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一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0)

1. 郝兌

博陵人,精於醫術,治療有神效,人以為神授。診脈預知生死,推測運氣,如四方之疾,當預告人,使其慎而防之,累驗。

白話文:

郝兌是博陵這個地方的人,他精通醫術,治療疾病有如神助,大家都認為他是受到神明傳授醫術。他能透過把脈預知病人的生死,推測氣運變化,例如四方各地會發生的疾病,他都會事先告知人們,讓他們謹慎防範,而他所預言的事情都多次應驗。

2.

3. 竇漢卿

為金太師,善醫,妙於針,有死去經日者,若胸前稍溫,輒針立活。著有《針經指南》、《標幽賦》,誠為古今之軌範。

白話文:

竇漢卿是金朝太師,很擅長醫術,尤其精通針灸。他醫術高明到,有人過世一天了,如果胸口還稍微溫熱,他一針下去就能立刻救活。他著有《針經指南》、《標幽賦》這兩本書,確實是古今醫學的典範。

4. 成無己

世習儒醫,無己尤該博群書,有敏質,祖述仲景傷寒,辨析表裡虛實,極其旨趣,著有《傷寒論》《明理論》,凡數十卷行世。

白話文:

成無己,他家裡世代都是讀書行醫的,而他自己更是廣泛閱讀各種書籍。他天資聰穎,特別擅長研究張仲景的《傷寒論》,能清楚分辨疾病的表裡、虛實,並且深入了解其中的精髓。他著有《傷寒論明理論》等著作,總共有數十卷流傳於世。

5. 劉守真

名完素,河間人,遂號河間。洞徹醫方,詳明《內經·熱論》,多病於火,所著《運氣要旨》、《精要宣明》等論,《素問玄機原病式》行於世。

白話文:

劉守真,本名完素,是河北河間人,所以大家都稱他為河間先生。他對醫學典籍研究透徹,尤其深入了解《內經·熱論》的內容,認為許多疾病都是因為火熱之氣所引起。他所撰寫的《運氣要旨》、《精要宣明》等醫學論著,以及《素問玄機原病式》都流傳於世。

6. 張元素

字潔古,易州人,今稱易老,八歲善屬文,舉進士。好醫方,夜夢神人鑿開胸腹,納書於中,自是洞徹病源。活潑施藥,不泥古方,其言運氣不齊,古今易轍,舊方新病難相合附,所貴因時制宜之妙耳。

白話文:

張元素,字潔古,是易州人,現在大家都稱他為易老。他八歲就擅長寫文章,還考中了進士。他喜愛研究醫學藥方,有一天晚上,夢見神人剖開他的胸腹,把書放進去,從此就徹底了解了病理的根源。他用藥非常靈活,不死守著古代的藥方,他認為氣運的變化是不均勻的,古今醫學的方法也會改變,過去的藥方很難適用於現在的疾病,最重要的是要根據時代的情況來調整用藥,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7. 張璧

元素之子,得父業,號云岐子,名著當時,有《脈談》行世。

白話文:

張璧是個傳承家族事業的醫者,他的父親也是從事醫療相關行業。他自號岐子,在當時非常有名,並著有《脈談》這本書流傳於世。

8.

9. 張子和

名從正,字子和,睢州人,精於醫,法河間之方,邃《素問》之旨,著有《汗下吐三法》,用之當者如神,立可以回生起死。世人不知病源,不察脈候,妄施其法,不能用其當然之妙,而反謗其法之不善,此大可笑者也。

白話文:

張從正,字子和,是睢州人。他精通醫術,學習並遵循劉完素(號河間)的醫方,深入研究《黃帝內經·素問》的精髓。他著有《汗、下、吐三法》這本書,如果使用得當,效果就像神一般,能立刻讓瀕臨死亡的人恢復生機。世人卻不了解疾病的根源,也不仔細觀察脈象,就胡亂使用這些方法,無法發揮這些方法應有的巧妙作用,反而批評這些方法不好,這實在是太可笑了。

10. 麻九疇

字知幾,莫州人,三歲識字,七歲能書,長通經史。因疾,從子和學醫,遂盡得其妙,濟活甚多。

白話文:

麻九疇,字知幾,是莫州人。他三歲就認識字,七歲就能寫字,長大後通曉經書史籍。後來因為生病,跟隨子和學習醫術,於是完全掌握了其中的精髓,救活了很多人。

11. 李杲

字明之,號東垣,幼明敏,性好醫。聞易老張元素以醫鳴,攜千金往從之,數年盡得其妙。而謂病因脾胃所生者良多,故主內虛則諸邪併入,著《脾胃論》補中益氣等方。為王道之本,而實為醫家之宗主。

白話文:

李杲,字明之,號東垣,從小就聰明敏銳,天性喜愛醫學。聽聞易老的弟子張元素以醫術聞名,便帶著千金前往拜師,數年後盡得其醫術精髓。他認為許多疾病都是因脾胃虛弱所引起的,因此主張體內虛弱則各種邪氣就會趁虛而入,他著有《脾胃論》等書,並提出補中益氣等方劑。他認為脾胃是人體健康的根本,而他實際上也是醫家所宗仰的祖師級人物。

12. 王好古

字進之,號海藏,古趙人,性明敏,通經史,好醫方。師李明之,所著《醫壘元戎》十二卷、《醫家大法》三卷、《仲景詳辨活人節要歌》、《湯液本草》、《此事難知》、《斑疹論》、《光明論》、《標本論》、《傷寒辨惑論》等書行世。

白話文:

王好古,字進之,別號海藏,是古代趙國人。他天性聰明敏銳,通曉經史,喜愛研究醫學方劑。他拜李明之為師,著有《醫壘元戎》十二卷、《醫家大法》三卷、《仲景詳辨活人節要歌》、《湯液本草》、《此事難知》、《斑疹論》、《光明論》、《標本論》、《傷寒辨惑論》等書,流傳於世。

13. 羅天益

字謙甫,真定人,東垣弟子,潛心苦學,真積力久,居束垣門下十餘年,盡得其妙。著有《衛生寶鑑》二十四卷行世。

白話文:

羅天益,字謙甫,是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他是名醫李東垣的學生。他潛心鑽研、勤奮苦學,日積月累,下了很深的功夫。他在李東垣門下學習了十多年,完全領悟了老師的醫學精髓。他著有《衛生寶鑑》這部醫學著作,共有二十四卷,流傳於世。

14. 吳恕

號蒙齋,圖述《傷寒指掌》。

白話文:

他,號稱蒙齋,著有《傷寒指掌》這本書。

15. 李慶嗣

洛陽人,少舉進士,不第,遂業醫學。洞徹玄機,活人甚多,所著《傷寒類證》、《訂活人書》及《針經》。

白話文:

李慶嗣是洛陽人,年輕時參加進士考試,但沒有考上,於是轉而學習醫學。他精通醫理,治好了很多人,他所著作的醫書有《傷寒類證》、《訂活人書》和《針經》。

16. 範益

燕京人,醫甚精,尤神於脈。年七十時,有老嫗居西山,請診其女,益以倦騎乘為辭。嫗出,頃之攜二少女至,益診而詰之曰:此非人脈,乃妖質耳。嫗跪告曰:妾本狐類,久住世間,得日月之精氣。故能變幻人形。二女偶患疾苦,知君仁厚,存活為心,故敢求藥。君既洞察,詎敢欺乎?益遂與藥,隨扣其所以往來禁城,如入無人之境,何也?嫗曰:此時真主已在濠梁京城,諸神俱已往彼,是故得以出入也。逾年,太祖果克燕京,元帝北遁。

若益者真神醫也。

白話文:

範益是燕京人,醫術非常精湛,尤其擅長把脈。他七十歲的時候,有個老婦人住在西山,請他去診治她的女兒。範益以騎馬趕路太累為理由推辭。老婦人離開後,不久又帶了兩個年輕女子來。範益為她們診脈後,質問說:「這不是人的脈象,而是妖怪的體質!」老婦人跪下稟告說:「我本來是狐狸精,在世間住很久了,吸取了日月精華,所以能夠變幻人形。兩個女兒偶然生病,知道您仁慈厚道,以救人活命為念,所以才敢來求藥。您既然已經看穿了,我哪敢欺騙您呢?」範益於是給了她們藥,並順便問她們,為何能像進入無人之境般自由進出京城禁地?老婦人說:「現在真正的天子已經在濠梁的京城,各路神明都已經前往那裡了,所以我們才能自由出入。」過了一年,太祖果然攻克燕京,元朝皇帝向北逃走了。

像範益這樣的人,真是神醫啊!

17. 潘璟

不知何郡人,善醫,診視有異見。一婦懷孕二歲,一婦孕十四月,俱不產。璟診視曰:非孕也,疾也。作劑飲之。孕二歲者,下肉塊百餘,孕十四月者,下大蛇。二婦俱得活。

白話文:

潘璟,不知道是哪裡人,但醫術高明,診斷時常有獨到見解。曾經有兩個婦人,一個懷孕兩年,另一個懷孕十四個月,都無法生產。潘璟診斷後說:「她們不是懷孕,是生病了。」便開藥給她們服用。懷孕兩年的婦人,喝藥後排出一百多塊肉塊;懷孕十四個月的婦人,喝藥後排出一條大蛇。兩個婦人都因此活了下來。

