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二十九 (3)
卷之二十九 (3)
1. 治痞滿理氣諸劑
(《活人》)桔梗枳殼湯,治傷寒痞氣,胸滿欲絕。
桔梗,枳殼(各三兩),
上咀,作三服,每服水二盞煎一盞服。
(《宣明》)檳榔散,治傷寒陰證下後成痞,滿而不痛,按之虛軟。
檳榔,枳殼(等分),
為末,每服三錢,黃連湯調下。
(《寶鑑》)三脘痞氣丸,治三焦痞滿,水飲停積。
白話文:
《活人》中記載的「桔梗枳殼湯」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痞氣,症狀是胸部滿悶,快要窒息的感覺。《宣明》中記載的「檳榔散」用於治療傷寒陰證,大便後形成痞氣,腹部脹滿但不疼痛,按壓時感覺虛軟。《寶鑑》中記載的「三脘痞氣丸」用於治療三焦痞滿,水飲停積。
木香,白豆蔻,青皮,三稜(炮。各一兩),檳榔(半兩),沉香,大腹子,陳皮(各一兩),砂仁,沉香(各半兩),
上為末,糊丸,小豆大。每服三十丸,加至六十丸,陳皮湯下。
白話文:
將木香、白豆蔻、青皮、三稜(炮製過的,各一兩)、檳榔(半兩)、沉香、大腹子、陳皮(各一兩)、砂仁、沉香(各半兩)研磨成粉末,製成小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到六十丸,用陳皮湯送服。
2. 瀉熱散寒治痞諸方
(仲景)大黃黃連瀉心湯,治心下痞,按之濡,關上浮,或寸沉關浮而有熱者。
大黃(二兩),黃連(一兩),
上銼,以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渣,分溫再服。
(仲景)附子瀉心湯,治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脈沉遲也。
大黃(二兩),黃芩,黃連(各一兩),附子(一枚,泡去皮另煮)
上銼,以麻沸湯漬之,須臾,絞去渣,內附子汁,分溫再服。
白話文:
仲景的大黃黃連瀉心湯,用於治療心下痞,按之濡,關上浮,或寸沉關浮而有熱的症狀。藥方用大黃二兩,黃連一兩,將藥材切碎,用沸水兩升浸泡,稍候即絞去藥渣,分溫服兩次。
仲景的附子瀉心湯,用於治療心下痞,且伴有惡寒汗出,脈沉遲的症狀。藥方用大黃二兩,黃芩和黃連各一兩,附子一枚去皮另煮。將藥材切碎,用麻沸湯浸泡,稍候即絞去藥渣,加入附子汁,分溫服兩次。
(仲景)半夏瀉心湯,治汗下後身寒痞滿而嘔,飲食不下,脈徵,按之不痛,非柴胡證。
半夏(半升,洗),黃芩,乾薑,人參(各三兩),黃連(一兩),甘草(炙,二兩),大棗(十二枚)
上水一斗煮六升,去渣,再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仲景)生薑瀉心湯,治汗下後胃中不利,干噎食臭,自利腸鳴,脅下有水氣,而心下痞滿。
白話文:
張仲景的半夏瀉心湯,用於治療出汗後體寒、腹脹、嘔吐、食慾不振的病人,按壓腹部時不痛,但又不是柴胡證。
配方包括:半夏(半升,洗淨),黃芩、乾薑、人參(各三兩),黃連(一兩),甘草(炙,二兩),大棗(十二枚)。
將藥材用水一斗煮至六升,去渣,再煮至三升,溫服一升,一天服三次。
張仲景的生薑瀉心湯,用於治療出汗後胃部不適、乾嘔、食臭、腹瀉、腸鳴、脅肋有水氣,且心下腹脹的病人。
半夏(半升,泡),黃芩,人參(各三兩),黃連(一兩),甘草(炙,二兩),大棗(十二枚),乾薑(一兩),生薑(四兩),
上水一斗煮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服,日三次。
(仲景)甘草瀉心湯,治下後腹中雷鳴,心下痞硬,再下之痞益甚。此非結熱以其胃中虛,客氣上逆也。
半夏(半升,泡),黃芩,甘草(各三兩),黃連,乾薑(各一兩),大棗(十二枚)
煎法同上。
(仲景)大陷胸湯,治傷寒下早而成結胸痞滿,手不可按。
白話文:
半夏泡水半升,黃芩、人參各三兩,黃連一兩,甘草炙二兩,大棗十二枚,乾薑一兩,生薑四兩,加水一斗煮至六升,去渣,再煮至三升服用,每日三次。這個方子叫做甘草瀉心湯,是治療下痢後腹部雷鳴、心下痞硬,再次服用瀉藥後症狀加重的患者。這是因為患者的胃虛,導致寒氣上逆,而非結熱。
半夏泡水半升,黃芩、甘草各三兩,黃連、乾薑各一兩,大棗十二枚,煎煮方法同上。這個方子叫做大陷胸湯,是治療傷寒後下痢過早,導致胸部結塊、痞滿,按壓時感到疼痛的患者。
小陷胸湯,治傷寒小結胸而痞不痛者。(二方並見傷寒門。)
(《醫林》)加味陷胸湯,治熱壅痞滿,胸膈痛,或兩脅痛。
枳殼(麩炒),桔梗(各四錢),半夏(泡),黃芩,栝蔞子,黃連(各二錢),麥門冬(去心,二錢),
上咀作二服,每服姜五片、水二盞,煎八分食遠服,利下即安。凡瘧利病後發熱留滯胸膈,及其飲酒過度胸滿結痛,亦宜服此,神效。
白話文:
小陷胸湯,用於治療傷寒初期,胸部有輕微結滯,感覺悶脹但沒有疼痛的患者。
