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2)

1. 攝生篇第二

上古天真論篇,黃帝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勢異耶?人將失之耶?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此言法道清淨,精神內守而不妄耗,故虛邪不能以為害。)

白話文:

黃帝問天師說:「我聽說上古的人,都活到一百歲,而且行動力不減。現在的人,到了五十歲就行動力衰退,是時代變了,還是人要失去這種能力了呢?」

岐伯回答說:「上古的人,懂得順應陰陽之道,合乎養生的規律,飲食有節制,作息有規律,不胡亂勞作,所以身體和精神都保持健康,能夠活到一百歲才離開人世。現在的人就不是這樣了,他們拿酒當水喝,胡作非為當成常態,喝醉了就縱慾,耗盡精氣,損害元氣,不懂得適度,不能按時控制自己的精神,只追求快感,違背養生的道理,作息無度,所以到了五十歲就衰老了。

上古聖人的教導,都說要遠離虛邪賊風,避開它出現的時間,保持心境平靜,虛懷若谷,真氣自然會順暢,精神內守,疾病自然不會找上門來。」

(這句話的意思是,遵循清淨之道,精神內守,不妄耗,所以虛邪之氣就無法傷害人。)

帝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遠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

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三字疑衍。)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辯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白話文:

皇帝說:「我聽說上古時期有真人,能夠掌控天地,掌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護精神,身體各部位如同一個整體,因此能夠長壽超過天地,沒有終點,這就是他們長生之道。

中古時期,有至人,品德高尚,道行圓滿,與陰陽和諧,順應四季,遠離世俗,積聚精氣,守護精神,遊走於天地之間,視聽範圍超越八方。這類人雖然延長了壽命,但仍然強壯,也屬於真人。

其次有聖人,處於天地之間的和諧狀態,遵循八風的道理,適應世俗的慾望,沒有憤怒和怨恨之心,行動不願脫離世俗,穿著服飾(疑似缺失三個字),舉止不願觀察世俗,外在不勞累身體,內心沒有思慮的困擾,以安逸舒適為追求目標,以自我滿足為成就,身體不會衰老,精神不會消散,也能活到百歲以上。

其次有賢人,效法天地,模仿日月,辨別星辰,順逆陰陽,區分四季,學習上古時期,與道合一,也能夠延年益壽,但終究有壽命終止的時候。」

(此言攝養有真人、聖人、賢人之不同,故壽考則因之而有上、次、中等之異矣。)

帝曰:人年老而無子者,材力盡耶?將天數然耶?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六八,陽氣衰於上,面焦髮鬢頒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髮去。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

白話文:

皇帝问:人年老了没有孩子,是身体机能衰竭了?还是命中注定如此?岐伯回答:女子七岁,肾气旺盛,牙齿更换,头发生长;二十八岁,天癸到来,任脉通畅,太冲脉盛,月经正常,所以能生育;三十五岁,肾气均衡,真牙长出,达到顶峰;四十二岁,筋骨强健,头发最长,身体壮盛;四十九岁,阳明脉衰弱,面容开始枯槁,头发开始脱落;五十六岁,三阳脉衰弱,面容完全枯槁,头发开始变白;六十三岁,任脉虚弱,太冲脉衰退,天癸耗尽,经脉不通,所以形体衰败,无法生育。

男子八岁,肾气充实,头发长,牙齿更换;十六岁,肾气旺盛,天癸到来,精气充盈,阴阳协调,所以能生育;二十四岁,肾气均衡,筋骨强健,真牙长出,达到顶峰;三十二岁,筋骨强壮,肌肉饱满;四十岁,肾气衰弱,头发脱落,牙齿松动;四十八岁,阳气衰弱,面容枯槁,头发变白;五十六岁,肝气衰弱,筋骨无力,天癸耗尽,精气减少,肾脏衰败,身体衰弱;六十四岁,牙齿和头发全部脱落。肾脏主水,接收五脏六腑的精气并储存,所以五脏旺盛,才能排泄。

今五臟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爾。曰:其有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曰:此其天壽過度,氣脈常通,而腎氣有餘也。此雖有子,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凡老而生子,子壽不能過天癸之數。)

(此言人稟陰陽之氣,盛衰故有常數,然而因時保守,無妄作勞,庶幾可久。)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歲,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身年雖壽,能生子也。

四氣調神大論篇,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與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時惟陽氣宣通,發陽在外,故所愛亦順之也。)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急,風急也。明,氣清也。)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苦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若有私意,言慎密不出,如有私也。若已有得,雖未得,若已得,不欲擾冒,而紊犯氣志也。)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白話文:

