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二十五 (1)
卷之二十五 (1)
1. 瘟疫敘論
經曰:冬傷於寒,春必病溫。瘟疫當推運氣所發。
巢氏《病源》云:春氣溫和,夏氣暑熱,秋氣清涼,冬氣冰寒,此四時正氣之敘也。冬時嚴寒,萬物深藏,君子固密,則不傷於寒。觸冒之而即病者,為傷寒;不即病者,為寒毒藏於肌膚中,至春變為瘟病,至夏為熱病。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必有瘟病者,皆由冬時觸冒之所致也。
凡病傷寒而成瘟者,先夏至日為病瘟,後夏至日為病暑,其冬復有非節之暖,是為冬瘟。冬瘟為病,非其時而有其氣者。冬氣嚴寒,君子當閉密,而反發泄於外者,為冬不藏精,春必病瘟。
丹溪云:眾人病一般,此天行時疫。
白話文:
古書記載,冬天受寒,春天就容易得溫病。瘟疫的發生,主要源於氣候變化。
春天溫暖和煦,夏天炎熱,秋天涼爽,冬天寒冷,這是四季正常的氣候狀態。冬天寒冷,萬物休眠,人也應該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如果冬天受寒,立刻生病就是傷寒;如果不立刻生病,寒毒會藏在體內,等到春天就可能變成瘟疫,夏天就可能變成熱病。所以,辛苦勞碌的人,到了春夏就容易得瘟疫,都是因為冬天受寒所致。
凡是因傷寒而引發瘟疫的人,在夏至之前得病的是瘟疫,夏至之後得病的是暑病。如果冬天出現反常的溫暖天氣,就會出現冬瘟。冬瘟是在不應該出現這種天氣的時候出現了,所以是反常的。冬天寒冷,應該注意保暖,如果反而不注意保暖,反而讓身體暴露在寒冷中,就會導致冬天沒有儲藏精氣,春天就容易得瘟疫。
醫家丹溪說:很多人得的病都是一樣的,這是流行性的瘟疫。
瘟病者,春時天道和暖,患壯熱、口渴而不惡寒者是也。
瘟疫病者,其病與時氣瘟熱等證相類,皆由歲之內節氣不和,寒暑乖候,或有暴風疾雨,霧露不散,則民多瘟疫病,無少長率皆相似,如有鬼厲之氣,故云瘟癘病。
黃瘟者,由邪氣鬱結不散,或失於汗解,或汗後不解,猶邪熱深鬱於胃中,小便不利,舉發為黃,遍身如橘枳,故曰黃病。
白話文:
瘟疫病發生在春天,天氣溫暖的時候,病人會出現發燒、口渴但不怕冷的症狀。
瘟疫病的症狀和當時的瘟熱氣候相似,都是因為一年中氣候變化異常,寒暑失調,或者出現暴風雨、霧氣不散導致的。這種疾病會蔓延到各個年齡層,就像有鬼怪一樣,所以稱為瘟疫病。
黃瘟病是因為邪氣鬱結不散,可能是沒有及時出汗解毒,或者出汗後沒有繼續解毒,導致熱邪深藏在胃中,小便不暢,最終導致全身泛黃,像橘子一樣,所以叫做黃疸病。
2. 瘟疫傳經與傷寒證同
一日太陽受病,邪在皮膚,故頭項強腰脊強;二日陽明受病,邪在肌肉,故身熱鼻乾不得眠;三日少陽受病,故胸脅痛而耳聾;四日太陰受病,故咽乾腹滿;五日少陰受病,故口熱舌乾而引飲;六日厥陰受病,故煩滿而陰陷;七日六經傳變,法當愈。其不愈者,邪氣未除而欲再傳經,重受病也。
白話文:
如果太陽經生病,邪氣停留在皮膚,就會導致頭頸僵硬、腰脊痠痛。如果陽明經生病,邪氣停留在肌肉,就會導致全身發熱、鼻子乾燥、失眠。如果少陽經生病,就會導致胸脅疼痛、耳朵聽不見。如果太陰經生病,就會導致咽喉乾燥、腹部脹滿。如果少陰經生病,就會導致口渴舌乾、很想喝水。如果厥陰經生病,就會導致煩躁、腹部脹滿、虛弱無力。
七天之後,六條經脈的病氣應該會轉移,病情會好轉。如果沒有好轉,表示邪氣還沒有消除,想要再次傳染到其他經脈,再次生病。
3. 病瘟勞役者難治
巢氏云:凡瘟毒病新瘥,脾胃尚虛,穀氣未復,若作勞妄動傷力,並食豬、羊、雞、犬、魚膾、炙爆、肥膩、生果、麵食,硬澀難消之物,停積腸胃,膈悶腹脹便秘,或大吐大下,重複發熱病作,不可救也。
白話文:
巢氏說:凡是瘟疫疾病剛好轉,脾胃還很虛弱,消化功能尚未恢復,如果過度勞累和胡亂運動損耗身體力量,並且食用豬肉、羊肉、雞肉、狗肉、魚肉、烤肉、油炸食品、高脂肪食物、水果、麪食等不易消化的食物,這些食物在腸胃裡堆積不散,導致胸悶腹脅痛、排便困難,或者出現嚴重嘔吐和拉肚子的情況,反覆引發新的病症,就無法救治了。
4. 溫病陰陽交者不治
評熱論篇帝曰:有病溫者,汗出輒復熱,而脈躁疾,不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為何?岐伯對曰:病名陰陽交,交者死,不治。(此陰陽交錯而血氣不循,亂經妄走,而熱所以不息也,故死。)
白話文:
皇帝問道:“有人得了瘟疫,發汗後又會再次發燒,而且脈搏急促,不出汗時就不疲倦,胡說八道吃不下東西,這叫做什麼病症?” 岐伯回答道:“這個病症名叫陰陽交,交就是死亡的意思,無法治療。”(這是因為陰陽混雜、血液和氣息紊亂,導致經絡失調,使得高燒不斷,因此病人必死無疑。)
5. 瘟病陰陽易者不治
陰陽易病者,是男子婦人瘟病新瘥,未平復而相交合,因而病復者,名為陰陽易也。男子病新瘥未平復,而婦人與之交接得病者,名陽易;婦人病新瘥未平復,男子與之交接得病者,名陰易。若二男二女並不相易,所以呼為易者,陰陽相感動,其毒度著與人,如換易也。其證身熱頭重,四肢拘急,小腹㽲痛者,即死。其病勢緩者,違歲月亦死。
白話文:
當男女都得了瘟疫剛好轉,還沒有完全恢復健康就發生性關係,因此病情又惡化的人,叫做「陰陽易」。如果男人已經好了但還沒完全康復,女人和他做愛後生病了,這叫作「陽易」;如果是女人已經好了但還沒完全康復,男人和她做愛後生病了,這叫作「陰易」。兩個男人或兩個女人之間都不會有這種情況。「易」這個詞的意思是指陰陽互相影響、感染對方,就像互換了一樣。症狀包括身體發燒、頭部沈重、四肢僵硬不靈活、腹部疼痛等,這些都是致命的症狀。即使病症較輕,延誤幾個月也會死亡。
6. 脈候
太陽脈大,陽明脈弦長,少陽脈弦數,太陰脈弦細,少陰脈沉,厥陰脈微緩。脈陽濡弱陰弦緊,更遇溫氣,變為瘟疫。病瘟而脈洪大者,可治。脈洪而數者,危。兩寸浮大按之無力者,宜補。兼表大熱而脈沉澀細小,足冷者,不治。瘟病四五日,體熱腹滿而吐,脈來細而強,十二日死。
瘟病二三日,頭痛腹滿,飲食如故,脈直而疾,八日死。瘟病八九日,頭身不痛,目不赤,色不變而反利,脈不牒牒按之不鼓手,時大,心下堅,十七日死。瘟病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厥逆,汗自出,脈堅強急者生,虛軟者死。瘟病下利,腹中痛甚者死。
白話文:
太陽脈搏力道強大,陽明脈搏有力且長,少陽脈搏跳動頻繁,太陰脈搏細弱,少陰脈搏沉隱,厥陰脈搏微弱且緩慢。脈象表面濕潤虛弱,而陰脈緊縮,若遇上溫熱之氣,容易轉變成瘟疫。患瘟疫而脈搏洪大者,可以治療。脈搏洪大且跳動頻繁者,情況危急。兩寸脈搏浮大,按之無力者,應當補益。同時伴隨表證熱盛,而脈搏沉澀細小,足部冰冷者,則無法治療。瘟疫發病四五天,身體發熱腹脹而嘔吐,脈搏細微而有力,十二天內就會死亡。
瘟疫發病二三天,頭痛腹脹,飲食如常,脈搏直而急促,八天內就會死亡。瘟疫發病八九天,頭身無痛,眼睛不紅,面色無變化反而腹瀉,脈搏不跳動,按之無彈性,時而有力,心下堅硬,十七天內就會死亡。瘟疫患者汗液無法排出,或排出不到腳部者,都會死亡。出現厥逆症狀,汗液自行排出,脈搏強健急促者可以存活,脈搏虛弱軟弱者則會死亡。瘟疫患者腹瀉,腹部疼痛劇烈者也會死亡。
7. 瘟病發汗與傷寒不同
