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五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十五 (8)

1. 木部

厚朴,味苦、辛,氣溫。陽中之陰。無毒。(乾薑為之使。惡澤瀉、寒水石、硝石。陰乾,肉厚紫色者佳。入藥去粗皮,生薑汁炒。)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悸,氣血痹,死肌。去三蟲,溫中益氣,消痰下氣,厚腸胃,走冷氣。療霍亂,胃中冷逆,嘔吐酸水,泄痢淋露。消宿食,破宿血,治腹痛脹滿,散結之神藥。若虛弱之人,雖腹脹宜酌量用之。誤服脫人元氣。與枳實、大黃同用,能瀉實滿,是消痰下氣也;與橘皮、蒼朮同用,能除濕滿,是溫中益氣也。與解利藥同用,則治傷寒頭痛;與泄利藥同用,則厚腸胃。蓋用苦則瀉,用溫則補也。

茗苦搽,(今茶也。早採者為茶,晚採者為茗。)味甘、苦,氣微寒。無毒。入手、足厥陰經。主瘻瘡,清頭目,利小便,去痰熱渴,下氣消宿食,去人脂,令人少睡。作飲加茱萸、蔥、姜等良。《茶飲》序云:釋滯消壅,一日之利暫佳;養氣侵精,終身之累斯大。赤白痢,(對和黃連半兩,生薑一兩,點服效。)諸爛瘡及燙火瘡,(細嚼敷貼,或為末香油調敷妙。)目熱赤澀痛。(嚼爛貼目兩角,痛即止。)

烏藥,味辛,氣溫。無毒。(八月採根。)主中惡心腹痛,蠱毒疰忤鬼氣,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腎間冷氣攻衝背膂,婦人血氣,小兒腹中諸蟲。治一切氣,除一切冷痛,癰癤疥癩,貓犬百病,並可摩服。

巴豆,味辛,氣溫。有大毒。(芫花為之使。惡蘘草,畏大黃、黃連。用之去心皮。又熬令黃色,另搗如膏,以和丸散。)主傷寒溫瘧寒熱,破癥瘕結聚堅積,留飲痰癖,大腸水脹。滌盪五臟六腑,開通閉塞,利水穀遂。女子月閉,殺腹藏蠱,去惡肉排膿,消除鬼毒蠱疰邪物。殺蠱、魚、斑蝥、蛇虺毒,人吞一粒便欲死,而鼠食之三年重三十斤,物性乃有相耐如此。此斬關奪門之將,不可輕用。若急治,為水穀道路之劑,去皮心膜油生用;若緩治,為消堅磨積之劑,炒煙去令紫黑研用。丹溪云:去胃中寒積,無寒積者勿用。箭鏃入骨不可拔。(取微熬,螳蜋同研,塗傷處,須臾痛定,微癢,忍待極癢不可忍,便撼動箭鏃即拔之,立出。速以生肌膏敷之,兼治背瘡。)

皂莢,味辛、咸,氣溫。有小毒。引入厥陰經。(柏實為之使,惡麥門冬。畏空青、人參、苦參。九十月採,陰乾,如豬牙者良,去皮、子,酥炙用,不入湯藥。)主風痹死肌邪氣,風頭淚出。利九竅,通關節,殺精物勞蠱。療腹脹滿,破堅症,墮胎,可為沐藥。治卒中風昏迷,鬼魘不悟,卒死,卒頭痛,為末吹鼻中。投莢酒中,盡取其精,火內煎成膏,塗帛貼一切腫毒兼止疼痛。皂角針治瘡中用之,直達瘡所。又米醋煎嫩刺作濃煎,敷瘡癬極效。一人患大風惡疾。(用刺一二斤為灰蒸,又曬研為末,食上濃煎大黃湯調一錢匕,服一旬,鬚眉再生愈。)

白話文:

厚朴,味道苦、辛辣,藥性溫和。屬於陽中之陰的藥材,沒有毒性。(乾薑可以增強它的藥效。忌與澤瀉、寒水石、硝石一起使用。陰乾,肉質厚實、呈現紫色的品質最好。入藥時要去除粗糙的外皮,用生薑汁炒過。) 主要治療中風、傷寒引起的頭痛、寒熱交替、驚悸、氣血不暢、肌肉壞死等症狀。可以去除體內寄生蟲,溫暖中焦、補益氣血,消除痰液、使氣往下走,增厚腸胃,驅散體內的寒氣。能治療霍亂、胃部寒冷引起的嘔逆、吐酸水、腹瀉、排尿不順等症狀。還能幫助消化積存的食物、破除體內的瘀血,治療腹痛、腹脹,是散結的良藥。但是,對於身體虛弱的人,即使有腹脹的情況,也要謹慎使用。誤服會耗損元氣。與枳實、大黃一起使用,能瀉除實證的脹滿,有消除痰液、使氣往下走的作用;與橘皮、蒼朮一起使用,能去除濕氣引起的脹滿,有溫暖中焦、補益氣血的作用。與解表藥一起使用,則能治療傷寒引起的頭痛;與瀉下藥一起使用,則能增厚腸胃。總的來說,使用苦味的藥可以瀉下,使用溫性的藥可以補益。

