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二十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七 (2)

1. 治驗

子和吐武篇云:凡病在上者,皆宜吐。然自胸以上,大滿大實,病如膠漆,微湯微散皆兒戲也。若非吐法,病安能除?曾見病之在上者,諸醫用藥盡其技而不效,余以湧劑少少用之,輒獲微效。可見吐法必可用於上,宜乎其效之速也。

治一婦人,頭重壯熱面紅,寒熱往來,乾嘔咳逆,胸脅痛不能轉側,耳鳴食不下。先以湧瀉,復服益元散,加青黛、薄荷末調二三服,前證俱減。戴人診之曰:此病常欲痛哭為快,婦曰:然,常有此,不知何謂。戴人曰:少陽相火凌爍肺金,金受火制,屈無所告。肺主悲,故欲痛哭而為快也。再加歸、芍、黃連解毒湯數劑全瘥。

丹溪治一女子,性躁味厚,暑月因大怒而咳逆發,舉身跳動神昏。視其形氣俱實,曰:膈上有痰,怒氣連郁,痰熱相搏,氣不得降,非吐不可,以人參蘆煎飲,大吐頑痰數碗,昏睡一日而安。人參入手太陰,補陽中之陰,蘆則反是,大瀉太陰之陽。女子暴怒氣上,肝主怒,肺主氣,怒則氣逆、肝木乘火侮肺,故咳逆而神昏。

今痰盡氣降火息,金氣復位,胃氣得和而解。

白話文:

治驗

李東垣在《丹溪心法·吐法》中說:「凡是病在身體上部的,都適合用催吐的方法治療。如果胸部以上堵塞嚴重,病情像膠水般黏著,用溫和的湯藥或散劑都只是兒戲,無法奏效。如果不用催吐法,病怎麼能去除呢?我曾見過許多病在上部的患者,醫生用盡各種方法都無效,我只用少量的催吐藥,就能看到些微效果。可見催吐法一定可以用於治療上部的疾病,而且效果會很快。」

我曾經治療一位婦人,她頭部沉重、發燒發熱、臉色通紅,時而發冷時而發熱,想吐又吐不出來,咳嗽、氣逆,胸部和肋骨疼痛無法翻身,耳朵嗡嗡作響且吃不下東西。我先用催吐藥讓她吐出來,再服用益元散,加上青黛和薄荷粉調和,服用兩三次後,之前的症狀都減輕了。戴人診斷後說:「這個病經常會想要痛哭一場才覺得舒服。」婦人說:「確實如此,我常有這種感覺,但不知道為什麼。」戴人說:「這是因為少陽相火過旺,侵犯肺金,肺金被火壓制,無法宣洩。肺主悲傷,所以才會想要痛哭來緩解。」後來又加上當歸、芍藥、黃連解毒湯等藥方服用數劑後,就完全痊癒了。

朱丹溪曾治療一位女子,她性情急躁、嗜吃肥膩食物,在炎熱的夏天因為大怒而引起咳嗽、氣逆,全身跳動,神志昏迷。看到她的體態和氣色都屬實證,於是說:「膈上有痰,怒氣郁結,痰和熱相互搏擊,氣無法下降,必須要用催吐法治療。」就用人參蘆煎煮給她服用,吐出大量頑痰好幾碗,昏睡一天後就平安無事了。人參屬於手太陰肺經,補益陽中的陰;而蘆則相反,能大瀉太陰之陽。女子因為暴怒而使氣上逆,肝主怒,肺主氣,發怒則氣逆,肝木就會乘火侮肺,所以導致咳嗽、氣逆和神志昏迷。

現在痰液盡除,氣也下降,火氣平息,肺金之氣恢復正常,胃氣也調和了,所以病就好了。

2. 藥方

3. 治咳逆清涼劑

橘皮竹茹湯,治吐利後胃虛咳逆膈熱者。

橘皮(去白),竹茹,人參(各錢半),甘草(炙,六分),

水盞半、姜五片、棗一枚,煎八分服。

小半夏茯苓湯,治氣逆而呃。

大承氣湯,治便秘呃逆。

小柴胡湯加柿蒂,治傷寒發熱呃逆。(以上方並見是寒門。)

麥門冬竹茹湯,治胃熱多渴,咳逆嘔噦不進食。

麥門冬,竹茹,陳皮,半夏,人參,白茯苓(各一錢),枇杷葉(四個,去毛,炙),甘草(五分),

水盞半、姜五片,煎八分,食遠服。

正瀉心湯,治咳逆大便軟。黃連解毒湯,、,益元散,加青黛、薄荷治咳逆作渴,小便不利。(方並見積熱門。)

白話文:

橘皮竹茹湯: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因為嘔吐、腹瀉後,導致胃虛弱、胸膈有熱而引起的咳嗽、氣逆。

