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五 (15)
卷之九十五 (15)
1. 本草菜部
韭,味辛,微酸,氣溫。性急,無毒。(忌與蜜同食,其子入藥炒。)主歸心,安五臟,主胃中熱,充肝氣,則病人可久食。韭汁生研,冬月用根細飲之,下膈間瘀血甚效。又中風疾失音,心脾痛,上氣喘息,胸膈氣結滯及中惡腹脹,俱搗飲之。小兒初生灌之,即吐惡血,令無病。狂犬咬、蛇虺蟲毒並惡瘡,搗敷之。多食昏人目。未出糞土為韭黃,滯不宜食。花食之動風。子主夢泄、精滑、溺白,甚良。
薤,味辛、苦,氣溫。入手陽明經。無毒。(取白良,白冷清熱,忌輿牛肉同食。)主金瘡,敗諸瘡,中風寒水腫,生搗熱塗之。與蜜同搗塗湯火瘡,甚效。宜心歸骨,菜芝也。輕身不飢耐老,除寒熱,去水氣,溫中散結,利病人。止久痢冷瀉,同黃柏煮食,絕赤痢、霍亂乾嘔,煮之服之。胸膈卒痛,肺氣喘急,俱搗生汁,細飲之。
葫,(大蒜也。)味辛,氣溫。屬火,有毒。(獨子者入藥佳,五月五日採。)主散癰腫急瘡,除風邪,殺毒氣。健胃善化肉,破冷氣,爛痃癖,闢瘟疫氣,瘴氣蠱毒,蛇蟲,溪毒。治中暑毒,霍亂轉筋腹痛,爛嚼溫水嗌之。又鼻血不止,爛搗塗足心,止即拭去。醋浸之經年者良。此物氣極葷,煮為羹臑極俊美,熏氣亦微。下氣溫中,消穀生食。久食傷肝氣,損目明。又傷肺傷脾,引痰,宜戒之。癰疽發背,惡瘡腫核初發,取紫皮獨頭蒜橫切作片子用厚一分貼腫頭中心,炷艾如梧桐子,灸蒜上,勿令大熱。若覺痛,即擎起蒜,蒜焦更用新者。如已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以多為善,無不效者。疣贅之類,亦依此灸。
小蒜,味辛,氣溫。有小毒。歸脾腎,主霍亂,腹中不安,消穀,理胃溫中,除邪痹毒氣。華佗用蒜齏,吐人惡物,云是此。又云是大蒜。
假蘇,(荊芥也。)味辛、苦,氣溫(。取花實成穗者,曝乾用。)主寒熱鼠瘻,瘰癧生瘡,破結聚氣,下瘀血,除濕痹。辟邪氣,通利血脈,傳送五臟。能發汗,解渴,除冷風。治頭風眩暈,婦人血風等為要藥。治產後血暈,搗末,童便調熱服三錢匕如神。口噤者,挑齒灌之或灌鼻中。產後中風身強直,取末酒和服。又杵末酷和,封風毒丁腫。
水蘇,(一名雞蘇。)味辛,氣微溫。無毒。(七月採。)主吐血衄血,血崩血痢,產後中風,下氣,闢口臭,去毒辟惡氣。久服通神明,輕身耐老。
香薷,味辛,氣微溫。無毒。主霍亂腹痛吐下,治霍亂不可缺也。下氣,除煩熱,調中溫胃,治傷喜。利小便,散水腫,治水甚捷,有徹上徹下之功。肺得之,則清化行而熱自下。又治口氣甚捷,蓋口臭是脾有鬱火,溢入肺中,失其清和甘美之意,而濁氣上干故也。
白話文:
韭菜,味道辛辣,略帶酸味,性溫和。藥性較強,沒有毒性。(忌諱和蜂蜜一起食用,它的種子可以入藥,需要炒過。)主要作用是歸於心經,能安定五臟,調理腸胃的燥熱,補充肝氣,所以病人可以長期食用。將韭菜搗汁生服,冬天用根部細飲,對排除膈間的瘀血非常有效。又可以治療中風失聲、心脾疼痛、氣喘、胸膈氣滯,以及中邪腹脹等,都可搗汁飲用。新生兒服用可以吐出惡血,使之無病。被狂犬咬傷、蛇蟲咬傷或長惡瘡,可搗敷患處。但吃多了會使人眼睛昏花。還沒長出土面的韭黃,性質寒涼,不宜食用。韭菜花吃多了容易引發風疾。韭菜子主要治療遺精、滑精、小便白濁等症狀,效果很好。
