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四 (9)
卷之九十四 (9)
1. 草部
鐵桿蒿,生田野中,苗莖高二三尺,葉似獨掃葉微肥短,又似萹蓄葉而短小,分生莖叉。梢間開淡紫花黃心,其葉味苦。
【救飢】採葉炸熟,水淘去苦味。以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山甜菜,生密縣韶華山山谷中,苗高二三尺,莖青白色,葉似初生綿花葉而窄,花叉頗淺,其莖葉間開五瓣淡紫花,結子如枸杞子。生則青,熟則紅色。其葉味苦。
【救飢】採葉炸熟,換水浸淘去苦味。以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剪刀股(音古),生田野中,處處有之,就地作小科苗。葉似嫩苦苣葉而細小,色頗似蘭亦有白汁,莖叉梢間開淡黃花。葉味苦。
【救飢】採嫩苗葉炸熟,水浸淘去苦味。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鵝兒腸,生許州水澤邊,就地妥莖而生。對節生葉,葉似䝁豆葉而薄,又以佛指甲葉微,梢葉間分生枝叉,開白花,結子似葶藶子。其葉味甜。
【救飢】採苗葉炸熟,以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毛連菜,一名常十八,生田野中。苗初榻地生,後攛莖叉,高二尺許。葉似刺薊葉而長大梢尖,其葉邊褗(音堰)曲皺,上有澀毛,梢間開銀褐花。味微苦澀。
【救飢】採葉炸熟,水浸淘淨。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小桃紅,一名鳳仙花,一名夾竹桃,又名海蒳(音納),俗名染指甲草。人家園圃中多種,今處處有之。苗高一尺許,葉面窄,邊有細鋸齒,開紅花,結實形類桃樣極小,有子似蘿蔔子。取之易迸(北諍切)散,俗名急性子。葉味苦微澀,無毒。
【救飢】採苗葉炸熟,水浸一宿做菜。油鹽醋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八角菜,生輝縣太行山山野中,苗高一尺許,苗莖甚細,其葉狀類牡丹葉大,味甜。
【救飢】採嫩苗葉炸熟,水浸淘淨,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地棠菜,生鄭州南沙崗中,苗高一二尺,葉似地棠花葉甚大,又似初生芥菜葉微狹而尖。其味甜。
【救飢】採嫩苗葉炸熟,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雞兒腸,生中牟田野中,苗高一二尺,莖黑紫色,葉似薄荷葉微小,邊有稀鋸齒,又似六月菊,梢葉間開細瓣淡粉紫花,黃心。葉味微辣。
【救飢】採葉炸熟,換水淘去辣味。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扯根菜,生田野中,苗高一尺許。莖色赤紅,葉似小桃紅葉微窄小,色頗綠,又似小柳葉亦短而厚窄。其葉周圍攢莖而生,開碎瓣小青白花,結子。花蒴似蒺藜樣。葉苗味甜。
【救飢】採苗葉炸熟,水浸淘淨。以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草零陵香,又名芫香。人家園圃中多種之。葉似苜蓿葉而長大微尖,莖葉間開小淡粉紫花,作小短穗,其子小如粟粒。苗葉味微苦,性平。
白話文:
草部
