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六 (1)
卷之十六 (1)
1. 治法
驚風痰熱四證用藥法
小兒有熱,熱盛生痰,痰盛生驚,驚盛生風,風盛生搐,搐盛則牙關急,急甚反張上竄。痰涎壅,牙關緊。風熱極閉經絡,即作搐搦涎壅。胃口悶亂,不醒,才入中脘。手足拳攣,是諸關竅不通,百脈凝滯。有退熱而愈者,有治痰而愈者,有治驚而愈者,有通關而愈者,皆是依證用藥,不可不究竟其所以受病。
凡病在熱,不可妄治痰;病在驚,不可妄治風;病在痰,不可妄治驚;病在風,不可妄治搐。治法病在驚,驚由痰熱得者,只可退熱化痰,其驚自止。病在風,風由驚作,只可利驚化痰,其風自散。病在痰,涎急,須退熱化痰。若還有搐,須用截風散驚。此為活潑之治也。
治驚當分三因
錢氏曰:小兒驚搐,因傷風后得之,口中氣出熱,呵欠煩悶,手足動搖,當發散,大青膏主之。小兒本怯,多此病也。因傷食後得之,身體溫,多睡或吐,不思乳食而發搐,當先定搐,搐退,白餅子下之,後與安神丸主之。惟瘡疹能發搐,風火相爭故也。治當瀉心肝補母也。
《類萃》治小兒因傷風而得驚搐者,同大人傷風寒之類,當辨有汗無汗,陰陽二證,用大青膏、仲景小續命之類開發則愈。傷食發搐,謂不因他證,忽然而搐,此因飲食過度,致損脾胃,故見多睡,或吐,不思乳食,脾胃既虛,引肝風,則發搐。當先定其搐,加羌活、防風煎下瀉青丸,後用白餅子下其食,漸漸用調中丸,異功散養其氣。
或因斑疹而得搐者,蓋疹為脾虛所生,脾虛而肝旺乘之,木來勝土,熱氣相擊,動於心神,心喜為熱,神氣不安故也。斑為心所生,心主熱,熱則生風,風屬於肝,二臟相搏,故發搐也。宜瀉肝補其母,導赤散、地黃丸主之。
丹溪治驚風大法
小兒驚風有二,急驚屬痰熱,宜涼瀉。一云用降火下痰丸,養血藥作湯下之。慢驚屬脾虛所主,多死,宜用溫補,一云當義脾。世以一藥通治二驚,此甚妄也。急驚風,熱口瘡,手心伏熱,痰嗽痰喘,並用湧法,重則用瓜蒂散,輕則用赤小豆、苦參末,須用酸虀汁調服之。候小定用通聖散,蜜丸服之,間以桑樹上桑牛陰乾為末調服,以平其風。
又以北薄荷葉、寒水石各一兩,青黛、白殭蠶、辰砂各一錢,全蠍二枚,豬牙皂角、槐角各五分為末,燈心湯和乳汁灌之。角弓反張,目直視,因驚而致,宜南星、半夏入薑汁、竹瀝灌之,更灸印堂。頻吐瀉者,將成慢驚,用錢氏白朮散加山藥、扁豆、炒肉豆蔻、麵包煨,各一錢,入姜一片煎服。若慢驚已作,加細辛、天麻各一錢,全蠍三個去梢,白附子八分麵煨。
驚而瀉,用參、苓、芍藥酒炒白朮,姜煎。夏月加薑黃連、生甘草服之。
驚風候各有所屬
白話文:
小兒發熱,熱盛就會產生痰,痰多就會導致驚嚇,驚嚇嚴重就會生風,風盛就會抽搐,抽搐嚴重就會牙關緊閉,更甚者會身體反弓、向上竄動。痰液壅塞,牙關緊閉。風熱之邪極度閉塞經絡,就會引起抽搐、口涎壅塞。胃口悶亂,意識不清醒,這時病邪才進入中焦(中脘穴附近)。手足彎曲痙攣,這是因為諸多關竅不通,全身經脈凝滯。有的退熱就痊癒了,有的治療痰就痊癒了,有的治療驚嚇就痊癒了,有的疏通關竅就痊癒了,這些都是根據病症用藥,必須要仔細探究病因。
