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四 (22)
卷之九十四 (22)
1. 草部
人參,味甘、氣溫、微寒,氣味俱輕,陽也。陽中微陰,無毒。(茯苓為之使,反藜蘆,惡滷咸。生上黨者良,如人形有神。凡使去蘆頭,和細辛密封固,十年不壞。),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志,調中生津,通血脈。
治五勞七傷,虛損,肺脾陽氣不足,短氣,少氣,腸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脅逆滿,霍亂吐逆,反胃。久服輕身延年,能補上焦元氣,升麻為引。用補下焦元氣,茯苓為之使。肺受寒邪及短氣虛喘宜用。肺受火邪喘嗽,及陰虛火動勞嗽吐血者勿用。(此王綸之失,察理未真而疑人參助火,故謂陰虛火動吐血者忌之。
殊不知虛火非涼藥可瀉,心焦甘溫平味方可除。正如東垣云:溫能除大熱。丹溪亦云:虛火可補,參、朮、生甘草之屬是也。自綸斯言一出,舉世醫者畏參如虎。凡虛之極者,愈有煩躁汗熱液干發熱火邪。蓋乘虛而作,非人參滋養,火邪寧退乎?)仲景治亡血脈虛,以人參補之,氣虛血弱,必補其氣而血自生。陰生於陽,甘能生血也。
故產後大熱,須用乾薑佐之,方能補其血而退熱,不獨產後為然,凡虛弱之甚皆然也。
沙參,味苦甘,氣微寒,無毒。(惡防己,反藜蘆。),主血積驚氣,除寒熱,補中益肺氣。久服利人,安五臟,止驚煩。治常欲眠,養肝氣,療胃痹心腹痛,結熱邪氣,頭痛肌熱,浮風身癢,卒得疝氣下墜痛如絞者,酒調末服。肺寒用人參,肺熱用沙參。沙參補五臟之陰,人參補五臟之陽。
天門冬,味苦甘,氣平,大寒。氣薄味厚陰也,陽中之陰,無毒。入手太陰經、足少陰經。(地黃、貝母為之使,畏精青。凡用去皮去心,服此忌食鯉魚。)主諸暴風濕偏痹,強骨髓,殺三蟲,去伏屍,久服輕身益氣延年。保安肺氣,去寒熱,養肌膚,悅顏色,益氣力,利小便,冷而能補,治肺氣咳逆,喘息促急,通腎氣,止消渴,療肺痿、生癰、吐膿血,熱侵肺,吐衄妄行,瀉肺火,消痰補五勞七傷。苦以瀉滯血,甘以助元氣,治肺熱之功多。患人體虛而熱,加而用之。但專泄而不收,寒多者禁服。肺氣喘促者,加人參、黃耆,用之神效。益氣延年。(搗末。每服酒調下三錢,日三服,兼去癥瘕積聚,風痰癲狂,瘟痹,釀酒亦可。)
麥門冬,味甘微苦,氣平微寒。陽中陰,無毒,入手太陰經。(地黃、車前為之使,惡
款冬、苦瓠,畏苦參。(陰乾,肥大者佳。凡用去心,不則令人煩。),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身重目黃,心下支滿,口乾燥渴,止嘔吐,愈痿蹶,消穀調中。治心肺熱及虛勞客熱。通脈保神,強陰益精,補心氣不足及治血妄行。瀉肺中伏火及肺痿吐膿,安五臟,令人肥健,美顏色、有子。久服輕身,不老不飢。加五味子、人參為生脈之劑,補肺中元氣不足。與地黃、阿膠、麻仁同用,能潤經益血,復脈通心。愚按《本經》用治脾胃多,後人用治心肺多。
白話文:
人參
味道甘甜,氣味溫和偏微寒,氣味都比較輕,屬於陽性藥材。但陽性之中帶有微弱的陰性,沒有毒性。(茯苓可以增強人參的功效,但與藜蘆同用會產生不良反應,並且不適合與滷水、鹹味食物一起食用。產自上黨地區的品質最好,形狀像人形的,效果特別好。使用時要去掉蘆頭,與細辛一起密封保存,可以保存十年不壞。)人參主要功效是補養五臟,安定精神,鎮定魂魄,止住驚悸,消除邪氣,使眼睛明亮,心情開朗,增強意志,調和脾胃功能,促進體液分泌,疏通血脈。
