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十八 (7)
卷之八十八 (7)
1. 論色脈
《素問》曰:神之變也,其華在面,視其五色,黃赤為熱,白為寒,青黑為痛。此所謂視而可兒者也。錢氏云:左頰為肺,額上為心,鼻上為脾,下頦為腎。赤者熱也。隨證施治之。
《全嬰方》云:左頰屬肝,東方之位,春見微青者平,深青者病,白色者絕。赤色主身熱拘急,肝熱生風。青黑色主驚悸腹痛。淺赤色主潮熱,夜間發,日中歇,唇紅焦燥,脈必緊數。右頰屬肺,西方之位。秋見微白者平,深白者病,赤色者絕。淺色主潮熱,或大便堅而氣粗壅急,青白色主咳嗽噁心。
青色主風入肺,時時咳嗽。青黑色主驚風,或肚痛盤腸內吊。額上屬心,南方之位,火性炎上,故居上。夏見微赤者平,深赤者病,黑色者絕。赤色主心經有風熱,心躁驚悸睡臥不安。青黑色主心中有邪,驚風腹痛,手足瘛瘲而啼叫。黃色主驚疳骨熱,口渴皮毛乾燥,夜多盜汗,頭髮焦黃。
鼻上屬脾,中央之位。色見微黃者平,深黃者病,青色者絕。赤色主身熱,不思乳食。深黃色主小便不通,鼻孔乾燥,氣粗鼻衄,夜間多哭。淡白色主瀉泄,食不化。青色主吐乳口乾,大小便不利。下頦屬腎,北方之位。冬見微黑者平,深黑者病,黃色者絕,赤色主膀胱與腎有熱,水道不利,小便癃閉。
小兒目赤心熱,導赤散主之。淡紅者心虛熱,生犀角散補之。青者肝熱,瀉青丸主之。淺淡者補之。黃者脾熱,瀉黃散主之。無精光者,腎虛,地黃丸主之。如面目浮腫,主久咳嗽,乃脾受疳積也。凡小兒唇白,主吐涎嘔逆吐血便血。唇紅渴飲煩燥,如久渴瀉唇紅者,是虛證也,不可用涼藥。
唇黃主脾受積後發腫。唇口紫及吐涎者,主蟲痛。不吐涎者,是積痛。唇口四畔黃如橘,主口臭,乃脾之積熱也。唇青主血虛脾寒,為冷所乘。蓋脾開竅於唇,木來剋土,知脾弱不能食也。
凡小兒舌乾舌白舌燥舌黃舌苔舌赤腫,皆主大便不通,或通利,必色焦黃,如舌裂,舌上芒刺,舌上出血,皆熱極陽毒也。舌上生瘡,心脾有熱,舌卷主驚,久患瀉利,舌黑必潤,不可認為熱。蓋久病上焦虛熱故也。久瀉利舌黑者必死。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精神狀態的變化會顯現在臉上,臉色的光澤反映了身體的狀況。觀察臉部的五種顏色,黃色和紅色代表有熱,白色代表有寒,青色和黑色代表有疼痛。這是單純觀察就可以知道的。錢氏認為:左邊臉頰對應肺,額頭對應心,鼻子對應脾,下巴對應腎。紅色表示有熱。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來治療。
《全嬰方》說:左邊臉頰對應肝,屬於東方,春天臉色微微呈現青色是正常的,如果青色很深就是生病了,呈現白色就是病危的徵兆。紅色表示身體發熱而且肌肉拘攣,這是肝熱引起的。青黑色表示驚嚇、心悸和腹痛。淺紅色表示潮熱,晚上發作,白天停止,嘴唇紅而乾燥,脈搏一定又快又緊。右邊臉頰對應肺,屬於西方。秋天臉色微微呈現白色是正常的,如果白色很深就是生病了,呈現紅色就是病危的徵兆。淺白色表示潮熱,或是大便乾燥、氣息急促。青白色表示咳嗽、噁心。
