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十一 (5)

1. 通治諸方

藿香,白朮,前胡,厚朴(姜炒),陳皮,半夏,紫蘇,大腹皮(洗),桔梗,白芷,茯苓,甘草(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五分,不拘時服,溫熱飲,蓋覆微汗,加薑棗同煎。

導赤散,治痘疹心經蘊熱,煩躁不寧,小便不利,面赤多渴。

人參,生地黃,麥門冬,木通,甘草(各等分)

上咀,每服一二錢,水一盞煎五分溫服,加竹葉同煎更妙。

茜根汁,治時行痘疹正作,預煎汁入酒飲之則不患痘,屢用有驗。《本草》云:茜味苦,治一切血病、痔瘻,癰癤排膿。

牛蒡子散,疏風解毒,小兒冬有非時之暖,春月天氣暄暖,或肥甘厚味大過,重衣厚帛太多,傷皮膚蒸血脈,

瘡瘍發黃,宜常服之。牛蒡子炒,為末,每服一錢水煎服。

稀痘散,治痘疹,未出之時服之能稀痘,而陷伏之後服之即起。

天靈蓋(小兒者佳,用米泔湯洗過淨,以麝香塗之炙黃用),辰砂(四制者飛過,復研極細)

上以辰砂二錢、天靈一錢共研勻,未發之前以敗毒散煎湯調下三分或五分,看兒大小,出而伏陷者,升麻湯或保元湯調下。

麻黃湯,主治痘疹,傷寒煩喘甚者。

麻黃(去節),杏仁(去皮尖),甘草,桑白皮(蜜炙)

上銼為散,每藥一錢,用水七分,煎四分溫服。

五積散,治傷寒勞役,內傷生冷者。痘瘡本蘊熱毒,小兒熱盛,渴則飲冷,熱則當風,致被風寒所伏,寒熱相搏,面青發熱,心煩自利,宜此散其內外寒毒。然後熱氣上行,或汗,或瘡痘,或癮疹,皆愈。(方見傷寒門。)

五苓散,治痘瘡引飲水瀉,或小便赤澀,並宜服之。

白朮,茯苓,豬苓,澤瀉(各等分),肉桂(三分)

上為細末,心經蘊熱者加辰砂,名辰砂五苓散。每服一錢,燈芯湯或蜜湯飲湯任下。

羌活散,解熱散毒,治風壅欲作痘疹者。

羌活,獨活,川芎,桔梗,蟬蛻,前胡,柴胡,地骨皮,栝蔞根,甘草(炙),天麻,防風,荊芥(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四分入薄荷葉三片煎溫服。

奪命散,治痘瘡已發未發,並宜服之。出痘疹熱毒勢甚者,服之解蘊熱利小便。痘疹初發氣盛亦宜服。

升麻,紫草,甘草,木通(各等分),糯米(一撮)

上為散,每服一大錢,水一盞,煎四分溫服。

痘出三朝門劑

保元湯,治痘令其內固外護,扶助陽氣則氣旺血附,氣血無恙,一身之元氣可保而無壞亂矣。區區痘毒藉此領載,則何難出之有?惟其有回生起死之功,轉危就安之力,故曰保元。夫保元湯轉補元氣,氣載血,血載毒,則痘自無內陷而為害者矣。

人參(一錢),黃耆(二錢),甘草(五分)

上水一盞加姜一片,煎五分不拘時服。血虛而燥大便閉澀加當歸、川芎;痘白灰陷頂者、有寒者加肉桂;渴煩而燥加麥門冬;泄瀉者加白朮、茯苓;小便不利車前子或合五苓散調入;熱甚者加黃芩。

白話文:

通用藥方

用藿香、白朮、前胡、厚朴(用薑炒過)、陳皮、半夏、紫蘇、大腹皮(洗過)、桔梗、白芷、茯苓、甘草,每種藥材等量。

將上述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碗水煎煮五分鐘,不拘時間服用,趁溫熱飲用,喝完蓋上被子微微出汗。煎藥時可以加入薑和紅棗一起煮。

導赤散,治療痘疹因心經蘊積熱邪,導致煩躁不安、小便不順暢、臉色紅、口渴。

用人參、生地黃、麥門冬、木通、甘草,每種藥材等量。

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一兩錢,用一碗水煎煮五分鐘後溫服,如果加入竹葉一起煎煮效果更好。

