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二十七 (4)
卷之二十七 (4)
1. 五嗝五噎總是七情之氣鬱於胃口而成
嚴氏云:五嗝五噎由喜怒太過,七情傷於脾胃,鬱而生痰,痰與氣搏,升而不降,飲食不下。蓋留於咽嗌者則成五噎,結於胸膈者則為五嗝。其病令人胸膈痞悶,嘔逆噎塞,妨礙飲食。治法宜調陰陽,化痰下氣,陰陽平均,氣順痰下,則病無由作矣。
白話文:
嚴氏說:五種嗝氣和五種噎塞,是因為過度的喜悅或憤怒,七情的情緒傷害了脾胃,導致氣鬱積而產生痰,痰和氣互相搏動,向上升而無法下降,食物也因此難以下嚥。停留在咽喉部位的就會形成五種噎塞,積結在胸腔隔膜的就成為五種嗝氣。這種病會讓人感到胸口悶脹不舒服,想嘔吐、噎住,妨礙進食。治療方法應該調理陰陽,化解痰並且使氣下降,讓陰陽平衡,氣順暢、痰下降,這樣疾病就沒辦法產生了。
2. 嗝噎病多屬火與痰
愚謂嗝噎始因酒色過度,繼以七情所傷,氣血日虧,相火漸熾,幾何不致於嗝噎?夫血液漸虧,則火益甚,而脾胃皆失其傳化,飲食津液凝聚而成。痰積於胃口,漸而致於妨礙道路,食斯不能入,而成五嗝噎者是也。經曰:三陽結謂之嗝。三陽者,少陽相火也。結者,凝積而不降散也。
今夫火積而痰凝,是故嗝噎因之而作也。故經曰:少陽所至為嘔湧噎,食不下,亦深切也。古方多以熱劑治嗝噎,不亦誤耶?或者以熱治翻胃猶可也。殊不知嗝噎之證,斷乎無寒。或云嗝噎因氣鬱,故用辛熱以散之,所以不得不用熱劑也。予曰:夫氣鬱者,氣虛而鬱者也,非實也。
茲因氣虛而鬱熱,若用辛熱耗氣,則是虛者益虛,熱者益熱,其何以為救治之道哉?病之初作,每見悉用辛香燥熱劫之,愈而復作,愈劫愈深,至於危困。
白話文:
我認為打嗝噎住這種病,一開始是因為飲酒和性慾過度,接著又因為情緒上的傷害,導致身體的氣血一天天虧損,相火也漸漸旺盛,這樣怎麼可能不會導致打嗝噎住呢?身體血液逐漸虧損,火氣就會更加旺盛,而脾胃也失去了正常的消化功能,使得吃進去的食物和津液凝聚在一起形成痰。痰積在胃的入口處,慢慢地就阻礙了食物的通道,導致食物吃不下去,這就是形成各種打嗝噎住的原因。醫書上說:「三陽經絡阻塞就會導致打嗝。」這裡的三陽指的是少陽相火。阻塞的意思是指氣凝結積聚而無法下降散開。
現在因為火氣積聚而痰凝結,所以才導致打嗝噎住的發生。所以醫書上說:「少陽經絡所到的地方會出現嘔吐、噎住、吃不下東西的症狀」,這話說得非常貼切。古時候的藥方大多用熱性藥物治療打嗝噎住,難道不是錯誤的嗎?或許用熱性藥物治療翻胃還可以,但要知道打嗝噎住這個病,絕對不會是寒症。有人說打嗝噎住是因為氣鬱結,所以用辛辣溫熱的藥物來疏散它,這也是不得不使用熱性藥物的原因。我說:所謂的氣鬱結,是因為氣虛而導致的鬱結,並不是實證。
現在是因為氣虛而導致鬱熱,如果用辛辣溫熱的藥物來耗氣,那就會使虛的更虛,熱的更熱,這樣怎麼能救治病人呢?疾病剛開始發作時,常常看到醫生都用辛辣、芳香、燥熱的藥物來攻劫,結果病好了又復發,越攻劫就越嚴重,直到情況危急。
3. 三因五嗝五噎之分
五嗝者,思、憂、喜、怒、悲也。五噎者,憂、思、氣、勞、食也。
思嗝則中脘多滿,噫則醋心,飲食不消,大便不利;憂嗝則胸中氣結,津液不通,飲食不下,羸瘦短氣;喜嗝則五心煩熱,口苦生瘡,倦甚體痹,胸痛引背,食少入;怒嗝則胸膈逆滿,噎塞不通,嘔則筋急,惡聞食氣;悲嗝則心腹脹滿,咳嗽氣逆,腹中雷鳴,繞臍痛不能食。
憂噎胸中痞悶,氣逆時嘔,食不下;思噎心悸喜忘,目視䀮䀮;氣噎心下痞,噫噦不食,胸背痛天陰手足冷,不能自溫;勞噎氣上嗝,胸中塞噎,支滿背痛;食噎食急多胸中苦痛,不得喘息。
白話文:
五種「嗝」的原因:
- **思慮過多導致的嗝:**會感到胃部中間(中脘穴)脹滿,打嗝時會有酸水湧上來,消化不良,大便不順暢。
- **憂愁導致的嗝:**會感到胸口氣結,體內津液循環不暢,吃不下東西,身體消瘦,呼吸短促。
