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四 (8)
卷之九十四 (8)
1. 草部
野園荽(音雖),生祥符西北田野中,苗高一尺余,苗葉結實皆似家胡荽,但細小瘦窄。味甜微辛香。
【救飢】採嫩苗葉炸熟,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牛尾菜,生輝縣鴉子口山野間,苗高二三尺。葉似龍鬚菜葉,葉間分生叉枝及出一細絲蔓,又似金剛刺葉而小,紋脈皆豎,莖葉梢間開白花,結子黑色。其葉味微甘。
【救飢】採嫩葉炸熟,水浸淘淨。以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山萮菜,生密縣山野中,苗初榻地生。其葉之莖背圓面窳(五化切),葉似初出冬蜀葵稍小,五花叉鋸齒邊,又似蔚臭苗葉而硬厚頗大。後攛莖深紫色,梢葉頗小,其味微辣。
【救飢】採苗葉炸熟,水浸淘洗淨。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綿絲菜(生輝縣山野中,苗高一二尺,葉似兔見尾葉,但短小,又似柳葉亦比短小。梢頭攢生小蓇葖,開黲白花。其葉味微甜。
【救飢】採苗葉炸熟,水浸淘淨。以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米蒿,生田野中,所在處處有之。苗高人許。葉似園荽葉微細,葉叢間分生莖叉,梢上開小青黃花,結小細角似葶藶。角兒味苦。
【救飢】採嫩苗炸熟,水浸淘淨。以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舌頭菜,生密縣山野中,苗葉榻地生。葉似山白菜葉而小,頭頗團,葉面不皺,比山白菜葉亦厚,狀類豬舌形,故以為名。
【救飢】採葉炸熟,水浸去苦味,換水淘淨。以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紫香蒿,生中牟縣平野中。苗高一二尺,莖方紫色,葉似邪蒿葉而背白,又似野葫蘿蔔葉微短,莖葉梢間結小青子,比灰菜子又小。其葉味微苦。
【救飢】採葉炸熟,水浸去苦味。以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金盞兒花,人家園圃中多種,苗高六七寸,葉似初生萵苣葉,比萵苣葉狹窄而厚,抪莖生葉,莖端開金黃色盞子樣花。其葉味微酸。
【救飢】採苗葉炸熟,水浸去酸味淘淨。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六月菊,生祥符西田野中。苗高一二尺,莖似鐵桿(音杆)蒿莖,葉似雞腸葉,但長而澀,又似馬蘭頭葉而硬短。梢葉間開淡紫花。葉味微酸澀。
【救飢】採葉炸熟,水浸去邪味。以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柳葉菜,生鄭州賈峪(音欲)山山野中,苗高二尺余。莖淡紅色,葉似柳葉而厚短,有澀毛,梢間開四瓣深紅花,結細長角兒,其葉味微甜。
【救飢】採苗葉炸熟。以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婆婆指甲菜,生田野中,作地𤼏科生,莖細弱,葉象女人指甲,又似初生棗葉微薄細,莖梢間結小花瓣。苗葉味甘無毒。
【救飢】採嫩苗葉炸熟,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白話文:
野園荽:生長在祥符西北的田野中,幼苗大約一尺多高,幼苗和葉子結實的樣子都像家裡種的胡荽,但是更細小瘦窄。味道帶點甜味,微微辛香。 【救飢】:採摘嫩苗葉炸熟,用油鹽調味食用。 【治病】:療效參見其他本草藥典。
牛尾菜:生長在輝縣鴉子口的山野間,幼苗大約二三尺高。葉子像龍鬚菜的葉子,葉子之間會分生出岔枝和細絲狀的蔓藤,又有點像金剛刺的葉子但更小,葉脈都是直豎的,莖和葉子的末梢會開白色的花,結黑色的果實。葉子的味道微微帶甜。 【救飢】:採摘嫩葉炸熟,用水浸泡洗淨,用油鹽調味食用。 【治病】:療效參見其他本草藥典。
山萮菜:生長在密縣的山野中,幼苗剛長出來時是貼著地面生長的。它的葉子莖背圓潤,葉面凹陷,葉子像剛長出來的冬蜀葵,但稍小一點,葉邊有五個分叉的鋸齒,又有點像蔚臭的幼苗葉子,但更硬更厚且大。之後長出來的莖會是深紫色,末梢的葉子會比較小,味道帶點微辣。 【救飢】:採摘嫩苗葉炸熟,用水浸泡洗淨,用油鹽調味食用。 【治病】:療效參見其他本草藥典。
綿絲菜:生長在輝縣的山野中,幼苗大約一二尺高,葉子像兔見尾的葉子,但是比較短小,又有點像柳葉,但也比柳葉短小。末梢會聚生小蒴果,開灰白色的花。葉子的味道帶點甜味。 【救飢】:採摘嫩苗葉炸熟,用水浸泡洗淨,用油鹽調味食用。 【治病】:療效參見其他本草藥典。
米蒿:生長在田野中,到處都有。幼苗大約長到人那麼高。葉子像園荽的葉子但更細小,葉叢間會分生出莖叉,末梢會開小小的青黃色花,結出像葶藶一樣的細小角果,角果味道苦。 【救飢】:採摘嫩苗炸熟,用水浸泡洗淨,用油鹽調味食用。 【治病】:療效參見其他本草藥典。
舌頭菜:生長在密縣的山野中,幼苗葉子貼著地面生長。葉子像山白菜的葉子但更小,頭部比較圓,葉面不皺,比山白菜葉子也更厚,形狀像豬舌頭,所以才這樣命名。 【救飢】:採摘葉子炸熟,用水浸泡去除苦味,換水洗淨,用油鹽調味食用。 【治病】:療效參見其他本草藥典。
紫香蒿:生長在中牟縣的平原中。幼苗大約一二尺高,莖是方形的紫色,葉子像邪蒿的葉子,但背面是白色,又有點像野胡蘿蔔的葉子但比較短,莖和葉子的末梢會結出小小的青色果實,比灰菜的果實還小。葉子的味道微微帶苦。 【救飢】:採摘葉子炸熟,用水浸泡去除苦味,用油鹽調味食用。 【治病】:療效參見其他本草藥典。
金盞兒花:很多人家裡的園圃都會種植,幼苗大約六七寸高,葉子像剛長出來的萵苣葉,但比萵苣葉狹窄且厚,葉子會抱著莖生長,莖的末端會開出金黃色的杯子狀的花。葉子的味道微微帶酸。 【救飢】:採摘嫩苗葉炸熟,用水浸泡去除酸味洗淨,用油鹽調味食用。 【治病】:療效參見其他本草藥典。
六月菊:生長在祥符西邊的田野中。幼苗大約一二尺高,莖像鐵桿蒿的莖,葉子像雞腸草的葉子,但是比較長且粗糙,又有點像馬蘭頭的葉子但更硬更短。末梢葉子之間會開淡紫色的花。葉子的味道微微帶酸澀。 【救飢】:採摘葉子炸熟,用水浸泡去除雜味,用油鹽調味食用。 【治病】:療效參見其他本草藥典。
柳葉菜:生長在鄭州賈峪山的山野中,幼苗大約二尺多高。莖是淡紅色,葉子像柳葉但更厚更短,有粗糙的毛,末梢會開出四瓣深紅色的花,結出細長的角果,葉子的味道微微帶甜。 【救飢】:採摘嫩苗葉炸熟,用油鹽調味食用。 【治病】:療效參見其他本草藥典。
婆婆指甲菜:生長在田野中,貼著地面生長,莖細弱,葉子像女人的指甲,又有點像剛長出來的棗樹葉但更薄更細,莖的末梢會結出小小的花瓣。幼苗和葉子的味道甘甜無毒。 【救飢】:採摘嫩苗葉炸熟,用油鹽調味食用。 【治病】:療效參見其他本草藥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