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二十五 (3)
卷之二十五 (3)
1. 瘟疫通治劑
敗毒散,治四時瘟疫。
羌活,獨活,前胡,柴胡,川芎,枳殼,桔梗,白茯苓,人參(各等分),甘草(減半),
上咀,每服五錢,水盞半,姜三片,煎一盞,溫服。或為細末,沸湯點服。此藥治傷寒、瘟疫、風溫、風眩、四肢痛,憎寒壯熱,項強睛痛。不問老人小兒皆可服。或嶺南煙瘴之地,或瘟疫時行,或人多風痰,或處卑濕之地,腳氣痿弱,此藥不可缺。日三服,以效為度。
白話文:
敗毒散
敗毒散,用於治療一年四季的瘟疫。
組成:
- 羌活、獨活、前胡、柴胡、川芎、枳殼、桔梗、白茯苓、人參 (各等分)
- 甘草 (減半)
用法:
-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五錢,用半碗水,加入三片薑,煎成一碗,溫熱服下。
- 亦可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沸水沖服。
主治:
- 傷寒、瘟疫、風溫、風眩、四肢疼痛
- 畏寒發熱、頸項僵硬、眼痛
適用人群:
- 不分老幼皆可服用。
其他用途:
- 嶺南地區瘴氣盛行,瘟疫流行,或體內痰濕較多,或居住在潮濕低洼之地,導致腳氣痿弱等症,此藥不可缺少。
- 每日服用三次,以療效為準。
活人心統方
蒼朮(米泔浸一宿),麻黃,黃芩,乾葛,川芎,升麻,甘草(各等分),蔥白
上水二盞,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春加柴胡、防風、薄荷;夏加石膏、滑石、黃連;秋加羌活、前胡、枳殼;冬加薑、桂、白芷、細辛。
白話文:
蒼朮用米泔水浸泡一夜,麻黃、黃芩、乾葛、川芎、升麻、甘草各等份,加上蔥白,以兩碗水和三片薑煎煮至八分滿,飯前服用。春天時加入柴胡、防風、薄荷;夏天時加入石膏、滑石、黃連;秋天時加入羌活、前胡、枳殼;冬天時加入薑、桂、白芷、細辛。
藿香正氣散,治時行瘟疫,頭痛發熱,噁心不快。
九味羌活湯,治同前。(方並見傷寒門。)
凡瘟疫初起之時,用正氣羌活二湯皆可服。未病之先覺有時行,或三四日服一帖,則邪氣自不犯。
六神通解散,通治疫病,甚有奇功。
蒼朮(二錢),麻黃,黃芩,石膏,滑石(各一錢),甘草(五分),豆豉(十粒)
水二盞,姜七片,蔥頭二個,煎服。
雜著方,治嶺南春秋時月,人感山嵐毒氣,發熱惡寒,膈滿不思食。此毒氣從鼻口入內,當清上焦,解內毒,行氣降痰。不宜發散。
白話文:
藿香正氣散
,用於治療流行性感冒,症狀包括頭痛發熱、噁心不適。
九味羌活湯
,治療的病症與藿香正氣散相同。(這兩種藥方都在傷寒門中可以找到。)
當瘟疫剛開始時,可以用藿香正氣散和九味羌活湯這兩種藥方。如果在尚未發病前,感覺到有流行病的跡象,可以每隔三到四天服用一帖,就能預防疾病的發生。
六神通解散
,能通治各種瘟疫,效果十分顯著。
藥方
- 蒼朮(二錢)
- 麻黃、黃芩、石膏、滑石(各一錢)
- 甘草(五分)
- 豆豉(十粒)
用法
- 水兩杯,薑七片,蔥頭兩個,煎煮服用。
雜著方
