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二十二 (2)
卷之二十二 (2)
1. 陽虛生外寒者從丹溪治法
丹溪云:陽虛則惡寒,用參耆之類,甚者,加附子,以行參耆之功。
虛勞冬月惡寒之甚,氣實者,宜利,宜解表,柴胡、乾葛之類。腎經積冷,下元虛憊者,宜安腎丸之類。
白話文:
丹溪說:陽虛的人容易怕冷,要使用人蔘、黃耆等藥物,如果情況嚴重,可以加入附子,以增強人蔘、黃耆的功效。
虛勞患者在冬天怕冷的嚴重程度,氣虛的人應該以利水、解表的方法治療,可以使用柴胡、葛根等藥物。腎經積寒,下元虛弱的人,適合服用安腎丸等藥物。
2. 痼冷者貴乎溫補不可太剛
《仁齋直指》曰:苟得其養,無物不長;苟失其養,無物不消。人之處世,飲食為上,湯藥次之。惟其口腹不充,嗜欲無節,所以臟中停寒而成沉痼。男子流精,女人下帶,骨寒腦冷,氣乏血衰,嘔吐噁心,久泄注下,皆其證耳。治療之法,惟貴乎溫補,不宜太剛,養氣血之劑,佐以薑桂,甚加附子為愈。
若夫熱劑剛燥,急欲回陽,吾恐腎水易涸,虛火燭炎,難保其生,知者審之。
白話文:
《仁齋直指》中說:只要得到滋養,任何東西都能生長;失去滋養,任何東西都會消亡。人活在世上,飲食最重要,湯藥次之。但如果飲食不足,嗜慾無度,就會導致臟腑積寒,形成頑固的疾病。男人精液流失,女人白帶過多,骨寒腦冷,氣虛血衰,嘔吐噁心,久瀉不止,都是這些病症的表現。治療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溫和補養,不宜過於峻猛,用補益氣血的藥物,佐以薑桂,甚至加入附子,就能治癒。
如果使用熱性藥物,過於燥烈,急於回陽,我擔心會耗損腎水,虛火上炎,難以保全生命,懂得的人應該慎重考慮。
3. 藥方
附子理中湯,姜附湯,沉附湯,真武湯,並治痼冷陽虛,腹痛吐利,寒戰。(方並見傷寒門。)
十全大補湯,治諸虛百損。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川芎,芍藥,地黃,黃耆,肉桂(各五分),
白話文:
這段文字介紹了幾個治療寒性疾病的經典中醫方劑,包括附子理中湯、姜附湯、沉附湯、真武湯,以及一個治療各種虛損的方劑十全大補湯。並列出了十全大補湯的藥材組成。
備註
- 文中的「分」是古代藥量單位,現代常用的單位是克或毫克。
- 文中的「傷寒門」是指中醫經典《傷寒論》中的篇章。
上水二盞,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空心服。甚者加附子五分。
八味丸,治下元冷憊,腰腳痠重,虛勞消渴。
熟地(四兩),山藥,山茱萸(各二兩),肉桂,熟附子(各一兩),澤瀉,牡丹皮,白茯苓(各兩半),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前鹽湯下。
白話文:
方一
取水兩杯,加入生薑三片、紅棗兩枚,煎煮至八分滿,空腹服用。症狀嚴重者可再加入附子五分。
方二
八味丸,用於治療下元虛寒、腰腿痠重、虛勞消渴等症狀。
藥材
熟地黃(四兩)、山藥、山茱萸(各二兩)、肉桂、熟附子(各一兩)、澤瀉、牡丹皮、白茯苓(各一兩半)
製作方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四十丸,飯前用鹽湯送服。
(《澹寮》)附子茴香散,治氣虛積冷,心腹絞痛,泄瀉食少。
