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八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八 (5)

1. 不治證

嗝噎證,年高者不可治,以其氣血俱虛故也。(余見未滿六旬,按法治之而守戒慎者,亦愈。惟不忌厚味並房勞憂思者,必危。)糞如羊糞者,不可治。(大腸無血故也。)吐痰如蟹沫者,不可治。(戴氏曰:氣血俱虛者,則口中多唾沫。但見沫大出者,必死不治。)腹中㽲嘈,痛如刀割者,不治。

治噎大法,用人參、黃耆以補元氣,御米、粟米解毒實胃,竹瀝、薑汁以清痰散結,牛羊乳、韭汁以養血潤液,蜜汁、當歸以潤燥。用此數者為主治,其餘因證而增損之,無不愈者。

丹溪云:凡治嗝噎反胃,悉當用二陳湯加薑汁、竹瀝、童便、韭汁之類為主。(愚謂半夏用之豁痰,其性甚燥,嗝噎證多因燥氣所成,為津液乾槁所致,半夏必是痰盛者,少少用之,無痰不可用。)嗝噎病,肥胖之人鮮有之。間病者用二陳加人參、白朮之類。血虛瘦弱之人,用四物合二陳加桃仁、紅花、韭汁、童便、牛乳、羊乳之類,蓋不可缺。

七情鬱結而成嗝噎,二陳合香附、撫芎、木香、檳榔、栝蔞、砂仁之類。嗝噎大便結燥之甚,必用大黃,乃急則治其標之法也,仍用四物湯加桃仁、童便、韭汁,多飲牛羊乳為上策,但不可服人乳。蓋人乳為飲食厚味,烹餌之火及七情之火皆存於中,故不可服也。

飲酒人患嗝噎,以二陳加黃連、砂仁、砂糖、驢屎入內服。胸膈有熱加土炒黃連、黃芩、桔梗、栝蔞之類。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食下須臾即吐,此為反胃。所謂胃可容而脾不能傳送故也,或大小腸秘結不通,食返而上奔也,二陳加桃仁、酒蒸大黃以潤之。脾不磨者,加神麯、砂仁、麥芽之類,以助消導。丹溪治一人嗝噎,照常法服藥,每日仍飲牛乳中加薑汁、韭汁,日三四次,或口乾與甘蔗汁少許而愈。

又治一人,服金石藥而益甚,以御米、竹瀝作粥送下而不吐,復以長流水煮粥少加竹瀝服,以四物湯加陳皮益血順氣。

一人咽膈間常覺有物閉悶,飲食妨礙,脈澀稍沉,形色如常,乃飲酒所致,以韭汁每服半盞日三服,至二升愈。

一人不能頓食,惟頻頓細食,一日忽咽膈壅塞,大便結燥,以四物湯加白朮、陳皮、桃仁十二粒研煎沸飲之,令多食諸血以助藥力,至五十帖便潤,七十帖而食進,不百帖全愈。

白話文:

不治之症

打嗝不止,年紀大的人無法醫治,因為他們氣血都虛弱的緣故。(我曾看過未滿六十歲的人,按照方法治療並謹守戒律的,也能痊癒。但是不忌口濃膩食物,又縱慾、憂慮煩惱的,必定危險。)大便像羊糞一樣的,無法醫治。(這是因為大腸沒有血液的緣故。)吐出的痰像蟹沫一樣的,無法醫治。(戴氏說:氣血都虛的人,口中會有很多唾沫。但如果看到大量沫液湧出的,必定會死,無法醫治。)肚子裡咕嚕作響,痛得像刀割一樣的,無法醫治。

治療噎嗝的主要方法

治療噎嗝,要用人參、黃耆來補元氣,用御米、粟米來解毒健胃,用竹瀝、薑汁來清痰散結,用牛羊奶、韭菜汁來養血潤燥,用蜂蜜、當歸來滋潤乾燥。以這幾樣藥物為主來治療,再根據病情增減其他藥物,沒有不能治好的。