薤,味道辛辣、帶苦味,性溫。歸手陽明經。沒有毒性。(取白色部分藥效最好,白色的性質寒涼,可以清熱,忌諱和牛肉一起食用。)主要治療金瘡(刀傷),對各種瘡瘍也有療效,還可以治療中風、寒濕引起的水腫,可以搗爛加熱塗抹患處。與蜂蜜一起搗爛塗抹湯火燙傷,效果很好。它能使心臟歸於正常,對骨骼也有益處,是一種有益的蔬菜。能使人身體輕盈、不感到飢餓、延緩衰老,可以去除寒熱病症,去除體內水氣,溫暖脾胃、疏散結氣,對病人有益。可以止住長久腹瀉和冷瀉,與黃柏一起煮食,能治癒赤痢、霍亂引起的乾嘔,煮熟服用即可。胸膈突然疼痛,肺氣喘急,可以將薤搗爛取汁,慢慢飲用。
葫,(即大蒜。)味道辛辣,性溫。屬火,有毒。(獨頭蒜藥用價值最好,在農曆五月初五採摘。)主要作用是散癰腫、急瘡,去除風邪,殺滅毒氣。健胃、促進肉食消化,能破除冷氣,消散積聚的痞塊,還能預防瘟疫,驅除瘴氣、蠱毒、蛇蟲、溪毒。可以治療中暑引起的毒症、霍亂轉筋腹痛,將大蒜搗爛咀嚼後用溫水吞服。若鼻血不止,可以搗爛塗於足心,止血後擦去。用醋浸泡多年的大蒜藥效更好。大蒜氣味極其辛臭,煮成羹湯味道極美,但熏人氣味也較重。能下氣溫中,助消化。生吃大蒜可以促進食慾,但長期食用會損傷肝氣,損害視力。還會損傷肺和脾,產生痰液,應當戒食。癰疽發背、惡瘡腫核初發時,取紫色外皮的獨頭蒜橫切成薄片,厚度約一分,貼在腫塊中心,再用艾柱如梧桐子大小,灸蒜片上,不要使其過於灼熱。如果感覺疼痛,就將蒜片拿起,換上新的蒜片。已經疼痛的灸到不痛,不痛的灸到痛。灸的次數越多越好,沒有不見效的。疣贅等也可以用此方法灸治。
小蒜,味道辛辣,性溫。帶有小毒。歸於脾經和腎經,主要治療霍亂,腹部不適,助消化,調理腸胃,溫暖脾胃,去除邪氣和毒氣。華佗用蒜泥,讓人吐出惡物,據說是這種小蒜。也有說法是說用的是大蒜。
假蘇,(即荊芥。)味道辛辣、帶苦味,性溫。(取花穗和果實都成熟的,曬乾後使用。)主要治療寒熱、鼠瘻、瘰癧等瘡瘍,可以破除氣的結聚,下瘀血,去除濕痹。可以驅除邪氣,疏通血脈,傳輸氣血到五臟。能發汗,解渴,去除冷風。治療頭風眩暈、婦人血風等症狀,是重要的藥物。治療產後血暈,可以搗成末,用童便調和加熱服用三錢,效果非常好。如果出現口噤,可以撬開牙齒灌入或灌入鼻中。產後中風導致身體僵直,可以取藥末用酒調和服用。還可以搗成末與醋調和,塗抹封住因風毒引起的疔瘡腫痛。
水蘇,(又名雞蘇。)味道辛辣,氣味微溫。沒有毒性。(農曆七月採摘。)主要治療吐血、衄血、崩漏、血痢、產後中風,能下氣,消除口臭,去除毒素和穢氣。長期服用能使人精神清明,身體輕盈、延緩衰老。
香薷,味道辛辣,氣味微溫。沒有毒性。主要治療霍亂腹痛、吐瀉,是治療霍亂不可或缺的藥物。能下氣,消除煩熱,調理脾胃,溫暖腸胃,治療傷感。利尿,消除水腫,治療水腫的效果很快,能從上到下徹底清除。肺得到香薷的調理,就能清化運行,熱邪自然下降。又治療口臭的效果很快,口臭是因為脾有鬱火,蔓延到肺中,肺失去了清和甘美的狀態,濁氣上擾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