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四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十四 (6)

1. 草部

【救飢】採嫩葉炸熟,換水浸去苦味,淘洗淨。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仙靈脾,本草名淫羊藿,一名剛前,俗名黃德祖、千兩金、乾雞筋、放杖草、棄杖草。俗又呼三枝九葉草。生上郡陽山山谷及江東、陝西、泰山、漢中、湖湘、介州等郡,並永康軍皆有之。今密縣山野中亦有。苗高二尺許,莖似小豆莖極細緊,葉似杏葉頗長,近蒂皆有一缺。又似綠豆葉亦長而光,梢間開花白色,亦有紫色花作碎小獨頭。根紫色有須,形類黃連狀。味辛性寒。一云性溫無毒。生處不聞水聲者良。薯蕷、紫芝為之使。

【救飢】採嫩葉炸熟,水浸去邪味,淘淨。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野生薑,本草名劉寄奴,生江南,其越州、滁州皆有之。今中牟南沙崗間亦有之。莖似艾蒿,長二三尺余,葉似菊葉而瘦細,又似野艾蒿葉亦瘦細,開花白色,結實黃白色,作細筒子,蒴兒蓋蒿之類也。其子似稗而細,苗葉味苦,性溫無毒。

【救飢】採嫩葉炸熟,水浸淘去盡苦味。以油鹽醋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馬蘭頭,本草名馬蘭,舊不著所出州土,但云生澤旁,如澤蘭。北人見其花呼為紫菊,以其花似菊而紫也。苗高一二尺,莖亦紫色,葉似薄荷,邊皆鋸齒,又似地瓜兒葉微大。味辛性平,無毒。又有山蘭生山側,似劉寄奴葉,無椏不對生,花心微黃赤。

【救飢】採苗葉炸熟,新汲水浸去苦味,淘洗淨。以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豨薟(音杴),俗名黏糊菜,俗又呼火杴草。舊不著所出州郡,今處處有之。苗高三四尺,金稜銀線素根紫稭,莖叉對節而生,莖葉頗類蒼耳,莖葉紋脈豎直,梢葉間開花,深黃色,又有一種葉似芥葉而尖,開花如菊,結實頗似鶴蝨,科苗味苦,性寒小毒。

【救飢】採嫩苗葉炸熟,水洗去苦味,淘淨。以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澤瀉,俗名水薺菜,一名水瀉,一名及瀉,一名鵠瀉。生汝南池澤及齊州、山東,河陝、江淮亦有。漢中者為佳。今水邊處處有之。叢生苗葉,其葉似牛舌草,葉紋脈豎直,葉叢中間攛葶,對分莖叉,莖有線楞,梢間開三瓣小白花,結實小青細。子味甘,葉味微寒,俱無毒也。

【救飢】採葉炸熟,水浸淘淨。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竹節菜,一名翠蝴蝶,又名翠娥眉,又名笪竹花,一名倭青草。南北皆有。今新鄭縣山野中亦有之。葉似竹葉微寬短,莖淡紅色,就地叢生攛節,似初生嫩葦節,梢葉間開翠碧花,狀類蝴蝶。其葉味甜。

【救飢】採嫩苗葉炸熟,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獨掃苗,生田中,今處處有之。葉似竹形而柔弱細小,抪(音布)莖而生。莖葉梢間結小青子,子小如慄粒。科莖老時可為掃帚。葉味微甘。

白話文:

[草部]

可以救荒的野菜:採摘嫩葉炸熟,換水浸泡去除苦味,然後淘洗乾淨,用油鹽調味食用。可以治療的疾病:具體記載在相關的本草書籍中。

仙靈脾:本草學名稱為淫羊藿,也叫剛前,俗稱黃德祖、千兩金、乾雞筋、放杖草、棄杖草。俗語也稱它為三枝九葉草。生長在上郡陽山的山谷,以及江東、陝西、泰山、漢中、湖湘、介州等地區,永康軍也有。現在密縣的山野中也有。植株高約二尺,莖像小豆莖一樣非常細而緊實,葉子像杏葉比較長,靠近葉柄的地方都有一個缺口。也像綠豆葉,但比較長而光滑,頂端開白色花,也有開紫色花的,花朵小而單生。根部是紫色的,有鬚,形狀像黃連。味道辛辣,性質寒涼。有一種說法是性溫無毒。生長在聽不到水聲的地方的品質較好。薯蕷和紫芝可以作為它的輔助藥材。

