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四 (14)
卷之九十四 (14)
1. 草部
【救飢】採根去黑皮,薄切,浸三、四宿去苦味,熟食,亦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益壽不飢。【治病】具見本草。
以上載本草
野山藥,生輝縣太行山山谷中,妥(他果切)藤而生,藤似葡萄條稍細,藤頗紫色,其葉似家山藥葉而大微尖。根比家山藥極細瘦甚硬,皮色微赤。味微甘性溫平無毒。
【救飢】採根煮熟食之。【治病】具見本草。
山蘿蔔,生山谷間,田野中亦有之。苗高五七寸,四散分生莖葉。其葉似菊葉而闊大,微有艾香。每莖五七葉排生如一大葉,梢間開紫花,根似野胡蘿蔔根而黲白色,味苦。
【救飢】採根炸熟,水浸淘去苦味,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野胡蘿蔔,生荒野中,苗葉似家胡籮卜俱細小,葉間攛生莖叉,梢頭開小白花,眾花攢開如傘蓋狀,比蛇床子花頭又大,結子比蛇床子亦大。其根比家胡蘿蔔尤細小,味甘。
【救飢】採根洗淨,蒸食。生食亦可。【治病】具見本草。
老鴉蒜,生水邊下濕地中,其葉直生出土四垂,葉狀似蒲而短,背起劍脊,其根形如蒜瓣,味甘微土氣。
【救飢】採根炸熟,水浸淘淨,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以上出《救荒》。
二本共十一種,根可食。
薏苡仁,俗名回回米,生真定平澤及山野,交趾生者最大,今處處有之。苗高三四尺,葉似黍葉而稍大,開紅白花作穗,子結實青白色,形如珠而稍長,故名薏苡子。味甘微寒,無毒。今人俗亦呼為菩提子。
【救飢】採實春取其中仁,煮粥食,取葉煮飲亦香。【治病】具見本草。
雀麥,本草一名燕麥,一名蘥(音藥)。止於荒野林下,今處處有之。苗似燕麥而又細弱,結穗像麥穗而極細小,每穗又分作小叉穗十數個,子甚細小,味甘性平,無毒。
【救飢】採子舂去皮,搗作面,蒸食,作餅食妙。【治病】具見本草。
蒺藜子,本草一名旁通,一名即藜,一名茨。生馮翊平澤或道旁,今在處皆有之。布地蔓生,細葉而開小黃花,結子有三角刺人是也。味苦辛,性溫微寒,無毒。烏頭為之使。又有一種白蒺藜,出同州沙苑,開黃紫花作莢子,結子狀如腰子樣,小如黍粒,補賢藥多用。味微甘有小毒。
【救飢】收子炒微黃,搗去刺,磨面作燒餅,或蒸食皆可。【治病】具見本草。
以上載本草。
稗(音拜)子,有二種。水稗生水田邊,旱稗生田野中,今處處有之。苗葉似穇子,葉色深綠,腳葉頗帶紫色,梢頭出扁穗,結子如黍粒大,茶褐色。其味微苦,性微溫。
【救飢】採子搗米煮粥食,蒸食尤佳,或磨作麵食亦可。【治病】具見本草。
燕麥,田野處處有之,其苗似麥,攛(七宣切)葶,但細弱。葉小瘦細,抪(音布)莖而生。結細長穗,其麥粒極細小。其味微甘性溫無毒。
白話文:
[草部]
救飢: 將根部外層黑皮去除,切成薄片,浸泡三到四個晚上去除苦味,煮熟食用,也可以做成煎餅。長期食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並且不會感到飢餓。 **治病:**相關藥效記載於《本草》中。
