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1. 卷之二十九
2. 痞滿門
3. 病機
4. 痞滿敘論
《內經》曰:備化之紀其病痞。又云:太陰所至,馬積飲痞膈。
《原病式》云:痞與否同,不通泰之謂。精神、榮衛、血氣、津液出入流行之紋理閉密而為痞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如果身體轉化功能失常,就會產生痞這種病症。又說:脾(太陰)功能失調的地方,會累積水飲,造成痞塞、胸膈不舒。
《原病式》說:痞和否塞的病理是相似的,都是指氣機不通暢的狀態。精神、營衛、血氣、津液這些在體內流動的管道閉塞不通,就會形成痞的病症。
5. 傷寒痞滿要審下痞
成無己云:傷寒心下痞滿者,不經下後則有吐下之殊,若下後則有結胸、痞氣之別。未經汗下而心痞滿者,當吐之下之,要在隨其邪氣之高下而泄之也。若邪氣在表,未應下而強下之,邪氣乘虛結於心下,實者硬滿而痛,為結胸,虛者滿而不痛,為虛痞,須審別之而用後之治法。
白話文:
成無己說:傷寒引起的胸口(心下)痞滿,如果沒有經過排泄(下法)處理,會有嘔吐或腹瀉的不同情況。如果經過排泄處理,則會有結胸或痞氣的區別。對於沒有發汗或排泄就出現胸口痞滿的,應當用催吐或瀉下的方法治療,重點在於根據邪氣停留的位置高低而進行疏導。如果邪氣還在表層,不應該用瀉下而強行瀉下,邪氣就會趁虛結聚在胸口,實證的會出現堅硬脹滿且疼痛的結胸,虛證的則會出現脹滿但不疼痛的虛痞,必須仔細辨別這些情況,才能用後續的治療方法。
6. 痞滿屬血不可專執於氣
傷寒痞滿乃因寒傷榮血,心主血,邪入於本,故為心下痞。仲景瀉心湯數方皆用黃連以瀉心下之土邪,至於酒積雜病,下之太過,亦作痞滿,亦是血證,何也?蓋下多則亡陰,亡陰者則損脾胃,謂脾胃水穀之陰亡也,故胸中之氣及其血虛而下陷於心之分,故致心下痞滿,宜理脾胃,以血治之。若全用氣藥通利,則痞益甚,而復下之,氣愈下降,必變為中滿鼓脹,非其治也。
《此事難知》曰:傷寒痞者,從血中來,從外之內,從無形;雜病痞者,亦從血中來,從內之外,從有形。故無形以苦瀉之,有形以辛散之。《玉機》云:痞滿之病人皆知氣之不運也。獨東垣指以血病言之,謂下多則亡陰而損血,此前人之未論也。世之用氣藥治痞而不效者,蓋不知此理故也。
白話文:
痞滿這種情況,如果單純認為是氣的問題而只用疏通氣的藥物來治療,是不對的,它也可能是血的問題。
傷寒引起的痞滿,是因為寒邪傷到了血液,心臟主管血液,邪氣侵入到心臟的根本,所以會導致心下痞滿。張仲景的瀉心湯系列方劑都用到黃連,就是為了清除心下的土邪。至於飲酒過多或因其他雜病,使用瀉下藥過度也會造成痞滿,這也是屬於血的病症。為什麼呢?因為過度瀉下會損傷陰液,陰液虧損就會損傷脾胃,也就是脾胃中水穀精微的陰液耗損了,因此胸中的氣和血液會虛弱並向下陷落到心臟的部位,所以導致心下痞滿,這時候應該調理脾胃,從血液方面來治療。如果只用疏通氣的藥物來治療,痞滿的情況會更加嚴重,如果再用瀉下藥,氣就會更加下陷,最後一定會變成中滿鼓脹,這就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
《此事難知》這本書說:傷寒引起的痞滿,是從血液方面來的,是從外向內傳入的,是從無形的邪氣導致的;雜病引起的痞滿,也是從血液方面來的,是從內向外表現的,是有形的病邪導致的。所以無形的邪氣要用苦味的藥物來瀉除,有形的邪氣要用辛味的藥物來發散。《玉機》這本書說:痞滿的病人一般都知道是氣不順暢。只有李東垣指出這是血液方面的病症,他認為瀉下過度會損傷陰液,進而損耗血液,這是前人沒有論述過的。現在世上用疏通氣的藥物治療痞滿卻不見療效的人,大概就是因為不明白這個道理的緣故。
7. 痞為熱證
