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一 (5)
卷之九十一 (5)
1. 首尾十二日證治條例
一、痘出熱盛發紅斑如錦紋者,宜以化毒湯加紅花、黃芩。喉痛者加玄參、犀角。(傷寒陽毒發斑加喊之法,用玄參升麻湯之屬是也。)若見黑斑,死不終日。
一、痘出時,忽然瀉泄,大便黃,小便赤,口氣熱而渴,此為熱瀉,宜去桂以五苓散調六一散加木通、車前子、燈芯煎湯送。如清利瀉、口氣冷不渴,為寒瀉,五苓散加肉豆蔻、理中湯、異功散之屬。
一、痘出只看根腳紅滑,此生意也,雖陷伏灰白紫黑,皆可調治。
一、痘出雖稀、根窠全白無色者,三四日雖起脹,按之虛突,此名賊痘。氣血太虛,至灌漿時變成水泡,大如葡萄,內皆清水,皮薄若紙,爪破即死。
一、痘出三日內,每在半表半裡,最要斟酌。妄汗則成斑爛,妄下則成陷伏;峻寒之藥傷正,峻熱之藥助邪;虛寒不補則陷伏癢塌,熱盛不解則變黑歸腎。稍若一違,生死立判。醫者寧不於此而容心哉?
灌漿三朝證治門
一、痘出三日後,當漸起脹灌漿,先出者先灌,後出者後灌,至第六七日起滿已齊,毒氣已盡出於表,根窠紅活肥滿光明潤澤、頂如蠟色者,不須服藥,此為貞吉之象也。
一、痘當起脹而不起脹,根腳不紅,白色而頂陷者,此氣血兩虛之證也,急宜保元湯合內托散或異功散、丁香、薑桂、紫草膏之屬。若灰黑陷伏,宜調無價散。
一、痘不起脹,紅紫色,為大盛血熱,津液枯涸然也,宜用內托散去桂加紫草;紅甚熱甚加芩連;紫黑陷伏,獨聖散;熱種黑陷有痰者、閉結者,四聖散調無比散、無價散、至寶丹可選用。
一、痘灌漿時毒盡在表,須要裡實托載。苟略泄瀉則中氣虛弱,毒氣乘虛內陷,宜速救里。熱瀉,去桂五苓散;冷瀉胃虛腹痛者,加丁香、肉桂,或內托散加乾薑、丁香、豆蔻;若泄瀉腹脹口渴、氣促、痘色灰白者,可用木香散送下豆蔻丸。
一、痘灌漿時發癢,若氣血不足者,內托散去桂加白芷、黃耆、參、歸、木香;虛癢塌者,木香散加丁香救里、官桂救表;表裡皆實自不癢。
一、痘起脹時其中有黑色而獨大者,名曰痘疔。若不去之,一身之痘皆變黑而死。若疔少者可治,用銀簪挑破疔口,吮去黑血,將四聖丹點入疔內,即變紅滑,仍服解毒藥一二劑。若疔多胸背心前皆有者,不治。
一、有裡熱壅盛,脹滿便秘,虛弱不可通利者,宜用蜜皂丸導之。
一、痘灌漿三日已滿,痘皆滿,頂紅紫色者,凶,及面目腫者凶。
一、痘灌漿已完,於中有痘不滿者,終變虛寒癢塌之證,宜用內托散倍參、耆、歸、桂,必須灌滿,再無陷伏之患矣。
一、痘因虛發癢,遍身爪破,膿血淋漓,不能坐臥者,宜內托散去桂倍白芷、當歸、木香,氣和血順其癢自止,外以敗草散敷之,庶免破肉受黏不便。若遍抓破並無膿血清水,皮白殼如豆殼者死。
白話文:
初出痘疹十二日內證狀與治療原則
一、痘疹剛開始發出來,如果發熱嚴重,出現像錦緞花紋一樣的紅色斑點,應該用化毒湯加上紅花、黃芩來治療。如果喉嚨疼痛,則要加上玄參、犀角。(這類似於傷寒病陽毒發斑的治療方法,可以使用玄參升麻湯等方劑。)如果出現黑色斑點,病人很快就會死亡。
一、痘疹發出時,如果突然發生腹瀉,大便呈黃色,小便赤紅,口氣熱且口渴,這是熱瀉,應該去除五苓散中的桂枝,用五苓散調和六一散,再加上木通、車前子、燈芯煎湯服用。如果腹瀉清稀,口氣冷不渴,這是寒瀉,應該使用五苓散加上肉豆蔻,或理中湯、異功散等方劑治療。
一、觀察痘疹,只要根部紅潤光滑,這就表示痘疹生機良好。即使痘疹出現凹陷、灰白、紫黑等情況,都可以透過治療來改善。
一、痘疹雖然稀疏,但如果根部呈現白色且沒有顏色,三四天後雖然會隆起,按壓下去卻空虛不實,這稱為賊痘。這是因為氣血太過虛弱,等到痘疹化膿漿時,會變成像葡萄一樣大的水泡,裡面都是清水,表皮薄得像紙一樣,一旦被指甲抓破就會死亡。
一、痘疹發出的前三天,病邪多在半表半裡之間,最需要謹慎判斷。如果隨意發汗,痘疹會變成斑爛;如果隨意攻下,痘疹會陷入皮膚深處而隱伏;過於寒冷的藥物會損傷正氣,過於燥熱的藥物會助長邪氣;如果虛寒不補,痘疹會凹陷、搔癢、塌陷;如果熱邪太盛而不解除,痘疹會變黑而影響腎臟。稍微有任何差錯,生死就會立刻決定。醫生怎麼能不把這些放在心上呢?
