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二十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五 (4)

1. 發表方

治瘟疫初作,必先服心統方、升麻柴胡湯、六神通解等湯熱服,被覆取汗;如不汗,再一服,有汗為度;如難汗,可用麻黃一握,煎沸湯一盆,令病人仰臥曲膝,將沸湯盆放曲膝下空處,卻將夾被連頭覆之,汗即出,俟周身透足底濈濈然為度。

三黃石膏湯,治疫癘大熱而躁。

石膏(生,三錢),黃芩黃柏黃連,豆豉(半合),麻黃(八分),梔子(五枚,打碎)

水二盞,煎一盞,連進三四盞則愈。

(太無)神朮散,治四時瘟疫,頭痛項強,寒熱身痛,專主山嵐瘴氣。

蒼朮厚朴陳皮甘草石菖蒲藿香(各一錢),

水盞半,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服。減菖蒲加香附,名神朮散氣散。

黃連解毒湯,治時疫以經汗解,或因飲食復劇,大熱煩悶,乾嘔口燥,呻吟錯語不睡。(方見火門。)

竹葉石膏湯,治時病傷寒疫癘,表裡俱虛,發熱心煩,已得汗解,內無津液,少氣欲吐。(方見暑門。)

2. 瘟毒發斑劑

升麻葛根湯

升麻,芍藥,葛根甘草(各等分),

上水煎。甚加玄參去芍藥、葛根,名升麻湯

人參白虎湯,治熱毒疫深,內外結熱,舌卷鼻黑如煤,狂言面赤,發斑如錦。五日可治,

六七日不可治。宜陽毒升麻湯,。(方見傷寒門)。瘟毒發斑,身無熱,煩渴大便實者,宜,調胃承氣湯,。(方見傷寒門。)

黑奴丸,治陽毒發斑,煩躁大渴,時瘟疫六七日未得汗,脈洪大或數,面赤目脹,身疼熱躁,狂言欲走,口噤難言,為壞傷寒。醫所不識,棄為死人。心前溫暖,灌下即活。

麻黃黃芩,釜底煤,灶突墨,梁上塵,小麥奴大黃芒硝(各等分),

上為末,蜜丸,彈子大。新汲水化開服,飲水盡足當發寒,寒已汗出乃瘥。若時頃不出汗再服一丸,須見微利。若不大渴不可服。

3. 瘟疫發黃劑

(亦可與傷寒發黃方參用)

(《雜著》)茵陳梔子湯,時氣發熱,變為黃病,所謂瘟黃,宜瀉濕利水。

茵陳,梔子(炒),黃芩(炒),白朮,白茯苓白芍藥,厚朴葛根木通(各錢半),木香人參(各一錢),

加姜水煎服。

(《良方》)茵陳散,治熱病發黃,目如金色,小便如血,心煩悶,口苦幹,頭痛。

茵陳,梔子,木通,天花粉柴胡秦艽麥門冬甘草(各等分),

水盞半,竹葉十個,煎七分溫服。

茵陳五苓散,治瘟疫熱鬱發黃,身如煙燻,眼珠皆黃,小水不利,宜用此。大便秘結加大黃。脈浮弦,身體痛,往來寒熱,時有咳嗽、鼻乾、脅痛、無汗、嗜臥、身目悉黃、小水短者,用小柴胡加梔子主之。本方調益元散亦可。(以上諸方見傷寒門。)

4. 疫癘攻下劑

大柴胡湯,治瘟疫內熱,大便難,病後五六日,不惡寒反惡熱。

大承氣湯,治瘟熱五六日,不大便,腹痛煩滿,少陰口乾舌燥。

調胃承氣湯,治太陽陽明不惡寒反惡熱,嘔噦譫語。(三方見傷寒門。)

(《直指》)大青丸,治時行瘟疫發熱,上膈結熱。

薄荷梔子黃芩黃連甘草(各三錢),連翹(六錢),大黃玄明粉(各八錢),

上為細末,用青蒿自然汁為丸,綠豆大,雄黃為衣;治雜病發熱者,硃砂青黛為衣。每服五六十丸,白滾湯送下。

(子和)浚川散,治濕熱發黃,大小便不通。

(《聖惠》)舟車丸(二方見積聚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