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五 (5)
卷之九十五 (5)
1. 木部
葉實皆可食。
竹筍,本草竹葉有䈽竹葉、苦竹葉、淡竹葉。《本經》並不載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竹之類甚多,而入藥者。惟此三種,人多不能盡別。䈽竹堅而促節,體圓而質勁成白如霜。作苗者有一種亦不名䈽竹。苦竹亦有二種,一種出江西及閩中,本極粗大。筍味甚苦不可啖,一種出江浙,近地亦時有之。肉厚而葉長闊。笑微苦味,俗呼甜苦筍,食所最貴者,亦不聞入藥用。淡竹肉薄,節間有粉,南人以燒竹瀝者,醫家只有此一品。又有一種薄殼者,名甘竹葉最勝,又有實中竹、䈽竹,並以筍為佳,於藥無用。凡取竹瀝,惟用淡竹、苦竹、䈽竹爾。陶隱居云:竹實出藍田、江東,乃有花而無實,而頃來斑斑有實,狀如小麥,堪可為飯。《圖經》云:竹筍味甘,無毒。又云:而有微毒。
【救飢】採竹嫩筍炸熟,油鹽調食,焯過曬乾,炸熟尤佳。【治病】具見本草。
俱可食。
白話文:
竹子的葉子和果實都可以食用。
竹筍,根據本草記載,竹葉有䈽竹葉、苦竹葉、淡竹葉。《本經》並沒有記載這些竹子產自何處,現在到處都有。竹子的種類很多,但可以入藥的只有這三種,很多人無法完全分辨它們。䈽竹的竹節堅硬且短,整體呈圓形,質地堅硬且帶有像霜一樣的白色。作為竹筍的竹苗,有一種也不叫䈽竹。苦竹也有兩種,一種產於江西和福建一帶,竹竿非常粗大,筍的味道很苦,不能食用;另一種產於江浙一帶,靠近的地方也時常可見,竹肉厚實,葉子又長又寬,帶有微微的苦味,俗稱甜苦筍,是人們最喜歡食用的,但沒聽說可以入藥。淡竹的竹肉薄,竹節間有粉末,南方人用它來燒製竹瀝,醫家只用這一種。還有一種竹子外殼薄,叫做甘竹葉,是最好的。此外還有實中竹、䈽竹,都以筍為佳,但對藥用沒有作用。凡是提取竹瀝,只使用淡竹、苦竹、䈽竹這三種。陶弘景說:竹實產於藍田、江東一帶,本來只有花沒有果實,但近來發現有斑點狀的果實,形狀像小麥,可以煮飯吃。《圖經》記載:竹筍味甘,無毒。又說:帶有微毒。
【救飢】採集竹子的嫩筍炸熟,用油鹽調味食用,也可以先用熱水焯過再曬乾,炸熟後味道更好。【治病】相關記載見本草。
這些東西都可以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