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五 (2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21)

1. 六氣所宜之味歌

鹹寒二火木辛涼,甘熱當令治太陽。

苦折太陰宜苦熱,陽明之味苦溫嘗。

白話文:

鹹味、寒性的藥物適合治療二火(心火、小腸火)的病症,木氣所主的病症則適合使用辛味、涼性的藥物。甘味、熱性的藥物在太陽當令的時節(指春季)適合使用,可以治療太陽經(膀胱經)的疾病。

苦味、性偏寒或偏熱的藥物適合治療太陰經(脾經)的疾病,陽明經(胃經、大腸經)的病症則適合使用苦味、溫性的藥物來治療。

2. 論六脈

明陰陽運轉之六氣,辨南北歲政之尊卑;察主客勝負之由,審淫勝郁復之變,須在脈候,然後為工矣。五運不及,則所勝者來克;五運太過,則不勝者受邪。天地六氣,互相臨遇,應則順,否則逆。氣相得則和,不相得則病。唯天地勝復之氣不形於證者,乃初氣終三氣,天之勝,四氣盡終氣,地之復。蓋以氣不以位;故不以形證觀察也。

余則當知六脈。故經曰:厥陰之至,其脈弦;少陰之至,其脈沉;少陽之至,其脈大而浮陽明之至,其脈短而澀;太陽之至,其脈大而長。至而和則平,至而甚則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陰陽易者危,不當其位者病,(見於他位也。)迭易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此之謂也。

然人之生也,雖五行備於一身,生氣根於內,亦隨天地之氣卷舒也。何以明之?謂如春脈弦,夏脈洪,秋脈毛,冬脈石是也。夫人感運氣而生,亦曰感運氣而疾。《經》曰:逆之則變生,變生則病。物生其應世,氣脈其應也,當立歲氣以診別之。平人氣象論曰:太陽脈至,洪大而長;少陽脈至,乍數乍疏,乍短乍長;陽明脈至,浮大而短。《難經》引此,亦論三陰三陽之脈者,乃以陰陽始生之淺深而言之也。

六脈者,蓋言運與氣,勝復臨遇,正當行令,當其司化之時而應,故脈之動不相同。若交運交氣時日,及期而見,無相先復、不及太甚,方謂之平。若瘥之者,當知其病也。

白話文:

要明白陰陽運行的六種氣,分辨南北氣候變遷的尊卑關係,觀察主客之間的勝負原因,審視過度與壓抑後的反覆變化,都必須透過脈象來了解,這樣才能稱得上是合格的醫生。五運如果不足,就會被其所克的氣反過來克制;五運如果太過,就會使被它克制的氣受到邪氣的侵襲。天地間的六種氣互相影響,如果順應時序就會平和,否則就會產生逆反。氣之間如果互相協調就會和諧,如果互相衝突就會生病。只有天地間的勝復之氣,在症狀上不明顯的,是指初氣與三氣結束時,天之氣的勝過,以及四氣結束到終氣時,地之氣的反覆。因為是氣的運行,而不是位置的關係,所以不能從外顯的症狀來觀察。

其餘的則應當從六脈來了解。所以經典上說:厥陰之氣到來時,脈象是弦的;少陰之氣到來時,脈象是沉的;少陽之氣到來時,脈象是浮大的;陽明之氣到來時,脈象是短而澀的;太陽之氣到來時,脈象是洪大而長的。脈象到來時如果平和,就表示正常;如果過於強盛,就會生病;如果出現相反的脈象,就會生病;如果應到來卻沒到來,就會生病;還沒到來就提前到來,也會生病;陰陽脈象轉換過快,就危險;如果脈象沒有出現在該出現的位置,也會生病(是指出現在其他位置);脈象如果交替變換位置,就會生病;如果脈象失去原有的位置,就危險,這就是所謂的「六脈」道理。

