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二十九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九 (2)

1. 治案

滑伯仁治一人,苦胸中痞滿,憒憒若怔忡狀,頭目昏痛,欲吐不吐,忽善忘。時一臂偏痹,脈之關以上溜而滑沉而有力,曰積飲滯痰,橫於胸膈。蓋得之厚味醇酒肥膩炙爆,蓄熱而生濕,濕聚而痰涎宿飲皆上甚也。王太僕云:上甚不已,吐而奪之,治法宜吐。俟春日開明,如法治之,以物探喉中,須臾,大吐黑色頑痰如膠餳者三四升,一二日更吐之,三四次則胸中洞爽矣。

《正傳》一人因夏秋勞苦,冬間得痞滿證。歷數醫皆與疏氣耗散之藥,皆不效。兩手關脈皆浮洪而弦澀,關後脈皆沉伏。此膈上有稠痰,脾土之氣敦阜,肝木鬱而不伸,當用吐法,木鬱達之之理也。值冬月降沉之時,未可以行此法。且先與豁痰疏肝氣,瀉脾胃敦阜之氣,用平胃散加半夏、茯苓、青皮、川芎、草龍膽、香附、砂仁、柴胡、黃連、栝蔞等藥,病退十有三四。待次年二月初旬,為行倒倉法而安。

白話文:

滑伯仁治療一個人,他感到胸口堵塞脹滿,頭腦昏沉,像心悸一樣,頭暈目眩疼痛,想吐又吐不出來,還常常健忘。有時一隻手臂會麻木。把脈後發現,寸關部位的脈象滑利而有力,同時又沉在底下,判斷這是因為積飲和痰滯,橫阻在胸膈之間。這病是因為吃太多濃厚的食物、醇酒、肥膩油炸的食物,導致體內積熱產生濕氣,濕氣聚積成為痰涎和宿飲,都往上跑的緣故。王太僕說過:這種情況如果持續加重,就應該用吐法來排除。治療方法適合用吐法。等到來年春天時機合適,就按吐法治療。用東西伸進喉嚨裡,過了一會兒,病人大量吐出像膠狀麥芽糖一樣的黑色濃痰,約三四升。一兩天後又再吐,總共吐了三四次,胸中的堵塞感就完全消除了。

《正傳》中記載,有個人因為夏天和秋天過於勞累,到了冬天得了胸腹痞滿的病。看了很多醫生,都用疏通氣機、耗散的藥物治療,但都無效。把脈後發現,兩手的寸關脈都呈現浮大、弦澀的脈象,而關後脈則沉伏。判斷這是因為膈上有濃稠的痰,脾土的氣機過於強盛,肝木之氣鬱結而不能舒展,應該用吐法,這是符合疏肝解鬱的道理。因為當時正值冬季,不適合使用吐法,所以先用能化痰、疏肝氣、瀉脾胃之氣的藥物,使用平胃散加上半夏、茯苓、青皮、川芎、草龍膽、香附、砂仁、柴胡、黃連、栝蔞等藥,病症減輕了十分之三四。等到隔年二月初,再進行吐法治療,病就痊癒了。

2. 藥方

3. 痞滿通用劑

(《局方》)七氣湯,治七情所傷,憂思鬱結臟腑,氣不和平,心胸痞悶。

半夏(制),茯苓(各二錢),厚朴(制,錢半),紫蘇葉(一錢),

上水盞半、姜三片,煎八分,溫服。

(東垣)大消痞丸,治一切心下痞滿,及年久不愈者。

乾生薑,神麯(炒),甘草(炙。各二錢),豬苓(二錢半),澤瀉,厚朴(制),砂仁(各三錢),半夏(制),陳皮(去白),人參(各四錢),枳實(麩炒,半兩),黃連(土炒),黃芩(土炒。各六錢),薑黃,白朮(各一兩),

