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四 (1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十四 (16)

1. 草部

以上載本草。

天茄兒,生田野中,苗高一尺許,莖有線楞。葉似姑娘草葉而大,又似和尚菜葉卻小。開五片小白花,結子似野葡萄大,紫黑色,味微甜。

【救飢】採嫩葉炸熟,水浸去邪味,淘淨。油鹽調食。其子熟時,亦可摘食。【治病】具見本草。

蓬子菜,生田野中,所在處處有之。其苗嫩時莖有紅紫線楞,葉似鹻蓬菜微細。苗老結子,葉則生出叉刺。其子如獨掃子大。苗葉味甘。

【救飢】採嫩苗葉炸熟,水浸淘淨,油鹽調食,曬乾炸食尤佳。及採其子搗米青色,或煮粥,或磨面作餅食之皆可。【治病】具見本草。

苦扁豆,俗名羊尿胞。生延津縣郊野中,在處亦有之。苗高二尺許,莖似黃耆,苗莖上有細毛,葉似胡豆葉微小。又似蒺藜葉卻大,枝葉間開紅紫花,結殼如拇指頭大,中間多虛。俗呼為羊尿胞,內有子如蔴(音頃)子大,茶褐色,子葉味俱甚苦。

【救飢】採葉炸熟,換水浸浣苦味,淘淨。油鹽調食。及取子水侵,淘去苦味,曬乾,或磨或搗為面,作燒餅食之皆可。【治病】具見本草。

米布袋,生田野中,苗就地生。葉似澤漆葉而窄。其葉順莖排生,梢頭攢結三四角,中有子如黍粒大微扁。味微甜。

【救飢】採角取子,水淘洗淨,下鍋煮食。其嫩苗葉炸熟,油鹽調食亦可。【治病】具見本草。

以上出《救荒》。

二本共八種,葉實皆可食。

黃精苗,一名重樓,一名救窮,一名仙餘糧。生山谷,南北皆有之,嵩山、茅山者佳。根生肥地者大如拳,薄地猶如拇指。葉似竹葉,或兩葉或三葉四葉五葉,俱皆對節而生。味甘性平無毒。又云莖光澤者謂之太陽之草,名曰黃精,食之可以長生。其葉不對節,莖葉毛鉤子者謂之太陰之草,名曰鉤吻,食之入口立死。又云莖不紫,花不黃為異性也。

【救飢】採嫩葉炸熟,換水浸去苦味,淘洗淨。油鹽調食。山中人採根九蒸九曝,食甚甘美。其蒸曝用甕去底,安釜上,裝置黃精令滿密,蓋蒸之令氣溜,即曝之。如此九蒸九曝,令極熟,若不熟則刺人喉咽。久食長生,辟穀。其生者,若初服之,只可一寸半,漸漸增之,十日不食他食,能長服之,止三尺。

服三百日後盡見鬼神,餌必昇天。又云花實極可食之,罕得見至難得,依法食之。【治病】具見本草。

地黃苗,俗名婆婆奶,一名芐,一名芑。生咸陽川澤,今處處有之。苗初就地生,葉如山白菜葉而毛澀,葉面深青色,又似芥菜葉而不花叉,比芥菜葉頗厚,葉中攛出莖,上有細毛。莖梢開筒子花紅黃色。北人謂之牛奶子花。結實如小麥粒,根長四五寸,細如手指。皮赤色。味甘苦,性寒無毒。惡貝母,畏蕪荑,得麥門冬、清酒良,忌鐵器。

白話文:

草部

以上是摘錄自本草書籍的內容。

天茄兒,生長在田野中,植株大約一尺多高,莖上有線狀的稜角。葉子像姑娘草的葉子但更大,也像和尚菜的葉子但較小。會開五片白色的小花,結的果實像野葡萄一樣大,呈紫黑色,味道微甜。

【救飢】可以採摘嫩葉油炸後煮熟,用水浸泡去除不好的味道,再洗乾淨。用油鹽調味後食用。果實成熟時也可以摘來吃。 【治病】相關藥用價值請參考本草書籍。

蓬子菜,生長在田野中,到處都有。幼苗嫩時莖上有紅紫色的線稜,葉子像鹼蓬菜但更細小。植株長老後會結子,葉子上會長出岔狀的刺。果實像獨掃子一樣大。幼苗和葉子味道甘甜。