朱丹溪說:凡是治療打嗝、反胃,都應該用二陳湯,加上薑汁、竹瀝、童便、韭菜汁等為主。(我認為半夏是拿來化痰的,但藥性很燥,打嗝的病症多半是因為燥熱引起的,導致津液枯竭,半夏必須是痰很多的人才能少量使用,沒有痰的話就不能用。)打嗝這個病,肥胖的人很少得。偶爾有得病的,用二陳湯加上人參、白朮之類的藥。血虛瘦弱的人,用四物湯合二陳湯,再加上桃仁、紅花、韭菜汁、童便、牛奶、羊奶之類的,不可缺少。

因為情緒鬱悶而造成的打嗝,要用二陳湯合上香附、川芎、木香、檳榔、栝蔞、砂仁之類的藥。打嗝且大便非常乾燥的,一定要用大黃,這是緊急情況下治標的方法,仍然要用四物湯加上桃仁、童便、韭菜汁,多喝牛羊奶是上策,但是不可以喝人奶。因為人奶是濃膩的食物,烹煮的火氣和七情所生的火氣都殘留在裡面,所以不可以喝。

喝酒的人患上打嗝,要用二陳湯加上黃連、砂仁、砂糖、驢糞入藥內服。胸膈有熱的,要加上用土炒過的黃連、黃芩、桔梗、栝蔞之類的藥。

早上吃的東西晚上吐出來,晚上吃的東西早上吐出來,或是食物吃下後很快就吐出來,這就是反胃。這就是所謂的胃能容納食物,但脾不能運送消化,或者是大腸小腸阻塞不通,食物回流向上湧出的緣故,用二陳湯加上桃仁、酒蒸大黃來潤滑腸道。脾胃功能差,無法磨化食物的,要加上神麴、砂仁、麥芽之類的藥,來幫助消化。朱丹溪曾經治療過一個打嗝的人,按照常規方法服藥,每天仍然喝加入薑汁、韭菜汁的牛奶,每天三四次,或是口乾給予少許甘蔗汁,就痊癒了。

又治療過一個人,吃了金石類的藥病情更加嚴重,用御米、竹瀝煮成粥送服就不吐了,又用流動的清水煮粥,稍微加入竹瀝服用,再用四物湯加上陳皮來補血順氣。

一個人感覺咽喉和胸膈之間常常有東西堵住,飲食也受到阻礙,脈象細澀略沉,氣色如常,這是因為飲酒造成的,用韭菜汁每次服用半盞,一天三次,喝到二升就痊癒了。

一個人不能一次吃太多食物,只能少量多次地吃,有一天突然覺得咽喉胸膈堵塞,大便乾燥,用四物湯加上白朮、陳皮、桃仁十二粒研碎煎煮沸騰後飲用,讓他多吃含血的食物來幫助藥力,服用到五十帖大便就潤暢,七十帖就能正常進食,不到一百帖就完全痊癒了。

2. 藥方

(嚴氏)五嗝散,治五嗝五噎。

人參,半夏,桔梗,白朮,白豆蔻,木香,沉香,乾薑,杵頭糠,蓽澄茄,甘草(各三分),枇杷葉(五個,炙,去毛)

上水二盞姜七片,煎七分服。

生薑汁煎,治噎食不下,咽喉壅塞,胸膈煩悶。

生薑汁,白蜜,牛酥(各五兩),人參,百合(各二兩),

上藥入銅銚中,以慢火熬膏,不拘時每用一匙,用人參百合湯調下或嚥下。

(《和劑》)五嗝寬中散,治七情四氣傷於脾胃,以致陰陽不和,遂成嗝噎,一切氣逆並治。

青皮,陳皮(各半兩),丁香,木香,砂仁(炒),白豆蔻(各一錢),厚朴(姜炒),香附子(童便浸炒),甘草(各六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姜鹽湯點服。

參茯膏,治五嗝五噎,嘔逆食不下。

人參,陳皮,白茯苓,生地黃,麥門冬

五味以水一斗煎成膏,入丁香、沉香末各二錢,蜜半碗,薑汁一杯和勻,每服二匙,粟米飲下,有痰加竹瀝。

沉香散,治五嗝五噎嘔逆,飲食不進。兩服順氣清痰,寬中進食。

沉香(三分,磨),茯苓,木通,白朮(土炒),青皮(去白),陳皮(去白),大腹皮(洗),當歸,芍藥(各六分),木香(磨),紫蘇,檳榔,白芷,甘草(炙),枳殼(各四分),

