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五 (40)
卷之五 (40)
1. 六氣標本論
如少陽之上,火氣為本,中見厥陰風木,以風為中氣。而少陽為標,則以少陽左位陽明以為地氣風木之所始。循次左行,至見下標位,當其三氣,相火應之。此標本俱火,故從本之火也。
又如太陰之上,濕氣為本,中見陽明燥金,以燥為中氣。而太陰為標,則以太陰右位少陰以為地氣風木之所始。循次左行,至見下標位,其四氣,濕土應之。此標本俱濕,故從本之濕也。是少陽太陰標本俱同,故從化生於本者論也。
又如少陰之上,熱氣為本,中見太陽寒水,以寒為中氣,而少陰為標。少陰宜右退而左數之,則終氣寒水當標之位,而標之少陰亦從寒化矣。此本熱而標寒,故少陰所至為熱生,中為寒。治者或從熱而從寒也。
又如太陽之上,寒氣為本,中見少陰熱氣,以熱為中氣,而太陽為標。太陽宜左進而順數之,則二氣君火當標之位,而標之太陽亦從熱化矣。此本寒而標熱,故太陽所至為寒生,中為濕。治者或從寒而從熱也。是少陰太陽互為標本,故有標本之化者論也。
又如陽明之上,燥氣為本,中見太陰濕土。以濕為中氣,而陽明為標。從陽明左位太陽數起,循次左行,至見下標位,當其四氣,濕土應之,則標之陽明亦從濕化矣。此本燥而標濕,為標本不同,故不從標本,從乎中之濕也。
又如厥陰之上,風氣為本,中見少陽火氣。以火為中氣,而厥陰為標。從厥陰右位太陽數起,循次左行,至見下標位,當其五氣,燥金應之,則標之厥陰亦從燥化矣。此本風而標燥,亦為標本不同,故不從標本從乎中之火也。是陽明厥陰標本不同,故以中氣為化者論也。此皆有自然之法象存焉,而豈人意所可損益者哉!
概而言之,太陰陽明從乎濕也,少陰太陽從熱而從寒也,厥陰少陽從乎火也。今以太陰陽明從濕之治言之。有手太陰肺臟受濕而為喘急,或聲音如從甕中所出等證,治用葶藶、木通之類。又有足太陰脾臟受濕而為痞滿等證,治用大消痞丸之類;或為四肢浮腫,肉按如泥等證,治用胃苓湯之類;或為肢體沉重嗜臥等證,治用蒼朮、羌活之類。
又有足陽明胃腑,因於飲水不散,而為胸腹脹滿,漱水不咽等證,治用五苓散加半夏之類,甚者用牽牛、甘遂之類。又有陽明胃經受濕,而為面目浮腫等證,治用蒼朮、羌活之類。又有手陽明濕勝而為濡瀉等證,治用五苓散之類。此皆太陰陽明從濕之治也。
又以少陰太陽從熱從寒之治而言之,有手少陰心熱而為心神不足不安者,治用硃砂安神丸之屬;或為瘡瘍,或為目中發熱,熱見血脈者,治用黃連瀉心湯之屬;又有胃腑實熱乘心而為譫語者,治用大承氣湯之屬;又有傷寒下早,心臟結熱而為痞滿者,治用黃連、枳實之屬。經曰中滿者,瀉之於內者,此也。
白話文:
六氣標本論
如果以少陽(三焦)為例,火氣是它的根本,中間夾著厥陰的風木之氣,所以風是少陽的中氣。而少陽本身是「標」,它的地氣起源於左邊的陽明經,風木之氣由此開始,然後按順序往左運行,直到到達下方的「標」的位置。當這裡出現三種氣的時候,相火會與之相應。因為這裡的根本和「標」都是火,所以治療時要從根本的火氣著手。
又例如太陰(脾)的情況,濕氣是它的根本,中間夾著陽明的燥金之氣,所以燥是太陰的中氣。太陰本身是「標」,它的地氣起源於右邊的少陰經,風木之氣由此開始,然後按順序往左運行,直到到達下方的「標」的位置。當這裡出現四種氣的時候,濕土會與之相應。因為這裡的根本和「標」都是濕,所以治療時要從根本的濕氣著手。這說明少陽和太陰的根本與「標」相同,因此要從它們所化生的根本來論述。
