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四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十四 (11)

1. 草部

透骨草,一名天芝麻。生中牟茺野中,苗高三四尺,莖方窊面四楞,其莖腳紫,對節分生莖叉,葉似䕡蒿葉而多花叉,葉皆對生,莖節間攢開粉紅花,結子似胡麻子,葉味苦。

【救飢】採嫩苗炸熟,以水浸去苦味,淘淨。油鹽同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鹿蕨菜,生輝縣山野中,苗高一尺許,其葉之莖背圓而面窊(五化切),葉似紫香蒿腳葉而肥闊頗硬,又似胡蘿蔔葉亦肥硬。其味微甘。

【救飢】採苗葉炸熟,水浸淘洗淨。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山芹菜,生輝縣山野中,苗高一尺余。葉似野蜀葵葉稍大而有五叉。又似地牡丹葉亦大,葉中攛生莖叉,梢結剌球如鼠黏子刺球而小,開花黲白色。其葉味甘。

【救飢】採苗葉炸熟,水浸洗淨。以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金剛刺,又名老君須,生輝縣鴉子口山野間。科條高三四尺,條似刺藶(音梅)花條,其上多刺。葉似牛尾菜葉,又似龍鬚菜葉,比此二葉俱大,葉間生細絲,生蔓。其葉味微甘澀甚,無毒。

【救飢】採葉炸熟,水浸淘淨,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大蓬蒿,生密縣山野中。莖似黃蒿,莖色微帶紫,葉似山芹葉而長大,極多花叉。又似風花菜葉,花叉葉多,又似漏蘆葉卻微短,開碎瓣黃花。苗葉味苦。

【救飢】採葉炸熟,水浸淘去苦味。以油鹽醋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兔兒傘,生滎陽塔兒山荒野中。其苗高二三尺許,每科初生一莖,莖端生葉,一層有七八葉,每葉分作四叉,排生如傘蓋狀,故以為名。後於葉間攛生莖叉,上開淡紅白花,根似牛膝而疏短。其味微苦辛。

【救飢】採嫩葉炸熟,水浸洗淘去苦味。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地花菜,又名墓頭灰。牛密縣山野中,苗高尺余,葉似野菊花葉而窄細,又似鼠尾草葉亦瘦細,梢葉間開五瓣小黃花。其味微苦無毒。

【救飢】採葉炸熟,水浸淘淨,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杓兒菜,生密縣山野中,苗高一二尺,葉似狗棹尾葉而窄頗長,黑綠色微有毛澀,又似耐驚菜葉而小軟薄,梢葉更小,開碎瓣淡黃白花。其葉味苦甘。

【救飢】採葉炸熟,水浸去苦味,淘洗淨。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佛指甲,生密縣山谷中,科苗高一二尺,莖薇帶赤黃色,其葉淡綠背皆微帶白色,葉如長匙頭,似黑豆葉而微寬,又似鵝兒腸葉甚大,皆兩葉對生,開黃花,結實似連翹微小,中有黑子小如粟粒。其葉味微甜。

【救飢】採嫩葉炸熟,換水淘洗淨,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馬齒莧,天下處處有之。生平野及田園中者為佳,生房屋上者有毒不宜食。四時可採,先用滾湯炸過,曬乾㕮之。復用湯煮分尤美,生瘡疥之人及有風濕氣者食之,久可除病。

白話文:

[草部]

透骨草,又名天芝麻。生長在中牟縣的荒野中,植株高約三四尺,莖呈方形,表面凹陷,有四條稜角,莖的底部呈紫色。莖節處相對生長分叉的莖,葉子像䕡蒿的葉子,但分叉更多,葉子都是對生。莖節間長出成簇的粉紅色花朵,結出的果實像胡麻子,葉子味道苦。