藥材包含:橘皮(去除白色部分)、竹茹、人參(各一錢半),炙甘草(六分)。

用水一杯半,加入生薑五片、紅棗一顆,煎煮到剩八分,然後服用。

小半夏茯苓湯: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氣逆引起的呃逆(打嗝)。

大承氣湯: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便秘引起的呃逆(打嗝)。

小柴胡湯加柿蒂: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傷寒發熱引起的呃逆(打嗝)。(以上這些方子,都屬於寒症。)

麥門冬竹茹湯: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胃熱引起的口渴、咳嗽、氣逆、嘔吐、不想吃東西等症狀。

藥材包含:麥門冬、竹茹、陳皮、半夏、人參、白茯苓(各一錢),枇杷葉(四片,去除毛,炙過),甘草(五分)。

用水一杯半,加入生薑五片,煎煮到剩八分,在吃飯前服用。

正瀉心湯: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咳嗽、氣逆、大便軟。

黃連解毒湯、益元散,加青黛、薄荷: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咳嗽、氣逆、口渴、小便不順利等症狀。(以上這些方子,都屬於熱症。)

4. 咳逆溫熱劑

(嚴氏)柿蒂散,治胃虛寒呃。

柿蒂,丁香(各二錢),

水盞半、姜五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半夏生薑湯,治咳逆嘔噦欲死。

半夏(半兩),生薑(一兩),

水二盞、煎八分,作二服。

橘皮乾薑湯,治咳逆不止。

橘皮,通草(各一錢),乾薑(炮),肉桂(五分),人參,甘草(炙,三分),

水盞半,煎八分服。

(《三因》)丁香散,治咳逆。

丁香,柿蒂(各一錢),甘草(炙),良薑(各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熱湯調,不拘時服。

木香調氣散,治氣逆而呃。(方見氣門。)

理中湯,治胃中呃逆。(方見傷寒門。)

人參白朮湯(方見消渴門。)

大補丸(方見虛損門。)

羌活附子湯,嚴氏治吐利後呃逆,四肢逆冷,二便清利,脈沉而遲。(方見傷寒門。)

(《良方》)丁香柿蒂散,治吐利,及病後胃中虛寒,咳逆至七八聲相連,收氣不回者,難治。

丁香,柿蒂(各五分),人參,半夏,橘皮,茯苓(各一錢),生薑(二錢),良薑,甘草(各五分),

水二盞煎八分,乘熱頓服。

(《良方》)丁香湯,治咳逆嘔噦。

丁香,柿蒂,青皮,陳皮(各一錢),

水盞半、姜五片,煎七分服。

(《寶鑑》)炙甘草湯,治中氣虛而呃逆。

炙甘草(五分),人參,麥門冬(各一錢),生地黃,阿膠(各七分),生薑(五片),麻子仁(一錢),桂枝(五分),大棗(三枚)

水二盞煎八分服。

白話文:

咳逆溫熱劑

(嚴氏)柿蒂散:治療胃虛寒引起的呃逆。 藥材:柿蒂、丁香(各二錢)。 煎煮方法:用水半杯,加薑五片,煎至八分,不拘時間服用。

半夏生薑湯:治療咳逆、嘔吐、噁心欲死的症狀。 藥材:半夏(半兩)、生薑(一兩)。 煎煮方法:用水兩杯,煎至八分,分兩次服用。

橘皮乾薑湯:治療咳逆不止的症狀。 藥材:橘皮、通草(各一錢)、乾薑(炮製過)、肉桂(五分)、人參、甘草(炙烤過,三分)。 煎煮方法:用水半杯,煎至八分服用。

(《三因》)丁香散:治療咳逆。 藥材:丁香、柿蒂(各一錢)、甘草(炙烤過)、良薑(各五分)。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熱水調服,不拘時間。

木香調氣散:治療因氣逆引起的呃逆。(藥方見氣門。)

理中湯:治療胃部引起的呃逆。(藥方見傷寒門。)

人參白朮湯:(藥方見消渴門。)

大補丸:(藥方見虛損門。)

羌活附子湯:嚴氏用來治療吐瀉後出現的呃逆,以及四肢冰冷、大小便清澈、脈象沉緩的症狀。(藥方見傷寒門。)

(《良方》)丁香柿蒂散:治療吐瀉以及病後胃中虛寒,咳逆連聲七八次,無法收住氣息的難治之症。 藥材:丁香、柿蒂(各五分)、人參、半夏、橘皮、茯苓(各一錢)、生薑(二錢)、良薑、甘草(各五分)。 煎煮方法:用水兩杯,煎至八分,趁熱一次服用。

(《良方》)丁香湯:治療咳逆、嘔吐、噁心的症狀。 藥材:丁香、柿蒂、青皮、陳皮(各一錢)。 煎煮方法:用水半杯,加薑五片,煎至七分服用。

(《寶鑑》)炙甘草湯:治療因中氣虛弱引起的呃逆。 藥材:炙甘草(五分)、人參、麥門冬(各一錢)、生地黃、阿膠(各七分)、生薑(五片)、麻子仁(一錢)、桂枝(五分)、大棗(三枚)。 煎煮方法:用水兩杯,煎至八分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