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四 (5)
卷之九十四 (5)
1. 草部
柴胡,一名地熏,一名山菜、茹草葉,一名芸蒿。生弘農川穀及冤句、壽州、淄州、關陝江湖間皆有,銀州者為勝。今鈞州、密縣山谷間亦有。苗甚辛香,莖青紫堅硬,微有細線楞,葉似竹葉而小。開小黃花,根淡赤色。味苦性平微寒無毒。半夏為之使,惡皂莢,畏女菀、藜蘆。又有苗似斜蒿,亦有似麥門冬苗而短者,開黃花。生丹州,結青子,與他處者不類。
【救飢】採苗葉炸熟,換水,浸淘去苦味,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漏蘆,一名野蘭,俗名莢蒿根,名鹿驪根,俗呼為鬼油麻。生喬山山谷及秦州、海州、曹、兗州。今鈞州、新鄭沙崗間亦有之。苗葉就地叢生,葉似山芥菜葉而大,又多花叉,亦似白屈菜葉,又似大蓬蒿葉,又似風花菜腳葉而大,葉中攛葶上開紅白花,根苗味苦鹹性寒無毒。連翹為之使。
【救飢】採葉炸熟,水浸淘去苦味。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龍膽草,一名龍膽,一名陵遊,俗呼草龍膽。生齊朐山谷及冤句、襄州、吳興皆有之。今鈞州、新鄭山崗間亦有。根類牛膝,而根一本十餘莖,黃白色宿根。苗高尺余,葉似柳葉而細短,又似小竹。開花如牽牛花,青碧色,似小鈴形樣。陶隱居注云:狀以龍葵,味苦如膽,因以為名。味苦性寒,大寒無毒。貫眾、小豆為之使,惡防葵、地黃。又云浙中又有山龍膽草,味苦微甘,此同類而別種。
【救飢】採葉炸熟,換水浸淘去苦味。以油鹽調食。勿空腹服餌,令人溺不禁。【治病】具見本草。
前胡,生陝西、漢梁、江淮、荊襄、江寧、咸州諸郡,相、孟、越、衢、婺睦等州皆有。今密縣梁家沖山野中亦有之。苗高二三尺,青白色似斜蒿,味甚香美,葉似野菊花葉而瘦細,頗似山蘿葡葉亦細,又似芸蒿,開黲白花,類蛇床子花,秋間結實,根細青紫色。一云外黑裡白。味甘辛微苦,性微寒無毒。半夏為之使,惡皂莢,畏藜蘆。
【救飢】採葉炸熟,換水浸,淘淨。以油鹽調食。【治病】具見本草。
地榆,生桐柏山及冤句山谷,今處處有之。密縣山野中亦有此,多宿根。其苗初生布地,後攛葶直高三四尺,對分生葉,葉似榆葉而狹細頗長,作鋸齒狀,青色,開花如椹子,紫黑色,又類豉,故名玉豉。其根外黑裡紅似柳根。亦入釀酒,葉燒作灰,能爛石。味苦甘酸,性微寒。一云沉寒無毒,得發良。惡麥門冬。
【救飢】採嫩葉炸熟,用水浸去苦味,換水淘淨。以油鹽調食。無茶時用葉作飲甚解熱。【治病】具見本草。
連翹,一名異翹,一名蘭華,一名折根,一名軹(音紙),一名三廉,《爾雅》謂之連草,一名連苕(音條)。生太山山谷及河中,江寧、澤潤、淄、兗、鼎岳、利州、南康皆有之。今密縣梁家沖山谷中亦有。科苗高三尺,莖杆赤色,葉如榆葉大,面光色青黃,邊微細鋸齒。又似金銀花葉,微尖㾴(音哨),開花黃色可愛,結房狀似山梔子,厥微匾而無稜,瓣底中有子如雀舌樣,極小,其子折之間片片相比如翹,以此得名。味苦性平無毒,葉味亦若。
白話文:
柴胡,又名地熏、山菜、茹草葉、芸蒿。它生長在弘農的川谷和冤句、壽州、淄州、關陝的江湖間,其中銀州產的品質最好。現在鈞州、密縣的山谷間也有生長。它的幼苗氣味辛香,莖是青紫色且堅硬,帶有細微的稜線,葉子像竹葉但比較小。會開小黃花,根部是淡紅色。味道苦,性平,帶點微寒,沒有毒。半夏可以幫助它發揮藥效,討厭皂莢,害怕女菀和藜蘆。還有一種苗長得像斜蒿,也有一種像麥門冬的苗但比較短,會開黃花。這種長在丹州,結青色的果子,和其他地方的柴胡不一樣。