人參,白朮,白茯苓,炙甘草(各七分),乾薑(炮),附子(制。各五分),肉豆蔻,茴香(各四分),木香(三分),丁香(五粒)
水盞半,鹽少許,煎七分,空心服。
(《和劑》)沉香蓽澄茄散,治內挾積冷,臍急痛,引腰背,面色萎黃,臟腑自利,小便滑數,小腸氣痛並治之。
白話文:
《澹寮》附子茴香散
功效: 治療氣虛積冷,心腹絞痛,泄瀉食少。
藥方:
- 人參、白朮、白茯苓、炙甘草 各七分
- 乾薑(炮制) 五分
- 附子(制) 五分
- 肉豆蔻 四分
- 茴香 四分
- 木香 三分
- 丁香 五粒
用法:
用水煎煮,用量為半盞水,加少許鹽,煎煮至七分,空腹服用。
《和劑》沉香蓽澄茄散
功效: 治療內挾積冷,臍腹急痛,引發腰背疼痛,面色萎黃,臟腑自利(腹瀉),小便滑數(尿頻),小腸氣痛,等症。
注釋:
- 以上藥方中的劑量單位為“分”,古時候的“分”和現在的“克”並不完全相同,但基本是按比例分配的,實際使用時需要參考古代藥典或現代中醫的指導。
- “炮制”是指對藥材進行特殊的加工處理,例如乾薑需要炮制才能去除寒性。
- “制”是指對藥材進行特殊處理,例如附子需要制處理才能減低毒性。
- “盞”是指古代的量器,相當於現在的約100毫升。
- 現代醫學對中藥的療效和安全性仍存在争议,請務必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中藥。
附子(制),蓽澄茄,茴香,葫蘆巴,木香,補骨脂,肉桂,巴戟天,川烏,桃仁,川楝子,沉香(各等分),
(《和劑》)三建湯,除痼冷,接元氣。
椒附丸,治積冷,臍腹引痛,時有盜汗。(二方並見諸虛門。)
(《濟生》)復陽丹,治陽虛陰盛,手足厥冷,暴吐大下,脈細,羸瘦,傷寒陰證。
白話文:
附子(經過炮製處理)、蓽澄茄、茴香、葫蘆巴、木香、補骨脂、肉桂、巴戟天、川烏、桃仁、川楝子、沉香(這些藥材各取等量)。
三建湯可以去除久病的寒氣,接續元氣。
椒附丸用來治療積聚的寒氣,臍腹牽引作痛,偶爾盜汗。這兩種藥方都適用於虛弱的人。
復陽丹用來治療陽氣虛弱,陰氣旺盛,手足冰冷,突然嘔吐腹瀉,脈搏細弱,身體瘦弱,傷寒陰證。
川烏(制),附子(炮),天雄(制),鍾乳粉(各一兩),陽起石(煅,四兩),硃砂(另研,一兩),
上為末,酒煮神麯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麝香鹿茸丸,治真元虛憊,精血耗少。
熟地黃,山藥(各三兩),杜仲(炒),鹿茸(酒炙,各兩半),五味子,肉蓯蓉,牛膝(酒洗),沉香(半兩),麝香(五分),
白話文:
【川烏(炮製)、附子(炮製)、天雄(炮製)、鍾乳粉(各三錢)、陽起石(煅、一兩二錢)、硃砂(另研、三錢)】
以上各味均研磨成粉末,與酒煮後的神麪糊混合,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粒,於空腹時,以鹽水吞服。
【麝香鹿茸丸】,用於治療真元虛弱、精血不足的情況。
【熟地黃、山藥(各九錢)、杜仲(炒)、鹿茸(酒炙、各六錢)、五味子、肉蓯蓉、牛膝(酒洗)、沈香(三分)、麝香(五分)】
以上各材料分別按照規定比例研磨成粉末,混合使用,具備調理身體、補充元氣、滋養血液的功效。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食前鹽湯下,四十丸。
耆附湯,治氣虛陽弱,虛汗不止,肢體倦怠。
黃耆(蜜炙,半兩),附子(制,三錢),
水二盞,姜十片,煎一盞服。
