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五 (2)
卷之九十五 (2)
1. 木部
黃楝樹,生鄭州南山野中。葉似初生椿樹葉而極小,又似楝葉色微帶黃,開花紫赤色,結子如豌豆大,生青熟亦紫赤色。葉味微苦。
【救飢】採嫩芽葉炸熟,換水浸去苦味,油鹽調食。蒸芽暴乾,亦可作茶煮飲可也。【治病】具見本草。
凍青樹,姜密縣谷間,樹高丈餘,枝葉似枸骨子樹而極茂盛。凌冬不凋,又似樝子樹葉而小,亦似穁芽葉微窄,頭頗圓而不尖,開白花結子如豆粒大,青黑色。葉味微苦。
【救飢】採芽葉炸熟,水浸去苦味淘洗淨,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兜櫨樹,生密縣梁家沖山谷中,樹甚高大。其木枯朽極透可作香焚。俗名壞香,葉似回回醋樹葉而薄窄,又似花楸樹葉卻少花叉,葉皆對生。味微苦。
【救飢】採嫩芽葉炸熟,水浸去苦味,淘洗淨,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椒樹,本草蜀椒,一名南椒,一名巴椒,一名蘑藙,生武都川穀及巴郡歸峽,蜀川陝洛間人家園圃多種之。高四五尺,似茱萸而小,有針刺。葉似刺縻葉微小,葉堅而滑,可煮食甚辛辛香。結實無花,但生於葉間如豆顆而圓,皮紫赤,此椒江淮及北土皆有之。莖實皆相類,但不及蜀中者皮肉厚,腹裡白,氣味濃烈耳。又云出荊州西城者佳。味辛性溫大熱有小毒,多食令人乏氣。口閉者殺人。十月勿食椒,損氣傷心令人多忘事。杏仁為之使,畏款冬花。
【救飢】採嫩葉炸熟,換水浸淘淨。油鹽調食。椒顆調和,百味香美。【治病】具見本草。
檀樹,生密縣山野中,樹高一二丈,葉似槐葉而長大。開淡粉紅花,葉味苦。
【救飢】採嫩芽葉炸熟,換水浸去苦味,淘洗淨。以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以上葉可食。
酸棗樹,《爾雅》謂之樲棗,出河東川澤,今城壘坡野間多有之。其木似棗而皮細,莖多棘刺,葉似棗葉微小,花似棗花,結實紫紅色,似棗而圓小,核中仁微扁,名酸棗仁,入藥用。味酸性平。一云其性微熱。惡防己。
【救飢】採取其棗為果食之,亦可釀酒熬作燒酒飲。未紅熟時採取煮食亦可。【治病】具見本草。
實棗兒,本草名山茱萸,生漢中川穀及琅琊、冤句、東海、承縣、海州,今鈞州山谷中亦有之。木高丈餘,葉面寬稍圓,紋脈微粗似榆葉無二,開淡黃白花,結實似酸棗大微長,兩頭尖㿉色赤,既乾則皮薄,味酸性平微溫無毒,一云味鹹辛大熱。蓼實為之使,惡桔梗、防己。
【救飢】摘實棗紅熟者食之。【治病】具見本草。
野木瓜,名八月樝,又名杵瓜。出新鄭縣山野中,蔓延而生,妥附卓木上。葉似黑豆葉微小,光澤。四五葉攢生一處,結瓜如肥皂大,味甘。
【救飢】採嫩瓜,換水煮食。樹熟者亦可摘食。【治病】具見本草。
白話文:
黃楝樹:生長在鄭州南邊的山野中。葉子像剛長出來的香椿樹葉,但更小,也像楝樹葉,顏色稍微偏黃。開紫紅色的花,結的果實像豌豆那麼大,剛長出來是青色,成熟後也是紫紅色。葉子味道稍微有點苦。
- 救荒:採摘嫩芽嫩葉,用油炸熟,再換水浸泡去除苦味,然後用油鹽調味食用。也可以把嫩芽蒸熟後曬乾,當茶煮水喝。
- 治病:相關藥用價值記載於本草書籍中。
