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三十 (3)
卷之三十 (3)
1. 治脹滿攻下劑
(《三因》)七物厚朴湯,治腹滿發熱,脈浮數,飲食如故,脹滿者為熱。
厚朴(制,六錢),大黃(炒,三錢),甘草(炙),枳實(炒。各二錢),桂心(一錢),
上作二服,每服水二盞,薑棗煎,食遠溫服。嘔者加半夏。
(《醫林》)枳殼銼散,治熱證脹滿。
厚朴(制),枳殼(炒),桔梗(各二錢),甘草(炙),大黃(制。各一錢),
白話文:
《三因》裡記載的七物厚朴湯,用於治療腹脹發熱、脈象浮數、食慾正常、脹滿感明顯的熱證。藥方包括厚朴(制,六錢)、大黃(炒,三錢)、甘草(炙)、枳實(炒,各二錢)、桂心(一錢),分成兩劑服用,每次用兩盞水加薑棗煎煮,飯後溫服。如果患者有嘔吐症狀,可以加半夏。
《醫林》裡的枳殼銼散,也用來治療熱證引起的脹滿。藥方包括厚朴(制)、枳殼(炒)、桔梗(各二錢)、甘草(炙)、大黃(制,各一錢)。
上咀,作一服,水二盞、姜五片、棗一枚,煎服。
(《簡易》)桃溪氣實丸,治心腹脹滿,腰脅俱病,如抱一甕,肌腠堅硬,按之如鼓,兩腳腫滿,屈膝仰臥,不能屈伸。一切氣積飲食不下,腹內氣走,大便秘結,寒熱往來如傷寒宜服此。
黑牽牛(取頭末),檳榔,青皮(各一兩),大黃(制,一兩半),木香,茴香,羌活,陳皮,川芎,當歸(各半兩),
白話文:
服用一次,用兩碗水、五片薑、一個棗煎煮服用。
這是治療心腹脹滿、腰部兩側疼痛、身體像抱著一個大甕一樣沉重、肌肉和皮膚堅硬、按壓起來像敲鼓、雙腳腫脹、只能屈膝仰臥、無法伸展等症狀的藥方。適用於一切氣積導致飲食不下的情況,以及腹內氣體流動、大便秘結、寒熱交替出現,類似傷寒的症狀。
藥方包含:黑牽牛(取頭末)、檳榔、青皮(各一兩)、大黃(制,一兩半)、木香、茴香、羌活、陳皮、川芎、當歸(各半兩)。
上為細末,皂角熬膏為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生薑燈心湯下。
(《簡易》)是齋推氣丸,治三焦痞塞,氣不升降,腹脹。
檳榔,陳皮,黃芩,枳實,大黃,黑牽牛(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臨臥白湯送下。
(《拔萃》)沉香交泰丸,治濁氣在上而擾清陽之氣,鬱而不伸為腹脹。
沉香,陳皮(去白),白朮(各三錢),枳實(炒),澤瀉,當歸(酒洗),白茯苓,吳茱萸(湯泡),青皮,木香(各二錢),大黃(制,二兩),厚朴(制,半兩),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皂角熬製成膏狀,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百丸,用生薑和燈心湯送服。此方名為推氣丸,用於治療三焦痞塞,氣機不升不降,導致腹脹的病症。
另一方以檳榔、陳皮、黃芩、枳實、大黃、黑牽牛等藥材,等量研磨成末,用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臨睡前用白湯送服。此方名為沉香交泰丸,用於治療濁氣上擾清陽之氣,導致鬱悶不舒,出現腹脹的病症。
沉香、陳皮(去白)、白朮(各三錢)、枳實(炒)、澤瀉、當歸(酒洗)、白茯苓、吳茱萸(湯泡)、青皮、木香(各二錢)、大黃(制,二兩)、厚朴(制,半兩)等藥材,也是常用的治療腹脹的藥物。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前白湯送下,微利為度。
(《良方》)消脹丸,治諸脹。
木香,大黃,茯苓,厚朴(薑製),澤瀉(各一兩),黑牽牛(取頭末),滑石(各六兩),
上為細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薑湯下。
(《宣明》)雞屎醴散,治心腹脹滿,旦食不能暮食,致成嘔逆鼓脹。
雞屎醴(乾者炒),大黃,桃仁(各等分),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湯浸泡蒸餅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七八十丸,飯前用白湯送服,稍微有通便效果即可。
消脹丸治療各種脹滿。
將木香、大黃、茯苓、厚朴(用薑汁製備)、澤瀉(各一兩)、黑牽牛(取頭部末端)、滑石(各六兩)研磨成細粉,製成滴水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前用薑湯送服。
雞屎醴散治療心腹脹滿,早晨能吃飯,晚上卻吃不下,導致嘔吐腹脹。
將雞屎醴(乾燥後炒制)、大黃、桃仁(各等分)研磨成粉末。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盞半、姜三片,煎七分,食前服。
(《宣明》),肉豆蔻丸
肉豆蔻,檳榔,輕粉(各一錢),黑牽牛(取頭末,一兩半),
上為末,糊丸,綠豆大。每服一三十丸,食後連翹湯下,日三服。
(《澹寮》)導氣丸,治諸痞塞關格不通,腹脹如鼓,大便秘結,小腸腎氣等疾,功效尤速。
青皮(用水蛭等分同炒赤去水蛭),莪朮(用虻蟲等分同炒赤去虻蟲),三稜(乾漆炒去漆),檳榔(斑蝥同炒去蝥),茱萸(牽牛同炒去牛),乾薑(硇砂同炒去硇),附子(青鹽炒去鹽),赤芍藥(川椒炒去椒),胡椒(茴香炒去茴香),石菖蒲(桃仁同炒去仁)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半盞水、三片薑煎煮七分,飯前服用。
