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十六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十六 (5)

1. 食後將息法

平旦點心訖,即自以熱手摩腹,出門庭行五六步消息之中,食後還以熱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緩緩行勿令氣急,行訖還床僕臥,顆蘇煎棗啜半升以下人參、茯苓、甘草等飲,量性將理,食飽不宜急行,不宜大語、嗔喜,睡覺食散後,隨其所業,不宜勞心力。腹空即須索食,不宜忍飢。

生硬黏滑等物多致霍亂。秋冬間暖裹腹上,中微似不安,即服厚朴、生薑等飲。如此將息,必無橫疾。

白話文:

早上吃完點心後,就用溫熱的手按摩腹部,然後到門外庭院散步五六步,稍微休息一下。飯後再用溫熱的手按摩腹部,散步一兩百步,慢慢走不要讓呼吸急促。走完後回到床上躺臥,喝一些用紫蘇、紅棗煎煮,加入人參、茯苓、甘草等藥材的湯劑,份量約半升左右,根據個人情況調理。吃飽飯後不宜馬上快走,不宜大聲說話、生氣或高興,睡醒後或吃完藥散,就依照自己的工作來做,不宜過度勞心勞力。肚子餓了就要馬上吃東西,不宜忍受飢餓。

生硬、黏膩、滑溜的食物容易引起霍亂。秋冬時節要溫暖地包覆腹部,如果感覺腹部稍微不適,就服用厚朴、生薑等藥材的湯劑。這樣調理身體,一定不會有意外的疾病發生。

2. 養老新書鈔

文公家禮曰:子事父母,婦事舅姑。天欲明,咸起盥漱,櫛總,具冠帶。昧爽,適父母舅姑之所省問。父母舅姑起,子供湯藥,婦具晨羞,供具畢乃退,各從其事。

《內則》曰:子事父母,婦事舅姑。雞初鳴適父母舅姑之所,及所,下氣怡聲,問衣懊寒、疾痛、疴癢,而敬抑搔之。(怡,悅也。疴,瘡也。抑,按也。搔,摩也。溫公曰:丈夫作揖,婦人隨小拜,問侍者:夜來安否?何如?侍曰安,乃退。其或不安節,則侍者以告。此即禮之(晨省之道也。

)出則或先或後而敬扶持之。(先後,隨時更也。)進盥,少者捧盤,長者捧水請沃盥上,卒授巾。(盤,承盥水者。)問所欲而敬進之。(所欲如下文饘𪓬之類。)柔色以溫之。(溫,和也,承尊者必和顏色也。)饘𪓬、(粥也,稠者為饘,而稀者為𪓬。)酒醴、(厚者為酒,薄者為醴。

)芼羹、(魚肉為羹,芼之為菜。)菽麥蕡稻黍粱秫,(菽,大豆也。蕡,麻也。稻黍粱秫,皆米也。)唯所欲。(隨所愛。)棗慄飴蜜以甘之,(飴,餳也。四者味皆甘。)堇荁枌榆免薨滫瀡以滑之,(堇與荁相類,枌與榆相類,四物新者日免;乾者曰薨;滫,溲也;瀡,滑也。數者性甘滑。

)脂膏以澤之。(脂膏亦類也。角者曰脂,無魚者曰膏。二者皆脂而澤者也。)父母舅姑必嘗之而後退。(尊長舉箸,子婦乃各退就食。溫公曰:藥物乃關身之切務,人子當始自檢數,調煮供進,不可但委婢僕。脫若有誤,即其禍不測。晨羞,俗謂點心。《易》曰在中饋,《詩》早惟酒食是議。

凡烹調飲膳,婦人之職也。近年婦女驕倨,皆不肯入庖廚。今縱不親執刀尺,亦當檢校監視,務令精潔。劉氏曰:問其意之所欲食者,則敬順其心以進之,和柔其色以溫之,芬芳其意以奉之,庶其親喜而不厭也。孝子之事其親,必養其志,常使欣欣,樂其子之能養。)《曲禮》曰: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清,昏定而晨省。

(定,安其床薦也,省,問其定否何如。溫公曰:父母舅姑將寢,則安置而退。丈夫作揖,婦人小拜,安置。此即禮之昏定也。)

老萊子少以孝行食親,年七十父母俱存,著五色斑爛之衣為嬰兒戲於親之側,言不稱老,為親取食,上堂足跌而偃,困臥地為嬰兒啼,或弄雛於親側,欲親之喜。身老壽而雙親俱慶,亙古今鮮儷者也。

東漢黃香事父,竭力致養,暑則扇床枕,寒則以身溫席。晉王延事親色養,夏則扇枕蓆,冬則以身溫被,隆冬盛寒,體常無全衣,而親極滋味,二人孝行甚相類也。

陳太丘詣荀朗陵,貧儉無僕役,乃使元方將車,季方持杖從後。長文尚少,載之車上。既至,荀使淑慈應門,慈明行酒,餘六龍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於時奏真人東行,兩家父子會聚之樂至矣哉!(陳寔,字仲弓,為太丘長。荀淑,舉方正,補朗陵候相。紀,字元方,寔長子,至德絕俗,與寔高名並著,而弟諶又配之。

白話文:

子女侍奉父母,媳婦侍奉公婆,天剛亮,全家就都起床洗漱、梳頭整理,戴好帽子和頭巾。清晨時分,要到父母公婆的住所請安問候。父母公婆起床後,子女要奉上湯藥,媳婦準備好早餐,侍奉完畢後才各自離開,去做自己的事情。

《內則》說,子女侍奉父母,媳婦侍奉公婆。雞剛開始啼叫時,就要到父母公婆的住所,到了之後,放輕呼吸,柔聲細語地問候,關心他們衣著是否保暖、身體有無疼痛、哪裡發癢等,並恭敬地幫他們搔癢或按摩。(“怡”是喜悅的意思,“疴”是瘡,“抑”是按壓,“搔”是摩擦。)溫公說,丈夫行作揖禮,婦人則隨後小拜,並問侍者:昨晚睡得好嗎?如何?侍者回答平安,才退下。如果長輩身體不適,侍者會稟告。這就是早晨請安的禮儀。

出門時,要依照情況,有人在前或在後,恭敬地扶持長輩。(“先後”是指根據情況隨時調整。)請長輩洗手時,年幼者端著盛水盆,年長者捧著水壺,請長輩洗手,最後遞上毛巾。(“盤”是指承接洗手水的器皿。)詢問長輩想吃什麼,恭敬地端上。(想吃的東西如粥等。)用溫柔的態度來侍奉長輩。(“溫”是溫和的意思,侍奉長輩一定要態度和藹。)準備粥、酒、羹、蔬菜、豆麥、麻稻、黍、粱、秫等各種食物。(“菽”是大豆,“蕡”是麻,“稻黍粱秫”都是米。)依照長輩的喜好準備。(依照他們喜愛的。)用棗、栗、飴糖、蜂蜜等甜食來使長輩高興。(“飴”是麥芽糖,這四種味道都甜。)用堇菜、荁菜、枌榆、免、薨、滫、瀡等滑潤的食物來滋潤長輩。(堇與荁相似,枌與榆相似,這四種新鮮的叫“免”,乾燥的叫“薨”;“滫”是浸泡過的米湯,“瀡”是滑潤的意思。這幾種食物都甘甜滑潤。)用油脂來滋潤長輩。(油脂也是同類的東西。有角的叫“脂”,無角的叫“膏”。這兩者都是滋潤的油脂。)父母公婆一定要先嚐過,子女才能退下用餐。(長輩舉筷後,子女媳婦才能各自退下吃飯。)溫公說,藥物關係到身體的健康,子女應當親自檢查、調配、煎煮並奉上,不能只託付給僕人。一旦有差錯,後果不堪設想。晨間的食物,俗稱點心。《易經》說,婦女負責家中的飲食,《詩經》也說,早晨所想的是如何準備酒食。

凡是烹調飲食,都是婦女的職責。近年來婦女驕橫傲慢,都不肯進廚房。即使不親手拿刀動鏟,也應該檢查監督,務必要求精緻乾淨。劉氏說,詢問長輩想吃什麼,就要恭敬順從長輩的心意來奉上食物,以溫柔和藹的態度來侍奉長輩,以芬芳的食物來奉養長輩,才能讓長輩感到喜悅而不厭倦。孝子侍奉父母,一定要使其心志得到滿足,常常使他們感到高興,並樂於看到子女能夠奉養自己。

《曲禮》說,凡是為人子女的禮儀,冬天要讓父母感到溫暖,夏天要讓父母感到涼爽,晚上要安排好他們的床鋪,早晨要問候他們是否安好。(“定”是指安排好床鋪,“省”是指問候他們是否安好。)溫公說,父母公婆要睡覺時,就要安排好床鋪才退下。丈夫行作揖禮,婦人小拜,安排好長輩睡覺。這就是晚上安排長輩就寢的禮儀。

老萊子從小就以孝順父母聞名,七十歲時,父母都還健在,他穿著五彩斑斕的衣服,像嬰兒一樣在父母身邊玩耍,說話不稱自己老,親自為父母取食物,上堂時跌倒在地,像嬰兒一樣躺在地上啼哭,有時在父母身邊玩弄小鳥,為的是讓父母高興。他年老而長壽,且父母雙親都還健在,這是古今都很少見的。

東漢的黃香侍奉父親,竭盡全力奉養,夏天就為父親扇涼床鋪和枕頭,冬天就用自己的身體溫暖席子。晉朝的王延侍奉父母,重視和悅的態度,夏天就為父母扇涼枕頭和草蓆,冬天就用自己的身體溫暖被子,寒冬時節,身上常常沒有完整的衣服,卻讓父母享盡美味佳餚,兩人孝順的行為非常相似。

陳太丘去拜訪荀朗陵,因為家裡貧窮儉樸,沒有僕人,就讓兒子元方駕車,季方拿著拐杖在後面跟隨。長文還小,就讓他坐在車上。到了荀家,荀使淑慈開門迎接,慈明負責斟酒,其餘六個孩子準備食物。文若也坐在陳太丘的膝前。當時演奏了真人東行的樂曲,兩家人父子相聚的快樂真是無與倫比!(陳寔,字仲弓,擔任太丘長。荀淑,被舉薦為正直之士,擔任朗陵候相。紀,字元方,是陳寔的長子,品德高尚,和陳寔一樣聲名顯赫,他的弟弟陳諶也同樣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