茗苦搽,(也就是現在的茶。早採摘的稱為茶,晚採摘的稱為茗。)味道甘甜、苦澀,藥性微寒。沒有毒性。歸手厥陰經、足厥陰經。主要治療瘻瘡,可以使頭腦清醒、眼睛明亮,促進小便,去除痰熱、止渴,使氣往下走、幫助消化積存的食物,去除人體內的脂肪,使人少睡。做成飲品時,加入茱萸、蔥、薑等效果更好。《茶飲》序中說:它可以消除積滯,暫時能帶來一日的益處,但長期飲用會損耗精氣,造成終身的禍患。對於赤白痢(可以將它與黃連各半兩、生薑一兩一起搗碎點服,效果很好。),各種爛瘡及燙傷(可以細嚼敷貼,或磨成粉末用香油調和敷在患處,效果很好。),眼睛紅腫、乾澀疼痛(可以嚼爛貼在眼角兩側,疼痛就會停止。)。

烏藥,味道辛辣,藥性溫和。沒有毒性。(八月採摘根部。)主要治療中惡、心腹疼痛,蠱毒、疰忤鬼氣,食物積滯不消化,流行性疫病,膀胱腎間的寒氣衝擊背部,婦女血氣不調,小兒腹中各種寄生蟲。可以治療一切氣病,去除一切寒冷引起的疼痛,治療癰瘡、癤子、疥瘡、癩病,貓狗的各種疾病,都可以用來塗抹或服用。

巴豆,味道辛辣,藥性溫和,有劇毒。(芫花可以增強它的藥效。忌與蘘草同用,畏懼大黃、黃連。使用時要去除心和外皮。又將其炒至黃色,另外搗成膏狀,用來調和丸散。)主要治療傷寒、溫瘧引起的寒熱交替,破除體內的腫塊、堅硬的積塊,停留的飲液、痰癖,大腸水腫。可以清除五臟六腑的積滯,開通閉塞,疏通水液和食物的通道。能治療女子月經閉止,殺死腹內的蠱蟲,去除腐肉、排出膿液,消除鬼毒、蠱毒等邪物。能殺死蠱、魚、斑蝥、蛇虺等毒,人吞食一粒就會有死亡的危險,但老鼠吃了卻能三年長胖三十斤,可見其藥性有相生相剋的道理。此藥性強烈,像將軍破門而入,不可輕易使用。如果急需治療,可以作為疏通水穀道路的藥物,去除皮、心、膜後生用;如果緩慢治療,可以作為消除堅硬積塊的藥物,炒至焦黑研磨使用。朱丹溪說:它可以去除胃中的寒積,沒有寒積的人不要使用。箭鏃射入骨頭無法拔出(可以取少量微炒,與螳螂一同研磨,塗在傷口處,一會疼痛就會停止,會有輕微的癢感,忍耐到癢得不能忍受時,箭鏃就會鬆動,立即拔出。然後用生肌膏敷在傷口處,同時也可以治療背部瘡瘍。)

皂莢,味道辛辣、鹹澀,藥性溫和,有小毒。歸厥陰經。(柏實可以增強它的藥效,忌與麥門冬同用。畏懼空青、人參、苦參。九、十月份採摘,陰乾,像豬牙的品質最好,去皮、去籽,用酥油炙烤後使用,不入湯藥。)主要治療風濕痹痛、肌肉壞死、邪氣入侵,因風引起的頭痛流淚。可以疏通九竅,暢通關節,殺滅精物、勞蟲。能治療腹脹、腹滿,破除堅硬的腫塊,墮胎,可以用作洗浴的藥材。治療突然中風昏迷、鬼壓床、猝死、突然頭痛等症狀,可以磨成粉末吹入鼻中。將皂莢放入酒中,取其精華,在火上煎成膏狀,塗在布上貼在一切腫毒處,可以止痛。皂角刺可以治療瘡瘍,直接作用於患處。又將嫩刺用米醋煎煮成濃汁,敷在瘡癬處,效果極好。曾有一人患上大風惡疾(用一二斤皂角刺燒成灰,蒸過,再曬乾研成粉末,在飯前用濃煎的大黃湯調服一錢匕,服用十天,鬚眉就重新長出來,病也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