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四 (15)
卷之九十四 (15)
1. 草部
【救飢】採子舂去皮,蘑為麵食之。【治病】具見本章。
地稍瓜,生田野中,苗長尺許,作地攤科生。葉似獨掃葉而細窄光硬,又似沙蓬葉亦硬。周圍攢莖而生,莖葉間開小白花,結角長大如蓮子,兩頭尖㾴,又似鴻嘴形,名地稍瓜,其味甘。
【救飢】其角嫩時摘取炸食,角苦皮破,剝取角中嫩穰生食。【治病】具見本草。
山黧豆,一名山豌豆。生密縣山野中,苗高尺許,其莖窊面劍脊,葉似竹葉而齊短,兩兩對生。開淡紫花,結小角兒,其豆扁如䯒豆,味甘。
【救飢】採取角兒煮食,或打取其豆食皆可。【治病】具見本草。
野黍,生荒野中,科苗皆類家黍,而莖葉細弱,穗甚瘦小,黍粒亦極細小。其味微甜性微溫。
【救飢】採子舂去粗皮糠,或搗或磨面,蒸糕食之甚甜。【治病】具見本草。
以上出《救荒》。
二本共八種,實可食。
蒼耳草,本草名枲耳。俗名道人頭,一名羊負來,《詩》謂之卷耳。《爾雅》謂之苓耳。生陸安州川穀及陸安田野,今處處有之。葉青白類黏胡菜葉,莖葉梢間結實,比桑椹短小而多刺,其實味微苦甘,性溫。葉味苦辛性微寒,有小毒,又云無毒。
【救飢】採嫩苗炸熟,換水浸去苦味,淘淨。油鹽調食。其子炒微黃,搗去皮磨為面作燒餅,蒸食亦可,或用子熬油點燈。【治病】具見本草。
羊蹄苗,一名東方宿,俗呼豬耳朵。生陳留川澤,今所在有之。苗初就地生,後攛生莖叉,高二尺余。其葉窄長,頗似萵苣而色深青,似大藍葉微闊,莖節間紫赤色,其花青白成穗,子三稜,根似牛蒡而堅實。味苦性寒,無毒。
【救飢】採苗葉炸熟,水浸淘淨苦味,油鹽調食。其子熟時打子搗為米,以滾水湯三五次,淘淨下鍋,作水飯食之。【治病】具見本草。
土茜瓜,本草根名茜根,一名地血。生喬山川穀。徐州人謂之牛蔓,西土出者佳,今北土處處有之。土茜根可以染紅,葉似棗葉,形頭尖,下闊,紋脈豎直,莖方。莖葉俱澀,四五葉對生,節間莖蔓延附草木,開五瓣淡銀褐花,結小如綠豆粒。生青熟紅,根紫赤色。味鹹,性寒無毒。一云:味甘。一云:味酸。畏鼠姑葉,味微酸。
【救飢】採葉炸熟,水浸作成黃色,淘冷,油鹽調食。其子紅熟摘食。【治病】具見本草。
王不留行,本草名剪金草,一名剪金花。生太山山谷,今祥符間亦有之。苗高一尺余,其莖對節生叉,葉似石竹子葉而寬短,抪莖對生,腳葉似槐葉而狹長。開粉紅花。結蒴如松子大,似罌粟殼樣極小,有子如葶藶子大而黑色。其味苦甘,性平無毒。
【救飢】採葉炸熟,換水淘去苦味,油鹽調食。子搗為麵食之。【治病】具見本草。
白話文:
[草部]
地稍瓜: 這種植物生長在田野中,幼苗大約一尺高,像匍匐在地上生長。葉子像獨掃葉但更細窄,表面光滑堅硬,也像沙蓬葉一樣硬。莖從周圍叢生,莖葉間開白色小花,結的角果像蓮子一樣長大,兩頭尖,又像鴻雁的嘴巴,所以叫做地稍瓜,味道甘甜。
- **救飢:**角果嫩的時候可以摘下來油炸食用;角果如果皮破了,可以剝開取出裡面的嫩瓤生吃。
- **治病:**相關的療效請參考本草相關的記載。