加味陷胸湯,用於治療因熱邪壅塞導致胸部悶脹,胸膈疼痛,或兩側肋骨疼痛的患者。
藥方:枳殼(麩炒),桔梗(各四錢),半夏(泡),黃芩,栝蔞子,黃連(各二錢),麥門冬(去心,二錢)。
將藥材研磨成粉,分為兩劑服用。每劑加入薑片五片,水兩杯,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若服用後排泄順暢,則病情會很快好轉。此外,對於瘧疾或腹瀉後發熱,熱邪停留在胸膈,以及飲酒過度導致胸部飽脹疼痛的患者,也適合服用此方,療效顯著。
一法只用小陷胸湯加桔梗、枳殼甚效。
栝蔞實散,治胸脅痞滿,胸中微痛引背喘急妨悶。
栝蔞實(另研),枳殼(麩炒),半夏(泡),桔梗(各等分),
上為細末,薑汁糊丸,小豆大。每服五十丸,薑湯下,煎服亦可。
破氣湯,治婦人氣上逆,胸膈作痛滿悶。
烏藥,香附子(各錢),紫蘇,陳皮,檀香,薑黃,砂仁,甘草(炙。各錢半),
白話文:
有一種方法,只用小陷胸湯加入桔梗、枳殼就很有效。栝蔞實散,用來治療胸脅痞滿,胸中微痛引背喘急妨悶。用栝蔞實(另外研磨)、枳殼(麩炒)、半夏(泡)、桔梗(各等份)製成細末,用薑汁糊成小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薑湯送服,也可以煎服。破氣湯用來治療婦人氣上逆,胸膈作痛滿悶。用烏藥、香附子(各一錢)、紫蘇、陳皮、檀香、薑黃、砂仁、甘草(炙,各一錢半)製成藥方。
上咀,作二服,每服水二盞、姜三片、蔥一莖,煎八分去渣,入沉香、木香末各五分調服。
(《金匱》)栝蔞薤白飲,治胸痞之病,喘息咳唾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下緊數,薤白白酒栝蔞飲主之。
栝蔞實(一枚),薤白,白酒(二升)
上三味同煮一升半,分二服,食後溫飲。
(《醫林》)開結枳實丸(一名木香利膈丸)治濕痰痰飲,胸膈痞悶,時作鳴聲。
白話文:
將藥材煮成兩份藥湯,每份用兩盞水,三片薑,一根蔥煎煮,煎至八分,去渣後加入五分沉香粉和五分木香粉調勻服用。
栝蔞薤白飲是用於治療胸部痞塞、喘息咳嗽、呼吸短促,寸脈沉而遲,關脈上下緊數等症狀的方子。
將栝蔞實、薤白和白酒一同煮成一升半,分成兩份,飯後溫熱飲用。
開結枳實丸又名木香利膈丸,是用於治療濕痰痰飲、胸膈痞悶、偶爾發出鳴聲的方子。
枳實(炒),白朮,半夏(制),南星(泡),明礬(枯),大黃(各半兩),牽牛(頭末,二兩),皂角(炙,去皮弦子),旋覆花(各一兩),青皮,木香(各五錢),
上為末,麵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五丸,米飲下。
(《秘藏》)木香消痞丸,因憂氣鬱結中脘,腹皮微痛,心下痞滿,不思飲食。正所謂治氣不效,須如此藥,加當歸、紅花方有效也。
白話文:
枳實(炒)、白朮、半夏(制)、南星(泡)、明礬(枯)、大黃(各半兩)、牽牛(頭末,二兩)、皂角(炙,去皮弦子)、旋覆花(各一兩)、青皮、木香(各五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五丸,用米湯送服。
這個方子名為「木香消痞丸」,是針對因憂慮導致氣鬱結在中脘,腹皮輕微疼痛,心下痞滿,不思飲食的症狀而設。如果單純治療氣機不順效果不佳,就需要像這樣的藥方,加上當歸、紅花才有效。
木香,乾薑(各半兩),甘草(炙),半夏(各一兩),陳皮,歸尾(各三錢),柴胡(四錢),紅花(五分),
上為末,酒糊丸,小豆大。每服七十丸,韭湯下。
(東垣)加味補中益氣湯,治內傷心下痞。(方見虛損內傷門。)
脈緩有痰而痞,加半夏、黃連。脈弦,四肢滿硬便難,而心下痞,加柴胡、黃連、甘草。大便秘燥,加黃連、桃仁,少加大黃、當歸身。心下痞控悶者,加白芍、黃連。心下痞腹脹加五味子、白芍、砂仁,如天寒少加乾薑或桂。心下痞中寒者,加附子、黃連。心下痞嘔逆者,加黃連、生薑、陳皮,如天寒加黃連,少入丁香、藿香。
能食而心下痞,加黃連五分、枳實三錢。如不能食心下痞,不可加,只依本方服。
白話文:
以木香、乾薑各半兩、甘草(炙)、半夏各一兩、陳皮、歸尾各三錢、柴胡四錢、紅花五分混合研磨成粉末,用酒糊做成小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十丸,用韭菜湯送服。此方為加味補中益氣湯,專治內傷導致的心下痞,適用於脈緩有痰而痞者,可加半夏、黃連;脈弦、四肢滿硬便難,而心下痞者,可加柴胡、黃連、甘草;大便秘燥者,可加黃連、桃仁,少加大黃、當歸身;心下痞控悶者,可加白芍、黃連;心下痞腹脹者,可加五味子、白芍、砂仁,如天寒可少加乾薑或桂;心下痞中寒者,可加附子、黃連;心下痞嘔逆者,可加黃連、生薑、陳皮,如天寒可加黃連,少入丁香、藿香。能食而心下痞者,可加黃連五分、枳實三錢;如不能食心下痞者,不可加,只依本方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