《直格》云:傷寒里之陰分已受熱邪,是病發於陰也,或熱微,下證未全,誤下之早,則裡熱除去,表熱乘虛入里而作痞也。故仲景攻痞,多用大黃、黃連、黃芩,寒劑中或加乾薑之類者,是以辛熱佐其寒藥,欲令開發痞之怫熱結滯也,非攻寒耳。
白話文:
《直格》說:傷寒病邪侵入體內,損及陰分的部位,是屬於病發於陰的狀況。有時熱邪較輕微,還沒完全出現下焦的症狀,如果太早使用攻下藥,雖然能去除裡面的熱,卻會讓表面的熱邪趁虛而入,轉而形成痞的病症。所以,張仲景治療痞病,多使用大黃、黃連、黃芩等藥物,這些藥屬於寒性藥。有時也會在寒性藥中加入乾薑之類的藥材,這是因為要用辛熱的藥來輔助寒藥,目的在於打開痞所造成的鬱熱結滯,而不是要攻散寒邪。
8. 痞滿乃土邪為病與脹滿不同
丹溪曰:痞滿與脹滿不同,脹滿內脹而外亦形,痞則內覺痞悶而外無脹急之形也。蓋由陰伏陽蓄,氣血不運而成,位心下中央,䐜滿痞塞,皆土邪之所為也。有因誤下,裡氣虛,邪乘虛而入於心之分為痞者,有不因誤下而得之,如中氣虛弱,不能運化精微為痞者,有飲食痰積不能施化為痞者,有濕士太甚邪著心下為痞者。
白話文:
朱丹溪說:痞滿和脹滿不一樣,脹滿是肚子裡面脹,外觀看起來也脹脹的;痞滿則是裡面感覺悶悶堵堵的,但外觀上沒有脹急的樣子。痞滿的形成,通常是因為陰氣潛伏、陽氣鬱積,導致氣血運行不順暢。痞滿的位置在心口下方中央,感覺堵塞不通,這些都是脾胃的病邪造成的。
痞滿的成因有幾種:一種是因為誤用瀉藥,導致身體裡面的氣虛弱,邪氣趁虛而入,跑到心臟附近而形成痞滿;另一種不是因為誤用瀉藥,而是身體中氣虛弱,無法運化食物的精華而形成痞滿;還有一種是因為飲食積滯或痰液堆積,無法正常消化代謝而形成痞滿;再有一種是因為體內濕氣太重,邪氣停留在心口下方而形成痞滿。
9. 脈候
《脈經》曰:痞脈浮堅而下之,緊反入里,因作痞,按之濡,其脈上浮,或寸沉關浮而弦,脈濡弱,弱反在關,濡反在顛,微反在上,澀反在下。微則陽氣不足,澀則無血,陽氣反微,中風汗出而燥煩。澀則無血,厥而且寒,陽微不可下,下則心下痞堅。
白話文:
《脈經》說:痞脈的脈象是浮取時感覺堅硬,如果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反而會使脈象變得緊實並沉入裡層,這樣就會形成痞積。按壓時感覺柔軟,它的脈搏位置反而浮現在上部;或者寸口脈沉,關脈浮且呈弦象,脈象變得濡軟虛弱,虛弱的脈象反而出現在關脈的位置,濡軟的脈象反而出現在頂部,微弱的脈象反而出現在上部,澀滯的脈象反而出現在下部。脈象微弱表示陽氣不足,脈象澀滯表示血液不足。陽氣反而變得微弱,就會因為中風而導致出汗、燥熱煩悶。脈象澀滯表示血液不足,會出現手腳冰冷且寒冷的現象。陽氣虛微不能使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如果使用瀉下治療,會導致心下部位痞塞堅硬。
10. 治法
11. 治痞滿有虛實補瀉之異
《玉機》云:古方治痞用黃芩、黃連、枳實之苦以泄之,厚朴、生薑、半夏之辛以散之,人參、白朮之甘溫以補之,茯苓、澤瀉之鹹淡以滲之,隨其病之所在以調之也。既痞有濕,惟宜上下分消其氣。果有內實之證,庶可略與疏導。世人苦於痞寒,喜行利藥,以求速效,暫時通快,痞若再作,益以滋甚,是皆不察夫所謂下多亡陰之意也。如結胸是實邪,大陷胸湯主之,痞是虛邪,須諸瀉心湯散可也。
白話文:
《玉機微義》說:古時候治療痞滿(胸腹脹滿)的藥方,會使用黃芩、黃連、枳實這些苦味的藥材來洩降,用厚朴、生薑、半夏這些辛味的藥材來疏散,用人參、白朮這些甘溫的藥材來補益,用茯苓、澤瀉這些淡味的藥材來滲濕,根據疾病發生的部位來調治。既然痞滿有濕邪,就應該讓氣機上下分開消散。如果確實是內實的證候,或許可以稍微用疏導的方法。世人苦於痞滿虛寒,喜歡用攻下的藥物來求速效,雖然暫時會覺得舒服,但痞滿如果再發作,就會更加嚴重,這都是沒有注意到所謂攻下過多會損傷陰液的道理。例如結胸是實邪,可以用大陷胸湯來治療;痞滿是虛邪,就必須用各種瀉心湯來疏散才行。