- **喜悅過度導致的嗝:**會感到手心、腳心、胸口煩熱,口苦,容易長瘡,疲倦無力,身體麻木,胸痛牽連到背部,食慾不佳。
- **憤怒導致的嗝:**會感到胸膈氣機逆亂,阻塞不通,嘔吐時會覺得筋脈抽緊,討厭聞到食物的氣味。
- **悲傷導致的嗝:**會感到心腹脹滿,咳嗽氣逆,肚子裡發出雷鳴般的聲音,肚臍周圍疼痛,吃不下東西。
五種「噎」的原因:
- **憂愁導致的噎:**會感到胸口悶脹不舒服,氣逆時常會想嘔吐,吃不下東西。
- **思慮過多導致的噎:**會感到心悸,容易健忘,眼睛茫然無神。
- **氣機不順導致的噎:**會感到胃部下方堵塞,打嗝,吃不下東西,胸背疼痛,陰天時手腳冰冷,難以自行溫暖。
- **勞累過度導致的噎:**會感到氣往上衝而打嗝,胸口堵塞難受,支撐脹滿,背部疼痛。
- **進食過快或過多導致的噎:**會感到胸口疼痛難耐,喘不過氣。
4. 脈候
《難經》曰:脈格則吐逆。《脈經》曰:緊而滑者吐逆,小弱而澀者反胃。《金匱》曰:病人肺數,數則為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以發其汗,今陽微。膈氣虛,脈乃數,數為客熱,不能消穀,胃中虛冷故也。肺弦者虛也,胃氣虛寒,朝食暮吐,變為反胃,寒在於上,醫反下之,今脈反弦,故名曰虛。
趺陽脈浮而澀,浮則為虛,澀則傷脾。脾傷則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穀不化,名曰反胃。脈緊而澀,其病難治。
沉緩而無力,或大而弱為氣虛,數而無力,或澀小為血虛。
數而有力為熱,寸關沉,或伏或大而數滑是痰。
寸關脈沉而澀是氣,緊而滑吐逆。
《千金》云:寸緊尺澀,其人胸滿,不能食而吐,吐止者為下之,故不能食。設言未止者,此為反胃,故尺為微澀也。
白話文:
脈候
《難經》說:脈象呈現阻滯不順,就會導致嘔吐。
《脈經》說:脈象呈現緊繃又滑溜,代表會嘔吐;脈象呈現微弱又阻塞,代表會反胃。
《金匱要略》說:病人肺脈跳動快速,快速就代表有熱,應該是會食慾旺盛卻反而嘔吐,這時應該要發汗來治療,現在卻是陽氣虛弱。另外,橫膈膜的氣虛弱,脈象卻跳動快速,快速是因為外來的熱邪,無法消化食物,胃中因為虛弱而寒冷所導致。如果肺脈呈現緊繃如同琴弦,就代表虛弱。胃氣虛寒,早上吃的東西晚上吐出來,就會變成反胃,寒氣在上,醫生反而用瀉下的藥,現在脈象反而呈現緊繃,所以稱之為虛。
腳踝上的趺陽脈呈現浮而且阻塞,浮代表虛弱,阻塞代表脾臟受損。脾臟受損就不能磨化食物,早上吃的東西晚上吐出來,晚上吃的東西早上吐出來,隔夜的食物都無法消化,這就叫做反胃。脈象緊繃又阻塞,這種病很難治療。
脈象沉緩而且無力,或是脈象大而弱,都代表是氣虛;脈象快速而且無力,或是脈象阻塞又細小,都代表是血虛。
脈象快速而且有力,代表有熱。如果寸關脈呈現沉伏,或是脈象大而且快速滑溜,就代表有痰。
寸關脈呈現沉而且阻塞,是氣的問題;如果脈象緊繃又滑溜,代表會嘔吐。
《千金方》說:寸脈緊繃,尺脈阻塞,這個人會胸悶,吃不下東西而且會嘔吐,嘔吐停止是因為用了瀉下的藥,所以吃不下東西。如果說嘔吐還沒停止,這就是反胃,所以尺脈才會呈現微弱阻塞的現象。
5. 治法
6. 治嗝噎當順氣化痰
《玉機》云:嗝噎之證,皆由氣逆成積,自積成痰。痰積之久,血液俱病,以其病在咽膈,故以嗝噎名病。雖有五嗝五噎之分,其為治之理則一。嚴氏為治氣痰之說,亦治其本之道也。夫世多以香燥之藥開胃助脾,故有可愈,是則治其標而已,氣與痰也,若之何哉!
白話文:
嗝噎這種病症,都是因為氣機逆亂鬱積,鬱積久了就產生痰。痰積久了,血液也會跟著出問題。因為病位在咽喉和胸膈之間,所以把這種病稱為嗝噎。雖然嗝和噎有五種不同的分類,但治療的道理是相同的。嚴氏認為治療重點在於疏理氣機、化解痰液,這也是從根本上治療的方法。現在很多人用辛香燥熱的藥物來開胃健脾,有時也能見效,但這只是治標而已。對於氣機逆亂和痰積的問題,又該如何處理呢?