現在五臟都衰弱,筋骨鬆弛,天癸(女子行經)已經停止了。所以頭髮變白,身體沉重,走路不穩,而且沒有孩子。有人問:為什麼有些人年紀大了還能生孩子呢?這是因為他們的天命延長了,氣脈一直通暢,腎氣還有剩餘。雖然能生孩子,但男子不過能活到八十八歲,女子不過能活到七十七歲,天地間的精氣就都耗盡了。(凡是年紀大生下的孩子,壽命都無法超過天癸的數目。)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體吸收陰陽之氣,盛衰都有規律,但如果能根據季節保養身體,不妄作勞累,也許可以延年益壽。)

皇帝問:道家修煉的人,都能活到一百歲,能生孩子嗎?岐伯說:道家修煉的人可以延緩衰老,保持形體完整,即使身體年老,也能生孩子。

《四氣調神大論篇》說:春三月,這個時候叫做發陳,天地一起生機勃勃,萬物開始繁榮,晚上睡得晚,早上起得早,在庭院裡多走動,頭髮散開,放鬆身體,使精神活躍,生機勃勃,不要殺生,不要奪取,不要獎賞,也不要懲罰,這是順應春氣,保養身體的方法。違反了就會傷肝,夏天就會變成寒冷,奉養陽氣的人就會減少。夏三月,這個時候叫做蕃秀,天地之氣交合,萬物開出花朵結出果實,晚上睡得晚,早上起得早,不厭倦陽光,使精神不要生氣,使花朵繁茂,果實成熟,使氣得以宣洩,就像所愛的人在遠方一樣。(因為這個時候陽氣宣通,陽氣發散在外,所以所愛的人也順應它。)這是順應夏氣,養長身體的方法。違反了就會傷心,秋天就會得痎瘧,奉養收斂的人就會減少,冬天就會得重病。秋三月,這個時候叫做容平,天氣轉冷,地氣也變得清澈。(冷,指風冷。清澈,指氣清。)晚上睡得早,早上起得早,和雞一起起床,使精神安寧,以緩解秋天的肅殺之氣,收斂神氣,使秋氣平和,不要讓精神外露,使肺氣清淨,這是順應秋氣,養收身體的方法。違反了就會傷肺,冬天就會得飧泄,奉養收藏的人就會減少。冬三月,這個時候叫做閉藏,河水結冰,土地裂開,不要擾動陽氣,晚上睡得早,早上起得晚,一定要等到太陽出來,使精神收斂,隱藏起來,就像有了秘密,就像已經有所得一樣。(就像有了秘密,指的是謹慎隱秘,不要外露。就像已經有所得,雖然還沒有得到,但要像已經得到了一樣,不要急躁冒進,擾亂氣志。)躲避寒冷,靠近溫暖,不要使皮膚暴露,使氣不要外洩。這是順應冬氣,養藏身體的方法。違反了就會傷腎,春天就會得痿厥,奉養生長的人就會減少。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長生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始終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當作悖。)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

反順為逆,是謂內格。(身內陰陽扦格不和。)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兵,不亦晚乎?(此言當順四時而攝養,惟聖人善順之,則苛疾不起;愚者逆之,所以災害生焉,可不慎哉?)

白話文:

四季陰陽的變化,是萬物的根本。因此,聖人在春夏季節注重養護陽氣,在秋冬季節注重養護陰氣,以此來順應萬物生長的根本,從而與萬物一起在長生的大門中浮沈。違背了這個根本,就會傷害到事物的本質,破壞其真實性。所以說,陰陽與四季的變化,是萬物從生到死的過程,是生命的根本。違背它就會產生災害,順應它疾病就不會發生,這就叫做得道。道,聖人會去實踐它,愚人則會違背它。順應陰陽就能生存,違背陰陽就會死亡;順應陰陽社會就能治理得好,違背陰陽社會就會混亂。

把順應當作違背,這就叫做內在的阻隔。因此,聖人不等疾病發生再去治療,不等混亂出現再去治理,說的就是這種情況。等到疾病已經形成了才用藥治療,等到混亂已經發生了才去治理,這就像口渴了才去挖井,戰鬥開始了才去鑄造兵器,不是太晚了嗎?(這是說應當順應四季來進行調養,只有聖人才善於順應它,因此疾病不會發生;愚人違背了它,所以災害就會產生,能不謹慎嗎?)