附參湯,治真陽不足,上氣喘急,自汗盜汗,氣短眩暈,但是陽虛氣弱之證,並宜服之。
人參(三錢),附子(制,二錢),
水二盞,姜十片,煎一盞,無時服。
茸附湯,治精血俱虛,榮衛耗損,潮熱自汗,怔仲驚悸,肢體倦乏。
鹿茸(去毛,酒炙),附子(制。各二錢),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末,用蜂蜜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飯前用鹽湯送服,每次四十丸。
耆附湯,用於治療氣虛陽弱,虛汗不止,肢體倦怠。
將黃耆(用蜂蜜炙烤,半兩),附子(制過的,三錢),
加水兩盞,薑十片,煎煮至一盞服用。
附參湯,用於治療真陽不足,上氣喘急,自汗盜汗,氣短眩暈,凡是陽虛氣弱的症狀,都適合服用。
人參(三錢),附子(制過的,二錢),
加水兩盞,薑十片,煎煮至一盞,無時間限制服用。
茸附湯,用於治療精血俱虛,榮衛耗損,潮熱自汗,怔仲驚悸,肢體倦乏。
鹿茸(去毛,用酒炙烤),附子(制過的,各二錢),
水二盞、姜十片,煎八分,食前服。
黑鉛丹,治真元虛憊,陽氣不固,三焦不和,冷氣刺痛,飲食無味,腰背沉重,膀胱久冷,夜多小便,女人血海久冷,赤白帶下,及陰證、陰毒,四肢厥冷,不省人事。急用棗湯吞二百粒,即便回陽。此藥大能升降陰陽,補虛益元,墜痰除濕破癖。(方見頭痛門。)
養正丹,升降水火,接助元陽,治咳逆翻胃,痰結頭眩,腹痛腰疼,霍亂吐瀉。(方見頭暈門。)
金鎖正元丹,治真氣不足,元陽虛冷,遺精白濁,嘔吐腹痛,足膝無力,痠疼拘急,面黃神倦,一切虛弱,並宜治之。(方見瀉泄門。)
白話文:
取水兩杯,加入薑片十片,煎煮至八分滿,飯前服用。黑鉛丹用於治療真元虛弱、陽氣不足、三焦不調、寒氣刺痛、飲食無味、腰背沉重、膀胱久寒、夜尿頻多,以及女性血海虛寒、赤白帶下等陰虛、陰毒證狀,還有四肢厥冷、昏迷不醒等急症。緊急情況下,可服用棗湯並吞服黑鉛丹兩百粒,可迅速回陽。此藥具有升降陰陽、補虛益元、化痰除濕、破除癖積的功效。養正丹則用於治療咳嗽氣逆、胃翻、痰結頭眩、腹痛腰痛、霍亂吐瀉等症。金鎖正元丹則用於治療真氣不足、元陽虛寒、遺精白濁、嘔吐腹痛、足膝無力、痠痛拘急、面黃神倦等虛弱症狀。
來復丹,此藥合二儀,配陰陽,奪天地衝和之氣,乃水火既濟之方,可冷可熱,可緩可急,善治榮衛不交,滋養心腎,能升能降。上實下虛,氣閉痰逆,心腹冷痛,臟腑虛滑不問男婦老幼,危急之證,但有胃氣,無不獲安。補損扶衰,救陰助陽,神功不可盡述。
舶上硫黃(透明者佳,一兩),太陰玄精石(一兩,研細,水飛),青皮(二錢),硝石(一兩,同硫黃為末入碟內,以微火溫炒,用柳木篦子不住手攪,令陰陽氣相入,不可太過,恐傷藥,再研極細,方入藥),陳皮(去白),五靈脂(研細水飛。各二錢),
白話文:
來復丹 方劑說明
來復丹,此藥方融合了天地陰陽之氣,如同二儀相合,陰陽調和。它擷取了天地間衝和之氣,乃水火既濟之方,可冷可熱,可緩可急。此方善治榮衛不交,滋養心腎,能升能降。適用於上實下虛、氣閉痰逆、心腹冷痛、臟腑虛滑等症狀,不分男女老幼,凡屬危急之症,只要尚存胃氣,服用此方皆可獲安。來復丹能補損扶衰,救陰助陽,其神效不可盡述。
藥材:
- 舶上硫黃(透明者佳,一兩):取透明的舶上硫黃,一兩。
- 太陰玄精石(一兩,研細,水飛):取太陰玄精石,一兩,研磨成細粉,再用清水漂洗。
- 青皮(二錢):取青皮,二錢。
