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十七 (7)
卷之八十七 (7)
1. 老老余編(下)
白鴿煎,治消渴,飲水不知足。
上以白鴿一隻治如法,切作小塊,以土蘇煎,含而咽其汁。
桃仁粥,治傳屍鬼氣,咳嗽痃癖,日漸羸瘦。
上以桃仁一兩去皮尖槌碎,用水三升煮去滓,著粳米三合作粥食之。
杏仁粥,治上氣喘促,乳腫,小便赤澀。
上以杏仁一兩去皮尖,研,入水同粳米煮作粥,空心每食兩合。
豆花羹,治寒熱泄痢,兼治病酒頭痛。
上以小豆花入豉汁煮,以五味和作羹食。
罌粟粥,治翻胃不納飲食。
白罌慄米(二合),人參(三錢),生山芋(五寸,切)
上以水一升二合煮六合,生薑汁並鹽少許和勻,作二次食之。
蔥子粥,治甫暗補虛。
上以蔥實為末,每用一匙,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半,濾去滓,入粳米煮食之。
煮小蒜,治心痛不可忍。
上以小蒜去須及青葉,煮,頓服取飽,勿用鹽。久年不瘥者服,永不發。
生粟,治老人腎虛腳氣,無力困乏以行。
生慄(二斤,透風處懸,令乾),每日空心食十顆,極治腳氣有功。
葵菜羹,治老人小便秘澀,小便淋瀝,煩躁痛楚,四肢寒慄。
葵菜(四兩,切),青粱米(三合,研),蔥白(一握)
上煮作羹,下五味椒醬,空心食之,極治小便不通。
蒼耳羹,治老人中風,四肢不仁,筋骨乏力。
蒼耳葉(極嫩苗,五兩),豉(二合,煎汁)
上和煮作羹,下米粉椒姜調和,空心食之尤佳。
七氣湯,治憂氣,喜氣,寒氣,熱氣,愁氣,或因飲食為膈氣,或勞氣內傷,五臟不調,氣衰少力。
乾薑,黃芩,厚朴(或用桂心),半夏(制),甘草,栝蔞根(或用陳皮),芍藥,乾地黃,枳實(去穰。各二兩),人參(一兩),吳茱萸(五合),川椒(三兩,或用桔梗)
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煎七分,不拘時溫服,日三服。
麻豆散,治衰老脾弱不能食,代谷潤燥神妙。
大豆黃(二升,即豆豉),大麻子(三升,炒黃)
上為末,每服一合,日四五次任意多少,以芝麻代麻亦可。
五子散,治衰老,腸臟少津,及風毒燥澀,大便不通。
火麻仁,紫蘇子,松子,杏仁(去皮尖雙仁),蔓菁子(如無,用芝麻代之可)
上等分搗爛,和作一處,如法爛研如泥,用密器貯。每以一彈子大,稠蜜水化下,粥內食之尤佳。每日一二次即不秘,秘甚則頻服三次,忌燒炙煎爆辛熱等物。
消食斷下圓,治寒冷,臟滑者並宜服。
細曲(一升),吳茱萸(四兩),大麥糵(一升)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每服五十丸薑湯下。
乾薑散,治胃寒不能食。
乾薑曲,豉,川椒(去目),大麥糵(各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食後米湯調下,日三服,能食為度。
百效丸,治痼冷風眩,寒中,手足冷,胃寒臍冷,百病五勞七傷第一令人能食,二強盛,三益氣,四有子,神驗無比。
白話文:
白鴿煎:用來治療口渴病,患者會不停地喝水卻還是覺得口渴。 做法是將一隻白鴿處理乾淨後切成小塊,用土蘇一起煎煮,含著湯汁慢慢吞嚥。
桃仁粥:用來治療因為傳染病引起的虛弱,導致咳嗽、胸脅脹痛,身體逐漸消瘦。 做法是將一兩桃仁去皮去尖搗碎,加入三升水煮,去除渣滓後,再加入三合粳米煮成粥食用。