生氣通天論,曰: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生在五味,節也,本也。宮傷,五味失節,嗜欲太過之害也。下文可見。)故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味過於咸,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衡,平也。)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味過於辛,筋脈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血氣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氣骨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

(此言節五味,以調五臟。謹如法則,亦可以長年。)

陰陽應象論,帝曰:法陰陽奈何?岐伯曰:陽勝則身熱,腠理閉,喘粗,為之俯仰,汗不出而熱,齒乾以煩冤,腹滿死,能冬不能夏。陰勝則身寒,汗出,身常清,數慄而寒,寒則厥,厥則腹滿死,能夏不能冬。此陰陽更勝之變,病之形能也。曰:調此二者奈何?曰:能知七損八益,則二者可調,不知用此,則早衰之節也。

白話文:

《生氣通天論》說:陰氣的來源,本源於五味,陰氣的五個宮殿,會因五味而受傷。因此,五味過度,就會損害五臟,嗜欲過度也會帶來危害。酸味過多,肝氣就會被津液所傷,脾氣就會衰竭。咸味過多,大骨就會勞損,肌肉會短縮,心氣會受抑。甘味過多,心氣會喘滿,面色會黑,腎氣會失衡。苦味過多,脾氣就會失去滋潤,胃氣就會變得厚重。辛味過多,筋脈就會鬆弛,精神就會衰敗。所以要謹慎調和五味,才能使骨骼正直,筋脈柔韌,血氣流通,腠理緊密。這樣,氣血就會充盈,骨骼就會強健,謹遵養生之道,就能長壽。

《陰陽應象論》中,皇帝問:「如何遵循陰陽之道?」岐伯回答:「陽氣過盛,就會身體發熱,腠理閉塞,呼吸急促,身體發沉,出汗困難但仍然發熱,牙齒乾燥,煩躁不安,腹部脹滿,最終死亡,能耐寒卻不能耐熱。陰氣過盛,就會身體寒冷,汗出,身體常覺涼爽,經常發抖並感到寒冷,寒邪深入就會導致厥逆,最終腹部脹滿死亡,能耐熱卻不能耐寒。這是陰陽失衡所造成的變化,也是疾病的表現形式。如何調和陰陽呢?懂得七損八益的道理,就能調和陰陽。若不懂得運用此道,就會早早衰老。」

(七損八益之道,謂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七七而絕;男子二八而天精通,八八而盡。女子以時下月,故曰損;男子以節而瀉,故曰益,不知此而早衰也。)

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年六十,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則強,(則知七損八益是也。)不知則老,故同出而名異耳。智者察同,愚者察異,愚者不足,智者有餘。(愚不足,知有餘。)有餘則耳目聰明,身體輕強,老者復壯,壯者益治。

是以聖人為無為之事,樂恬惔之能,從欲快志於虛無之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此聖人之治身也。

白話文:

所謂七損八益之道,指的是女子到了二十八歲,月經就會來潮,到了四十九歲,月經就會停止;男子到了十六歲,精氣就會通達,到了六十四歲,精氣就會衰竭。女子按時來月經,所以叫做損;男子適度釋放精氣,所以叫做益。若是不了解這個道理,就會早衰。

四十歲之後,陰氣就會減少一半,起居動作也會衰弱。五十歲的時候,身體沉重,耳目也會變得不靈光。六十歲的時候,陰氣衰竭,元氣大減,九竅不通,下焦虛弱而上焦充實,會流鼻涕和眼淚。因此說:了解七損八益之道的人,就能強健體魄;不了解的人就會衰老,所以結果相同,但名稱不同。聰明的人能洞察其中的共通點,愚蠢的人只看到表面上的差異。愚蠢的人會有所不足,聰明的人則會富足有餘。富足有餘的人,耳目聰明,身體輕盈健壯,老年人也能恢復年輕,強壯的人則更加健康。

所以聖人以無為的狀態作為行事準則,以恬淡寧靜的能力作為修養之道,遵循欲望的指引,在虛無的境界中獲得快樂,因此壽命無窮,與天地同存,這就是聖人養生之道。

(此言人同此生,自幼至壯,壯而老,皆由乎陰陽。天癸之始終,自然消長之道也。知之者謹以節養,以順受其正。不知者循欲以戕伐其真,是以有名之異同也,故曰同異。)

白話文:

這是在說人的生命從小到大,再到老,都是由陰陽所決定。天生的生理功能從開始到結束,都有自然的生長和衰退過程。瞭解這一點的人會注意節制和調養,以順應正常的發展。不瞭解的人則會順從慾望而損害自身的本真,因此就有了不同的人生結果,所以說有相同的起點卻有不同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