水盞半、姜五片、棗一枚,煎七分,溫服。

人參豆蔻湯,治嗝噎寬中順氣。

人參,白豆蔻(各五分),白朮,陳皮(去白),半夏曲(各八分),藿香,丁香(各三分),厚朴(姜炒),蘿蔔子(炒研),當歸(各八分),甘草(炙),石菖蒲(各五分),

水盞半、姜三片、粟米一撮,煎七分服。

春雪膏,治五嗝五噎,豁痰開結。

真綠豆粉(一斤),真薄荷葉(六兩,同豆粉和勻安於密甑中,上以瓦盆蓋密,勿令泄氣,蒸一時,待冷取下,以豆粉風辣為佳),沉香(五錢,另研),白硼砂(五錢),冰片(五分),砂仁(五錢,另研),真柿霜(四兩),

上為極細末,不時舌上舐服。若然礙滯,又服姜蜜湯。

白蜜(煉熟,半斤),薑汁(一合),竹瀝(一碗,和蜜熬二三沸)

上以瓷瓶收貯,窨土地上,不時調白水細呷之。

綠雲散,治嗝噎,化痰降氣。

人參,當歸,天門冬,陳皮,甘草,昆布,紫蘇子,蘿蔔子,丁香(各等分),

水五升煎膏五合,入煉蜜五合和勻,加青黛四兩和成劑。不成劑,再加柿霜搜和丸彈子大,金箔、硃砂各半為衣,日服金箔丸,夜服硃砂丸,不時噙化。喉中不清,服姜蜜湯。

枇杷葉煎,治五噎立效。

枇杷葉(拭去毛,炙),陳皮(去白,各三錢),生薑(半兩),

水盞半煎七分,作二次溫服。

五噎散,治胸膈痞悶,諸氣結聚,脅肋脹滿,痰逆噁心,不進飲食。

枳殼(麩炒),青皮,大腹皮,半夏曲,丁香,南星(制),乾薑(炮),麥芽(炒),草果,白朮(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水盞半、姜五片,煎七分,不拘時服。

栝蔞實丸,治胸膈痞滿而痛,喘急妨悶。

栝蔞實(另研),枳殼(麩炒),半夏(制),桔梗(炒。各一兩),

上為末薑汁煮,麵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淡薑湯下。

嘉禾散,治脾胃不和,胸膈痞悶,氣逆生痰,不進飲食,五嗝五噎。

白茯苓,砂仁,薏苡仁(炒),枇杷葉(拭去毛,薑汁炙),桑白皮(炒),沉香(磨汁),五味子(各五分),木香(磨汁),青皮,谷櫱(炒),藿香,杜仲(薑汁炒斷絲),隨風子,石斛(酒炒),大腹皮(洗),陳皮,半夏曲(炒),神麯(炒),檳榔(各三分),白豆蔻,丁香,人參,白朮,甘草(炙。各五分),

上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五噎入柿幹一個,嗝氣吐逆入薤白三寸、棗五枚同煎。

白話文:

藥方

嚴氏五嗝散,治療五種嗝和五種噎。

人參、半夏、桔梗、白朮、白豆蔻、木香、沉香、乾薑、杵頭糠、蓽澄茄、甘草(各三分),枇杷葉(五個,烤過,去除毛)。

以上藥材用水兩碗加生薑七片,煎煮至七分後服用。

生薑汁煎,治療吃不下東西,咽喉阻塞,胸口煩悶。

生薑汁、白蜜、牛酥(各五兩),人參、百合(各二兩)。

將以上藥材放入銅製鍋中,用小火熬成膏狀,不拘時間,每次用一匙,用人參百合湯調和後服用,或直接吞下。

五嗝寬中散(出自《和劑》),治療因七情和四氣傷害脾胃,導致陰陽不調,而形成的嗝噎,一切氣逆的症狀都可治療。

青皮、陳皮(各半兩),丁香、木香、砂仁(炒過)、白豆蔻(各一錢),厚朴(用薑炒過),香附子(用童子尿浸泡後炒過),甘草(各六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薑鹽湯沖服。

