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四 (18)
卷之九十四 (18)
1. 草部
【救飢】採茭菰筍炸熟,油鹽調食。或採子舂為米合粟煮粥食之,甚濟飢。【治病】具見本草。
茅芽根,一名白茅菅,其芽一名茅針。生楚地山谷,今田野處處有之。春初苗布地如針。夏生白花茸茸然,至秋而枯。其根至潔白亦甚甘美。根性寒,茅針性平,其花性溫,俱味甘,無毒。
【救飢】採嫩芽剝取嫩茸食,甚益小兒。及取根咂食甜味,久服利人,食此茅針可斷谷。【治病】具見本草。
以上四種載本草,根筍皆可食。
葛根,一名黃金,生汝山川穀及海州、成州、浙江並澧鼎之間,今處處有之。苗引藤蔓長二三丈,莖淡紫色。葉似楸葉而小,色青。開花似豌豆花,粉紫色。結實如皂莢而小,根形狀如手。皆味甘性平無毒,一云性冷。殺野葛、巴豆並百藥諸毒。
【救飢】取根入土深者,水浸洗淨,蒸食之,或以水中揉出澄濾成塊,蒸煮皆可食。及採花曬乾炸食之亦可。【治病】具見本草。
何首烏,一名野苗,一名交藤,一名夜合,一名地精,一名陳知白,又名桃柳藤,亦名九真藤。出真州、河南縣,其嶺外江南諸州及虔州皆有,以西洛、嵩山、歸德、柘城縣者為勝。今鈞州密縣山谷中亦有之。蔓延而生,莖蔓紫色。葉似山藥葉而不光嫩,葉間開黃白花,似葛勒花。結子有稜,似蕎麥而極細小如粟粒大。根大如拳,各有五稜瓣,狀似甜瓜樣,中有花紋,形如鳥獸山嶽之狀者,極珍。有赤白二種,赤者雄,白者雌。又云雄者苗葉黃白,雌者赤黃色。一云雄苗赤。生必相對,遠不過三四尺,夜則苗蔓相交,或隱化不見。凡修合藥須雌雄相合服有驗,宜偶日服,二四六八日是也。其藥本無名,因何首烏見藤葉夜交,採服有功,因以採人為名耳。又云其為仙草,五十年者如拳大,號山奴,服之一年髭發烏黑。一百年者如碗大,號山哥,服之一年,顏色紅悅。一百五十年者如盆大,號山伯,服之一年,齒落重生。二百年者如斗栲栳大,號山翁,服之一年,顏如童子,行及奔馬。三百年者如三斗栲栳大,號山精,服之一年,延齡,純陽之體,久服成地仙。又云其頭九數者,服之乃仙。味苦澀,性微溫無毒。一云味甘。茯苓為之使,酒下最良。忌鐵器、豬羊血及豬肉、無鱗魚。與蘿蔔相惡,若並食,令人髭鬢早白,腸風多熱故。
【救飢】掘根洗去泥土,以苦竹刀切作片,米泔水浸經宿換水,煮去苦味,再以水淘洗淨,或蒸或煮食之,花亦可炸食。【治病】具見本草。
以上二種本草,根及花皆可食。
栝蔞,俗名天花粉,本卓有栝蔞實,一名地蔞。生弘農川穀及山陰地,今處處有之。入土深者良,生鹵地者有毒。《詩》所謂果蓏之實是也。根亦名白藥,大者細如手臂,皮黃肉白。苗引藤蔓,葉似甜瓜葉而作花叉,有細毛。開花似胡蘆花,淡黃色,實在花下大如拳,生青熟黃。根味苦,性寒無毒。枸杞為使,惡乾薑,畏牛膝、乾漆,反烏頭。
白話文:
[草部]
茭白筍: 可以採摘茭白筍炸熟,用油鹽調味食用。也可以採集茭白的種子,搗成米狀,與小米一起煮粥食用,能很好地解決飢餓問題。關於其藥用價值,詳見本草相關書籍。
茅草芽根: 又名白茅菅,其嫩芽又稱茅針。主要生長在楚地山谷,現在田野也隨處可見。春天剛開始的時候,嫩芽像針一樣布滿地面。夏天開白色絨毛狀的花,到秋天就枯萎了。它的根非常潔白,而且很甘甜。根部性寒,茅針性平,花性溫,味道都是甘甜,沒有毒性。