化膿漿三日證狀與治療原則
一、痘疹發出三天後,應該逐漸隆起並化膿漿。先發出來的先化膿,後發出來的後化膿。到第六七天,痘疹應該都已長滿,毒氣也已經從體表完全發出。如果痘疹根部紅潤飽滿、有光澤,頂端呈現像蠟一樣的顏色,就不用服藥,這是吉祥的徵兆。
一、如果痘疹應該隆起卻沒有隆起,根部不紅,顏色蒼白而頂端凹陷,這是氣血兩虛的症狀,要趕緊使用保元湯合內托散或異功散,加上丁香、薑桂、紫草膏等藥物治療。如果痘疹呈現灰黑色而凹陷,則要用無價散來調理。
一、如果痘疹沒有隆起,呈紅紫色,這是因為血熱過盛,體內津液枯竭所致,應該使用內托散去除桂枝,加上紫草來治療;如果紅腫發熱嚴重,則要加上黃芩、黃連;如果痘疹紫黑凹陷,則要用獨聖散;如果是熱邪導致痘疹黑陷,且有痰或便秘,則可選用四聖散調和無比散、無價散或至寶丹。
一、痘疹化膿漿時,毒氣都集中在體表,需要體內正氣充足來托住邪毒。如果稍有腹瀉,就會導致中氣虛弱,毒氣就會趁虛內陷,要趕緊救治中焦。如果是熱瀉,用去除桂枝的五苓散;如果是冷瀉,胃虛腹痛,則要加上丁香、肉桂,或者用內托散加上乾薑、丁香、豆蔻;如果腹瀉、腹脹、口渴、呼吸急促、痘疹顏色灰白,可以使用木香散送服豆蔻丸。
一、痘疹化膿漿時如果發癢,如果氣血不足,則用內托散去除桂枝,加上白芷、黃耆、人參、當歸、木香;如果是虛癢塌陷,則用木香散加上丁香來救治中焦,用官桂來救治體表;如果表裡都健康,自然就不會發癢。
一、如果痘疹隆起時,其中有一個特別大而且呈現黑色,這稱為痘疔。如果不及時去除,全身的痘疹都會變黑而導致死亡。如果痘疔數量少,還可以治療,可以用銀簪挑破疔口,吸出黑血,將四聖丹點入疔內,痘疔就會轉為紅潤光滑,然後再服用一兩劑解毒藥。如果痘疔數量很多,胸背、心前都有,就無法治癒。
一、如果體內有熱邪壅盛,脹滿便秘,但身體虛弱又不能用通便藥物,應該使用蜜皂丸來導瀉。
一、痘疹化膿漿三天後已長滿,痘疹都飽滿,頂部呈紅紫色,是凶險的徵兆,如果面部腫脹也是凶險的徵兆。
一、如果痘疹化膿漿完成後,其中有痘疹沒有飽滿,最終會轉變為虛寒、搔癢、塌陷的症狀,應該用內托散,加倍人參、黃耆、當歸、桂枝,必須讓痘疹飽滿,才能不再有凹陷的隱憂。
一、痘疹因為虛弱而發癢,全身抓破,膿血淋漓,不能坐臥,應該用內托散去除桂枝,加倍白芷、當歸、木香,使氣血調和,搔癢自然停止,外敷敗草散,可以避免傷口黏連,引起不便。如果抓破的地方沒有膿血,只是滲出清水,皮膚像豆殼一樣乾燥蒼白,則表示病人快要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