參茯膏,治療五種嗝和五種噎,嘔吐,吃不下東西。

人參、陳皮、白茯苓、生地黃、麥門冬。

將以上五味藥材用水一斗煎煮成膏狀,加入丁香、沉香粉末各二錢,蜂蜜半碗,薑汁一杯,攪拌均勻。每次服用二匙,用小米湯送服。有痰的話,加入竹瀝。

沉香散,治療五種嗝和五種噎,嘔吐,吃不下東西。服用兩次能順氣、清除痰液,寬胸開胃,增進食慾。

沉香(三分,磨成粉)、茯苓、木通、白朮(用土炒過)、青皮(去除白色部分)、陳皮(去除白色部分)、大腹皮(洗過)、當歸、芍藥(各六分)、木香(磨成粉)、紫蘇、檳榔、白芷、甘草(炙過)、枳殼(各四分)。

用水一碗半,加生薑五片,紅棗一枚,煎煮至七分,溫服。

人參豆蔻湯,治療嗝噎,寬胸理氣。

人參、白豆蔻(各五分),白朮、陳皮(去除白色部分),半夏曲(各八分),藿香、丁香(各三分),厚朴(用薑炒過),蘿蔔子(炒過研磨),當歸(各八分),甘草(炙過),石菖蒲(各五分)。

用水一碗半,加生薑三片,小米一小撮,煎煮至七分後服用。

春雪膏,治療五種嗝和五種噎,化痰開結。

真綠豆粉(一斤),真薄荷葉(六兩,與豆粉混合均勻,放入密封的蒸籠中,上面用瓦盆蓋嚴,防止漏氣,蒸一個時辰,待冷取出,以豆粉帶有涼辣味為佳),沉香(五錢,另外研磨),白硼砂(五錢),冰片(五分),砂仁(五錢,另外研磨),真柿霜(四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不時用舌頭舔服。如果感覺有阻礙,再服用薑蜜湯。

白蜜(煉熟,半斤),薑汁(一合),竹瀝(一碗,和蜜一起熬煮二三次)。

將以上藥材放入瓷瓶中儲存,埋在土中,不時用白水稀釋後慢慢飲用。

綠雲散,治療嗝噎,化痰降氣。

人參、當歸、天門冬、陳皮、甘草、昆布、紫蘇子、蘿蔔子、丁香(各等分)。

用水五升煎煮成膏狀,取五合,加入煉蜜五合攪拌均勻,再加入青黛四兩混合成藥劑。如果無法成劑,再加入柿霜調和成彈珠大小的藥丸,外層裹上金箔、硃砂各一半,白天服用金箔丸,晚上服用硃砂丸,不時含在口中慢慢溶化。如果喉嚨不清爽,服用薑蜜湯。

枇杷葉煎,治療五種噎,效果迅速。

枇杷葉(擦去毛,炙過)、陳皮(去除白色部分,各三錢),生薑(半兩)。

用水一碗半煎煮至七分,分兩次溫服。

五噎散,治療胸膈痞悶,各種氣結聚,脅肋脹滿,痰逆噁心,吃不下東西。

枳殼(用麩皮炒過),青皮,大腹皮,半夏曲,丁香,南星(炮製過),乾薑(炮製過),麥芽(炒過),草果,白朮(各一錢),甘草(炙過,五分)。

用水一碗半,加生薑五片,煎煮至七分,不拘時間服用。

栝蔞實丸,治療胸膈痞滿而痛,喘氣急促,胸悶不舒。

栝蔞實(另外研磨),枳殼(用麩皮炒過),半夏(炮製過),桔梗(炒過,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薑汁煮過的麵糊製成藥丸,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後用淡薑湯送服。

嘉禾散,治療脾胃不和,胸膈痞悶,氣逆生痰,吃不下東西,五種嗝和五種噎。

白茯苓、砂仁、薏苡仁(炒過)、枇杷葉(擦去毛,用薑汁炙過)、桑白皮(炒過)、沉香(磨成汁)、五味子(各五分)、木香(磨成汁)、青皮、穀芽(炒過)、藿香、杜仲(用薑汁炒斷絲)、隨風子、石斛(用酒炒過)、大腹皮(洗過)、陳皮、半夏曲(炒過)、神麯(炒過)、檳榔(各三分),白豆蔻、丁香、人參、白朮、甘草(炙過,各五分)。

用水兩碗,加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治療五噎時,加入柿餅一個一起煎煮;治療嗝氣嘔吐時,加入薤白三寸、紅棗五枚一起煎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