【救飢】可以採摘它的苗和葉子,炸熟後換水浸泡,去除苦味,然後用油鹽調味食用。【治病】藥用功效詳細記載於本草。
漏蘆,又名野蘭,俗名莢蒿根,也叫鹿驪根,俗稱鬼油麻。它生長在喬山的山谷,以及秦州、海州、曹州、兗州。現在鈞州、新鄭的沙丘間也有。它的苗和葉子叢生在地面,葉子像山芥菜的葉子但比較大,有很多分叉,也像白屈菜的葉子,又像大蓬蒿的葉子,還像風花菜腳葉但比較大,葉子中會長出花葶,開紅白色花。根部和苗味道苦鹹,性寒,沒有毒。連翹可以幫助它發揮藥效。
【救飢】可以採摘它的葉子,炸熟後用水浸泡,去除苦味,然後用油鹽調味食用。【治病】藥用功效詳細記載於本草。
龍膽草,又名龍膽、陵遊,俗稱草龍膽。它生長在齊朐山谷,以及冤句、襄州、吳興等地。現在鈞州、新鄭的山崗間也有。它的根像牛膝,但一根根莖上會有十幾條根,顏色是黃白色,屬於宿根。它的苗高一尺多,葉子像柳葉但比較細短,也像小竹子。開的花像牽牛花,是青碧色的,像小鈴鐺一樣。陶隱居註解說:它的樣子像龍葵,味道苦得像膽汁,因此得名。味道苦,性寒,非常寒冷,沒有毒。貫眾和小豆可以幫助它發揮藥效,討厭防葵和地黃。另外,浙江一帶還有一種山龍膽草,味道苦中帶點微甜,和這種龍膽草是同類但不同種。
【救飢】可以採摘它的葉子,炸熟後換水浸泡,去除苦味。然後用油鹽調味食用。不要空腹服用,會導致小便失禁。【治病】藥用功效詳細記載於本草。
前胡,生長在陝西、漢梁、江淮、荊襄、江寧、咸州等很多地方,相州、孟州、越州、衢州、婺州、睦州等地也有。現在密縣的梁家沖山野中也有。它的苗高二三尺,青白色,像斜蒿,氣味很香,葉子像野菊花的葉子但比較瘦細,很像山蘿葡葉子但也比較細,又像芸蒿。開的花是淺白色,像蛇床子的花,秋天會結果實,根部細長,是青紫色。還有一種說法是外黑內白。味道甘辛,帶點微苦,性微寒,沒有毒。半夏可以幫助它發揮藥效,討厭皂莢,害怕藜蘆。
【救飢】可以採摘它的葉子,炸熟後換水浸泡,清洗乾淨。然後用油鹽調味食用。【治病】藥用功效詳細記載於本草。
地榆,生長在桐柏山和冤句山谷,現在很多地方都有。密縣的山野中也有,多為宿根。它的苗剛長出來時會貼著地面,之後會長出花葶,直立長到三四尺高,葉子是對生,像榆葉但比較狹窄細長,邊緣有鋸齒狀,是青色。開的花像桑葚,是紫黑色的,也像豆豉,所以又叫玉豉。它的根部是外黑內紅,像柳樹的根。也可以用來釀酒,葉子燒成灰可以腐蝕石頭。味道苦甘酸,性微寒。還有一種說法是性沉寒,沒有毒,得發良。討厭麥門冬。
【救飢】可以採摘它嫩的葉子,炸熟後用水浸泡,去除苦味,換水清洗乾淨。然後用油鹽調味食用。沒有茶喝時可以用它的葉子泡水喝,能解熱。【治病】藥用功效詳細記載於本草。
連翹,又名異翹、蘭華、折根、軹(音同紙)、三廉,《爾雅》稱之為連草,又名連苕(音同條)。它生長在太山山谷和河中,以及江寧、澤潤、淄州、兗州、鼎岳、利州、南康等地。現在密縣的梁家沖山谷中也有。它的苗高三尺,莖是紅色的,葉子像榆葉那麼大,表面光滑呈青黃色,邊緣有細小的鋸齒。也像金銀花的葉子,稍微尖,開的花是黃色的,很可愛,結的果實像山梔子,但稍微扁平且沒有稜角,瓣的底部有像麻雀舌頭的種子,非常小,種子掰開來,一片片像翹起來,因此得名。味道苦,性平,沒有毒,葉子的味道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