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四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十四 (10)

1. 草部

【救飢】採苗葉炸熟,水浸淘淨。以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涼蒿菜,又名甘菊芽。生密縣山野中,葉似菊花葉而細長尖,㾴(音哨)又多花叉,開黃花。其葉味甘。

【救飢】採苗炸熟,換水浸淘淨。以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黏魚須,一名龍鬚菜。生鄭州賈峪山及新鄭山野中亦有之。初先發筍,其後延蔓生莖發葉。每葉間皆分出一小叉及出一絲蔓,葉似土茜葉而大,又似金剛刺葉,亦似牛尾菜葉,不澀而光澤。味甘無毒。

【救飢】採嫩筍葉炸熟,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野茴香,生田野中。其苗初榻地生,葉似涼蒿菜微細小,後於葉間攛(七官切)葶分生莖叉。梢頭開黃花,結細角有小黑子。葉味苦無毒。

【救飢】採苗葉炸熟,水浸洗淘去苦味,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野艾蒿,生田野中。苗葉類艾而細,又多花叉,葉有艾香,味苦。

【救飢】採嫩葉炸熟,換水浸淘淨,以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野同蒿,生荒野中。苗高二三尺,莖紫赤色,葉似白蒿色微青。苗又似初生松針而茸(音戎)細,味苦無毒。

【救飢】採嫩苗葉炸熟,換水浸淘淨,以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老鸛筋,生田野中,就地拖秧而生,莖微紫色,莖叉繁稠,葉似園荽葉而頭不尖,又似野葫蘿蔔葉而短小,葉間開五瓣小黃花。其味甜無毒。

【救飢】採嫩苗炸熟,水浸去邪味淘洗。多以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麥藍菜,生田野中,莖葉俱深萵苣色,葉似大藍,梢葉而小頗尖,其葉包莖對生,每一葉間攛生一叉,莖叉梢頭開肉紅花,結蒴有子似小桃紅子,苗葉味微淡苦。

【救飢】採嫩苗葉炸熟,水浸淘淨,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山蓼,生密縣山野間。苗高一二尺,葉似芍藥葉而長細窄,又似野菊花葉而硬厚,又似水胡椒葉亦硬,開細瓣白花。其葉味微辣亦無毒。

【救飢】採嫩葉炸熟,換水浸去邪辣,作成黃色,淘淨。以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鯽魚鱗,生密縣韶華山山野中,苗高一二尺,莖方而茶褐色,對分莖叉,葉亦對生,葉似雞腸菜葉頗大,又似桔梗葉而微軟簿,葉面卻微紋皺,梢間開粉紅花,結子如小粟粒而茶褐色。其葉味甜無毒。

【救飢】採苗葉炸熟,水浸淘冷。以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土當歸,生密縣山野中,苗高一尺許,莖圓而有線楞,葉似山芹菜葉而硬,邊有細鋸齒刺,又似蒼朮葉而大,每三葉攢生一處,開黃花。根似前胡根,又似野胡蘿蔔根,其性溫。葉味苦。

【救飢】採苗葉炸熟,水浸作成黃色,換水淘洗淨。以油鹽調食之。【治病】具見本草。

白話文:

[草部]