上為末,湯泡蒸餅丸,小豆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空心白湯下。

(東垣)厚朴溫中湯,治脾胃虛弱,心腹脹滿疼痛,時作時止。

厚朴(薑汁炒),陳皮(去白。各一錢),茯苓,草豆蔻,甘草,木香(各五分),乾生薑(一錢),

水煎溫服。

(東垣)木香化滯湯(一名消痞湯)治因憂氣鬱結中脘,腹痛心下痞滿,不思飲食。

川歸,枳實(炒。各四分),陳皮,木香(各六分),柴胡(七分),甘草(炙),草豆蔻(各一錢,麵包煨),半夏(錢半),紅花(一分),

水二盞、姜五片,煎八分,溫服。

(東垣)黃連消痞丸,治心下痞滿,壅滯不散,煩熱喘促不安。

澤瀉,薑黃(各一錢),乾薑(二錢),甘草(炙),茯苓,白朮(各三錢),陳皮(半兩),豬苓(半兩),枳實(麩炒,七錢),半夏(制,九錢),黃連(一兩),木香(錢半),黃芩(二兩炒),

上為末,蒸餅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

(《拔萃》)黃連消痞丸,治心下痞滿,小便不利。

黃連(炒,兩半),黃芩(炒,三錢),枳實(一兩),乾薑(二錢),茯苓,白朮(炒),甘草(炙。各半兩),豬苓(半兩),陳皮(七錢半),澤瀉(一錢),半夏(制,一兩三錢),薑黃(錢半),砂仁(三錢半),厚朴(制,半兩),

上為末,蒸餅丸,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白湯送下。

(東垣)失笑丸(一名枳實消痞丸),治右關脈弦,心下虛痞,惡食倦怠。開胃進食。

乾生薑(一錢),甘草(炙),麥芽,白茯苓,白朮(各二錢),半夏曲,人參(各三錢),厚朴(制,四錢),枳實(曲炒),黃連(各半兩),

上為末,蒸餅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白湯下。

(東垣)木香順氣湯,治心腹脹滿。

木香,益智,陳皮,草豆蔻(各五分),厚朴(姜炒),青皮(各四分),茯苓,半夏(各六分),乾薑,吳茱萸(各三分),當歸,升麻,柴胡(各一錢),

水盞半,煎八分,溫服。

(東垣)黃芩利膈丸,除胸熱,利膈痰。

生黃芩,炒黃芩(各一兩),半夏,黃連,澤瀉(各半兩),南星,枳殼(炒),陳皮(去白。各三錢),白朮(二錢),白礬,蘿蔔子,小皂角(各一錢),

上為末,蒸餅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忌酒面雞魚肥膩。

(丹溪)枳朮丸,助胃消食,寬中去痞。

白朮(四兩),枳實(二兩),

上為末,荷葉包燒飯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白湯下。

(丹溪)橘皮枳朮丸,治同前。

橘皮,枳實,白朮(各等分),

如前法丸服。

茱連丸,治痞滿。

吳茱萸(三兩),黃連(八兩),

上為細末,米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白湯下。

白話文:

痞滿通用劑

  • 七氣湯(出自《局方》):治療因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所傷,憂愁思慮導致臟腑氣機鬱結,氣不順暢,引起心胸痞悶的狀況。 藥方組成:半夏(製過)、茯苓 各8克,厚朴(製過)6克,紫蘇葉4克。 煎藥方法:用水一杯半,加生薑三片,煎煮至八分,溫服。

  • 大消痞丸(出自東垣):治療各種心下痞滿,以及久治不癒的狀況。 藥方組成:乾生薑、炒神麯、炙甘草 各8克,豬苓10克,澤瀉、厚朴(製過)、砂仁 各12克,半夏(製過)、陳皮(去除白色部分)、人參 各16克,麩炒枳實 24克,土炒黃連、土炒黃芩 各24克,薑黃、白朮 各40克。 製藥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湯泡蒸餅做成丸子,像小豆大小。每次服用50到100丸,空腹用白開水送服。