7. 治嗝噎無用燥熱藥
嗝噎多因飲食不節,痰飲停滯,或因七情過用,脾胃內虛。而古方不察病因,悉指為寒,用辛燥大熱之藥治之。七情之火,反有所熾;脾胃之陰,反有所耗。是以藥助病邪,日以深痼。治此疾也,咽嗌閉塞,胸膈痞悶,此屬氣滯。然有服耗氣藥過多,中氣不運而致者,當補氣而自運。
大便結燥如羊糞,此屬血虛。若服通劑過多,血液耗竭而愈結,法當補血。有因火逆上,食不得入,關脈洪大有力而數者,為痰飲阻滯,而脈結澀者,當清痰退熱,其火自降。亦有脾胃陽大衰,脈沉細而寒者,當以辛熱之藥溫其氣,仍以益陰之藥養其血,斯故合兩全而治之,審矣。
凡食下有礙,覺屈曲而下微作痛,此必有死血有痰然也,宜竹瀝、薑汁入藥服。
張子和治膈上有痰者,先以瓜蒂吐之,後用大黃、皂角、黑醜、朴硝等分為末粥丸服。
有因咽塞不寬快,項背轉側不便,似有嗝噎之證,飲食不下,先嘔心痛,心痛未發,一身盡黃,先以川芎、桔梗、山梔、細茶、薑汁、齏汁吃,吐痰一二碗,後用導痰湯加羌活、黃芩、紅花,人壯可服。
治嗝噎當潤養津血為主,降火散結,童便、韭汁、竹瀝、薑汁、牛羊乳。氣虛入四君子,血虛入四物,有熱入解毒,有痰入二陳,切忌香燥之藥,宜薄滋味。
子和云:小腸熱結,則不善滲;大腸熱結,則後不通;膀胱熱結,則津液涸。三陽既結,則前後閉,必反而上行,此所以噎,食不下,縱下而復出也。宜先潤養,因而治下。或痰涎上阻,輕用苦酸,微微湧之。
白話文:
治療打嗝不止,不能用燥熱藥物:
打嗝多數是因為飲食不節制、痰飲停留在體內,或是因為情緒起伏過大,導致脾胃虛弱。但古代的醫方沒有仔細分辨病因,一律認為是寒症,使用辛辣燥熱的藥物來治療。這樣反而會使情緒引起的火氣更加旺盛,損耗脾胃的陰液,導致病情加重。因此,用藥不當反而會助長病邪,使病情更加頑固。
治療這種疾病,如果出現咽喉阻塞、胸部悶脹,這是屬於氣滯。但也有因為服用過多耗氣藥物,導致中氣不順暢而引起的,這時應該補氣來幫助氣機運行。
如果大便乾燥如羊糞,這是屬於血虛。如果服用過多通便藥物,會使血液更加耗竭,反而使大便更乾燥。這時應該補血。如果出現火氣上逆,吃不下東西,寸關脈洪大有力且跳動快速,這是痰飲阻滯,如果脈象結澀,就應該清熱化痰,火氣自然會降下去。也有因為脾胃陽氣極度衰弱,脈象沉細無力且怕冷的,這時應該用辛熱的藥物來溫補氣,並用滋陰的藥物來養血。這樣才是兩方面都照顧到的治療方法,要仔細辨證。
凡是食物下嚥時有阻礙感,覺得彎彎曲曲往下走,並略有疼痛感,這必定是有瘀血或痰液,應該用竹瀝、薑汁等藥物服用。
張子和治療胸膈有痰的人,會先用瓜蒂催吐,再用大黃、皂角、黑醜、朴硝等藥磨成粉,做成粥丸服用。
如果因為咽喉阻塞不通暢,頸項背部轉動不靈活,類似打嗝的症狀,吃不下東西,先是噁心疼痛,然後出現全身發黃,應該先用川芎、桔梗、山梔、細茶、薑汁、齏汁來服用,吐出一些痰液,再用導痰湯加羌活、黃芩、紅花,身體強壯的人可以服用。
治療打嗝應該以滋養津液和血液為主,同時降火散結。可以用童便、韭菜汁、竹瀝、薑汁、牛羊乳等。如果氣虛,就加入四君子湯;如果血虛,就加入四物湯;如果有熱,就加入解毒藥;如果有痰,就加入二陳湯。切忌使用香燥的藥物,應該食用清淡滋補的食物。
張子和說:小腸熱結,就會影響到水液的滲透;大腸熱結,就會導致大便不通暢;膀胱熱結,就會導致津液枯竭。三陽經都阻塞,就會使排泄功能受阻,導致氣機反向上行,這就是為什麼會打嗝,吃不下東西,即使吞嚥下去也會吐出來。應該先滋養陰液,然後再疏通腸道。如果痰涎阻礙,可以輕用苦酸的藥物,稍微催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