可以救荒的野菜:採摘嫩葉炸熟,用水浸泡去除異味,淘洗乾淨,用油鹽調味食用。可以治療的疾病:具體記載在相關的本草書籍中。

野生薑:本草學名稱為劉寄奴,生長在江南地區,越州、滁州等地都有。現在中牟南沙崗一帶也有。莖像艾蒿,長二三尺多,葉子像菊花葉但比較瘦細,也像野艾蒿葉,比較瘦細。開白色花,結黃白色果實,形狀像細筒子,蒴果類似蒿類。它的種子像稗子但更細小,莖葉味道苦,性質溫和無毒。

可以救荒的野菜:採摘嫩葉炸熟,用水浸泡並淘洗乾淨去除苦味,用油鹽醋調味食用。可以治療的疾病:具體記載在相關的本草書籍中。

馬蘭頭:本草學名稱為馬蘭,以前沒有記載產地,只說生長在水澤邊,像澤蘭。北方人看到它的花稱它為紫菊,因為它的花像菊花一樣是紫色的。植株高一二尺,莖也是紫色的,葉子像薄荷,邊緣都有鋸齒,也像地瓜葉但稍微大一些。味道辛辣,性質平和,無毒。還有一種山蘭生長在山邊,葉子像劉寄奴的葉子,沒有分枝而且是對生,花心微黃紅色。

可以救荒的野菜:採摘嫩苗葉炸熟,用新汲取的水浸泡去除苦味,然後淘洗乾淨,用油鹽調味食用。可以治療的疾病:具體記載在相關的本草書籍中。

豨薟(音杴):俗稱黏糊菜,也俗稱火杴草。以前沒有記載產地,現在到處都有。植株高三四尺,莖有金色的稜線和銀色的線條,根部是紫色的,莖的枝杈對生,莖葉很像蒼耳,莖葉上的紋路是豎直的,頂端的葉子間開深黃色的花。還有一種葉子像芥菜葉而且比較尖,開的花像菊花,結的果實很像鶴虱。它的莖葉味道苦,性質寒涼,有小毒。

可以救荒的野菜:採摘嫩苗葉炸熟,用水洗去苦味,然後淘洗乾淨,用油鹽調味食用。可以治療的疾病:具體記載在相關的本草書籍中。

澤瀉:俗稱水薺菜,又名水瀉、及瀉、鵠瀉。生長在汝南的池塘沼澤,以及齊州、山東、河陝、江淮等地也有。漢中出產的品質最好。現在水邊到處都有。成叢生長,葉子像牛舌草,葉脈是豎直的,葉叢中間長出花葶,對分莖叉,莖上有線條和稜角,頂端開三瓣小白花,結青色小而細的果實。果實味道甘甜,葉子味道微寒,都沒有毒。

可以救荒的野菜:採摘葉子炸熟,用水浸泡並淘洗乾淨,用油鹽調味食用。可以治療的疾病:具體記載在相關的本草書籍中。

竹節菜:又名翠蝴蝶、翠娥眉、笪竹花、倭青草。南北方都有。現在新鄭縣的山野中也有。葉子像竹葉但稍微寬短,莖是淡紅色的,就地叢生,莖節像初生的嫩蘆葦節,頂端的葉子間開翠綠色的花,形狀像蝴蝶。葉子味道甜。

可以救荒的野菜:採摘嫩苗葉炸熟,用油鹽調味食用。可以治療的疾病:具體記載在相關的本草書籍中。

獨掃苗:生長在田地裡,現在到處都有。葉子像竹葉,但比較柔弱細小,遍布在莖上生長。莖葉頂端結小青色的果實,果實像栗子粒一樣小。莖老了可以做掃帚。葉子味道微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