  • 厚朴溫中湯(出自東垣):治療脾胃虛弱,導致心腹脹滿疼痛,時好時壞的狀況。 藥方組成:薑汁炒厚朴、陳皮(去除白色部分) 各4克,茯苓、草豆蔻、甘草、木香 各2克,乾生薑 4克。 煎藥方法:用水煎煮後溫服。

  • 木香化滯湯(又名消痞湯,出自東垣):治療因憂愁導致氣機鬱結在中脘部位,引起腹痛、心下痞滿、不想吃飯的狀況。 藥方組成:川當歸、炒枳實 各1.6克,陳皮、木香 各2.4克,柴胡2.8克,炙甘草、麵包煨草豆蔻 各4克,半夏(製過)6克,紅花 0.4克。 煎藥方法:用水兩杯,加生薑五片,煎煮至八分,溫服。

  • 黃連消痞丸(出自東垣):治療心下痞滿,氣機壅滯不散,導致煩躁發熱、喘促不安的狀況。 藥方組成:澤瀉、薑黃 各4克,乾薑8克,炙甘草、茯苓、白朮 各12克,陳皮 20克,豬苓 20克,麩炒枳實 28克,半夏(製過)36克,黃連 40克,木香 6克,炒黃芩 80克。 製藥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蒸餅做成丸子,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50丸,用白開水送服。

  • 黃連消痞丸(出自《拔萃》):治療心下痞滿,小便不暢的狀況。 藥方組成:炒黃連 100克,炒黃芩 12克,枳實 40克,乾薑 8克,茯苓、炒白朮、炙甘草 各20克,豬苓 20克,陳皮 28克,澤瀉 4克,半夏(製過)52克,薑黃 6克,砂仁 14克,厚朴(製過)20克。 製藥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蒸餅做成丸子,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100丸,用白開水送服。

  • 失笑丸(又名枳實消痞丸,出自東垣):治療右關脈弦,心下虛痞,厭食、倦怠的狀況,能開胃增進食慾。 藥方組成:乾生薑 4克,炙甘草、麥芽、白茯苓、白朮 各8克,半夏曲、人參 各12克,厚朴(製過)16克,曲炒枳實、黃連 各20克。 製藥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蒸餅做成丸子,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70到80丸,用白開水送服。

  • 木香順氣湯(出自東垣):治療心腹脹滿的狀況。 藥方組成:木香、益智、陳皮、草豆蔻 各2克,薑炒厚朴、青皮 各1.6克,茯苓、半夏 各2.4克,乾薑、吳茱萸 各1.2克,當歸、升麻、柴胡 各4克。 煎藥方法:用水一杯半,煎煮至八分,溫服。

  • 黃芩利膈丸(出自東垣):清除胸部熱邪,化解膈上的痰液。 藥方組成:生黃芩、炒黃芩 各40克,半夏、黃連、澤瀉 各20克,南星、炒枳殼、陳皮(去除白色部分) 各12克,白朮 8克,白礬、蘿蔔子、小皂角 各4克。 製藥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蒸餅做成丸子,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50丸,用白開水送服。忌吃酒、麵食、雞肉、魚肉及肥膩食物。

  • 枳朮丸(出自丹溪):幫助胃消化食物,使胸膈寬暢,消除痞悶。 藥方組成:白朮 160克,枳實 80克。 製藥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荷葉包裹燒熟的米飯做成丸子,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50丸,飯後用白開水送服。

  • 橘皮枳朮丸(出自丹溪):功效同上。 藥方組成:橘皮、枳實、白朮 各等分。 製藥方法:按上述方法製成丸子服用。

  • 茱連丸:治療痞滿的狀況。 藥方組成:吳茱萸 120克,黃連 320克。 製藥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米糊做成丸子,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50丸,飯後用白開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