杏仁粥:用來治療呼吸急促、乳房腫痛、小便赤黃且排尿困難。 做法是將一兩杏仁去皮去尖研磨成粉,加水和粳米一起煮成粥,空腹時每次吃兩合。
豆花羹:用來治療發冷發熱、腹瀉痢疾,也能緩解因喝酒引起的頭痛。 做法是將小豆花放入豆豉湯中煮,再加入五味調料做成羹食用。
罌粟粥:用來治療胃部不適,無法進食。 做法是將白罌粟米二合、人參三錢、生山芋五寸(切塊),加水一升二合煮至剩六合,加入少許生薑汁和鹽調勻,分兩次食用。
蔥子粥:用來治療病後體虛,有補虛的作用。 做法是將蔥籽研磨成粉,每次用一匙,加入兩升水煮至剩一升半,濾掉渣滓後,加入粳米煮成粥食用。
煮小蒜:用來治療心痛難忍。 做法是將小蒜去除鬚根和青葉,煮熟後一次吃飽,不要加鹽。如果長期心痛無法痊癒,服用此法可徹底根治。
生粟:用來治療老年人腎虛引起的腳氣,導致無力、疲乏難以行走。 做法是將生栗子二斤放在通風處懸掛風乾,每天空腹吃十顆,對治療腳氣效果很好。
葵菜羹:用來治療老年人小便不順暢、排尿困難、煩躁不安、疼痛、四肢發冷。 做法是將葵菜四兩(切碎)、青粱米三合(研磨成粉)、蔥白一握,一起煮成羹,加入五味調料和椒醬,空腹食用,對治療小便不通效果很好。
蒼耳羹:用來治療老年人中風、四肢麻木、筋骨無力。 做法是將極嫩的蒼耳葉苗五兩、豆豉二合(煎汁),一起煮成羹,加入米粉、椒、姜調味,空腹食用效果更好。
七氣湯:用來治療因憂愁、喜悅、寒冷、炎熱、悲傷等情緒引起的氣滯,或因飲食不當引起的胸膈脹滿,或因勞累導致內傷、五臟失調、氣虛無力。 藥材包含乾薑、黃芩、厚朴(或桂心)、半夏(製過)、甘草、栝蔞根(或陳皮)、芍藥、乾地黃、枳實(去籽,各二兩)、人參(一兩)、吳茱萸(五合)、川椒(三兩,或用桔梗)。 做法是將藥材切碎,每次取四錢加水一盞煎煮至剩七分,不拘時間溫服,每天三次。
麻豆散:用來治療老年人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可以代替穀物,有潤燥的神奇功效。 做法是將黃豆豉二升、大麻籽三升(炒黃)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合,每天四五次,可隨意增減用量,也可以用芝麻代替大麻籽。
五子散:用來治療老年人腸道乾燥、津液不足,以及因風毒引起的乾燥便秘。 藥材包含火麻仁、紫蘇子、松子、杏仁(去皮尖和雙仁)、蔓菁子(如無,可用芝麻代替)。 做法是將藥材等分搗爛混合,再仔細研磨成泥狀,用密封容器保存。每次取一彈子大小,用蜂蜜水化開服用,加入粥中食用效果更佳。每天服用一兩次,若便秘嚴重則增加服用次數至三次。禁忌食用燒烤、煎炸、辛辣等食物。
消食斷下丸:用來治療因寒冷引起的腸胃滑泄,也適合其他體質服用。 藥材包含細曲一升、吳茱萸四兩、大麥芽一升。 做法是將藥材研磨成粉,用蜂蜜煉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用薑湯送服。
乾薑散:用來治療胃寒導致食慾不振。 藥材包含乾薑曲、豆豉、川椒(去籽)、大麥芽(各一兩)。 做法是將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飯後用米湯送服,每日三次,直到食慾恢復為止。
百效丸:用來治療頑固的虛寒頭暈、寒邪入侵、手腳冰冷、胃寒肚臍發冷等各種疾病,是治療五勞七傷的最佳藥方,能達到一、增強食慾,二、強壯身體,三、補益氣力,四、有助於生育等功效,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