治療嶺南地區春秋季節,人們因受山嵐毒氣侵襲而出現發熱惡寒、胸悶不思飲食的症狀。此毒氣從鼻口進入體內,需清熱上焦,解毒,行氣降痰。不適合用發散的方法治療。
黃連(薑汁炒),升麻,蒼朮(鹽水炒,錢半),厚朴(姜炒),黃芩(酒炒),木香,枳實,半夏(泡七次),桔梗,柴胡,木通(各一錢),生甘草(五分),
水二盞,姜五片,煎七分,食前熱服。
羌活升麻湯,治溫暑之月,時行瘟熱病,宜清熱解毒,兼治內外。
羌活,升麻,葛根,白芍藥,人參,黃芩(各一錢),黃連,石膏,甘草,生地黃,知母(各七分),
白話文:
黃連用薑汁炒過,升麻、蒼朮用鹽水炒過(每味藥用半錢),厚朴用薑炒過,黃芩用酒炒過,木香、枳實、半夏泡水七次,桔梗、柴胡、木通各用一錢,生甘草用五分。
用水兩盞,薑五片,煎煮至七分,飯前趁熱服用。
羌活升麻湯,適用於溫暑季節流行的瘟熱病,可以清熱解毒,兼治內外症狀。
羌活、升麻、葛根、白芍各用一錢,人參、黃芩各用一錢,黃連、石膏、甘草、生地黃、知母各用七分。
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溫服。
羌活柴胡湯,治一切時行感冒、疫氣、嶺南瘴瘧。
羌活(一錢),柴胡,蒼朮,黃芩,陳皮,半夏,枳實,甘草(炙),川芎(各七分),
水盞半,姜三片,煎七分,食前稍熱服,取微汗。
十神湯,治時令不正,瘟疫妄行。
升麻葛根湯,治大人小兒時氣瘟疫,發熱頭痛。
柴胡升麻湯,治時行瘟疫,壯熱惡風,體痛頭疼,鼻咽乾咳嗽,吐涕稠黏。(並見傷寒門。)
白話文:
以上古文記載了一些古代的中醫處方和藥方,以及它們的用途。這些藥方主要針對當時常見的疾病,例如瘟疫、感冒、發熱頭痛等。古文中使用的一些藥材和劑量單位,如今已不常見,需要專業的中醫師解讀和運用。
聖散子,治冬行瘟疫。(方見瘴氣門。)
(運氣),五瘟丹
黃芩,黃柏,黃連,山梔,香附子,紫蘇,甘草梢,大黃
上七味生為末,將大黃三倍煎滾湯去渣,和丸藥,如雞子大,硃砂、雄黃為衣,金箔貼。每一丸取泉水七碗浸化,可服七人。前藥乙庚年黃芩為君,丁壬山梔為君,丙辛黃柏為君,戊癸黃連為君,甲巳甘草梢為君。為君者,多一倍也。餘四味與香附、紫蘇為臣者,減半也。
白話文:
「聖散子」可治冬天的瘟疫,方劑詳見「瘴氣門」。
「運氣」方面,可用「五瘟丹」治療。
藥方包括:黃芩、黃柏、黃連、山梔、香附子、紫蘇、甘草梢、大黃。
將以上七味藥研磨成粉末,用大黃的三倍量煎煮滾水去渣,與藥粉混合成丸,大小如雞蛋,外層裹以硃砂和雄黃,再貼上金箔。每一丸用七碗泉水浸泡融化,可供七人服用。
藥方中,黃芩在乙庚年為君藥,山梔在丁壬年為君藥,黃柏在丙辛年為君藥,黃連在戊癸年為君藥,甘草梢在甲巳年為君藥。君藥的用量比其他藥材多一倍,其他四味藥以及香附、紫蘇為臣藥,用量減半。
(東垣),普濟消毒飲子
元泰和二年四月,民多疫癘。初覺憎寒壯熱體重,次傳頭面腫盛,目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口乾舌燥,俗云大頭傷寒。諸藥難治,終莫能愈,漸至危篤。東垣曰:身半以上天之氣也。邪熱客於心肺之間,上攻頭面而為腫耳。須用下項藥,共為細末,半用湯調,時時服之,半用蜜丸噙化服盡,良愈。
