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二十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三 (4)

1. 飲食所傷虛者不可峻用湯劑

凡醫者治飲食傷,不問虛實,遽用集香感應等丸大熱藥之類下之。大便下則物去,遺留食之熱性、藥之熱性,重傷元氣則七神不藏。經云熱傷寒,正此謂也。其人必無氣以動而熱困,四肢不舉,傳變諸病,不可勝數,使人真氣日以衰矣。

若傷生冷硬物,世醫或用大黃、牽牛寒藥投之,隨藥下而所傷之物去矣,遺留食之寒性、藥之寒性,重瀉其陽。陽去則皮膚筋肉血脈無所依倚,便為虛損之證。論言及此,令人寒心。

夫辛薄之藥味,無故不可亂服,非牽牛而已。至真要大論云:五味入口,各先逐其所喜攻。攻者,克伐瀉也。辛味下咽,先攻瀉肺之五氣。氣者,真氣元氣。其牽牛之辛辣猛烈,傷人尤甚。飲食所傷腸胃,當以苦瀉其腸胃可也。肺與元氣何罪之有?用牽牛之罪有五,此其一也。

白話文:

凡是醫生治療飲食所造成的傷害,不分虛實,就貿然使用集香感應等丸藥之類的大熱藥物。

雖然大便排出後,食物和藥物的熱性也隨之而去,但卻重傷了元氣,導致七神不藏於內。經書上說「熱傷寒」,正是指這種情況。患者必無氣力活動,熱邪困住,四肢無力,後續引發各種疾病,不勝枚舉,使人真氣日漸衰弱。

如果患者因食用生冷硬物而受傷,有些醫生就用大黃、牽牛等寒性藥物來治療。

藥物隨之排出後,雖然將受傷的食物也帶出,但卻遺留了食物和藥物的寒性,重傷了陽氣。陽氣衰敗,皮膚、肌肉、血脈便無依無靠,導致虛損的病症。這些論述,令人不寒而慄。

辛辣的藥物,沒有必要就不要亂服,不只是牽牛。

《至真要大論》中說:「五味入口,各先逐其所喜攻。」攻,指的是克制、伐除、瀉泄。辛味入喉,首先會攻瀉肺部的五氣。氣,指的是真氣和元氣。牽牛的辛辣猛烈,對人體的傷害尤為嚴重。飲食傷害腸胃,應該用苦味藥物瀉泄腸胃即可。肺臟和元氣何罪之有?使用牽牛有五個罪狀,這是其中之一。

況胃主血,所生病為所傷物者,有形之物也,皆是血病,瀉其氣,其罪二也。且飲食傷之於中焦,止合克化消導其食,重瀉上焦肺中已虛之氣,其罪三也。食傷腸胃,當塞因塞用,又曰寒因寒用,枳實、大黃苦寒之物以泄有形是也。反以辛辣牽牛散瀉真氣,大禁四也。殊不知《針經》有云:外來客邪風寒傷人五臟。

若誤瀉胃氣必死,誤補亦死。其死也無氣以動,故靜。若內傷脾胃,而反瀉五臟必死,誤補亦死。其死也陰氣有餘,故躁。今內傷腸胃,是謂六腑不足之病。反瀉上焦虛無肺氣。肺者,五臟之一數也。雖不即死,若更旬日之間,必暗損人壽數。謂如人壽應百歲,為牽牛之類朝傷暮損,其元氣消耗,不得終其天年。

故經云:安穀者昌,失谷者亡,此之謂也。

白話文:

胃負責掌管血液,胃病大多是因為吃壞東西引起的,這些有形的物質都會導致血氣受損,瀉掉胃氣等同於雪上加霜。再者,飲食不當會傷及脾胃,應該着重於消化吸收,而不是一味地瀉掉肺部的虛弱之氣,這樣更是錯誤。食傷腸胃,就應該對症下藥,就如同寒症需要用寒藥來治療一樣,枳實和大黃性寒,用來瀉掉食物積滯是有道理的。反之,使用辛辣的牽牛散來泻真氣,這是絕對不可取的。

要知道,《針經》中記載,外來的風寒之邪會傷及五臟。如果錯誤地瀉掉胃氣,必定會導致死亡;而過度進補同樣會導致死亡。因無氣可動,故而死狀安詳。如果脾胃受損,又錯誤地瀉掉五臟之氣,同樣會導致死亡;而過度進補同樣會導致死亡。因陰氣過盛,故而死狀躁動不安。現今腸胃受損,這是六腑不足的病症。錯誤地瀉掉上焦虛弱的肺氣,肺是五臟之一,雖然不至於立即死亡,但十天半月之後,必定會暗中損害壽命。就如同原本應該活到百歲的人,因為牽牛之類的藥物,朝夕損耗元氣,最終無法善終。

