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一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十一 (8)

1. 不灌漿

痘至灌漿之次,宜因先後以漸滿。其不灌者有二因:一則氣血不足,一則熱毒太盛澆涸精液。其不足者,用保元湯加薑、桂,連服二三劑,或木香散之類。其熱盛者,用起膿散、攻毒散之類。瘡壞無膿者,不治。

白話文:

痘疹到了應該要化膿的時候,應該依照發出的先後順序逐漸飽滿。如果沒有化膿,有兩種原因:一是因為身體的氣血不足,二是熱毒太過旺盛,把精液都耗盡了。如果是氣血不足,可以用保元湯加入薑和桂枝,連續服用兩三劑,或者使用木香散之類的藥方。如果是熱毒太盛,可以用起膿散、攻毒散之類的藥方。如果瘡瘍潰爛卻沒有膿,就無法醫治了。

2. 不結痂

膿泡既充,當期結痂,結痂而愈。自痘出而至十日、十一、十二日,當從口唇頭面以漸收靨。自上而下為順,自下而上為逆。當結不結是謂難靨,乃毒氣太盛,內外鬱蒸,無陰氣以斂之。若不速解,毒入攻心,為害極大。法用豬尾膏、犀角散解之,或里宣風散導利之,使熱不壅脹必結痂矣。

皆須十日以後用之,切戒大早。初覺難靨,可燒紅棗於房內,令其氣蒸,亦得收結。

白話文:

膿包已經充滿,正常情況下應該要結痂,結痂後就會痊癒。從出痘子開始算起,大約十天、十一天、十二天的時候,痘子會從嘴唇、臉部開始慢慢收縮結痂。從上往下結痂是順利的,從下往上結痂是不順利的。應該結痂卻沒有結痂,這叫做「難靨」,是體內毒氣太盛,內外都像在蒸籠一樣悶熱,沒有陰氣來收斂的緣故。如果不及時處理,毒氣就會攻入心臟,危害非常大。治療方法可以用豬尾膏、犀角散來化解,或者用里宣風散來疏通排解,使熱氣不阻塞,這樣就一定會結痂了。

這些藥都必須在出痘十天以後才能使用,千萬不要太早使用。剛發現有難以結痂的狀況,可以在房間內燒紅棗,讓紅棗的氣味蒸發出來,也能幫助收縮結痂。

3. 不落痂

痘瘡得結過期而痂瘡不脫落者,由熱盛氣血不足,故不應期而落也。內服犀角散、八珍渴,外塗脂蜜,無有不落。

白話文:

痘瘡結痂的時間過了,痂皮卻沒有脫落,這是因為體內熱氣過盛,同時氣血不足,所以才會沒有在正常時間脫落。這種情況可以內服犀角散、八珍湯,外塗油脂和蜂蜜,沒有不脫落的。

4. 瘢痕凹凸

痘瘡在結膿之時,未成痂疕便爬去之,則成瘢痕矣。欲無瘢痕,不可早爬,不可見風早,不可觸穢惡氣。不犯三者,則無瘢痕肌膚凹凸之患。若見瘢者,宜用硼砂酒、豬胰白蜜之類。

白話文:

痘痘或瘡在化膿的時候,還沒結痂就把它摳掉,就會留下疤痕。想要不留疤,不可以太早去摳它,不可以太早吹到風,不可以接觸到髒污的穢氣。如果沒有犯這三項,就不會有皮膚凹凸不平的疤痕問題。如果已經出現疤痕,可以用硼砂酒、豬胰白蜜之類的東西來處理。

5. 痘後癰癤

痘後發癰癤者,乃痘毒之氣留於經絡未盡去,故壅於肢筋間而發者也。亦有既平之後失於解利而生。惟小柴胡湯加生地黃最妙,或清涼欲子、大連翹飲、消毒飲、犀角地黃湯皆可。

白話文:

在長痘痘之後出現癰癤,是因為痘毒之氣還殘留在經絡中,沒有完全清除,所以積聚在四肢的筋脈之間而發生的。也有一些情況是痘痘已經消退之後,沒有好好疏通清理而產生的。治療這種情況,用小柴胡湯加上生地黃效果最好,或是使用清涼欲子、大連翹飲、消毒飲、犀角地黃湯也都可以。

6. 痘後餘熱

痘瘡既平,餘熱不除者,當量其輕重而治之。大熱則利小便,小熱則宜解毒。蓋利小水使心有所導引,雖不用涼藥而其餘熱自無容留矣。小熱解毒者,蓋小熱不解,大熱必生。利用導赤散,解用犀角地黃湯,切不可峻下。痘後胃氣一虛,而反變生癰腫別病。若身熱血他證者,用六味柴胡麥門散。咽喉口舌生瘡不能吮乳者,用如聖麥門冬湯。

白話文:

痘瘡痊癒後,如果還有殘留的熱氣沒有消除,應該根據熱氣的輕重程度來治療。如果熱氣很重,就應該用利尿的方法,讓熱氣從小便排出;如果熱氣比較輕微,就應該用解毒的方法。因為利尿可以引導心火下行,即使不用寒涼的藥物,殘留的熱氣也會自然消散。而輕微的熱氣如果不解決,就會轉變成嚴重的熱氣。可以用導赤散來利尿,用犀角地黃湯來解毒,但絕對不能用過於猛烈的瀉藥。因為痘瘡痊癒後,腸胃的氣虛弱,如果用瀉藥反而會引起癰腫或其他疾病。如果身體發熱,還有其他血熱的症狀,就用六味柴胡麥門散。如果咽喉和口舌長瘡,導致無法吸吮乳汁,就用如聖麥門冬湯。