可以治療因過勞、外傷、虛弱引起的各種疾病,例如肺和脾陽氣不足導致的氣短、呼吸急促,腸胃虛寒,心腹脹痛,胸悶不適,霍亂吐瀉,反胃。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可以補充上焦(心肺)的元氣,與升麻同用可以引導藥力上行。如果需要補充下焦(肝腎)的元氣,則需要與茯苓同用。適用於肺部受寒引起的氣短和虛喘。但是如果肺部有火邪引起的咳嗽喘息,以及陰虛火旺引起的勞嗽吐血,就不要使用人參。(這是王綸的錯誤觀點,他沒有真正理解人參的藥性,認為人參會助長火邪,所以認為陰虛火旺、吐血的人不能用人參。
其實虛火並不能用寒涼藥物來瀉火,只能用甘溫平和的藥物來消除。正如李東垣所說:「溫能除大熱」。朱丹溪也說:「虛火可以用補的方法來治療,人參、白朮、生甘草等藥物都屬於這類。」自從王綸提出這種說法後,世上的醫生都像害怕老虎一樣害怕使用人參。其實,越是虛弱到極點的人,越容易出現煩躁、出汗、發熱等虛火症狀。這種情況是乘虛而入的,並不是人參引起的。只有用人參滋養身體,虛火才能退去。)張仲景用人參治療失血過多、脈搏虛弱的症狀,認為氣虛血弱,必須先補氣才能讓血自然產生。陰血的產生依賴於陽氣,甘味的藥物能夠滋生血液。
所以產後出現高熱,必須要配合乾薑一起使用,才能補血退熱,不僅產後如此,凡是身體極度虛弱的都是如此。
沙參
味道苦甘,氣味微寒,沒有毒性。(不宜與防己同用,與藜蘆同用會產生不良反應。)主要功效是消除體內淤血、驚恐之氣,去除寒熱,補養脾胃,增強肺氣。長期服用可以使人身體健康,安定五臟,止驚安神。可以治療經常想睡覺的症狀,滋養肝氣,治療胃部麻痺、心腹疼痛,體內有熱邪,頭痛發熱,皮膚瘙癢,以及突然發生疝氣導致的劇烈墜痛,可以用酒沖服沙參末來治療。肺部受寒要用人參,肺部有熱要用沙參。沙參補養五臟的陰氣,人參補養五臟的陽氣。
天門冬
味道苦甘,性平,但藥性偏寒。氣味輕薄而味道濃重,屬於陰性藥材,但屬於陽中的陰性,沒有毒性。主要歸肺經和腎經。(與地黃、貝母同用可以增強功效,但不宜與精青同用。使用時要去皮去心,服用期間忌食鯉魚。)主要功效是治療各種突發的風濕病、半身不遂、強健骨髓,殺滅體內寄生蟲,清除體內積聚的毒素,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增強氣力,延年益壽。可以保護肺氣,去除寒熱,滋養肌肉,使容顏美好,增強體力,利尿,藥性寒涼但能補虛,治療肺氣虛弱引起的咳嗽、氣喘,疏通腎氣,止渴,治療肺痿、肺膿腫、咳膿血,熱邪侵犯肺部引起的咳血、吐血,瀉肺火,消痰,補養五勞七傷。苦味可以疏通淤血,甘味可以增強元氣,所以治療肺熱的效果很好。適用於身體虛弱而有熱的人,但此藥主要用於清泄,不具有收斂作用,所以體寒的人不能服用。如果因為肺氣虛弱導致氣喘,可以加入人參、黃耆同用,效果很好。具有益氣延年的功效。(可以搗成粉末,每次用酒沖服三錢,每天三次,還可以治療腫塊、積聚、風痰、癲狂、溫痹,也可以用來釀酒。)
麥門冬
味道甘甜微苦,性平偏微寒。屬於陽中帶陰的藥材,沒有毒性,主要歸肺經。(與地黃、車前子同用可以增強功效,不宜與款冬、苦瓠同用,且畏懼苦參。)(陰乾,選擇肥大的麥門冬為佳。使用時要去心,否則會使人煩躁。)主要功效是治療心腹脹氣,因飲食不當造成的損傷,胃部經絡不通,身體消瘦、氣短、眼睛發黃,心下脹滿,口乾舌燥,止吐,治療身體虛弱無力,消化不良。可以治療心肺熱和虛勞客熱。能夠疏通血脈,保護精神,強健陰氣,增強精氣,補充心氣不足,治療血亂妄行。可以瀉肺中潛伏的火氣,治療肺痿、吐膿血,安定五臟,使人身體強壯,容顏美好,容易生育。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不老不飢餓。與五味子、人參同用可以配製成生脈飲,用來補充肺中元氣不足。與地黃、阿膠、麻仁同用,可以滋潤經絡、滋養血液,恢復脈搏,疏通心氣。根據我的研究,《本草經》主要用麥門冬來治療脾胃疾病,後人則多用來治療心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