瘟因春時溫氣而發,初非傷寒於表也。此因鬱熱自內而發於外,故宜辛平之劑以發散之,況時令已暖,更不可用麻黃,所以與傷寒發表不同也。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藥是說:「瘟疫是由春天溫暖的天氣引起的,最初並不是因為感冒了才引發的。這是因為身體內部有悶熱的情況,然後從內部向外發展所導致的症狀,因此需要用一些性質溫和、具有通風效果的草本植物來幫助排汗,而且由於當時已經進入春季,更加不能使用像麻黃這樣強烈刺激性的草本植物,所以在治療上跟一般的感冒有所區別。」
8. 瘟病用三因治法權輕重用方最效
凡瘟病,發於三陽者多,而三陰者少。脈浮,頭痛發熱者,太陽也,宜人參羌活散加葛根、蔥白、生薑、紫蘇汗之。自汗身痛者,九味羌活湯。脈尺寸俱長,鼻乾不眠而躁者,陽明也,宜葛根解肌湯、十味參飲汗之。脈尺寸俱弦數,胸脅痛而耳聾,少陽也,小柴胡湯主之。
白話文:
凡是瘟病,大多發作於三陽經,而發作於三陰經的較少。
如果脈象浮,頭痛發熱,屬於太陽經病證,宜用人參羌活散,再加入葛根、蔥白、生薑,用紫蘇引汗。若出現自汗、身痛,則可服用九味羌活湯。
如果脈象寸關尺都長,鼻乾口渴、不眠躁動,屬於陽明經病證,宜用葛根解肌湯,配合十味參飲引汗。
如果脈象寸關尺都弦數,胸脅疼痛且耳聾,屬於少陽經病證,以小柴胡湯為主治。
9. 大頭瘟候
大頭瘟為天行邪氣客於太陽、陽明、少陽之經,頭目俱腫而為病也。太陽病發於頭上,並腦後下項,及目後赤腫者是也,治宜荊防敗毒散,羌活、藁本行經。陽明病發於鼻額,並二目不開,及面部者是也。或熱氣喘、口乾、舌燥、咽喉腫痛不利,脈數大者,普濟消毒飲。若內實熱者,防風通聖散間服之。
少陽病發於耳之上下前後,並頭角紅腫者是也。若肌熱日晡潮熱,或寒熱往來,口苦咽乾目痛,胸脅滿悶,小柴胡湯加消毒之藥。
白話文:
大頭瘟是由於天上的邪氣侵入太陽、陽明、少陽經脈,導致頭部和眼睛都腫起來而引起的疾病。
太陽經的病症,會表現為頭頂、後腦勺以及眼睛後方發紅腫脹。這種情況適合使用荊防敗毒散,配合羌活、藁本來疏通經絡。
陽明經的病症,會表現為鼻子、額頭腫脹,眼睛睜不開,臉部也腫起來。還可能伴隨著發熱、呼吸急促、口乾舌燥、咽喉腫痛,脈搏快速有力。這種情況適合使用普濟消毒飲。如果內熱比較嚴重,可以間隔服用防風通聖散。
少陽經的病症,會表現為耳朵前後上下腫脹,頭頂和額頭也發紅腫起來。如果身體發熱,尤其是在下午的時候感覺更熱,或者出現寒熱交替、口苦咽乾、眼睛疼痛、胸脅部脹悶,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並加入一些消毒的藥物。
三陽經俱受邪,併發於頭面耳鼻者,以普濟消毒飲或通聖散、消毒散,外用清涼救苦散敷之。
治大頭瘟不宜速,攻則邪氣不伏,反攻於內而傷人也。且頭空虛之分,既著空虛,則無所不至也。所以治法當先緩而後急,則邪伏也。緩治以清熱消毒,虛者兼益元氣,胃虛食少者兼助胃氣,內實熱盛者大便秘結,以酒浸大黃下之,乃宣熱而泄其毒也。此為先緩後急之法。若先從鼻腫,次腫於目,又次腫於耳至頭上,絡腦後結塊,則止不散,必出膿而後愈。
白話文: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三阳经受邪气侵袭引发的头面耳鼻部位的疾病,以及大头瘟疫的治疗方法。
首先,文中指出三阳经受邪气侵袭,症状会表现在头面耳鼻部位,建议使用普济消毒饮、通聖散、消毒散等方剂内服,并用清涼救苦散外敷患处。
其次,文中强调治疗大头瘟疫不可操之过急,要先缓和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助治疗,例如补益元气、助胃气、泻下等。
最后,文中还描述了大头瘟疫的典型病程,即从鼻部开始肿起,逐渐蔓延至眼睛、耳朵、头顶,并最终在脑后形成结块。若不及时治疗,则必须化脓后才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