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一 (11)
卷之一 (11)
1. 滑壽
字伯仁,號櫻寧生,父官江南,居儀真而生生。幼敏穎,日記萬言,操筆為文,有思致。師王居中求醫學,居中教以黃岐《素問》之旨,公遂論次,分理脈候、病能、臟象、經度、針刺、運氣,別類抄而讀之。居中曰:善哉,子學之得其道也。自是生學日進,益參張仲景、李明之、劉守真三家之秘,所療無不神效。
又著《十四經發揮》、《診家樞要》、《本草會韻》等書,凡若干卷行世。
白話文:
他,字伯仁,號櫻寧生,父親在江南做官,因此他出生在儀真。他從小就聰明敏捷,每天都能寫上萬字,寫文章時很有想法和文采。他拜王居中為師學習醫學,王居中教他《黃帝內經·素問》的精髓,於是他便開始整理、分類研究脈象、病症、臟腑功能、經絡循行、針灸、運氣等內容,並將這些分類抄寫下來閱讀。王居中說:「太好了,你學習醫學已經掌握要領了。」從此以後,他的醫學知識日漸精進,又深入研究張仲景、李明之、劉守真三位醫家的醫學精髓,治病的效果無不神奇有效。
他還著有《十四經發揮》、《診家樞要》、《本草會韻》等醫學著作,總共有若干卷流傳於世。
2. 徐文中
字用和,宣州人,工醫藥,有符咒治療捷效,人稱神醫。
白話文:
徐文中,字用和,是宣州人。他擅長醫藥,而且懂得用符咒治病,效果快速,所以人們稱他為神醫。
3. 葛應雷
字震父,姑蘇人,工於醫,嘗著《醫學會同》二十卷。推五運六氣之標本,察陰陽升降之左右,以定五臟六腑之虛實,會經脈氣血之流注,愈病回生,率與他醫異。由平江醫學教授,擢江浙醫學提舉。
白話文:
葛應雷,字震父,是姑蘇人,擅長醫術,曾經撰寫了《醫學會同》這部醫學著作,共有二十卷。他研究推算五運六氣的根本與表象,觀察陰陽升降的左右變化,藉此來判斷五臟六腑的虛弱或強盛,並了解經脈氣血的流動灌注。他治癒疾病、起死回生的能力,通常與其他醫生不同。他從平江醫學教授升任為江浙醫學提舉。
4. 葛可久
名乾孫,震父之子,醫實跨灶,甚仁厚,求療不分貴賤,輒盡心藥之,無有不效。著有《醫學啟蒙論》、《十二經絡》、《十藥神書》行世。《醫史》。
白話文:
葛可久,字乾孫,是葛震父的兒子。他的醫術高明,聲名遠播,醫德非常仁厚,凡是求診的人,不論身分貴賤,他都盡心盡力地用藥治療,沒有不見效的。他著有《醫學啟蒙論》、《十二經絡》、《十藥神書》等書流傳於世。《醫史》裡有記載他的事蹟。
5. 王履
崑山人,字安道。學究天人,文章冠世,極探醫源,直窮奧妙。推演東垣之旨,謂其不著有餘之傷,故著內傷余義,名曰《溯洄集》。又備常與變,作《傷寒立法考》,醫史補傳有《百病釣玄》二十卷,《醫韻統書》一百卷。所存者惟《傷寒溯洄》而已,《鉤玄》、《韻統》則未之見也。
使二書俱存,其有補於醫道,又豈小哉?顧其真書淪沒,而《脈訣》、《鈐法》等偽書行世,豈天不欲後世斯民躋於壽域也耶?噫!
白話文:
王履是崑山人,字安道。他學問淵博,通曉天道人事,文章寫得舉世第一,極力探究醫學的根源,直接深入研究其中的奧妙。他推演了李東垣的學說,認為李東垣的學說沒有講述過於滋補造成傷害的部分,所以著述了《內傷餘義》,並把這本書命名為《溯洄集》。他又研究了常規和變化的情況,寫成了《傷寒立法考》。醫學史補傳記載,他還有《百病釣玄》二十卷和《醫韻統書》一百卷。現在留存下來的只有《傷寒溯洄》,《鉤玄》和《韻統》都已經看不到了。
如果這兩本書都能夠保存下來,對於醫學的發展,又哪會是小的幫助呢?可惜他的真書都散失了,而《脈訣》、《鈐法》等偽書卻在世上流傳,難道是上天不想讓後世的人民都能健康長壽嗎?唉!
