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十六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十六 (2)

1. 集方法

凡人少壯及老年,其氣血有盛衰不等。岐伯曰:少火之氣壯,壯火之氣衰。蓋少火生氣,壯火食氣,況復衰火,不可不知也。故治法亦當分別其等,少年、壯年自是區分不同,陳令尹集方俱為老人備用,今所續編亦皆據其對證輕重處方而品列之也。

白話文:

一般人無論是年輕力壯或是年老體衰,他們的氣血都有盛衰不同的狀況。《黃帝內經》的作者岐伯說過:「年輕時的陽氣比較旺盛,壯年時的陽氣就開始衰退。」這是因為年輕的陽氣是產生能量的根本,壯年時的陽氣卻反而會消耗能量,更何況是衰老時的陽氣,這其中的道理不可不知。所以治療方法也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來區分,年輕人和壯年人自然有所不同。之前陳令尹所收集的藥方都是為老年人準備的,我現在繼續編纂的這些藥方,也都是根據各種不同的症狀,按照輕重程度來開立並分類的。

2. 護持禁忌

人,萬物中一物也,不能逃天地之數。若天癸數窮,則精血耗竭,神氣浮弱,如同小兒全假護持以助衰養。若遇水火兵寇非橫驚怖之事,必先扶持老人於安穩處避之,不可喧忙驚動。年高之人一遭大驚,便致冒昧,因生余疾。

凡喪葬凶禍不可令吊,疾病危困不可令驚,悲哀憂愁不可令人預報,穢惡臭敗不可令食,黏硬毒物不可令飧,敝漏卑濕不可令居,卒風暴寒不可令冒,煩暑懊熱不可令中,動作行步不可令勞,暮夜之食不可令飽,陰霧晦冥不可令飢,假借鞍馬不可令乘,偏僻藥洱不可令服,廢宅敧宇不可令人,墳園塚墓不可令遊,危險之地不可令行,澗淵之水不可令渡,間昧之室不可令居,凶禍遠報不可令聞,輕薄婢使不可令親,家緣冗事不可令管。若此事類頗多,不克備舉。

但人子悉意深慮過為之防,稍不便於老人者,皆宜忌之,以保長年。

白話文:

人,是萬物中的一種,無法逃脫天地運行的規律。如果天生的精氣耗盡,就會導致精血衰竭,精神氣力也變得虛弱,就像小孩子一樣需要完全依靠照護來幫助養生。如果遇到水災、火災、戰爭或盜賊等突發的驚嚇事件,一定要先扶持老人到安全的地方躲避,不可慌亂驚動他們。年紀大的人一旦受到大的驚嚇,就會導致精神錯亂,進而產生其他的疾病。

凡是喪事、葬禮等不吉利的事情,不可以讓老人參與弔唁;生病危急的時候,不可以讓他們受到驚嚇;悲傷憂愁的事情,不可以預先告訴他們;污穢惡臭腐敗的食物,不可以讓他們吃;黏膩堅硬或有毒的食物,不可以讓他們食用;破舊漏雨或潮濕陰暗的房子,不可以讓他們居住;突然刮風或天氣驟冷的時候,不可以讓他們受寒;天氣悶熱煩躁的時候,不可以讓他們中暑;活動行走的時候,不可以讓他們過度勞累;晚上吃飯的時候,不可以讓他們吃太飽;在陰暗昏沉的天氣裡,不可以讓他們挨餓;借來的鞍馬,不可以讓他們騎乘;偏方怪藥,不可以讓他們服用;廢棄的房屋或傾斜的建築,不可以讓他們接近;墳地墓園,不可以讓他們遊玩;危險的地方,不可以讓他們行走;深谷深淵的水,不可以讓他們渡過;陰暗不明的房間,不可以讓他們居住;不好的消息,不可以提前告訴他們;輕浮的僕人,不可以讓他們親近;家裡的瑣事,不可以讓他們操心。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不能一一列舉。

但是身為子女,應該用心仔細地考慮,並提前做好防範。只要對老人稍有不便的地方,都應該避免,以此來確保他們能夠長壽。

3. 四時調攝

四氣調神論曰:陰陽四時者,萬物終始,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奇疾不起,是謂得道。春溫以生之,夏熱以長之,秋涼以收之,冬寒以藏之。若氣反於時,則皆為疾厲。此天之常道也。順之則生,逆之則病。經曰: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人能執天道生殺之理,法四時運用而行,自然疾病不生,長年可保。

其黃髮之人,五臟氣虛,精神耗竭,若稍失節宣,即動成危瘵。蓋老人倦惰不能自調,在人資養以延遐算。為人子者,深宜察其寒溫,審其饘藥,依四時攝養之方,順五行休王之氣,恭恪奉親,慎無懈怠。