再例如少陰(腎)的情況,熱氣是它的根本,中間夾著太陽的寒水之氣,所以寒是少陰的中氣,而少陰本身是「標」。少陰應該從右往左數,最後寒水之氣會出現在「標」的位置,少陰的「標」也因此轉變成寒。這情況是根本是熱,但「標」是寒,所以少陰所到的地方會產生熱,中間則是寒。治療時可以根據情況,有的從熱治療,有的從寒治療。
再例如太陽(膀胱)的情況,寒氣是它的根本,中間夾著少陰的熱氣,所以熱是太陽的中氣,而太陽本身是「標」。太陽應該從左往右數,最後君火之氣會出現在「標」的位置,太陽的「標」也因此轉變成熱。這情況是根本是寒,但「標」是熱,所以太陽所到的地方會產生寒,中間則是濕。治療時可以根據情況,有的從寒治療,有的從熱治療。這說明少陰和太陽互為根本與「標」,因此有根本和「標」相互轉化的說法。
再例如陽明(胃、大腸)的情況,燥氣是它的根本,中間夾著太陰的濕土之氣,所以濕是陽明的中氣,而陽明本身是「標」。從陽明左邊的太陽開始數,按順序往左運行,直到到達下方的「標」的位置,當這裡出現四種氣的時候,濕土會與之相應。陽明的「標」也因此轉變成濕。這情況是根本是燥,但「標」是濕,根本與「標」不同,所以治療時不考慮根本與「標」,而是要從中氣的濕氣著手。
再例如厥陰(肝)的情況,風氣是它的根本,中間夾著少陽的火氣,所以火是厥陰的中氣,而厥陰本身是「標」。從厥陰右邊的太陽開始數,按順序往左運行,直到到達下方的「標」的位置,當這裡出現五種氣的時候,燥金會與之相應。厥陰的「標」也因此轉變成燥。這情況是根本是風,但「標」是燥,根本與「標」不同,所以治療時不考慮根本與「標」,而是要從中氣的火氣著手。這說明陽明和厥陰的根本與「標」不同,所以要從中氣的變化來論述。這些都有自然界的規律,不是人為可以隨意改變的!
總而言之,太陰和陽明應該從濕氣的角度來考慮;少陰和太陽應該根據熱或寒的情況來考慮;厥陰和少陽應該從火氣的角度來考慮。現在我們來談談太陰和陽明從濕氣治療的例子。如果手太陰肺臟受到濕氣的影響,出現喘急,或者聲音像從甕中發出等症狀,可以使用葶藶子、木通之類的藥物來治療。如果足太陰脾臟受到濕氣的影響,出現胸悶腹脹等症狀,可以使用大消痞丸之類的藥物來治療;或者出現四肢浮腫、按下去像泥一樣等症狀,可以使用胃苓湯之類的藥物來治療;或者出現身體沉重、喜歡睡覺等症狀,可以使用蒼朮、羌活之類的藥物來治療。
另外,如果足陽明胃腑因為飲水不順暢,導致胸腹脹滿、漱口水卻無法吞嚥等症狀,可以使用五苓散加半夏之類的藥物來治療,嚴重時可以使用牽牛、甘遂之類的藥物。如果陽明胃經受到濕氣的影響,導致面目浮腫等症狀,可以使用蒼朮、羌活之類的藥物來治療。如果手陽明濕氣過盛,導致腹瀉等症狀,可以使用五苓散之類的藥物來治療。這些都是太陰和陽明從濕氣角度治療的例子。
再來談談少陰和太陽從熱或寒治療的例子。如果手少陰心經有熱,導致心神不安等症狀,可以使用硃砂安神丸之類的藥物來治療;或者出現瘡瘍,或者眼睛發熱、看到血絲等症狀,可以使用黃連瀉心湯之類的藥物來治療;如果胃腑有實熱導致心神錯亂說胡話,可以使用大承氣湯之類的藥物來治療;如果因為過早使用清熱藥物而導致心臟結熱,出現胸悶腹脹等症狀,可以使用黃連、枳實之類的藥物。這就是經典所說的「如果胸腹脹滿,就應該從內裡攻瀉」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