7. 觀候

8. 形證輕重

痘瘡觀其形證,則知輕重。輕者不必服藥,重者寧不早圖而救治乎?凡痘瘡已出未出,大便秘,小便赤澀,發熱口渴,為裡熱。可用涼血解毒、潤便利水消毒飲、四聖散之類。凡先後吐瀉不食初見,須速調之。若稍延緩,致令元氣虛憊,必致難救。其有實證輕順,俱不必服保元湯諸補藥。若裡實而用補劑後,必結癰餘毒;表實而用補劑,則必斑爛潰痛。

白話文:

觀察痘瘡的症狀,就能知道病情輕重。病情輕微的,不一定要吃藥;病情嚴重的,難道不應該及早治療嗎?凡是痘瘡不論是已經發出來或是還沒發出來,如果出現大便乾硬、小便赤黃澀痛、發燒口渴等症狀,表示體內有熱。可以使用涼血解毒、潤腸利尿的藥方,如消毒飲、四聖散等。如果痘瘡初起就出現嘔吐、腹瀉、食慾不振等情況,必須立即調治。若稍微延誤,導致元氣虛弱衰竭,一定難以救治。如果屬於實證,而且病情輕微順利的,都不需要服用保元湯之類的補藥。如果體內有實熱卻使用補藥,必定會導致長膿瘡或餘毒;體表有實熱卻使用補藥,則必定會使痘瘡潰爛疼痛。

9. 輕證

作三四次出,頭目胸腹稀少,眼中無,大小不等,肥滿光澤,裡外肥紅,根腳紅,頭臘色。

白話文:

輕微的症狀表現,大概會發作三到四次,症狀分布在頭部、眼睛、胸部和腹部較少,眼睛裡沒有(明顯異狀),大小不一,看起來飽滿光滑,內外都呈現肥厚紅潤,根部腳呈現紅色,頂端則是蠟黃色。

10. 重證

一齊並出,密如蠶種,身溫腹脹,頭溫足冷,皮膚赤色,吐利,五內七竅皆有瘡黑點,或如茱萸,外白內黑,灰白色。

白話文:

各種症狀一起爆發,密集像蠶卵一樣,身體發熱腹部脹滿,頭部發熱但腳卻冰冷,皮膚呈現紅色,同時有嘔吐和腹瀉,五臟六腑和七竅都出現瘡和黑色斑點,有的像茱萸果實,外表是白色裡面是黑色,或是呈現灰白色。

11. 半輕半重

外黑內赤,痘瘡夾疹。

白話文:

皮膚外層呈現黑色,內部呈現紅色,這表示患者同時有痘瘡和疹子兩種皮膚疾病。

12. 輕變重

痘出妄汗妄下,誤服升麻湯、大黃等藥,不忌口,過飽失飢,食生冷,飲酒多,信巫不信醫,犯房室,觸穢氣,冒風寒。

白話文:

長痘痘時,如果出現不正常的出汗和腹瀉,又誤服了升麻湯、大黃等藥物,飲食上又不忌口,一下子吃太飽,一下子又餓肚子,還吃生冷的食物,又喝很多酒,相信鬼神巫術而不相信醫生,性生活不節制,接觸到不乾淨的東西,又吹到風、受寒。

13. 首尾可畏

不食多渴,(渴飲不食,益黃散、白朮散。)戛齒噤牙,(有虛有實,能令陷伏。)憎寒困倦,(令瘡陷入,是脾虛也。)煩躁體熱,(搖頭者,欲生風。)吐逆泄瀉,(食不化而出,並痘後大便膿血。)瘡作黑陷,(內無膿血,或作黑泡,或先瘡跡,作黑孔死。)大小便澀,(三黃丸。

)癰塊壅腫,(痘毒變瘡,口臭、蝕唇口鼻、牙落者,死。)喘急痰盛,聲啞氣噎,(或正出或痘後有此證者,多死。)咽藥食,腸中鳴者死。

以上俱是危證,首尾可畏也。除此之外皆不妨。內犯二者:若飲食如舊,雖困重,醫治可生。如飲食減平日之半者死。飲食如舊,內犯三四件者亦死。

白話文:

不吃東西卻一直口渴,(口渴卻不吃東西,可以用益黃散、白朮散來治療。)牙齒咬緊、嘴巴閉合,(這種情況有虛證也有實證,可能會使病情惡化。)怕冷、身體困倦,(會使瘡疹內陷,這是因為脾虛引起的。)煩躁不安、身體發熱,(如果頭部搖動,表示可能會產生風邪。)嘔吐、腹瀉,(是食物沒有消化就排出來,也可能是痘疹後大便帶膿血。)瘡疹呈現黑色且內陷,(裡面沒有膿液和血液,或是出現黑色的水泡,或是先有瘡疤,接著出現黑色的小孔,這種情況會死亡。)小便、大便不順暢,(可以用三黃丸來治療。)癰腫、腫塊壅塞,(痘毒轉變成瘡,出現口臭、侵蝕嘴唇、口鼻、牙齒脫落等情況,會死亡。)呼吸急促、痰多、聲音沙啞、氣喘,(這種情況無論是痘疹正在發作或是痘疹痊癒後出現,大多會死亡。)無法吞嚥藥物和食物,腸胃裡發出鳴叫聲,這種情況也會死亡。

以上這些都是危險的症狀,從頭到尾都令人感到畏懼。除此之外的症狀都沒關係。如果出現兩種以上的危險症狀:但如果飲食狀況和之前一樣,即使病情嚴重,治療後還可以存活。如果飲食量減少到平常的一半,就會死亡。如果飲食狀況和之前一樣,但出現三四種危險症狀,也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