植品質更好。米味甘甜,屬性平和無毒。

  • 救荒: 採摘嫩葉油炸後,用油鹽調味食用。取米煮粥,或和麵粉做成餅都可以食用。米和竹瀝一起煮粥,味道極佳。
  • 療效: 相關的藥用功效記載在《本草》中。

蕎麥: 到處都有種植。幼苗大約二三尺高,從地面分叉生長。莖是紅色的,葉子像杏葉但比較柔軟。頂端開小白花,結的果實是三稜形的蒴果。味道甘甜平和,屬性稍微寒涼,沒有毒。

  • 救荒: 採摘嫩苗葉油炸後,用油鹽調味食用,多吃會輕微腹瀉。將麥子蒸過後,在烈日下曬乾,讓外殼裂開。春天取出裡面的米煮飯吃,或磨成麵粉做成餅蒸著吃都可以。
  • 療效: 相關的藥用功效記載在《本草》中。

赤小豆: 舊時《本草》記載江淮一帶有種植,現在北方也有很多。幼苗大約一二尺高,葉子像豇豆葉但比較圓,稀疏地開花,像豇豆花但比較小,顏色是淡褐色的,有一股腐敗的味道,所以人們稱它為腐婢。結的豆莢比綠豆莢大一些,豆莢的皮是微白色帶紅色。豆子有赤色、白色和黧色三種。味道甘酸,屬性平和無毒。和醃製的魚肉一起吃會導致消渴症,做成醬和醃製的魚肉一起吃會導致口瘡。長期食用會使身體沉重。

  • 救荒: 採摘嫩葉油炸後,用水淘洗乾淨,用油鹽調味食用,可以明目。豆莢也可以煮食。另一種方法是用一升半的赤小豆炒過,再用一升半的黃豆焙乾,然後將兩者搗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合,用新水送服,一天三次,服完三升,可以維持十一天不感到飢餓。又說吃小豆,會加速體內水分排出,導致小便增多,長期服用會使人身體虛弱,變得又黑又瘦。
  • 療效: 相關的藥用功效記載在《本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