救飢: 可以採摘嫩芽,剝取裡面嫩嫩的絨毛食用,對小孩子很有益處。也可以挖取根部吮吸汁液,味道甘甜,長期服用對身體有益,食用茅針甚至可以不吃主食。關於其藥用價值,詳見本草相關書籍。
以上四種植物在《本草》中都有記載,它們的根和嫩筍都可以食用。
葛根: 又名黃金,生長在汝山川谷及海州、成州、浙江等地,現在各地都有。藤蔓可以長到二三丈,莖是淡紫色的。葉子像楸樹葉但比較小,顏色是青色的。開的花像豌豆花,是粉紫色的。結的果實像皂莢但比較小,根的形狀像手。葛根味道甘甜,性平,沒有毒性,有一種說法是性寒。可以解野葛、巴豆以及其他藥物的毒性。
救飢: 可以挖取埋在土裡較深的根,用水浸泡洗淨,蒸熟食用,也可以用水揉搓根部,澄濾出澱粉,做成塊狀,蒸煮食用。還可以採集花曬乾後炸食。關於其藥用價值,詳見本草相關書籍。
何首烏: 又名野苗、交藤、夜合、地精、陳知白、桃柳藤、九真藤。主要產於真州、河南縣等地,嶺南地區以及虔州也有,其中以西洛、嵩山、歸德、柘城縣所產為佳。現在鈞州密縣的山谷中也有。何首烏是蔓生植物,莖是紫色的。葉子像山藥葉但沒有那麼光滑,葉子間開黃白色的花,像葛勒花。結的果實有稜角,像蕎麥但非常細小,像粟米粒大小。根部像拳頭一樣大,有五個稜瓣,形狀像甜瓜,裡面有像鳥獸山嶽的花紋,這種特別珍貴。何首烏有赤、白兩種,赤色是雄性,白色是雌性。還有一種說法是雄性的莖葉是黃白色,雌性的是赤黃色。又有一種說法是雄性的莖是紅色的。何首烏的雄株和雌株一定相對生長,距離不會超過三四尺,晚上藤蔓會交織在一起,甚至會隱藏起來看不見。凡是配製藥物,必須用雄性和雌性一起配伍服用才有療效,最好在偶數的日子服用,即二、四、六、八日。這種藥本來沒有名字,因為何首烏看見藤葉在晚上交纏,採集服用後有功效,所以就用採藥人名字命名了。還有一種說法,何首烏是仙草,五十年大小的像拳頭,被稱為「山奴」,服用一年後鬍鬚頭髮會變黑;一百年大小的像碗,被稱為「山哥」,服用一年後,氣色紅潤;一百五十年大小的像盆,被稱為「山伯」,服用一年後,脫落的牙齒會重新長出來;二百年大小的像斗笠,被稱為「山翁」,服用一年後,容顏像童子一樣,行走速度像奔馬;三百年大小的像三斗笠,被稱為「山精」,服用一年後可以延年益壽,達到純陽之體,長期服用可以成仙。還有一種說法,根部有九個頭的,服用就可以成仙。何首烏味苦澀,性微溫,沒有毒性。還有一種說法是味甘。茯苓可以作為輔助藥,用酒送服效果最好。忌用鐵器,忌吃豬羊血、豬肉、無鱗魚。與蘿蔔相剋,如果一起食用,會導致鬍鬚鬢髮早白,腸胃內熱。
救飢: 可以挖出根部,洗淨泥土,用苦竹刀切成片,用米泔水浸泡過夜,然後換水,煮去苦味,再用水淘洗乾淨,蒸或煮食用,花也可以炸食。關於其藥用價值,詳見本草相關書籍。
以上兩種植物在《本草》中都有記載,它們的根和花都可以食用。
栝樓: 俗名天花粉,原本產於卓地,有栝樓的果實,又名地蔞。生長在弘農川谷和山陰地區,現在各地都有。埋在土裡深的品質較好,生長在鹽鹼地裡的則有毒。《詩經》所說的「果蓏之實」就是指栝樓。栝樓的根也叫白藥,大的像手臂一樣粗,皮是黃色的,肉是白色的。藤蔓牽引,葉子像甜瓜葉,但有分叉,有細毛。開的花像葫蘆花,淡黃色,果實長在花下面,像拳頭一樣大,生的時候是青色的,成熟後是黃色的。根味苦,性寒,沒有毒性。枸杞可以作為輔助藥,忌乾薑,畏懼牛膝、乾漆,與烏頭相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