凡是病因在熱的,不可隨意治療痰;病因在驚嚇的,不可隨意治療風;病因在痰的,不可隨意治療驚嚇;病因在風的,不可隨意治療抽搐。治療方法是:病因在驚嚇,驚嚇是由於痰熱引起的,只需要退熱化痰,驚嚇自然會停止。病因在風,風是由於驚嚇引起的,只需要平定驚嚇、化解痰液,風自然會消散。病因在痰,痰涎壅盛,必須退熱化痰。如果還有抽搐,必須用藥物來截斷風邪、平息驚嚇。這才是靈活應變的治療方法。
治療驚嚇應區分三種病因
錢乙說:小兒驚搐,如果是因傷風後引起的,口中呼出的氣是熱的,打哈欠、煩躁不安,手足搖動,應該用發散的方法治療,用大青膏主治。小兒本來體質就弱,多會得這種病。如果是因傷食後引起的,身體溫熱,嗜睡或嘔吐,不思飲食,而發生抽搐,應該先平息抽搐,抽搐停止後,用白餅子導滯,再用安神丸主治。只有出疹子能引起抽搐,這是風火相爭導致的。治療時應該瀉心肝之火,補益脾土。
《類萃》說:治療小兒因傷風而引起的驚搐,和大人傷風寒的症狀類似,應辨別有無汗,分陰陽二證,用大青膏、仲景小續命湯之類的藥物來開發疏通,就會痊癒。傷食引起的抽搐,是指不是因為其他病症,突然發生抽搐,這是因為飲食過度,導致損傷脾胃,所以會出現嗜睡、嘔吐、不思飲食等症狀。脾胃虛弱,就會引動肝風,從而發生抽搐。應該先平定抽搐,用羌活、防風煎水服下瀉青丸,然後用白餅子來導滯食物,再逐漸用調中丸、異功散來調養脾胃之氣。
如果是由於斑疹而引起的抽搐,這是因為疹子是由於脾虛而生的,脾虛就會導致肝火旺盛,木克土,熱邪相搏,擾動心神。心喜歡溫熱,神氣不安就會引起抽搐。斑疹是由心所生,心主熱,熱就會生風,風屬於肝,心肝兩臟相搏,所以會發生抽搐。應該瀉肝火,補益脾土,用導赤散、地黃丸來主治。
朱丹溪治療驚風的主要方法
小兒驚風有兩種:急驚風屬於痰熱,應該用清涼瀉火的方法治療。可以選用降火下痰丸,或者用養血的藥物作湯來服用。慢驚風屬於脾虛所主,多數會死亡,應該用溫補的方法治療,也可以說要健脾。現在的人用一種藥來治療兩種驚風,這是很荒謬的。急驚風,會有口瘡,手心發熱,痰咳痰喘,都應該用涌吐法治療。嚴重的用瓜蒂散,輕微的用赤小豆、苦參末,用酸虀汁調服。病情稍穩後,用通聖散,做成蜜丸服用,間或用桑樹上的桑牛陰乾後研末調服,以平息風邪。
另外用北薄荷葉、寒水石各一兩,青黛、白殭蠶、辰砂各一錢,全蠍兩枚,豬牙皂角、槐角各五分研末,用燈心湯和乳汁灌服。如果出現身體反弓、眼睛直視的症狀,是由於驚嚇引起的,應該用南星、半夏加入薑汁、竹瀝灌服,還可以艾灸印堂穴。如果頻繁吐瀉,就會發展成慢驚風,用錢氏白朮散加入山藥、扁豆、炒肉豆蔻、麵包煨(各一錢),再加生薑一片煎服。如果已經發作慢驚風,加細辛、天麻(各一錢),全蠍三個(去尾),白附子八分(麵粉煨)。
驚嚇而腹瀉,用人參、茯苓、白芍藥、酒炒白朮,加生薑煎服。夏天可以加薑黃連、生甘草服用。
驚風的症狀各有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