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一 (4)
卷之九十一 (4)
1. 通治諸方
三酥餅,治初發熱,用以表汗解毒稀痘神效。
辰砂(萬山明亮者,無夾石鐵屑,以絹囊盛之,用麻黃、升麻、紫草、荔枝殼煮一日夜研細,仍用前湯飛過曬乾,再研極細,用真蟾酥另調作餅子),紫草(細末,亦蟾酥調作餅子用),麻黃(去節,湯泡過,曬乾為極細末,亦用蟾酥另作餅),蟾酥(於端日捉取蟾酥,捻前三餅,每餅加麝少許炒)
上方如遇時行痘疹小兒發熱之初,每三歲者,將三餅各取半分熱酒化下,蓋覆出汗不能飲酒,敗毒散煎湯化下更好。若痘已出滿,頂紅紫色,為熱毒之盛,宜煎紫草紅花湯或化毒湯,將辰砂紫草二餅調下少許解之,痘出之後不可服麻黃餅子。辰砂能解毒、紫草涼心火,制過又能發痘,紫草亦發痘解毒,麻黃髮表發痘,蟾酥能驅臟腑中毒氣從毛腠中作臭汗出。此四藥誠解毒稀痘之神方也。
抱龍丸,治小見一切風熱中暑,驚悸,痘疹欲出多睡,咳嗽痰盛,面赤,睡中驚不寧,首尾見證皆可用。
牛膽南星(臘月用泡過南星為末,裝法續入黃牛膽內,令乾,再為末半斤),天竺黃(一兩),辰砂(三錢),雄黃(三錢),麝香(三分)
上為細末,甘草煎膏丸如皂角子大。竹葉燈芯薄荷湯化下一丸無時。
辰砂六一散,治痘瘡熱毒太盛,狂言引飲,紅紫黑陷。
滑石(白膩者研細,水飛,曬乾用,六兩),粉草(頭末細研用,六錢),辰砂(同上水飛,三錢),冰片(三分,同砂和勻用)
上將滑石、甘草末一半研勻,作六一散,治痘疹紅紫黑陷熱渴,餘一半加辰砂末,名辰砂六一散。治驚狂譫語,前方敗毒之初即用敗毒散調下解毒稀痘。若報痘後紅紫屬熱毒者,春用燈芯湯調,秋冬亦然,夏用新汲水調。二三歲者一錢,十歲者二錢。
犀角地黃湯,《活人書》云:傷寒及瘟病應發汗而不發汗,致鼻衄,吐血不盡,內有瘀血,面黃,大便黑,此主消化瘀血涼血,兼理痘疹太盛。
犀角(一兩,磨汁),生地黃(四兩),芍藥(一兩),牡丹皮(一兩)
銼片每服二三錢,水一盞,煎五分溫服。如狂熱甚者加黃芩。
紫草膏,治痘疹不快,或被風寒隱蔽。
紫草,甘草(各二兩),麻黃(去節),白附子(各一兩),殭蠶(十個,炒),全蠍(十個)
上為細末,另將紫草一兩銼煎去滓熬成膏,又用蜜一兩、好酒半杯煉過,同紫草膏和攪勻入前末藥丸如皂角子大,每服一丸。紅紫黑陷,用紫草湯化熱,輕者溫酒下,淡白黑陷虛寒者,好酒化下熱服。發熱初煎敗毒散化下,表汗亦能稀痘。風寒者參蘇飲化下,發驚者薄荷燈芯湯下。此藥兼治風癇。痘疹出不快者最穩,醫宜常蓄為妙。
藿香正氣散,治痘疹或感風寒頭疼發熱,咳嗽噁心,惡食嘔吐,出不快者,此藥發散溫和,調中散表。
白話文:
三酥餅: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剛開始發燒的症狀,可以用來發汗解毒,幫助稀疏痘疹,效果很好。
- 辰砂餅: 選用沒有雜質的純辰砂,用絹布袋裝起來,然後用麻黃、升麻、紫草、荔枝殼一起煮一天一夜,再研磨成細粉。接著用原先的藥湯再將粉末飛過(一種過濾雜質的工序),曬乾後再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最後用真的蟾酥調和做成餅狀。
- 紫草餅: 將紫草磨成細粉,也用蟾酥調和做成餅狀。
- 麻黃餅: 將去除節的麻黃用熱水浸泡過,曬乾後磨成極細的粉末,再用蟾酥調和做成餅狀。
- 蟾酥: 在端午節時採集蟾酥,用來調和上述三種藥餅,每種餅再加入少許麝香炒製。
如果遇到流行性的痘疹,小孩剛開始發燒時,三歲左右的孩子,將三種餅各取一半,用溫熱的酒化開服用,然後蓋被子發汗,但不能飲酒。如果用敗毒散煎的藥湯化開服用效果更好。如果痘疹已經長滿,痘頂呈現紅紫色,表示熱毒很盛,應該煎紫草紅花湯或化毒湯,然後用辰砂餅和紫草餅各取少許調服來解毒。痘疹出來後不能服用麻黃餅。辰砂可以解毒,紫草可以清心火,經過炮製又能幫助痘疹透發。紫草也可以發痘解毒,麻黃可以發散表邪,幫助痘疹透發,蟾酥可以驅除內臟中的毒氣,使之通過毛孔排出臭汗。這四種藥物真是解毒和幫助痘疹透發的神奇藥方。