然而人的生命,雖然五行俱全,生氣也根植於體內,但仍然會隨著天地的氣息而變化。要如何說明這個道理呢?就像春天脈象是弦的,夏天脈象是洪的,秋天脈象是毛的,冬天脈象是石的,這就是例子。人感受運氣而生,也會因為感受運氣而生病。《經典》說:如果違逆運氣,就會產生變化,產生變化就會生病。萬物因為應和世運而生長,氣脈也是如此應和。應當根據當年的氣候來判斷診別。平人氣象論說:太陽脈來時,是洪大而長的;少陽脈來時,忽快忽慢,忽短忽長;陽明脈來時,是浮大而短的。《難經》引用這個說法,也是論述三陰三陽的脈象,是以陰陽初生時的深淺程度來說的。

所謂的「六脈」,是指運氣、勝復以及它們互相影響,在該執行的時令,當氣化作用之時出現,所以脈搏的跳動才有所不同。如果交運、交氣的時間到了,按時出現,沒有出現提前或過度不及的情形,才稱得上是平和。如果疾病痊癒,應當了解疾病的根本原因。

3. 論南北政

運用十干起,則君火不當其運也。六氣以君火為尊,五運以濕土為尊。故甲己上運為南政,蓋土以成數,貫金木水火,位居中央。君尊,南面而行令。餘四位以臣事之,北面而受令,所以有別也。而人脈應之。

甲己之歲,二運南面。論脈則寸在南而尺在北。少陰司天,兩寸不應,乃以南為上,北為下。正如男子面南受氣,尺脈當弱,女子面北受氣,尺脈常盛之理同,以其陰氣沉下,故不應耳。

六氣之位,則少陰居中而厥陰居右,太陰居左,此不可易也。其少陰則主兩寸尺,厥陰司天在泉當在右,故右不應;太陰司天在泉當在左,故左不應,依南政兩論尺寸也。若覆其手診之,則陰沉於下,反沉為浮,細為大矣。又經曰:尺寸反者死,陰陽交者死。先立其年,以知其氣。

左右應見,然後乃可言死生之逆順者,更在診以別其反,詳其交,而後造死生之微也。

歌曰:

土位居南號曰君,火金木水北方臣。

運須濕土(起甲己故)當尊位,六氣仍先君火論。

白話文:

論述南北施政

運用天干來推算,如果君火沒有按照規律運行,就會產生問題。在六氣中,君火最為尊貴;在五運中,濕土最為尊貴。所以,甲年和己年由土運主導,這是因為土具有成數的性質,能夠貫穿金、木、水、火四行,並且位居中央。君火如同君主一樣尊貴,面向南方發號施令。其餘四行則如同臣子一樣侍奉君主,面向北方接受命令,這就有了上下之別。而人體的脈象也會應和這種變化。

甲年和己年,二運位於南方。如果論脈象,那麼寸脈在南方,尺脈在北方。少陰司天時,兩寸脈不應,這是因為要以南方為上,北方為下。這就像男子面向南方接受陽氣,尺脈就會相對較弱;女子面向北方接受陰氣,尺脈則會相對較強的道理一樣,這是因為陰氣下沉,所以尺脈不應。

如果從六氣的位置來看,那麼少陰位於中央,厥陰位於右側,太陰位於左側,這是不可改變的。少陰主管兩寸和尺脈,厥陰司天時,在泉會位於右側,所以右側的脈象不應;太陰司天時,在泉會位於左側,所以左側的脈象不應,這是依照南政的說法來論斷尺寸脈象的。如果翻過手掌來診脈,那麼陰氣沉於下,反而會從沉變浮,細變大。又經文說:「尺寸脈象相反的人會死,陰陽交錯的人也會死。」所以要先確立是哪一年,才能了解當年的氣候。

只有當左右脈象都正常顯現時,才能夠論斷人的生死是順遂還是逆反。更需要通過診脈來分辨脈象的反常之處,詳細考察陰陽交錯的情況,然後才能探究生死的奧秘。

歌訣說:

土位居南方,被稱為君主;火、金、木、水位於北方,被稱為臣子。

五運應以濕土(甲己年開始)為尊位,六氣仍然要先論君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