6. 趙良
字以德,號云居,江浦人。丹溪弟子,有高致,精醫術。張士誠據吳,召,不往,挈家隱華亭鄉中,以活人為心。醫造閫奧,沉疴悉能起,著有《醫學宗旨》、《金匱衍義》等書行世。
白話文:
趙良,字以德,號云居,是江浦人。他是朱丹溪的學生,有高尚的志向,精通醫術。張士誠佔據吳地時,曾召他去任職,但他沒有前往,而是帶著家人隱居在華亭鄉下,以救治百姓為己任。他的醫術造詣高深,能醫治各種疑難雜症,著有《醫學宗旨》、《金匱衍義》等書流傳於世。
7. 倪維德
字仲賢,號敕山老人,吳郡人。少涉經書,尤究軒岐之旨,活人甚多。乃訂新安張季明《醫說》,演《靈樞》、《素問》,《原機啟微》等論行於世。
白話文:
倪維德,字仲賢,別號敕山老人,是吳郡人。他年輕時就廣泛涉獵經書,特別深入研究了《黃帝內經》等醫學典籍的精髓,救活了許多人。他還重新修訂了新安張季明的《醫說》,並闡述了《靈樞》、《素問》、《原機啟微》等醫學著作的理論,使這些醫學論述得以流傳於世。
8. 呂復
字元膺,號滄州翁,四明人,博學精醫,有異見。凡有奇病,輒以奇方治之,無不愈。時一人兩目視物皆倒植,求療於翁。詢其由,大醉後得大吐,須臾而目視則倒。翁診其脈,左關浮促,知其飲酒大吐,上焦反復,以致膽腑顛倒,視物則然,法當復吐,以正其氣,遂用藜蘆瓜蒂散以湧之,後則復正。
白話文:
呂復,字元膺,號滄州翁,是四明地方的人。他學識淵博,精通醫術,而且有獨到的見解。只要遇到奇怪的疾病,他就會用奇特的方法治療,沒有不痊癒的。當時有個人兩眼看東西都是顛倒的,來求醫於呂復。呂復問他發病的原因,那人說是因為喝醉酒後大吐,吐完不久,看東西就顛倒了。呂復診了他的脈象,發現左手的關脈浮而且快,知道他是因為喝酒大吐,導致上焦氣機反覆,以至於膽腑功能顛倒,所以看東西才會顛倒。治療的方法應該是讓他再次嘔吐,來矯正氣機。於是就用了藜蘆瓜蒂散來讓他嘔吐,之後,那人看東西就恢復正常了。
9. 戴同父
名起宗,建業人,任儒學教授,文學以作聖為己功。謂醫為性命之學,遂潛心以究《內經》之秘,撰五運六氣之旨,刊《脈訣》之誤,辟邪說,正本源,誠有功於醫者也。
白話文:
戴同父,名為起宗,是建業人。他擔任儒學教授,認為文學的目的是要成為聖人,並且以此為自己的目標。他認為醫學是關乎生命的重要學問,於是潛心研究《內經》的奧秘,撰寫關於五運六氣的學說,並校正《脈訣》中的錯誤,駁斥錯誤的醫學理論,端正醫學的根本,確實是對醫學有貢獻的人。
10. 皇明
11. 誠意伯
姓劉氏,諱基,字伯溫,江浙人。天資博學,文武全材,上窮天道,下極人文。三教九流,百技之書,過目不忘。識天子於塵俗中,佐太祖開基,有大勳,不在張良、諸葛之下。封國公,食祿二千石,辭,改封誠意伯。常謂:民生日用之書,先五倫,次醫方,次易數,三者為民立身立命之本。蓋不可以不敷教而廣其傳也。集有《經效醫方》《多能鄙事》行世。
白話文:
劉姓,名基,字伯溫,是江浙一帶的人。他天資聰穎,學識淵博,文才和武藝都非常傑出,上能探究天道,下能精通人情世故。儒、釋、道三教,以及各種學術流派的書籍,他只要看過一遍就能記住。他在平凡百姓中就看出誰是未來的皇帝,輔佐明太祖開創基業,功勞非常大,不在張良、諸葛亮之下。朝廷封他為國公,給予二千石的俸祿,他辭退了,改封為誠意伯。他常說:「關於人民生活所需的書籍,首先要推廣五倫道德的教誨,其次是醫藥方劑,再次是易經的數理。這三方面是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不可以不廣泛地教導傳播。」他著有《經效醫方》和《多能鄙事》等書流傳於世。
