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二十四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四 (7)

1. 藥方

加味二陳湯,治腹中窄狹如縛。(方見痰門)

六郁湯,加合證之藥最效。(方見郁門。)

2. 悲屬肺

經曰:在藏為肺,在志為悲。又云:精氣並於肺則悲,是也。

運氣悲皆屬寒水攻心。經曰:火不及曰伏明。伏明之紀,其病昏惑悲忘,從水化也。又云:太陽司天,寒氣下臨,心氣上從,善悲數欠。又云:太陽司天,寒淫所勝,善悲時眩僕。又云:太陽之復,甚則入心。善恐善悲,治以諸熱是也。

《原病式》云:悲屬金,肺之志也。金本燥,能令燥者火也。心火主於熱,善痛。故悲痛苦惱者,心神煩熱,肺金燥亂,而非清淨也。所以悲哭而五液俱出者,火熱亢極而反兼水化制之故也。

3. 藥方

甘麥大棗湯,治臟躁善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申。

甘草(三兩),小麥(一升),大棗(十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亦補脾氣。

《本事方》治一婦人,數次無故悲泣不止。或謂之有祟,祈禳請禱備至,終不效。予記《金匱》有案云:婦人臟躁,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數欠申者,甘麥湯治之,盡劑而愈。

4. 針灸法

心腧(穴在背。經云:邪在心則病心痛善悲時眩僕,視有餘不足而調其腧也,灸七壯,勿飲涼冷。)

厥陰經穴(經云:厥陰根於大墩,結於玉英,終於膻中。厥陰為闔,折則氣絕而善悲。取之厥陰,視有餘不足。)

妊娠四五個月,臟躁善悲傷,每晝日慘慼淚下,數欠申,象如神靈,禱與醫皆無效,用仲景甘麥大棗湯,一投而愈。

5. 善太息

(即長舒氣而有聲也。漢賈誼謂太息者是也,俗謂之嘆息。)

6. 病機

《內經》帝曰:人之太息者何氣使然?岐伯曰:憂思則心系急,心系急則氣道約,約則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補手少陰、心主,足少陽留之也。

又曰:膽病者善太息,口苦嘔宿汁,視足少陽脈之陷下者灸之。又云:膽足少陽之脈,是病則口苦善太息,視盛虛熱寒陷下取之。

運氣善太息皆屬燥邪傷膽。經云:陽明在泉,燥淫所勝,病善太息。又云:陽明之復善太息,嘔苦。又云少陰司天,地乃燥,淒滄數至,脅痛太息是也。

7. 針灸法

《內經》云:善太息,取心膽二經灸刺之。

《甲乙經》云:色蒼蒼然太息,如將死狀,振寒溲白,大便難,中封主之。

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商丘主之。

凡好太息,不嗜多食,寒熱汗出,病至則善嘔,嘔已乃衰,取公孫及井腧。實則腸中切痛厥,頭面腫起,煩心狂飲,多不嗜臥;虛則䐜脹,腹中氣滿,熱痛不食霍亂,公孫主之。

(本集)補心通氣散,治憂思鬱結長太息。

人參石菖蒲橘紅,米曲,當歸,姜梔子茯苓(各一錢),甘草(五分),香附(八分),

水盞半,姜三片,煎七分服。

(和劑)溫膽湯,治驚想得之而太息者。(方見驚悸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