山黧豆: 又名山豌豆。生長在密縣的山野中,幼苗大約一尺高,莖部凹陷呈劍脊狀,葉子像竹葉一樣短而整齊,兩兩對生。開淡紫色花,結小角果,豆莢扁平像蠶豆,味道甘甜。
- **救飢:**可以採摘角果煮食,或打下豆子煮食。
- **治病:**相關的療效請參考本草相關的記載。
野黍: 生長在荒野中,幼苗和家黍相似,但莖葉細弱,穗很瘦小,黍粒也很細小。味道微甜,性質微溫。
- **救飢:**採收籽實,舂去粗糠皮,可以搗成或磨成麵粉,蒸糕食用,味道很甜。
- **治病:**相關的療效請參考本草相關的記載。 (以上出自《救荒本草》) 以上兩種共八種,確實可以食用。
蒼耳草: 本草中稱為枲耳,俗稱道人頭,又名羊負來,《詩經》裡稱作卷耳,《爾雅》裡稱作苓耳。生長在陸安州的河谷和農田中,現在各地都有。葉子呈青白色,類似黏胡菜的葉子,莖葉梢間結的果實比桑葚短小,且多刺。果實味道微苦帶甘,性質溫和。葉子味道苦辛,性質微寒,據說有小毒,也有說無毒的。
- **救飢:**採摘嫩苗油炸煮熟,換水浸泡去除苦味,淘洗乾淨後,用油鹽調味食用。果實炒至微黃,搗碎去皮磨成面粉,做成燒餅蒸著吃,也可以用果實榨油點燈。
- **治病:**相關的療效請參考本草相關的記載。
羊蹄苗: 又名東方宿,俗稱豬耳朵。生長在陳留的河澤,現在各地都有。幼苗剛開始貼地生長,之後向上生出分叉的莖,大約有二尺多高。葉子狹長,頗像萵苣,但顏色是深青色,也像大藍的葉子,但稍微寬一些,莖節間呈紫紅色,開青白色穗狀花,果實呈三稜形,根像牛蒡一樣堅實。味道苦,性質寒冷,無毒。
- **救飢:**採摘嫩苗葉子油炸煮熟,用水浸泡去除苦味,淘洗乾淨後,用油鹽調味食用。果實成熟時打下來,搗成米狀,用開水燙三五次,淘洗乾淨後下鍋煮成稀飯食用。
- **治病:**相關的療效請參考本草相關的記載。
土茜瓜: 本草中根部名為茜根,又名地血。生長在喬山的河谷中。徐州人稱之為牛蔓,西邊產的品質較好,現在北方各地都有。土茜根可以染色,葉子像棗樹葉,形狀是頭尖下寬,有豎直的紋路,莖是方形的。莖葉都比較澀,四五片葉子對生,節間的莖蔓延攀附在草木上,開五瓣淡銀褐色的花,結的小果實像綠豆粒一樣。果實生時是青色的,成熟時是紅色,根是紫紅色。味道鹹,性質寒冷,無毒。有人說味道甘甜,也有人說味道酸澀。畏懼鼠姑葉,味道微酸。
- **救飢:**採摘葉子油炸煮熟,用水浸泡後使其變成黃色,再用冷水淘洗,用油鹽調味食用。果實紅色成熟後可以摘下來食用。
- **治病:**相關的療效請參考本草相關的記載。
王不留行: 本草中稱為剪金草,又名剪金花。生長在太山的山谷中,現在祥符一帶也有。幼苗大約一尺多高,莖部對節生叉,葉子像石竹的葉子,但更寬短,緊貼著莖對生,靠近根部的葉子像槐樹葉,但更狹長。開粉紅色花。結的蒴果像松子一樣大,又像罌粟殼,但非常小,裡面有像葶藶子一樣大的黑色種子。味道苦甘,性質平和,無毒。
- **救飢:**採摘葉子油炸煮熟,換水淘洗去除苦味,用油鹽調味食用。種子搗碎磨成粉,可以做成麵食食用。
- **治病:**相關的療效請參考本草相關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