12. 戴原禮
丹溪弟子,博學精醫。洪武中徵為太醫院使,眼界無人,及薦蔣用文入院,會談,大喜曰:吾儒而為醫,茲來共昌吾道,乃國家民命之大幸也。所著有《訂證丹溪金匱勾玄》三卷,《證治要法》、《證治類方》若干卷行世。
白話文:
戴原禮是朱丹溪的學生,學識淵博且醫術精湛。明朝洪武年間,他被徵召進入太醫院擔任院使,當時他認為沒有人醫術比得上自己。後來他推薦了蔣用文進入太醫院,兩人會面交談後,戴原禮非常高興地說:「我身為讀書人卻從事醫學,現在有你來一起發揚光大我們的醫道,真是國家百姓的大幸啊!」他所撰寫的著作有《訂證丹溪金匱勾玄》三卷、《證治要法》以及《證治類方》等若干卷流傳於世。
13. 王仲光
吳郡人,有學不仕,資師於原禮,留心於醫藥,不以勢利,郡守往訪,避之而弗見。
白話文:
王仲光是吳郡人,他很有學問卻不當官,拜原禮為師,專心研究醫藥,不追求名利權勢。郡守曾經去拜訪他,他卻避不見面。
14. 盛啟東
名寅,姑蘇吳縣人。少習舉業,弗利,遂攻醫。受業厚禮,得秘傳,治病奇效,醫名大振,永樂徵為太醫院御醫。太宗召入宮診母后,奏六脈離經,將近分解,果得一太子,嘉遷太醫院使。
白話文:
盛啟東,字寅,是姑蘇吳縣人。他年輕時學習科舉考試,但不順利,於是轉而研究醫學。他向老師學習時付了豐厚的學費,得到了秘密傳授的醫術,治療疾病有奇特的效果,醫術的名聲因此大為響亮,永樂年間被徵召入太醫院擔任御醫。明太宗召他入宮為母后診病,盛啟東診斷出母后的六脈脈象不正常,接近離散分解的危險狀態。結果母后果然生下了一位太子,皇上高興地升遷盛啟東為太醫院使。
15. 蔣用文
名武生,句容人。少明敏,及長博覽經籍,精醫學而造其妙,治療異效,名著四方。事母至孝。永樂間遷太醫院判。仁宗皇帝問保和之要,對曰:在養正氣,正氣旺,邪氣無由而入,是亦王道之說也。所著有《治效方書》。
白話文:
蔣用文,字武生,是句容人。他從小就聰明敏捷,長大後廣泛閱讀各種經書典籍,尤其精通醫學,達到非常高妙的境界,治療疾病效果奇佳,名聲傳遍四方。他侍奉母親非常孝順。永樂年間被調到太醫院擔任院判。仁宗皇帝曾問他養生保健的要訣,他回答說:「在於培養正氣,正氣旺盛,邪氣就沒有辦法侵入,這也是帝王治國的道理。」他著有《治效方書》這本書。
16. 劉純
字宗厚,關中人,博覽群書,尤精醫學。父受業于丹溪之門,及純醫名大著。所纂《傷寒治例》、《玉機微義》、《醫經小學》行世。
白話文:
劉純,字宗厚,是關中地區的人,他廣泛閱讀各種書籍,尤其精通醫學。他的父親曾經是朱丹溪的學生,後來劉純的醫術也聲名遠播。他所編纂的《傷寒治例》、《玉機微義》、《醫經小學》等著作流傳於世。
17. 何彥徵
名淵,丹徒人,家世業醫,受淵尤精,永樂間徵為太醫院使。
白話文:
何彥徵,字淵,是丹徒人,家裡世代都是從事醫業,何彥徵又特別精通醫術,永樂年間被徵召入朝擔任太醫院使。
18. 沈繹
字誠莊,吳郡人,聰明好學,善醫方。洪武中,肅王疾,召診。問知平日嗜乳酪,只烹濃茶飲之而愈。王問,對曰:茶能滌膈中之膩故也。王神其術,遂奏授本府良醫云。
白話文:
沈繹,字誠莊,是吳郡人,他聰明好學,擅長醫術和藥方。明朝洪武年間,肅王生病,召他前去診治。沈繹問診得知肅王平時喜愛吃乳酪,便只用濃茶烹煮給他飲用,病就好了。肅王問他原因,沈繹回答說:「茶能夠洗滌腸胃中的油膩。」肅王認為他的醫術很神奇,於是上奏朝廷授予他本府良醫的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