18. 紀天錫

字齊卿,泰安人,業醫,有活人之妙,注《難經》五卷。泰定上其書,授醫學博士。

白話文:

紀天錫,字齊卿,是泰安人,以行醫為業,醫術非常高明,有起死回生的神妙之處。他還註解了《難經》這部醫學典籍,共五卷。泰定年間,朝廷將他的著作上呈,並授予他醫學博士的官職。

19. 王珪

字均章,號中陽老人,吳郡人。志行高潔,見道真明,尤邃於醫學。屏世慮,隱居吳之虞山,人稱隱君。所著方書,超出群表,自幼及壯至老,調攝有序,論證有旨。至於諸痰諸飲挾火為患,悉究精詳,制有滾痰丸,最神效,名《泰定養生主論》。

白話文:

王珪,字均章,別號中陽老人,是吳郡人。他志向高尚,品行清白,對人生真理有深刻的見解,尤其精通醫學。他摒棄世俗的煩惱,隱居在吳地的虞山,人們都稱他為隱士。他所寫的醫書,內容超群出眾,從年幼到壯年再到老年,都注重養生調理,理論明確。特別是針對各種痰飲夾雜火邪所引起的疾病,研究得非常深入詳盡,並製作了療效極佳的滾痰丸,他的著作名為《泰定養生主論》。

20. 許國禎

字進之,為元祖翰海留守,掌醫藥,醫邁常人,藥有奇效。世祖足疾,進藥,味苦不飲,禎曰: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世祖然之,遂飲藥而愈。

白話文:

許國禎,字進之,擔任元朝皇帝的翰海留守,負責管理醫藥事務。他的醫術高明,超越一般人,所用的藥也具有神奇的療效。元世祖的腳生病了,許國禎進獻藥物,但世祖覺得藥味太苦而不肯喝。許國禎便說:「良藥雖然味道苦,但對治病有幫助;忠誠的勸告雖然聽起來不順耳,但對行為有益。」元世祖認為他說的有道理,就喝下藥,病也因此痊癒了。

21. 羅知悌

字子敬,世稱太無先生,精於醫術,得金劉完素之傳,旁通張從正、李杲二家之書,有異見。惟好靜僻,厭與人接,惟丹溪為得意弟子,遂儘教以其所學云。

白話文:

羅知悌,字子敬,世人尊稱他為太無先生。他精通醫術,學到金代名醫劉完素的醫學傳承,並且廣泛研究過張從正、李杲兩位醫家的著作,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喜歡安靜清幽,不喜歡與人交往,只有朱丹溪是他最滿意的弟子,所以將自己所學的全部都教給了他。

22. 朱震亨

字彥修,號丹溪,浙之義烏人。自幼好學,日記千言。業舉子,講道八華山,拜許文懿公。一日公謂以己疾久之,非精於醫者,弗能起,子多敏穎,其遊藝於醫而濟人乎?於是丹溪復致力於醫方。既而悟曰:執古方以療今病,其勢難全,必也參之以《素》、《難》,活潑權衡,乃能濟世。遂出遊求師,渡浙走吳,歷南徐建業,皆無所遇。

及還武林,聞太無先生,往拜之,數謁弗得接,求見愈篤,先生始接之。以劉張李三家之書為之敷揚其旨,彥修受教而醫益神,名益著,四方求療者,輻輳於道。按證施方,錄為醫案可考,又著《格致餘論》發其秘云。

白話文:

朱震亨,字彥修,號丹溪,是浙江義烏人。他從小就喜歡學習,每天能寫下千言的日記。他曾以科舉為目標,在八華山講學,並拜許文懿公為師。有一天,許文懿公對他說,自己久病纏身,若非精通醫術之人,恐怕難以痊癒,你天資聰穎,不如學習醫術來救助世人吧?因此,朱丹溪便開始專心研究醫學。後來他領悟到,單純照搬古方來治療現代疾病,恐怕難以奏效,必須要參照《黃帝內經》、《難經》等經典,靈活變通、權衡利弊,才能真正達到濟世救人的目的。於是,他開始出外遊歷求師,渡過浙江,前往吳地,又經過南徐、建業等地,卻都沒有遇到可以學習的對象。

回到杭州後,他聽聞太無先生的名聲,便前去拜訪,多次求見都未能如願,但他求見的心意更加堅定,太無先生才終於接見了他。太無先生為他詳細闡述了劉完素、張元素、李杲三家醫學著作的精髓,朱丹溪接受教誨後,醫術更加精湛,名聲也越來越響亮,四面八方前來求醫的人絡繹不絕。他根據病人的症狀開立藥方,並將案例記錄下來以供參考,又寫了《格致餘論》一書,闡發醫學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