將肉豆蔻、檳榔、輕粉各一錢,黑牽牛取頭部末一兩半,研磨成粉末,用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連翹湯送服,一天服用三次。
導氣丸用於治療各種痞塞不通、腹脹如鼓、大便秘結、小腸腎氣等疾病,療效尤其迅速。將青皮與水蛭等分炒至赤色,去水蛭;莪朮與虻蟲等分炒至赤色,去虻蟲;三稜與乾漆炒至去漆;檳榔與斑蝥同炒至去蝥;茱萸與牽牛同炒至去牛;乾薑與硇砂同炒至去硇;附子與青鹽同炒至去鹽;赤芍藥與川椒同炒至去椒;胡椒與茴香同炒至去茴香;石菖蒲與桃仁同炒至去仁。
各等分銼,與所同炒藥熱,去水蛭等不用,只用青皮等十味為細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紫蘇湯下。
(《澹寮》)三稜煎丸,治心腹堅脹,脅下滿硬,胸中痞塞,喘滿短氣。常服順氣,消積滿,除膨脹。
京三稜(生,半斤,搗為細末,以酒三升於銀石器內熬成膏子),杏仁(泡去皮尖,炒黃色),乾漆(炒煙盡),麥芽(炒。各一兩),青皮(去穰),蘿蔔子(炒),神麯(炒。各二兩),硇砂(五錢),
白話文:
將所有藥材等分切碎,與其他藥材一起炒熱,去除水蛭等藥材,只用青皮等十味藥材研成細末,用酒糊製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服用紫蘇湯送服。
此方名為三稜煎丸,主治心腹堅硬脹滿、脅肋下滿硬、胸中痞塞、呼吸急促、氣短等症狀。經常服用可以順氣、消積滿、去除膨脹。
將生三稜半斤搗碎成細末,用三升酒在銀石器中熬製成膏狀,再取杏仁去皮尖炒至黃色,乾漆炒至煙盡,麥芽炒熟,青皮去瓤,蘿蔔子炒熟,神麴炒熟,各取一兩;硇砂取五錢。
上為細末,三稜膏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米飲下。
(東垣)沉香海金沙丸,治一切積聚,脾濕腫脹,肚大青筋羸瘦。
海金沙(錢半),沉香(一錢),輕粉(一錢),牽牛末(二兩),
上為末,獨蒜搗如泥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百沸湯空心通草湯下,量人虛實與之。
(《良方》)遇仙如意丹,治氣積氣脹,痃癖水蠱與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再用三稜膏做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後用米湯送服。
東垣的沉香海金沙丸,可以治療一切積聚、脾濕腫脹、肚子大且筋骨瘦弱等病症。
海金沙(半錢)、沉香(一錢)、輕粉(一錢)、牽牛末(二兩),研磨成末,用獨蒜搗碎成泥,做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煎好的百沸湯空腹服用,根據患者虛實狀況調整用量。
《良方》中記載的遇仙如意丹,可以治療氣積氣脹、痃癖水蠱等疾病。
白茯苓,青皮,陳皮(各一錢),白豆蔻,白朮,人參,丁香,三稜(炮),石菖蒲,砂仁,官桂,蓬朮(炮),遠志,木香(各三錢),山藥(半兩),香附子(五兩),牽牛(頭末,半斤),甘草(五分),
上為細末,醋打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二十丸,臨睡白湯下。看老少虛實加減服,忌生冷硬物。氣蠱水蠱每服三百丸,立消。若風病,加地骨皮(一兩)。婦人月信不調,產後腹中有塊作痛,並宜服此。服後利數行,吃冷水一口即止,服前甘露飲補之。
白話文:
將白茯苓、青皮、陳皮、白豆蔻、白朮、人參、丁香、三稜、石菖蒲、砂仁、官桂、蓬朮、遠志、木香各取三錢,山藥取半兩,香附子取五兩,牽牛頭末取半斤,甘草取五分,研磨成細粉,用醋調成糊狀,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百二十丸,睡前用白湯送服。根據個人年齡、虛實情況增減藥量,忌食生冷硬物。氣蠱、水蠱患者每次服用三百丸,可立即消退。若是風病,可加入地骨皮一兩。婦女月經不調、產後腹痛,也適合服用此藥。服用後會排出多餘的水分,喝一口冷水就會停止,服用前可服用甘露飲補氣。
(《良方》)小檳榔丸,治脾虛腹脹不食,快氣寬中極效。
檳榔,蘿蔔子(炒),木香,牽牛(炒。各等分),
上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後薑湯下。
(《醫林》)陳橘皮丸,治虛勞堅癖,腹脹羸瘦,飲食不消,面痿黃,四肢無力。
陳橘皮(去白炒),木香,檳榔,厚朴(制),硫黃(另研),大黃(炒),
上為丸,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米飲或酒下。
白話文:
《良方》中記載的「小檳榔丸」能治脾虛腹脹不食,效果極佳。將檳榔、蘿蔔子(炒)、木香、牽牛(炒),等量研磨成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五十丸,飯後用薑湯送服。
《醫林》中記載的「陳橘皮丸」能治虛勞堅癖,腹脹消瘦,飲食不消,面容萎黃,四肢無力。將陳橘皮(去白炒)、木香、檳榔、厚朴(制)、硫黃(另研)、大黃(炒),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蜜丸,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米湯或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