抱龍丸:
這個藥方可以用來治療小孩因為風熱、中暑、驚嚇、痘疹要發但還沒發出來而導致的多睡、咳嗽痰多、臉色發紅、睡覺時不安穩等症狀,只要出現上述任何一種情況都可以使用。
- 成分: 牛膽南星(臘月時用浸泡過的南星磨成粉,裝入黃牛膽中風乾,再磨成粉,用半斤)、天竺黃(一兩)、辰砂(三錢)、雄黃(三錢)、麝香(三分)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用甘草煎成的藥膏做成如皂角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竹葉、燈心草、薄荷煎的藥湯化開服用,不限時間。
辰砂六一散: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痘瘡熱毒太盛,導致胡言亂語、口渴、痘疹呈現紅紫甚至黑色、凹陷的症狀。
- 成分: 滑石(選用白色細膩的,磨成細粉,用水飛過,曬乾,用六兩)、粉草(選用末端細粉,用六錢)、辰砂(同上用水飛過,用三錢)、冰片(三分,和辰砂混合均勻)
將滑石和甘草粉末的一半混合均勻,就成了六一散,可以用來治療痘疹紅紫、凹陷、口渴的症狀。另一半加入辰砂粉末就成了辰砂六一散,可以用來治療驚嚇、胡言亂語等症狀。如果病情剛開始發作,就用敗毒散煎的藥湯調服,可以解毒和幫助痘疹透發。如果痘疹發出後呈現紅紫色,屬於熱毒,春天用燈芯草湯調服,秋冬天也是一樣,夏天則用剛打上來的涼水調服。兩三歲的孩子服用一錢,十歲的孩子服用二錢。
犀角地黃湯:
《活人書》中說,如果傷寒或瘟病應該發汗卻沒有發汗,導致流鼻血、吐血不止、體內有瘀血、面色發黃、大便發黑,這個藥方主要是用來消化瘀血、涼血,也可以用來治療痘疹熱毒太盛的情況。
- 成分: 犀角(一兩,磨成汁)、生地黃(四兩)、芍藥(一兩)、牡丹皮(一兩)
將藥材切成薄片,每次服用二三錢,用水一碗煎煮到剩下一半,溫服。如果發熱嚴重,可以加入黃芩。
紫草膏: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痘疹發不出來,或者被風寒阻礙而發不出來的情況。
- 成分: 紫草、甘草(各二兩)、麻黃(去除節)、白附子(各一兩)、殭蠶(十個,炒過)、全蠍(十個)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另外將紫草一兩切碎煎煮,去除藥渣熬成膏狀。然後用蜂蜜一兩、好酒半杯煉過,和紫草膏混合攪拌均勻,再加入之前磨好的藥粉,做成如皂角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對於痘疹呈現紅紫、黑陷,用紫草湯化開服用;如果病情輕微,用溫酒送服;對於痘疹呈現淡白色、黑陷,屬於虛寒的,則用好酒送服,趁熱服用。剛開始發燒就用敗毒散煎的藥湯化開送服,發汗也有助於痘疹透發。如果是因為風寒引起的,就用參蘇飲化開送服;如果是因為驚嚇引起的,就用薄荷燈心草湯送服。這個藥方還可以治療風癇。對於痘疹發不出來的情況效果最穩定,醫生應該常備為好。
藿香正氣散: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痘疹期間或感染風寒引起的頭痛發熱、咳嗽噁心、食慾不振、嘔吐、痘疹發不出來的情況。這個藥方藥性溫和,可以調和脾胃、發散表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