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二 (1)

1. 藥方

木通湯,治小兒胎熱,諸熱腸腑閉澀,瘡毒丹斑,母子同服。

木通,萹豆(各五錢),大黃,赤茯苓,甘草(各三錢),瞿麥,滑石,山梔子,車前,黃芩(各一錢),

上水盞半,燈心十莖,薄荷五葉同煎。

釀乳法,乳母服之。

豬苓,澤瀉,赤茯苓,天花粉,茵陳,生甘草,生地黃,山梔(等分),

上咀每服六錢,水煎,食後乳母捏去宿乳,卻服此藥。

甘豆湯,治小兒胎熱。

甘草(一錢),黑豆(二錢),淡竹葉(十片)

上咀水一鍾,燈心七莖煎,不拘時服。

四聖散,治小兒胎受熱毒,生下兩目不開。

燈心,黃連,秦皮,木賊

上水一鍾,棗子一枚煎,澄清去渣,無時洗,兩目自開,後服地黃膏。

地黃膏,治胎熱。

山梔子,綠豆粉(各兩半),粉草(六錢),

上為末,用生地黃搗杵兩半,和好蜜一兩半,以薄瓦器盛,在銅銚內煮成膏如稀糊,候冷後分入前藥末,同在乳缽內再研勻,和丸芡實大,每以半丸麥門冬湯化服。

白話文:

木通湯,治療嬰幼兒胎熱,各種熱症導致腸胃阻塞不通,以及瘡毒、丹斑,母親和孩子都可以一起服用。

木通、扁豆(各五錢),大黃、赤茯苓、甘草(各三錢),瞿麥、滑石、山梔子、車前子、黃芩(各一錢)。

以上藥材加水一碗半,燈心草十根,薄荷葉五片一起煎煮。

釀乳法,讓哺乳的母親服用。

豬苓、澤瀉、赤茯苓、天花粉、茵陳、生甘草、生地黃、山梔子(等分)。

以上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六錢,加水煎煮,母親在飯後先擠出乳房中剩餘的乳汁,再服用此藥。

甘豆湯,治療嬰幼兒胎熱。

甘草(一錢),黑豆(二錢),淡竹葉(十片)。

以上藥材磨成粗末,加水一碗,燈心草七根一起煎煮,不論何時都可以服用。

四聖散,治療嬰幼兒因胎內受熱毒,出生後雙眼無法睜開。

燈心草、黃連、秦皮、木賊。

以上藥材加水一碗,紅棗一顆一起煎煮,澄清濾去藥渣,不論何時都可以用來清洗眼睛,眼睛自然會睜開,之後再服用生地黃膏。

地黃膏,治療胎熱。

山梔子、綠豆粉(各二錢半),甘草(六錢)。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搗碎的生地黃二錢半,和蜂蜜一兩半攪拌均勻,放入薄瓦器皿中,再放入銅鍋內隔水加熱煮成稀糊狀的膏狀,放涼後與先前磨好的藥粉混合均勻,再在乳缽中研磨均勻,做成芡實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半丸,用麥門冬湯化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