活者甚眾,時人皆曰天方,謂天仙所制也。遂刻諸石,以傳永久。
黃芩(半兩,酒炒),黃連(半兩,酒炒),人參(三錢),陳皮(去白,一錢),甘草(二錢),連翹(一錢),玄參(二錢),殭蠶(七分,炒),升麻(七分),柴胡(八分),桔梗,板藍根,馬勃(各一錢),鼠黏子(一錢),
白話文:
普濟消毒飲子 (東垣)
元泰和二年四月,民間流行疫病。患者初感畏寒發熱,身體沉重,接著頭面腫脹,眼睛睜不開,呼吸急促,咽喉腫痛,口乾舌燥,俗稱大頭傷寒。各種藥物都難以治療,最終都無法痊癒,病情逐漸危重。
東垣說:「身體上半部分屬陽氣,由天之氣主宰。」疫邪熱氣入侵心肺之間,上攻頭面導致腫脹。需要使用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藥物,將藥材研磨成細末,一半用湯水調服,時時服用;另一半用蜂蜜做成丸藥,含服至化完,效果顯著。
服藥後康復的人很多,當時的人們都稱之為「天方」,認為是神仙所制。於是將方子刻在石碑上,以便流傳後世。
方劑組成:
黃芩(半兩,酒炒),黃連(半兩,酒炒),人參(三錢),陳皮(去白,一錢),甘草(二錢),連翹(一錢),玄參(二錢),殭蠶(七分,炒),升麻(七分),柴胡(八分),桔梗,板藍根,馬勃(各一錢),鼠黏子(一錢)。
上為末,服如上法,或加防風、川芎、薄荷、當歸、細辛,水二盞煎一盞,食遠稍熱服。如大便硬,加酒煎大黃一錢或二錢以利之,腫熱甚以砭針刺之。
(《蘊要》)荊防敗毒散,治天行時疫,發散瘟邪。
荊芥,防風,羌活,獨活,前胡,枳殼,人參,茯苓,薄荷,甘草,川芎,牛蒡子,桔梗(各等分),
水煎服。內熱加黃連,渴加天花粉。
(《活人》)生庵金汁,治時疫熱病,傷寒發狂,譫語晦昧,並治中蠱惡毒疔瘡,毒氣入腹欲死者,服之即愈。冬月內用好人糞置篾囊中,其囊約大可盛糞一桶。先於囊中安紙五七層,紙上加細黃土約二寸厚,方可加糞於囊中。囊懸置於缸上,俟其糞滴清汁於缸內,瀝月餘,將清汁收貯瓷壇中,約有一斗,加入蜂蜜一斤和勻,密封壇口,外以箬裹埋於土地中,以土蓋之約入土一尺許。次年二三月取用,治熱病瘟病神效。
每用一碗,頓服之。
如擦惡瘡,將雞翎掃之。醮汁瘡上即消。
白話文:
- 荷蘭的「荊防敗毒散」方劑,用於治療流行性疾病,可以發散瘟疫邪氣。
- 荊芥、防風、羌活、獨活、前胡、枳殼、人參、茯苓、薄荷、甘草、川芎、牛蒡子、桔梗(各等份),用水煎煮後服用。若內有熱氣,可添加黃連;若口渴,則可添加天花粉。
- 「生庵金汁」方劑,用於治療流行性疾病、傷寒發狂、神志不清,以及被蠱蟲所傷的惡性疔瘡,當毒素進入腹部,危及生命時,服用此方即可痊癒。
- 冬季將好人的糞便放入竹編的袋子中,袋內鋪上五至七層紙,再加兩寸厚的細黃土,然後堆上糞便。將袋子吊在缸上,讓糞便滴出清液,經過一個多月的過濾,收集清液到瓷壇中,約有一斗,再加入一斤蜂蜜混合均勻,密封壇口,用箬葉包裹埋入土中,覆蓋約一尺深。第二年二三月取出使用,對熱病、瘟病有奇效。
- 使用時每次取一碗,一次服用。
- 若需擦療惡性瘡口,可用雞毛掃去藥汁,塗抹於瘡口,能迅速消滅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