12. 諸瀉心湯有標本寒熱之殊
《保命集》云:三陰三陽之標本,治各不同,有因寒藥而為熱痞,大黃、黃連之類也;有因寒熱藥陰與陽不利而痞,大黃、黃連加附子之類也;有因辛熱藥多而寒藥少者,陰盛陽虛而痞,半夏、甘草、生薑瀉心三方之類。瀉心湯者,非瀉心火之熱,瀉心下之痞也。通而論之,其藥陽多陰少,蓋病發於陰而得之,大黃黃連瀉心湯獨為陰,心下痞而脈疾一證,桂枝從用,從太陽浮弱所變,余皆陰陽雜用。
白話文:
《保命集》說:三陰經和三陽經的病症,在治療上各有不同。有的情況是因為用了寒性藥物反而造成熱性的痞塞,例如使用大黃、黃連這類的藥物;有的情況是因為寒性藥物和熱性藥物,陰陽失調而不利導致痞塞,例如使用大黃、黃連再加入附子這類的藥物;有的情況是因為辛熱藥物用太多而寒性藥物用太少,造成陰盛陽虛而痞塞,例如使用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生薑瀉心湯這三種方劑。所謂的瀉心湯,並不是要瀉除心火的熱,而是要瀉除心下部的痞塞。總體來說,這些藥方多數陽性藥物多於陰性藥物,大概是因為病是從陰經發生的。而大黃黃連瀉心湯特別偏向陰性,它專門針對心下痞塞且脈象急促的證狀,加入桂枝的用法,是因為病從太陽經的浮脈虛弱變化而來。其餘的瀉心湯則都是陰陽藥物混合使用。
13. 痞滿治例
丹溪曰:痞滿之證不一,有因傷寒下早而作痞者,枳殼桔梗湯、小陷胸湯之類是也。飲食填塞胸中而作痞者,保和丸、東垣枳實導滯丸、木香化滯湯之類是也。飲食後因胃氣寒,飲食不消而作痞者,宜吳茱萸、砂仁、藿香、草豆蔻之類溫以化之。脾氣虛弱,轉運不調,飲食不化而作痞者,宜白朮、山楂、神麯、麥芽之類以消之。
大病後元氣未復,胸滿氣短者,補中益氣湯、陳皮枳朮丸、木香枳朮丸之類。傷寒下多則亡陰而痞者,四物湯加參、苓、白朮、升麻、柴胡,少佐以陳皮、枳殼之類。肥人心下痞滿,內有濕痰留飲,宜蒼朮、半夏、砂仁、茯苓、滑石;瘦人心下痞,乃鬱熱在上焦,宜枳實、黃連以導之,葛根、升麻以發之。大凡心下痞滿,須以黃連、枳實而參以脈證虛實而調之可也。
痞有痰挾血成窠囊者,用桃仁、紅花、香附、大黃之類治之。實痞大便秘者,厚朴枳殼湯主之。虛痞大便利者,芍藥、陳皮治之。飲食倍傷而痞者,宜消導之。胸中窒塞上逆,兀兀欲吐者,因而越之。
白話文:
朱丹溪說:痞滿這種病症有很多不同的原因,有因為傷寒病初期就用瀉藥,導致脾胃虛弱而產生的痞滿,這可以用枳殼桔梗湯、小陷胸湯之類的方劑治療。有因為吃太多東西,堵塞在胸口而產生的痞滿,這可以用保和丸、東垣枳實導滯丸、木香化滯湯之類的方劑治療。有因為吃飯後,胃部受寒,導致食物消化不良而產生的痞滿,這應該用吳茱萸、砂仁、藿香、草豆蔻之類的藥材來溫暖脾胃並幫助消化。有因為脾氣虛弱,運化功能失調,導致食物無法消化而產生的痞滿,這應該用白朮、山楂、神麯、麥芽之類的藥材來幫助消化。
大病過後,身體元氣還沒恢復,出現胸悶、氣短的,可以用補中益氣湯、陳皮枳朮丸、木香枳朮丸之類的方劑。傷寒病用瀉藥過多,導致陰液耗損而出現痞滿的,可以用四物湯加上人參、茯苓、白朮、升麻、柴胡,再少量搭配陳皮、枳殼之類的藥材。肥胖的人心下痞滿,通常是因為體內有濕痰停滯,可以用蒼朮、半夏、砂仁、茯苓、滑石來治療;瘦的人心下痞滿,通常是因為鬱積的熱氣在上焦,可以用枳實、黃連來疏導,再用葛根、升麻來發散。總而言之,心下痞滿的治療,必須用黃連、枳實為主,再根據病人的脈象和身體虛實狀況來調整用藥。
痞滿有因為痰和血瘀結成團塊的,可以用桃仁、紅花、香附、大黃之類的藥材治療。屬於實證的痞滿,並且有便秘狀況的,可以用厚朴枳殼湯來治療。屬於虛證的痞滿,並且有腹瀉狀況的,可以用芍藥、陳皮來治療。因為飲食過量而導致的痞滿,應該用消食導滯的方法來治療。如果胸中悶脹、氣往上逆,甚至想吐的,應該用降逆的方法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