凍青樹:生長在姜密縣的山谷間,樹高約有三米多。枝葉像枸骨子樹一樣茂盛,冬天也不會凋零,葉子也像樝子樹葉,但更小,也像穭芽葉,但比較窄,頂端圓鈍不尖,開白花,結的果實像豆粒那麼大,是青黑色。葉子味道稍微有點苦。
- 救荒:採摘嫩芽嫩葉,用油炸熟,用水浸泡去除苦味,洗淨後用油鹽調味食用。
- 治病:相關藥用價值記載於本草書籍中。
兜櫨樹:生長在密縣梁家沖的山谷中,樹非常高大。木材枯朽後可以當作香來焚燒,俗稱「壞香」。葉子像回回醋樹葉,但更薄更窄,也像花楸樹葉,但分叉較少,葉子都是相對生長。味道稍微有點苦。
- 救荒:採摘嫩芽嫩葉,用油炸熟,用水浸泡去除苦味,洗淨後用油鹽調味食用。
- 治病:相關藥用價值記載於本草書籍中。
椒樹:本草中記載的蜀椒,又名南椒、巴椒、蘑藙。生長在武都的川谷以及巴郡歸峽,四川、陝西、洛陽一帶的人家園圃中也多有種植。樹高約一米多,像茱萸但比較小,有針刺。葉子像刺莓葉,但更小,葉子堅硬光滑,可以煮食,味道很辛辣芳香。它結果實,但沒有花,果實長在葉子間,像豆粒一樣圓,外皮紫紅色。這種椒在江淮和北方地區也有,莖和果實都相似,但不如四川產的皮厚肉多,裡面是白色的,氣味濃烈。據說荊州西城產的品質最好。味道辛辣,性溫,屬大熱,有小毒,吃多會使人氣虛。口部閉合的人吃了會致命。十月份不要吃椒,會損傷氣和心,使人健忘。杏仁可以輔助它,但它畏懼款冬花。
- 救荒:採摘嫩葉,用油炸熟,然後換水浸泡洗淨,用油鹽調味食用。椒果可以調味,使食物更香美。
- 治病:相關藥用價值記載於本草書籍中。
檀樹:生長在密縣的山野中,樹高約三米到六米。葉子像槐樹葉,但更長更大。開淡粉紅色的花,葉子味道苦。
- 救荒:採摘嫩芽嫩葉,用油炸熟,換水浸泡去除苦味,洗淨後用油鹽調味食用。
- 治病:相關藥用價值記載於本草書籍中。
(以上這些植物的葉子都可以食用。)
酸棗樹:在《爾雅》中稱為樲棗,產於河東的川澤地帶,現在在城牆邊的斜坡和野外也很多。樹木像棗樹,但樹皮比較細,樹幹有很多刺,葉子像棗葉,但比較小,花像棗花,結的果實是紫紅色,像棗但比較圓小,果核中的仁稍微扁平,叫做酸棗仁,可以入藥。味道酸,性平。有一種說法認為它性微熱。它厭惡防己。
- 救荒:採摘它的棗當水果吃,也可以用來釀酒或熬製燒酒飲用。還沒成熟變紅時也可以採摘煮食。
- 治病:相關藥用價值記載於本草書籍中。
實棗兒:本草中稱為山茱萸,生長在漢中的川谷和琅琊、冤句、東海、承縣、海州等地,現在在鈞州的山谷中也有。樹高約三米多,葉子表面寬且稍微圓,紋路稍微粗糙,像榆樹葉。開淡黃白色的花,結的果實像酸棗那麼大,稍微長一點,兩頭尖,顏色是赤紅色,乾燥後皮薄。味道酸,性平,稍微溫和無毒。有一種說法認為味道鹹辛,屬大熱。蓼實可以輔助它,但它厭惡桔梗和防己。
- 救荒:採摘成熟變紅的實棗食用。
- 治病:相關藥用價值記載於本草書籍中。
野木瓜:又名八月樝,也叫杵瓜。產於新鄭縣的山野中,藤蔓生長,依附在樹木上。葉子像黑豆葉,但比較小,有光澤。四五片葉子長在一起,結的瓜像肥皂那麼大,味道甘甜。
- 救荒:採摘嫩瓜,換水煮食。樹上成熟的瓜也可以摘來食用。
- 治病:相關藥用價值記載於本草書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