【救荒】採摘嫩苗炸熟,用水浸泡去除苦味,然後洗淨。用油鹽調味食用。【治病】相關資訊可參考本草書籍。

鹿蕨菜,生長在輝縣的山野中,植株高約一尺多,葉子的莖背部是圓形,正面是凹陷的。葉子像紫香蒿的腳葉,但更肥厚且較硬,又像胡蘿蔔的葉子,也很肥厚堅硬。味道微甘。

【救荒】採摘苗葉炸熟,用水浸泡清洗乾淨。用油鹽調味食用。【治病】相關資訊可參考本草書籍。

山芹菜,生長在輝縣的山野中,植株高約一尺多。葉子像野蜀葵的葉子,稍微大一些且有五個分叉,又像地牡丹的葉子,也很大。葉子中間長出分叉的莖,末端結出帶刺的小球,像鼠黏子的刺球,但更小。開出的花朵是灰白色。葉子味道甘甜。

【救荒】採摘苗葉炸熟,用水洗淨。用油鹽調味食用。【治病】相關資訊可參考本草書籍。

金剛刺,又名老君須,生長在輝縣鴉子口的山野間。枝條高約三四尺,枝條像刺藶花的枝條,上面有很多刺。葉子像牛尾菜的葉子,又像龍鬚菜的葉子,但比這兩種葉子都大。葉子間長出細絲狀的蔓藤。葉子味道微甘澀,沒有毒。

【救荒】採摘葉子炸熟,用水浸泡洗淨,用油鹽調味食用。【治病】相關資訊可參考本草書籍。

大蓬蒿,生長在密縣的山野中。莖像黃蒿,但顏色稍微帶紫,葉子像山芹菜的葉子,但更長更大,有很多分叉。又像風花菜的葉子,分叉的葉子很多。也像漏蘆的葉子,但稍微短一些,開出細碎的黃色花朵。苗葉味道苦。

【救荒】採摘葉子炸熟,用水浸泡去除苦味。用油、鹽、醋調味食用。【治病】相關資訊可參考本草書籍。

兔兒傘,生長在滎陽塔兒山的荒野中。植株高約二三尺,每棵開始只長一根莖,莖的頂端長出葉子,一層有七八片,每片葉子分成四叉,排列成傘蓋的形狀,因此得名。後來在葉子間長出分叉的莖,上面開出淡紅色的花朵,根部像牛膝,但比較稀疏且短。味道微苦辛。

【救荒】採摘嫩葉炸熟,用水浸泡清洗去除苦味。用油鹽調味食用。【治病】相關資訊可參考本草書籍。

地花菜,又名墓頭灰。生長在密縣的山野中,植株高約一尺多,葉子像野菊花的葉子,但更窄細,又像鼠尾草的葉子,也很瘦細。頂端的葉子間開出五瓣小黃花。味道微苦,沒有毒。

【救荒】採摘葉子炸熟,用水浸泡洗淨,用油鹽調味食用。【治病】相關資訊可參考本草書籍。

杓兒菜,生長在密縣的山野中,植株高約一二尺,葉子像狗尾草的葉子,但更窄更長,呈黑綠色,稍微有毛且澀。又像耐驚菜的葉子,但更小更軟更薄,頂端的葉子更小,開出細碎的淡黃白色花朵。葉子味道苦甘。

【救荒】採摘葉子炸熟,用水浸泡去除苦味,然後洗淨。用油鹽調味食用。【治病】相關資訊可參考本草書籍。

佛指甲,生長在密縣的山谷中,植株高約一二尺,莖微帶赤黃色,葉子淡綠色,背面都稍微帶白色,葉子像長匙子的頭,像黑豆的葉子,但稍微寬一些,又像鵝兒腸的葉子,非常大,都是兩片葉子對生。開出黃色花朵,結出的果實像連翹,但更小,裡面有像小米粒大小的黑色種子。葉子味道微甜。

【救荒】採摘嫩葉炸熟,換水清洗乾淨,用油鹽調味食用。【治病】相關資訊可參考本草書籍。

馬齒莧,天下各地都有生長。生長在平原和農田中的最好,生長在房屋上的有毒,不宜食用。一年四季都可以採摘,先用滾燙的熱水燙過,然後曬乾儲藏。再次食用時用熱水煮,味道更佳。患有瘡疥和風濕病的人食用,長期可去除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