**可以充飢的野菜:**採摘幼苗葉片,用油炸熟,再用水浸泡洗淨,用油和鹽調味食用。**治療疾病:**相關功效詳見其他醫藥典籍。

**涼蒿菜(又名甘菊芽):**生長在密縣山野中,葉子像菊花葉但更細長尖,莖上有許多分叉,開黃色花。葉子味道甘甜。

**可以充飢的野菜:**採摘幼苗,用油炸熟,再換水浸泡洗淨,用油和鹽調味食用。**治療疾病:**相關功效詳見其他醫藥典籍。

**黏魚須(一名龍鬚菜):**生長在鄭州賈峪山及新鄭山野中。最初先長出嫩筍,之後蔓延生長出莖葉。每片葉子之間都會分出小叉,並長出一絲狀蔓,葉子像土茜葉但更大,又像金剛刺葉,也像牛尾菜葉,不澀且有光澤。味道甘甜無毒。

**可以充飢的野菜:**採摘嫩筍葉,用油炸熟,用油和鹽調味食用。**治療疾病:**相關功效詳見其他醫藥典籍。

**野茴香:**生長在田野中。幼苗初時貼地生長,葉子像涼蒿菜但更細小,之後在葉子之間長出莖叉。頂端開黃色花,結細長角,內有小黑子。葉子味道苦,無毒。

**可以充飢的野菜:**採摘幼苗葉片,用油炸熟,再用水浸洗去除苦味,用油和鹽調味食用。**治療疾病:**相關功效詳見其他醫藥典籍。

**野艾蒿:**生長在田野中。幼苗葉子像艾草但更細,莖上有許多分叉,葉子有艾草的香味,味道苦。

**可以充飢的野菜:**採摘嫩葉,用油炸熟,再換水浸泡洗淨,用油和鹽調味食用。**治療疾病:**相關功效詳見其他醫藥典籍。

**野同蒿:**生長在荒野中。幼苗高約二三尺,莖呈紫紅色,葉子像白蒿,顏色略帶青色。幼苗又像初生的松針,帶有細毛,味道苦,無毒。

**可以充飢的野菜:**採摘嫩苗葉片,用油炸熟,再換水浸泡洗淨,用油和鹽調味食用。**治療疾病:**相關功效詳見其他醫藥典籍。

**老鸛筋:**生長在田野中,貼地蔓延生長,莖呈微紫色,莖叉繁密,葉子像芫荽葉但頂端不尖,又像野胡蘿蔔葉但更短小,葉子之間開五瓣小黃花。味道甜,無毒。

**可以充飢的野菜:**採摘嫩苗,用油炸熟,再用水浸泡去除雜味洗淨,多用油和鹽調味食用。**治療疾病:**相關功效詳見其他醫藥典籍。

**麥藍菜:**生長在田野中,莖葉都呈深萵苣色,葉子像大藍,頂端葉子更小且較尖,葉子包裹莖部對生,每片葉子之間長出分叉,莖叉頂端開肉紅色花,結蒴果,內有種子,像小桃紅色種子,幼苗葉子味道略帶苦味。

**可以充飢的野菜:**採摘嫩苗葉片,用油炸熟,再用水浸泡洗淨,用油和鹽調味食用。**治療疾病:**相關功效詳見其他醫藥典籍。

**山蓼:**生長在密縣山野間。幼苗高約一二尺,葉子像芍藥葉但更細長窄,又像野菊花葉但更硬厚,也像水胡椒葉一樣硬,開細瓣白花。葉子味道微辣,無毒。

**可以充飢的野菜:**採摘嫩葉,用油炸熟,再換水浸泡去除辣味,使其呈現黃色,然後洗淨,用油和鹽調味食用。**治療疾病:**相關功效詳見其他醫藥典籍。

**鯽魚鱗:**生長在密縣韶華山山野中,幼苗高約一二尺,莖呈方形且呈茶褐色,莖叉對稱分佈,葉子也對生,葉子像雞腸菜葉但更大,又像桔梗葉但更柔軟薄,葉面有細微皺紋,頂端開粉紅色花,結的籽像小粟米粒,呈茶褐色。葉子味道甜,無毒。

**可以充飢的野菜:**採摘幼苗葉片,用油炸熟,再用水浸泡冷卻,用油和鹽調味食用。**治療疾病:**相關功效詳見其他醫藥典籍。

**土當歸:**生長在密縣山野中,幼苗高約一尺,莖圓且有棱角,葉子像山芹菜葉但更硬,邊緣有細鋸齒刺,又像蒼朮葉但更大,每三片葉子叢生在一起,開黃色花。根像前胡根,又像野胡蘿蔔根,性質溫和。葉子味道苦。

**可以充飢的野菜:**採摘幼苗葉片,用油炸熟,再用水浸泡使其呈現黃色,然後換水洗淨,用油和鹽調味食用。**治療疾病:**相關功效詳見其他醫藥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