茜根汁,治療正在發作的流行性痘疹,事先將茜根汁加入酒中飲用,就不會得痘疹,多次使用有效。《本草綱目》記載:茜根味苦,能治療各種血病、痔瘡、癰瘡,具有排膿的作用。

牛蒡子散,可以疏散風邪、解除毒素。兒童冬天遇到不該有的溫暖天氣,或是春天天氣過於暖和,或是吃了過多肥甘厚味的食物,穿了太多厚重的衣物,導致傷害皮膚、阻塞血脈,引發瘡瘍發黃,應該經常服用此藥。將牛蒡子炒過後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煎服。

稀痘散,治療痘疹,在痘疹還沒發出來時服用,可以讓痘疹發得稀疏;如果痘疹已經陷下去不出來時服用,可以讓痘疹重新發出來。

使用小兒的天靈蓋(用米泔水洗乾淨,再用麝香塗抹後烤黃),辰砂(用特殊方法處理過後,再磨成極細的粉末)。

將辰砂二錢、天靈蓋一錢一起磨勻,在痘疹還沒發作前,用敗毒散煎湯調服三分或五分,份量根據小孩大小調整。如果痘疹發出來後又陷下去,則用升麻湯或保元湯調服。

麻黃湯,主要治療痘疹併發傷寒,出現煩躁喘息嚴重的情況。

用麻黃(去除莖節)、杏仁(去除皮尖)、甘草、桑白皮(用蜂蜜炙烤過)。

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用藥一錢,加七分水煎煮至四分後溫服。

五積散,治療因為傷寒勞累、內傷生冷食物所導致的疾病。痘瘡本身蘊積熱毒,小孩子體內熱氣旺盛,口渴就喝冷飲,身體發熱就吹冷風,導致風寒邪氣侵入體內,寒熱交戰,出現面色發青、發熱、心煩、腹瀉,應服用此藥來散發體內外的寒毒。然後讓熱氣向上發散,出現汗液、痘瘡或風疹等症狀,就會痊癒。(此方在傷寒篇有詳細記載。)

五苓散,治療痘瘡引起喝水後腹瀉,或小便赤澀,都適合服用。

用白朮、茯苓、豬苓、澤瀉(每種藥材等量),肉桂(三分)。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如果心經蘊積熱邪,則加入辰砂,稱為辰砂五苓散。每次服用一錢,用燈心草湯或蜜水送服。

羌活散,可以解熱散毒,治療風邪壅塞導致即將發作的痘疹。

用羌活、獨活、川芎、桔梗、蟬蛻、前胡、柴胡、地骨皮、栝蔞根、甘草(炙烤過)、天麻、防風、荊芥(每種藥材等量)。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碗水煎煮至四分後,加入薄荷葉三片一起煎煮,溫服。

奪命散,治療痘瘡無論是已發作還是未發作都適合服用。對於痘疹發作時熱毒很盛的情況,服用此藥可以解除體內鬱積的熱邪,並利小便。痘疹剛發作時,如果氣血旺盛也適合服用。

用升麻、紫草、甘草、木通(每種藥材等量),加入一小撮糯米。

將上述藥材磨成散劑,每次服用一大錢,用一碗水煎煮至四分後溫服。

痘出三朝門劑

保元湯,治療痘疹的原則是讓痘疹內外穩固,扶助陽氣,使氣血旺盛,保證身體元氣不受到損害。痘毒藉由氣血運行而出,這樣痘疹的發出就變得容易。此藥具有起死回生、轉危為安的功效,所以叫做保元湯。保元湯可以補養元氣,氣能載血,血能載毒,這樣痘疹就不會內陷而產生危害。

用人參(一錢),黃耆(二錢),甘草(五分)。

用一碗水,加入一片薑一起煎煮五分鐘,不拘時間服用。如果血虛乾燥導致大便不通暢,可以加入當歸、川芎;如果痘疹顏色白而灰暗、頂部凹陷、有寒象,則加入肉桂;如果口渴煩躁,則加入麥門冬;如果腹瀉,則加入白朮、茯苓;如果小便不順暢,則加入車前子或與五苓散一起服用;如果熱象嚴重,則加入黃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