白話文:

《四氣調神論》說:陰陽和四季的變化,是萬物從開始到結束、從出生到死亡的根本。違背它就會產生災禍,順應它就不會出現怪病,這就是所謂的「得道」。春天溫暖使萬物生長,夏天炎熱使萬物茁壯,秋天涼爽使萬物收斂,冬天寒冷使萬物潛藏。如果氣候違反時令,就會導致疾病。這是自然界的常規道理。順應它就能生存,違背它就會生病。《黃帝內經》說:觀察自然界的規律,遵循自然界的運行,就掌握了全部的道理。人如果能掌握自然界生長和殺伐的道理,效法四季的運行規律而行動,自然就不會生病,可以長壽。

那些頭髮花白的老年人,五臟的氣血虛弱,精神也耗損衰竭,如果稍微不注意調養,就會很快導致嚴重的疾病。因為老年人疲憊懶散不能自己調養,需要依靠他人的照顧來延長壽命。作為子女,應該仔細觀察父母的冷暖變化,謹慎選擇他們的食物和藥物,按照四季的養生方法,順應五行生剋的規律,恭敬勤勉地照顧父母,千萬不要懈怠。

4. 形證脈候

上古天真論曰:女子之數七,丈夫之數八。女子七七四十九,任脈虛,衝脈衰,天癸竭,地道不通。丈夫八八六十四,五臟皆衰,筋骨解墮,精氣盡,脈弱形枯。女子過六十之期,丈夫逾七十之年,越天常數。上壽之人,若衣食豐備,子孫勤養,承順慈親,恭行孝道,能調其飲食,適其寒溫,上合神靈,下契人理。此順天之道也。

高年之人形羸氣弱,理自當然。其丈夫、女子年逾七十,面色紅潤,形氣康強,飲食不退,尚多秘熱者,此常理哉?且年老之人,痿瘁為常,今反此者,非真陽血海氣壯也,但診左右手脈,須大緊數,此老人延永之兆也。老人真氣已衰,此得虛陽氣盛充於肌體,則兩手脈大,飲食倍進,雙臉常紅,精神強健,此皆虛陽氣所助也。雖時有煩躁膈熱,大腑秘結,但隨時以常平湯藥微微消解,三五日間自然平復。

常得虛陽氣存,自然飲食得進,此天假其壽也,切不得為有小熱頻用轉瀉通利苦冷之藥疏解。若虛陽氣退,復歸真體,則形氣虺羸,臟腑衰弱,多生冷疾,無由補復。若是從來無虛陽之氣,一向憊乏之人,全在斟酌湯劑,常加溫補調停,饘粥以為養治,此養老之先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說:女子的生命週期以七為單位,男子的生命週期以八為單位。女子到了七個七歲,也就是四十九歲時,任脈會變得虛弱,衝脈也開始衰退,天癸耗盡,月經停止。男子到了八個八歲,也就是六十四歲時,五臟功能都會衰退,筋骨鬆弛無力,精氣也消耗殆盡,脈象虛弱,形體枯槁。女子超過六十歲,男子超過七十歲,都已經超出正常的生命週期。長壽的人,如果衣食充足,子孫勤勞奉養,孝順父母,能調養飲食,適應氣候變化,上天保佑,符合人情事理,這就是順應自然法則的表現。

年紀大的人形體消瘦、氣力衰弱,這是很自然的事。但是,有些男女超過七十歲,卻面色紅潤,身體健康強壯,食慾沒有衰退,甚至還常有便秘發熱的現象,這是一般常理嗎?老年人通常會衰弱消瘦,如果反而出現相反的情況,並不是真正的陽氣和精血旺盛,而是診脈時發現雙手脈象都呈現大而緊數的情況,這反而是老人能夠長壽的徵兆。老人真正的元氣已經衰弱,這時因為虛浮的陽氣充斥在身體,才會導致雙手脈象變大,食慾增加,臉頰經常紅潤,精神旺盛,這些都是虛陽之氣所造成的。雖然有時會有煩躁、胸膈發熱、大便秘結等情況,但只要適時服用普通平和的藥物稍加調理,三五天內自然就會恢復。

如果能常常保持虛陽之氣,自然就能夠飲食順利,這是上天給予的壽命。千萬不能因為有些微發熱,就頻繁使用攻下通便、苦寒的藥物來疏散。如果虛陽之氣退去,恢復到原先真氣衰弱的狀態,就會導致形體更加虛弱,臟腑功能衰退,容易產生寒冷的疾病,而且很難補救。如果從來就沒有虛陽之氣,一直以來都身體虛弱的人,就必須仔細斟酌藥方,經常使用溫補的藥物來調養,以米粥等容易消化的食物來滋養身體,這是養老的首要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