【救飢】可以採摘嫩苗葉油炸後煮熟,用水浸泡洗乾淨,用油鹽調味後食用,曬乾後油炸食用味道更好。也可以採摘果實搗成米青色,或煮粥,或磨成麵粉做餅食用。 【治病】相關藥用價值請參考本草書籍。

苦扁豆,俗稱羊尿胞。生長在延津縣郊外,其他地方也有。植株大約二尺多高,莖像黃耆,莖上有細毛,葉子像胡豆葉但更小,也像蒺藜葉但更大。枝葉間會開紅紫色的花,結的莢果像大拇指頭一樣大,中間有很多空隙。俗稱羊尿胞,裡面有籽像芝麻一樣大,茶褐色,種子和子葉的味道都很苦。

【救飢】可以採摘葉子油炸後煮熟,換水浸泡去除苦味,再洗乾淨。用油鹽調味後食用。也可以取種子用水浸泡,洗去苦味,曬乾後,或磨或搗成麵粉,做燒餅食用。 【治病】相關藥用價值請參考本草書籍。

米布袋,生長在田野中,植株貼著地面生長。葉子像澤漆的葉子但更窄。葉子順著莖排列生長,梢頭聚集成三四個角狀,中間的籽像黍粒一樣大,略扁,味道微甜。

【救飢】可以採摘角狀果實取籽,用水洗淨後,下鍋煮熟食用。嫩苗葉油炸後煮熟,用油鹽調味後食用也可以。 【治病】相關藥用價值請參考本草書籍。

以上內容出自《救荒本草》。

這兩種植物共有八個種類,葉子和果實都可以食用。

黃精苗,又名重樓、救窮、仙餘糧。生長在山谷中,南北各地都有,其中以嵩山和茅山產的品質最好。根部生長在肥沃的土地上,大的像拳頭,在貧瘠的土地上,則像拇指。葉子像竹葉,有的兩片、有的三片、四片或五片,都成對地生長在莖節上。味道甘甜,性平無毒。還有一種說法,莖光滑的是陽性的草,叫做黃精,食用可以長生。葉子不對稱生長,莖葉有毛鉤的則是陰性的草,叫做鉤吻,誤食會立刻死亡。還有一種說法是,莖不是紫色的,花不是黃色的,則屬於異性。

【救飢】可以採摘嫩葉油炸後煮熟,換水浸泡去除苦味,再洗乾淨。用油鹽調味後食用。山裡的人會採摘根部,經過九蒸九曬後食用,味道非常甘甜。蒸曬時會用一個去掉底部的甕,放在鍋上,將黃精裝滿甕中,蓋上蓋子蒸煮,讓蒸氣流通,然後再曬乾。如此重複九次蒸曬,讓黃精完全熟透,如果沒有熟透則會刺激喉嚨。長期食用可以長生,並能辟穀。剛開始服用生的黃精時,只能吃一寸半左右,逐漸增加,十天不吃其他食物,長期服用可以吃到三尺。

服用三百天後可以看見鬼神,吃下後一定會升天。還有一種說法是,黃精的花和果實也極其可以食用,但很難見到,也很難得到,要按照方法食用。【治病】相關藥用價值請參考本草書籍。

地黃苗,俗稱婆婆奶,又名芐、芑。生長在咸陽的河川沼澤地帶,現在各地都有。幼苗剛長出來時貼著地面生長,葉子像山白菜的葉子,但表面粗糙有毛,葉面呈深青色,也像芥菜的葉子,但不分叉,比芥菜葉厚一些。葉子中間會長出莖,上面有細毛。莖梢會開出筒狀的紅黃色花,北方人稱之為牛奶子花。結的果實像小麥粒,根長四五寸,細如手指,表皮呈紅色。味道甘苦,性寒無毒。忌與貝母同用,怕蕪荑,與麥門冬、清酒同用效果好,忌用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