鐵桿蒿,生長在田野中,幼苗莖高約二三尺,葉子像獨掃(一種植物)的葉子,但稍微肥厚短小,又像萹蓄的葉子,但更短小,從莖部分叉生長。頂端開著淡紫色、黃色花心的花朵,葉子味道苦澀。
【救飢】採摘葉子煮熟,用水淘洗去除苦味,用油鹽調味食用。【治病】相關藥用功效記載於本草書籍中。
山甜菜,生長在密縣韶華山的山谷中,幼苗高約二三尺,莖呈青白色,葉子像剛長出的棉花葉子,但更窄,花的分叉較淺,莖葉之間開著五瓣淡紫色的花朵,結的果實像枸杞子,生長時是青色的,成熟時變成紅色。葉子味道苦澀。
【救飢】採摘葉子煮熟,換水浸泡淘洗去除苦味,用油鹽調味食用。【治病】相關藥用功效記載於本草書籍中。
剪刀股(音同「古」),生長在田野中,到處都有,貼著地面長成一小叢幼苗。葉子像嫩苦苣的葉子,但更細小,顏色頗似蘭花,也有白色汁液,莖的分叉頂端開著淡黃色的花朵。葉子味道苦澀。
【救飢】採摘嫩苗葉煮熟,用水浸泡淘洗去除苦味,用油鹽調味食用。【治病】相關藥用功效記載於本草書籍中。
鵝兒腸,生長在許州水邊,貼著地面生長。葉子對生,像豨豆葉子但更薄,又比佛指甲的葉子稍微大一點,在頂端分生枝叉,開著白色的花朵,結的果實像葶藶子。葉子味道是甜的。
【救飢】採摘幼苗葉子煮熟,用油鹽調味食用。【治病】相關藥用功效記載於本草書籍中。
毛連菜,又名常十八,生長在田野中。幼苗開始時貼地生長,後來長出分叉的莖,高約二尺。葉子像刺薊的葉子,但更長大,頂端尖,葉子的邊緣彎曲皺褶,上面有粗糙的毛,頂端開著銀褐色的花朵。味道微苦澀。
【救飢】採摘葉子煮熟,用水浸泡淘洗乾淨,用油鹽調味食用。【治病】相關藥用功效記載於本草書籍中。
小桃紅,又名鳳仙花、夾竹桃,又名海蒳(音同「納」),俗稱染指甲草。人們的庭院中多有種植,現在到處都能看到。幼苗高約一尺,葉子較窄,邊緣有細小的鋸齒,開著紅色的花朵,結的果實形狀像很小的桃子,裡面有像蘿蔔籽一樣的種子,取的時候容易迸裂散開,所以俗稱「急性子」。葉子味道苦澀,無毒。
【救飢】採摘幼苗葉子煮熟,用水浸泡一晚後當作蔬菜食用,用油、鹽、醋調味。【治病】相關藥用功效記載於本草書籍中。
八角菜,生長在輝縣太行山的山野中,幼苗高約一尺,幼苗的莖很細,葉子的形狀像牡丹葉,但更大,味道是甜的。
【救飢】採摘嫩苗葉煮熟,用水浸泡淘洗乾淨,用油鹽調味食用。【治病】相關藥用功效記載於本草書籍中。
地棠菜,生長在鄭州南沙崗中,幼苗高約一二尺,葉子像地棠花的葉子,但很大,又像剛長出的芥菜葉子,但更窄更尖。味道是甜的。
【救飢】採摘嫩苗葉煮熟,用油鹽調味食用。【治病】相關藥用功效記載於本草書籍中。
雞兒腸,生長在中牟的田野中,幼苗高約一二尺,莖呈黑紫色,葉子像薄荷葉,但更小,邊緣有稀疏的鋸齒,又像六月菊,頂端開著細瓣的淡粉紫色花朵,花心是黃色的。葉子味道微辣。
【救飢】採摘葉子煮熟,換水淘洗去除辣味,用油鹽調味食用。【治病】相關藥用功效記載於本草書籍中。
扯根菜,生長在田野中,幼苗高約一尺。莖呈紅色,葉子像小桃紅的葉子,但更窄小,顏色較綠,又像小柳葉,但也更短更厚更窄。葉子圍繞著莖生長,開著細碎的小青白色花朵,結的果實的蒴果像蒺藜。葉苗的味道是甜的。
【救飢】採摘幼苗葉子煮熟,用水浸泡淘洗乾淨,用油鹽調味食用。【治病】相關藥用功效記載於本草書籍中。
草零陵香,又名芫香。人們的庭院中多有種植。葉子像苜蓿葉,但更長更大,頂端微尖,莖葉之間開著淡粉紫色的花朵,形成短穗狀,結的果實像小米粒。幼苗葉子的味道微苦,性味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