青色表示風邪進入肺部,會時常咳嗽。青黑色表示驚風,或腹痛、腸絞痛。額頭對應心,屬於南方,火性向上,所以心位於上方。夏天臉色微微呈現紅色是正常的,如果紅色很深就是生病了,呈現黑色就是病危的徵兆。紅色表示心經有風熱,會心煩、驚悸、睡不安穩。青黑色表示心中有邪氣,會導致驚風、腹痛、手腳抽搐,並啼哭。黃色表示驚嚇導致的疳積發熱,口渴、皮膚乾燥、晚上盜汗、頭髮焦黃。
鼻子對應脾,屬於中央。臉色微微呈現黃色是正常的,如果黃色很深就是生病了,呈現青色就是病危的徵兆。紅色表示身體發熱,沒有食慾。深黃色表示小便不通暢、鼻孔乾燥、呼吸急促、流鼻血、晚上經常哭鬧。淡白色表示腹瀉、消化不良。青色表示吐奶、口乾、大小便不順暢。下巴對應腎,屬於北方。冬天臉色微微呈現黑色是正常的,如果黑色很深就是生病了,呈現黃色就是病危的徵兆。紅色表示膀胱和腎有熱,水道不通暢,小便困難。
小兒眼睛發紅表示心有熱,可以用導赤散來治療。淡紅色表示心虛有熱,可以用生犀角散來補養。青色表示肝有熱,可以用瀉青丸來治療。淺淡的顏色要用補法來治療。黃色表示脾有熱,可以用瀉黃散來治療。如果眼睛沒有光澤,表示腎虛,可以用地黃丸來治療。如果臉和眼睛浮腫,表示長期咳嗽,這是脾臟受到疳積的影響。小兒嘴唇發白,表示會吐口水、噁心、嘔吐、吐血或便血。嘴唇發紅、口渴、煩躁,如果長期口渴、腹瀉且嘴唇發紅,這是虛證,不能用寒涼藥。
嘴唇發黃表示脾受積後發腫。嘴唇發紫並且吐口水,表示有蟲引起的疼痛。如果不吐口水,就是積食引起的疼痛。嘴唇四周呈現橘黃色,表示有口臭,是脾有積熱。嘴唇發青表示血虛、脾寒,是受寒引起的。因為脾的經脈與嘴唇相連,肝木會克制脾土,所以知道是脾虛不能進食。
小兒舌頭乾燥、發白、發燥、發黃、有舌苔、發紅腫脹,都表示大便不通暢。如果大便通暢,顏色一定會焦黃。如果舌頭出現裂紋、有芒刺、出血,表示熱邪極盛,屬於陽毒。舌頭長瘡,表示心脾有熱。舌頭蜷縮表示驚嚇,長期腹瀉,舌頭發黑,但一定是濕潤的,不能認為是熱證。這是因為久病導致上焦虛熱。如果長期腹瀉導致舌頭髮黑,表示病危。
2. 觀形氣
形者,面形也。氣者,神氣也。原夫小兒證候,不可取之一端,在表裡相應,內外消息。豈膠柱鼓瑟者所能觀其形而知其證哉!信斯言也。況小兒虛實,有非系乎肥瘦而系乎氣色者。何以言之?蓋有肥而氣怯,瘦而氣壯。氣怯則色必嫩,其為虛可知;氣壯則色必盛,其為實可知。
五臟之氣形於面部,則肝青心赤肺白腎黑脾黃,是其五色。肝旺於春,心旺於夏,肺旺於秋,腎旺於年,各七十二日,脾寄旺於四季後一十八日,是其本位。然有時乎不春不冬,而面變青黑者,非肝之與腎也。不秋不夏,而面變赤白者,非心之與肺也。蓋五臟之氣色,層見疊出,隨形流證,初無一定。
忽然青黑主乎痛,忽然赤者主乎熱,忽然白者主乎冷,忽然黃者主乎積。此氣之開闔,非系乎時,非拘乎位。又如心主額,肝主眼並左臉,脾主唇之上下,肺主右臉,腎主耳前頦外。其形或見於位,或露於他部,所謂不可取之一端,此其選也。且脾主唇之上下,為吐瀉,或患利日久。
