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二十九 (2)
卷之二十九 (2)
1. 治案
滑伯仁治一人,苦胸中痞滿,憒憒若怔忡狀,頭目昏痛,欲吐不吐,忽善忘。時一臂偏痹,脈之關以上溜而滑沉而有力,曰積飲滯痰,橫於胸膈。蓋得之厚味醇酒肥膩炙爆,蓄熱而生濕,濕聚而痰涎宿飲皆上甚也。王太僕云:上甚不已,吐而奪之,治法宜吐。俟春日開明,如法治之,以物探喉中,須臾,大吐黑色頑痰如膠餳者三四升,一二日更吐之,三四次則胸中洞爽矣。
《正傳》一人因夏秋勞苦,冬間得痞滿證。歷數醫皆與疏氣耗散之藥,皆不效。兩手關脈皆浮洪而弦澀,關後脈皆沉伏。此膈上有稠痰,脾土之氣敦阜,肝木鬱而不伸,當用吐法,木鬱達之之理也。值冬月降沉之時,未可以行此法。且先與豁痰疏肝氣,瀉脾胃敦阜之氣,用平胃散加半夏、茯苓、青皮、川芎、草龍膽、香附、砂仁、柴胡、黃連、栝蔞等藥,病退十有三四。待次年二月初旬,為行倒倉法而安。
白話文:
一位病人胸中痞滿,昏沉恍惚,頭昏眼花,想吐吐不出來,還常常忘記事情,一隻手臂還偏癱了。醫生診斷他積食痰飲,阻塞胸膈,這是因為他平時吃太多肥甘厚味、醇酒炙爆的食物,導致體內積熱生濕,濕氣凝聚成痰涎宿飲,向上積聚所致。醫生認為這種情況應該要吐出來,等春天到來,醫生用工具刺激他的喉嚨,他立刻吐出大量黑色黏稠的痰,吐了三四次後,胸中就舒服多了。
另有一位病人,夏天秋天勞累,冬天得了痞滿症狀。他看過很多醫生,都吃了疏氣散結的藥,但都沒用。醫生診脈發現他的兩手關脈浮洪弦澀,關後脈沉伏,判斷他有稠痰積在膈上,脾土之氣壅盛,肝氣鬱結,需要用吐法疏通肝氣。但當時是冬天,不宜吐法,醫生先用疏痰、疏肝氣、瀉脾胃的藥物治療,病況改善了許多。等到第二年的二月初,醫生才用倒倉法,徹底治癒了病人的痞滿症狀。
2. 痞滿通用劑
(《局方》)七氣湯,治七情所傷,憂思鬱結臟腑,氣不和平,心胸痞悶。
半夏(制),茯苓(各二錢),厚朴(制,錢半),紫蘇葉(一錢),
上水盞半、姜三片,煎八分,溫服。
(東垣)大消痞丸,治一切心下痞滿,及年久不愈者。
乾生薑,神麯(炒),甘草(炙。各二錢),豬苓(二錢半),澤瀉,厚朴(制),砂仁(各三錢),半夏(制),陳皮(去白),人參(各四錢),枳實(麩炒,半兩),黃連(土炒),黃芩(土炒。各六錢),薑黃,白朮(各一兩),
白話文:
《局方》七氣湯:
主治: 七情所傷,憂思鬱結臟腑,氣不和平,心胸痞悶。
藥物:
- 半夏(制):二錢
- 茯苓:二錢
- 厚朴(制):錢半
- 紫蘇葉:一錢
用法: 上藥用水盞半,加薑三片,煎至八分,溫服。
(東垣)大消痞丸:
主治: 一切心下痞滿,及年久不愈者。
藥物:
- 生薑:二錢
- 神麯(炒):二錢
- 甘草(炙):二錢
- 豬苓:二錢半
- 澤瀉:三錢
- 厚朴(制):三錢
- 砂仁:三錢
- 半夏(制):四錢
- 陳皮(去白):四錢
- 人參:四錢
- 枳實(麩炒):半兩
- 黃連(土炒):六錢
- 黃芩(土炒):六錢
- 薑黃:一兩
- 白朮:一兩
上為末,湯泡蒸餅丸,小豆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空心白湯下。
(東垣)厚朴溫中湯,治脾胃虛弱,心腹脹滿疼痛,時作時止。
厚朴(薑汁炒),陳皮(去白。各一錢),茯苓,草豆蔻,甘草,木香(各五分),乾生薑(一錢),
水煎溫服。
(東垣)木香化滯湯(一名消痞湯)治因憂氣鬱結中脘,腹痛心下痞滿,不思飲食。
川歸,枳實(炒。各四分),陳皮,木香(各六分),柴胡(七分),甘草(炙),草豆蔻(各一錢,麵包煨),半夏(錢半),紅花(一分),
白話文:
藥材包括:川歸,枳實(炒制,各四分),陳皮,木香(各六分),柴胡(七分),甘草(炙制),草豆蔻(各一錢,用麵包煨制),半夏(錢半),紅花(一分)。
備註
- 蒸餅、木香、柴胡、紅花 的文字链接对应的是相关中药材的维基百科页面。
- “錢” 是古代重量单位,约为3.75克。
- “分” 是古代重量单位,约为0.375克。
- “炙” 指用火烤制。
- “煨” 指用文火慢慢加热。
水二盞、姜五片,煎八分,溫服。
(東垣)黃連消痞丸,治心下痞滿,壅滯不散,煩熱喘促不安。
澤瀉,薑黃(各一錢),乾薑(二錢),甘草(炙),茯苓,白朮(各三錢),陳皮(半兩),豬苓(半兩),枳實(麩炒,七錢),半夏(制,九錢),黃連(一兩),木香(錢半),黃芩(二兩炒),
上為末,蒸餅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
(《拔萃》)黃連消痞丸,治心下痞滿,小便不利。