野山藥: 生長在輝縣太行山的山谷中,依靠藤蔓生長,藤蔓像葡萄藤但稍微細一些,顏色略帶紫色。葉子像家種山藥的葉子但更大且稍微尖。根部比家種山藥細瘦很多,質地堅硬,表皮呈微紅色。味道微甜,性溫和,無毒。 **救飢:**採挖根部煮熟食用。 **治病:**相關藥效記載於《本草》中。
山蘿蔔: 生長在山谷間,田野中也有。幼苗高約五到七寸,莖葉四散分生。葉子像菊花葉但較寬大,略帶艾草的香味。每根莖上生長五到七片葉子,排列如同一片大葉子。頂端開紫色花朵。根部像野胡蘿蔔的根,呈灰白色,味道苦。 **救飢:**採挖根部炸熟,用水浸泡淘洗去除苦味,用油鹽調味食用。 **治病:**相關藥效記載於《本草》中。
野胡蘿蔔: 生長在荒野中,幼苗和葉子像家種胡蘿蔔,但都更細小。葉子之間長出分叉的莖,頂端開白色小花,眾多小花簇擁在一起,像傘蓋狀,比蛇床子的花頭大,結出的果實也比蛇床子大。根部比家種胡蘿蔔更細小,味道甘甜。 **救飢:**採挖根部洗淨,蒸熟食用,也可以生吃。 **治病:**相關藥效記載於《本草》中。
老鴉蒜: 生長在水邊潮濕的低洼地,葉子直立生長,像蒲草的葉子但較短,背面有像劍脊一樣的突起。根部形狀像蒜瓣,味道微甜,帶有泥土氣味。 **救飢:**採挖根部炸熟,用水浸泡淘洗乾淨,用油鹽調味食用。 **治病:**相關藥效記載於《本草》中。
以上出自《救荒本草》,共記載十一種植物,它們的根部都可以食用。
薏苡仁: 俗稱回回米,生長在真定平原和山野,交趾生產的薏苡仁最大,現在各地都有。幼苗高約三四尺,葉子像黍的葉子但稍大,開紅白色的穗狀花,結出的果實呈青白色,形狀像珠子但稍長,所以叫薏苡子。味道甘甜,性微寒,無毒。現在人們也俗稱它為菩提子。 **救飢:**春天採摘果實,取出果仁,煮粥食用,用葉子煮水喝也很香。 **治病:**相關藥效記載於《本草》中。
雀麥: 《本草》中也稱燕麥或蘥,只生長在荒野林下,現在各地都有。幼苗像燕麥但更細弱,結出的穗像麥穗但極細小,每穗又分出十幾個小叉穗,籽粒非常細小,味道甘甜,性平和,無毒。 **救飢:**採收籽粒,舂去皮,搗成麵粉,蒸熟食用,做成餅食用也很好。 **治病:**相關藥效記載於《本草》中。
蒺藜子: 《本草》中也稱旁通、即藜或茨,生長在馮翊平原或路旁,現在各地都有。蔓生於地面,葉子細小,開黃色小花,結出的果實有三角形刺,會刺人。味道苦辛,性溫微寒,無毒。與烏頭同用會產生作用。還有一種白蒺藜,產於同州沙苑,開黃紫色花,結出莢果,果實形狀像腰子,小如黍粒,許多補腎的藥物都使用它。味道微甜,有小毒。 **救飢:**採收果實,炒至微黃,搗碎去除刺,磨成麵粉做燒餅,或蒸熟食用都可以。 **治病:**相關藥效記載於《本草》中。
以上出自《本草》。
稗子: 有兩種,水稗生長在水田邊,旱稗生長在田野中,現在各地都有。幼苗葉子像穇子,葉色深綠,腳部的葉子略帶紫色,頂端長出扁穗,結出的果實如黍粒般大小,呈茶褐色。味道微苦,性微溫。 **救飢:**採收果實,搗成米煮粥食用,蒸熟吃更好,也可以磨成麵粉食用。 **治病:**相關藥效記載於《本草》中。
燕麥: 田野中到處都有,幼苗像麥子,但更細弱。葉子小而細瘦,緊貼莖幹生長。結出細長穗,麥粒非常細小。味道微甜,性溫和,無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