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六 (10)
卷之六 (10)
1. 足陽明胃經穴圖
【主治】偏風,口眼喎斜,齒齲,跗腫,發寒熱,腹堅大,不嗜食,傷寒發狂。
陷谷,在足大指次指外間本節後陷中,去內庭二寸,足陽明胃脈所注為俞木。針五分,灸三壯。
【主治】面目浮腫及水病,善噫,腸鳴腹痛,汗不出,振寒瘧疾。
內庭,在足大指次指外間陷中,陽明胃脈所溜為滎。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四肢厥逆,腹滿數欠,惡聞人聲,口喎,齒齲,鼻衄,赤白痢,手足逆冷。
厲兌,在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足陽明胃脈所出為井金。針一分,灸一壯。
【主治】屍厥口噤,狀如中惡,心腹滿,水腫,熱病汗不出,寒熱瘧,不食,面腫,膝臏腫痛,多驚發狂。
白話文:
[足陽明胃經穴圖]
**主要治療:**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蛀牙、腳踝腫脹、發冷發熱、腹部脹大、食慾不佳、傷寒引起的精神錯亂。
**陷谷穴:**位於腳大拇指和第二腳趾連接處後方的凹陷處,距離內庭穴兩寸,是足陽明胃經氣血流注的部位,屬木穴。針刺五分深,艾灸三壯。
**主要治療:**臉部和眼睛浮腫以及水腫病、頻繁打嗝、腸鳴腹痛、不出汗、發抖寒顫的瘧疾。
**內庭穴:**位於腳大拇指和第二腳趾之間的凹陷處,是足陽明胃經氣血停留在這裡的部位,屬滎穴。針刺三分深,艾灸三壯。
**主要治療:**四肢冰冷、腹脹頻繁打哈欠、討厭聽到人聲、口角歪斜、蛀牙、流鼻血、赤白痢疾、手腳冰冷。
**厲兌穴:**位於腳大拇指和第二腳趾趾尖,距離指甲角像韭菜葉一樣寬的地方,是足陽明胃經氣血流出的部位,屬井穴,五行屬金。針刺一分深,艾灸一壯。
**主要治療:**昏迷不醒、牙關緊閉,像中邪一樣,心腹脹滿、水腫、熱病不出汗、忽冷忽熱的瘧疾、食慾不佳、臉部腫脹、膝蓋腫痛、容易驚嚇、精神錯亂。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