因此古人有言:「安穀者昌,失穀者亡」,正是此理。

2. 傷寒證有似外感

《病源》云:宿食不消,由臟氣虛弱,寒氣在於脾胃之間,故使穀不化也。宿谷未消,新谷又入,脾氣既弱,不能磨之,則經宿不消,令人腹脹氣喘,噫氣醋心,時復憎寒壯熱頭痛,如瘧之狀,又似外感傷寒。寸口脈浮大,按之澀,尺脈亦微而澀者,則宿食不消也。

白話文:

《病源》記載:食物積滞在胃中無法消化,是由於臟腑氣虛,寒氣停留在脾胃之間,導致穀物無法消化。舊的穀物尚未消化,新的穀物又繼續進食,脾氣本來就虛弱,無法磨化食物,久而久之就無法消化,使人腹脹氣喘,打嗝並伴隨胸口泛酸,時而畏寒發熱頭痛,症狀類似瘧疾,也像是受寒感冒。診脈時,寸口脈浮大,按之感覺粗澀,尺脈也微細而粗澀,這就是食物積滯無法消化的表現。

3. 傷酒病鬚髮汗利小水二者兼治

夫酒者大熱有毒,氣味俱陽,只宜發散,汗出則愈矣。此最妙法也。其次莫如利小便。二者乃上下分消其濕,何酒病之有?病者往往服酒癥丸大熱之藥下之,又有用牽牛、大黃下之者。是無形元氣受病,反下有形陰血,乖誤甚矣。酒性大熱,已傷元氣,而復重瀉之,況又損腎水。

真陰及有形陰血俱為不足。如此則陰血愈虧,真水愈弱。陽毒之熱大旺,反增其陰火,是謂元氣消亡,七神何依?折人長命,不然則虛損之病成矣。《金匱要略》云:酒疸下之,久久為黑疸,慎不可犯此戒。無越上下分消其濕,葛花解酲湯主之。

白話文:

酒性燥熱,帶有毒性,屬於陽性之物,只能透過發散的方法,讓汗水排出,才能治癒。這是最有效的療法。其次是利尿。這兩種方法分別從上往下,消解身體的濕氣,何來酒病呢?

有些人患上酒病,卻服用像酒癥丸這種大熱的藥物瀉下,甚至使用牽牛、大黃等藥物瀉下。這等於是有形無形的元氣都受傷,卻反過來瀉掉有形的陰血,是極大的錯誤。

酒性燥熱,已經傷了元氣,再用瀉藥重瀉,更會損傷腎水,導致真陰和有形的陰血都不足。這樣一來,陰血越來越虧損,真水越來越虛弱,陽毒的熱氣越來越旺盛,反倒會加重陰火,導致元氣消亡,精神不濟,折損壽命,不然就會導致虛損的疾病。

《金匱要略》中記載:「酒疸用瀉藥治療,久了就會變成黑疸,一定要謹慎,不可犯此錯誤。」切勿越過上下分消濕氣的方法,應該服用葛花解酲湯來治療。

4. 傷食證惟身不痛

丹溪曰:傷食必惡食,氣口脈必緊盛,胸膈必痞塞,亦有頭痛發熱者,但身不痛耳。

白話文:

丹溪說:如果是因為吃太多而受損的食物,必定會感到噁心和不想進食,手腕上的脈搏也一定會變得強勁且旺盛,胸部和喉嚨也會感覺到堵塞。也有時會出現頭痛和發燒的情況,但是身體不會感到疼痛。

5. 治飲食所傷當各求其類

凡飲食停滯不化而發熱者,氣口脈(即右寸也)必緊盛,或右關短而滑也。痞惡食,或噫氣作酸,或惡聞食氣,或欲吐不吐,或噁心,或短氣痞塞,或胃口作疼,或下按之則痛,此皆食停之候。如停食而又感寒者,則兩寸俱大也。外證頭痛身熱拘急,中脘痞悶,或嘔吐,或痛者,宜藿香正氣散,或人參養胃湯加香附、砂仁之類。

若因食肉傷,加山楂;米麵傷,加神麯麥芽;生冷肉食果子之類傷,加草果、砂仁、青皮、枳實,酒食傷,加葛根、紫蘇、砂仁、烏梅、枳實。若憎寒壯熱者用此二方。若以發熱無汗,必須先解其外,以十味芎蘇散汗之;身體疼痛發熱者,噁心加葛根、蔥白、生薑以汗之,然後消其食也。

白話文:

如果吃東西積在胃裡消化不了而發燒,脈象一定緊而有力,或者右手寸關脈短而滑。會有食積的症狀,像是胃脹、不想吃東西、打嗝帶酸味、聞到食物的味道就反胃、想吐卻吐不出來、噁心、呼吸短促胸悶、胃痛、按壓腹部會痛,這些都是食物停滯的表現。如果停滯的食物又遇寒涼,脈象就會左右寸脈都很大。外在症狀像是頭痛、發燒、身體僵硬、上腹部脹悶、嘔吐或疼痛,可以用藿香正氣散或人參養胃湯,再加香附、砂仁等藥物。

如果因為吃肉而傷胃,就加山楂;因為吃米麵而傷胃,就加神麯麥芽;因為吃生冷肉食水果而傷胃,就加草果、砂仁、青皮、枳實;因為吃酒而傷胃,就加葛根、紫蘇、砂仁、烏梅、枳實。如果發燒不愛冷,可以用上面這兩種藥方。如果發燒不流汗,必須先解表,用十味芎蘇散發汗;如果身體疼痛發燒,噁心,就加葛根、蔥白、生薑發汗,之後再消食。

如食在膈上,未入於胃者,可吐之。如不可吐,則消導之,待食下入胃,變化糟粕,外證以解,乃可下也,宜三物厚朴湯。熱多者,大柴胡湯加厚朴下之。

治挾食傷寒,不可先攻其食,且先發散寒邪,次與消導。尤宜究其所傷之物,分其寒熱輕重而施治。如初得,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宜瓜蒂散。輕則內消,縮砂、神麯是也;重則下之,承氣湯是也;寒則溫之,半夏、乾薑、三稜、莪朮是也;熱則寒之,大黃、黃連、枳實、麥芽是也。

白話文:

如果食物卡在食道,還沒進入胃裡,可以把它吐出來。如果不能吐,就要用藥消導它,等到食物進入胃裡,消化成糟粕,外在症狀也消除了,才能服用瀉藥。適合用厚朴湯。

如果熱症比較重,可以用大柴胡湯加厚朴來瀉下。

治療夾食傷寒,不能一開始就攻打食物,應該先散寒,然後再消導。尤其要仔细研究患者吃了什么东西,根據食物的寒熱輕重來制定治療方案。如果刚得病,上半身有脉,下半身没有脉,病人就应该吐,不吐就会死,应该服用瓜蒂散。轻者可以用內消的方法,縮砂、神麴可以治之;重者就要用瀉藥,承氣湯可以治之;寒症就要用溫藥,半夏、乾薑、三稜、莪朮可以治之;熱症就要用寒藥,大黃、黃連、枳實、麥芽可以治之。

積飲不行,或大飲而氣逆,或寒冷而傷肺,病則喘咳痰涎水腫。輕則取汗利小便,使上下分消其濕,解酲、五苓、半夏、朮、殼之類;重則蓄積為滿,三花、神佑之屬,須各從其類也。

惡食者,胸中有物,宜導痰補胃,二陳加白朮、川芎、蒼朮;聞食氣則嘔者,二陳加砂仁、青皮。

憂鬱傷脾,不思飲食,炒黃連、酒炒芍藥、香附加青綠豆九米薑汁浸炊餅為丸。

越曲丸,治食鬱。(方見郁門。)

食後感寒,宿食不消,用丁香、砂仁、蓽澄茄以溫之。

白話文:

如果身體積存了水液無法排出,或者大量飲酒導致氣逆上衝,或者因為寒冷受損了肺部,就會出現喘咳、痰多、水腫等症狀。輕症可以通過發汗利尿的方法,讓上下分開消解濕氣,可以用解酲湯、五苓散、半夏、白朮、厚朴等藥物;重症則積累嚴重,可以用三花湯、神佑湯等藥物,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藥方。

如果出現食慾不振,感覺胸中好像有東西,可以用導痰補胃的方法,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加入白朮、川芎、蒼朮;如果聞到食物的味道就會想嘔吐,可以在二陳湯中加入砂仁、青皮。

如果因為憂鬱傷了脾胃,沒有食慾,可以用炒黃連、酒炒芍藥、香附,再加入綠豆、九米,用薑汁浸泡米餅製成丸藥服用。

越曲丸可以治療食積。具體方子可以參考郁門這一章節。

如果飯後感覺寒冷,食物積滯難以消化,可以用丁香、砂仁、蓽澄茄溫暖脾胃。

食不消,須用枳實、神麯。若壯熱,以黃連、枳實消導之;弱者,以白朮、陳皮、山楂、神麯、麥芽補而瀉之。

白話文:

吃不下東西,需要用枳實和神麩。如果發燒得很厲害(壯熱),可以用黃連和枳實來消除它們;虛弱的人,可以使用白朮、陳皮、山楂、神麩和麥芽來滋補並排出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