然其色黑,則腎之乘脾,水反剋土,名為強勝,其臟或敗爾。肝主眼並左臉,其色青,本色也,主驚駭驚風,是為順證。若見白色,乃肺克肝,即為逆證。以此推考,變而通之,存乎其人。
嬰兒惟察其面部五色,以知病源。又看目睛有神無神。神者,目中精神光彩是也。隱顯橫衝,應位而見,以應五臟五色,青黑黃白赤是也。肝青心赤脾黃肺白腎黑,凡五臟主病,蘊其內,必有形色見於外。小兒有病,先觀本部形色,論其五行生剋吉凶,形色若有相應,然後聽聲切脈。
白話文:
觀察外在形體,指的是臉部的形狀。觀察內在氣息,指的是精神狀態。探究小兒的病症,不能只看單方面的表現,要觀察內在與外在是否相互呼應,體內與體外是否相互傳遞訊息。難道能像彈瑟一樣,死守固定的方法,只看表面形狀就判斷病症嗎?這種說法是可信的。何況小兒的虛實,並非單純取決於肥胖或消瘦,而是取決於氣色。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有肥胖但氣虛的,也有消瘦但氣壯的。氣虛則臉色必然嬌嫩,說明是虛證;氣壯則臉色必然飽滿,說明是實證。
五臟的氣色會顯現在臉部,肝對應青色,心對應紅色,肺對應白色,腎對應黑色,脾對應黃色,這是它們各自的顏色。肝在春天旺盛,心在夏天旺盛,肺在秋天旺盛,腎在冬天旺盛,各自旺盛的時間是七十二天,脾則寄居在四季的最後十八天,這是它們各自的本位。然而,有時不在春天或冬天,臉色卻變成青黑色,那不一定是肝或腎的問題。有時不在秋天或夏天,臉色卻變成紅白色,那不一定是心或肺的問題。五臟的氣色是層層疊疊、不斷變化的,隨著身體狀況流動,沒有固定的模式。
突然出現青黑色,表示疼痛;突然出現紅色,表示發熱;突然出現白色,表示寒冷;突然出現黃色,表示積滯。這些氣的開合變化,不受時間和部位的限制。此外,心對應額頭,肝對應眼睛和左臉頰,脾對應上下嘴唇,肺對應右臉頰,腎對應耳前下巴外側。這些氣色可能顯現在對應部位,也可能顯現在其他部位,所以說不能只看單方面的表現,這就是選擇觀察重點的方法。而且,脾對應上下嘴唇,主管嘔吐和腹瀉,或腹瀉持續很久。
如果嘴唇呈現黑色,則是腎氣過強,反過來壓制脾氣,稱為「強勝」,可能表示脾臟衰敗了。肝對應眼睛和左臉頰,呈現青色是正常的,表示驚嚇或驚風,這屬於順證。如果呈現白色,則是肺氣壓制肝氣,就屬於逆證。通過這些道理去推敲,變化應用,就要看個人的領悟了。
觀察嬰兒的臉部五色,就能了解疾病的根源。還要看眼睛是否有神。所謂「神」,是指眼睛中精神煥發的光彩。這些氣色會隱藏或顯現,縱橫交錯,在對應部位顯現,與五臟和五色相互呼應,青、黑、黃、白、赤就是五色的表現。肝對應青色,心對應紅色,脾對應黃色,肺對應白色,腎對應黑色,凡是五臟的疾病,在體內蘊藏,一定會在體表顯現出形色。小兒生病,先觀察病變部位的形色,根據五行生剋來判斷吉凶,如果形色與病情相符,然後再聽聲音、切脈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