白話文:
取水兩杯、薑五片,煎煮至八分滿,溫熱服用。這是東垣所著黃連消痞丸,用於治療心下痞滿、阻塞不散、煩熱喘促不安的症狀。
藥方中包含澤瀉、薑黃各一錢,乾薑二錢,甘草(炙)、茯苓、白朮各三錢,陳皮半兩,豬苓半兩,枳實(麩炒)七錢,半夏(制)九錢,黃連一兩,木香錢半,黃芩二兩炒。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蒸餅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白湯送服。
這是《拔萃》中記載的黃連消痞丸,用於治療心下痞滿、小便不利。
黃連(炒,兩半),黃芩(炒,三錢),枳實(一兩),乾薑(二錢),茯苓,白朮(炒),甘草(炙。各半兩),豬苓(半兩),陳皮(七錢半),澤瀉(一錢),半夏(制,一兩三錢),薑黃(錢半),砂仁(三錢半),厚朴(制,半兩),
上為末,蒸餅丸,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白湯送下。
(東垣)失笑丸(一名枳實消痞丸),治右關脈弦,心下虛痞,惡食倦怠。開胃進食。
乾生薑(一錢),甘草(炙),麥芽,白茯苓,白朮(各二錢),半夏曲,人參(各三錢),厚朴(制,四錢),枳實(曲炒),黃連(各半兩),
白話文:
黃連炒過分成兩半,黃芩炒過三錢,枳實一兩,乾薑二錢,茯苓、白朮炒過,甘草炙過,各半兩,豬苓半兩,陳皮七錢半,澤瀉一錢,半夏製過一兩三錢,薑黃半錢,砂仁三錢半,厚朴製過半兩。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蒸餅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一百丸,用白開水送服。
此方出自李杲(東垣),名為失笑丸,又名枳實消痞丸,用於治療右關脈弦緊,心下虛痞,食慾不振,倦怠乏力等症狀,能開胃助消化,增進食慾。
另有一方,用乾生薑一錢,甘草炙過,麥芽、白茯苓、白朮各二錢,半夏曲、人參各三錢,厚朴製過四錢,枳實曲炒過,黃連各半兩。
上為末,蒸餅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白湯下。
(東垣)木香順氣湯,治心腹脹滿。
木香,益智,陳皮,草豆蔻(各五分),厚朴(姜炒),青皮(各四分),茯苓,半夏(各六分),乾薑,吳茱萸(各三分),當歸,升麻,柴胡(各一錢),
水盞半,煎八分,溫服。
(東垣)黃芩利膈丸,除胸熱,利膈痰。
生黃芩,炒黃芩(各一兩),半夏,黃連,澤瀉(各半兩),南星,枳殼(炒),陳皮(去白。各三錢),白朮(二錢),白礬,蘿蔔子,小皂角(各一錢),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末,蒸成餅狀,再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七八十顆,用白湯送服。
木香順氣湯,用於治療心腹脹滿。
取木香、益智、陳皮、草豆蔻各五分,厚朴(用薑汁炒)和青皮各四分,茯苓和半夏各六分,乾薑和吳茱萸各三分,當歸、升麻、柴胡各一錢。
用水半盞,煎煮八分,溫服。
黃芩利膈丸,用於消除胸熱,化解膈間痰濕。
取生黃芩和炒黃芩各一兩,半夏、黃連、澤瀉各半兩,南星、枳殼(炒)、陳皮(去白)各三錢,白朮二錢,白礬、蘿蔔子、小皂角各一錢。
上為末,蒸餅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忌酒面雞魚肥膩。
(丹溪)枳朮丸,助胃消食,寬中去痞。
白朮(四兩),枳實(二兩),
上為末,荷葉包燒飯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白湯下。
(丹溪)橘皮枳朮丸,治同前。
橘皮,枳實,白朮(各等分),
如前法丸服。
茱連丸,治痞滿。
吳茱萸(三兩),黃連(八兩),
上為細末,米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白湯下。
白話文:
將白朮和枳實磨成粉末,用荷葉包裹燒飯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後用白湯送服。忌酒、面、雞、魚和油膩食物。這個方子叫做枳朮丸,可以幫助消化、緩解胃脹和痞塊。另外,橘皮枳朮丸和茱連丸的用法和功效都與枳朮丸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