- 硝石(一兩,同硫黃為末入碟內,以微火溫炒,用柳木篦子不住手攪,令陰陽氣相入,不可太過,恐傷藥,再研極細,方入藥):取硝石,一兩,與硫黃一起研磨成粉,放入碟子中,用微火慢慢炒,並用柳木篦子不停攪拌,使陰陽之氣交融,不可過度加熱,以免損傷藥性,然後再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方可入藥。
- 陳皮(去白):取陳皮,去除其白色部分。
- 五靈脂(研細水飛,各二錢):取五靈脂,研磨成細粉,再用清水漂洗,各取二錢。
上五靈脂為末,入青皮、陳皮末,和勻;又次入玄精硝黃和勻,好酒醋煮,糊丸豌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酒送下。小兒驚風欲絕,研碎米湯調下;大小伏暑悶亂,紫蘇湯下。婦人產後血暈,惡露不止,醋湯下。赤白帶,小腹痛,男子疝氣,諸痛不辨陰陽之證,悉宜服之。
安腎丸,治腎經積冷,下元虛憊,目暗耳鳴,四肢無力,夜夢遺精,小便頻數。常服壯元陽,益腎水。
桃仁(去皮炒,四十八兩),肉桂(去粗皮,十六兩),白蒺藜(炒),巴戟天(去心),肉蓯蓉(酒浸,炙),破故紙(炒),茯苓,白朮,石斛,萆薢(各四十八兩),川烏(制,十六兩),
白話文:
將五靈脂研磨成粉末,加入青皮、陳皮末混合均勻;再加入玄精硝黃混合,用好酒醋煮成糊狀,製成豌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酒送服。小兒驚風欲絕,可研碎後用米湯調服;大小伏暑悶亂,可配紫蘇湯服用。婦人產後血暈,惡露不止,可配醋湯服用。赤白帶,小腹痛,男子疝氣,以及各種疼痛不辨陰陽的症狀,都適合服用。
安腎丸可治療腎經積冷、下元虛憊、目暗耳鳴、四肢無力、夜夢遺精、小便頻數等症狀。常服可壯元陽,益腎水。
將桃仁(去皮炒,四十八兩)、肉桂(去粗皮,十六兩)、白蒺藜(炒)、巴戟天(去心)、肉蓯蓉(酒浸,炙)、破故紙(炒)、茯苓、白朮、石斛、萆薢(各四十八兩)、川烏(制,十六兩)……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
接真湯,治陰病,手足厥冷,腰腹疼痛,真氣不足,衰憊欲絕。
沉香(二錢),丁香(一錢),麝香(五分),附子(制,三錢),
水二盞,姜七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渣,空心溫服。
靈砂,治諸虛痼冷厥冷,神效。
水銀(三兩),硫黃(一兩),
煉硃砂作水銀,即此砂也。就於市肆贖之,研為末,糯米糊丸,麻子大。每服五七丸,加至十五丸,空心,人參棗湯下,或鹽湯下。疝氣偏墜,木腎腫疼,炒茴香入酒煎,溫下。虛勞咳嗽,入姜烏梅,紫蘇煎湯下。盜汗,小便多,牡蠣入鹽湯下。嘔逆翻胃,丁香木香湯下。痎瘧不已,桃柳枝煎湯下。
白話文:
將藥材煉成蜜丸,每粒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空腹服用三十粒,溫酒或鹽湯送服。此方名為「接真湯」,用於治療陰虛寒症,表現為手腳冰冷、腰腹疼痛、氣虛乏力、體力衰竭等。方劑包括沉香、丁香、麝香、附子等,用兩盞水、七片薑、一枚棗煎煮七分,去渣後空腹溫服。
靈砂則專治各種虛寒症,特別是手腳冰冷、神氣不足等,效果顯著。靈砂的製作方法是用水銀和硫黃煉製成硃砂,市面上可以買到。將靈砂研成粉末,製成如麻子般大小的糯米糊丸,每次空腹服用五至七粒,最多可服至十五粒,以人參棗湯或鹽湯送服。如果伴有疝氣偏墜、腎虛腫痛,可加入炒茴香,用酒煎服。虛勞咳嗽則加入薑、烏梅,用紫蘇煎湯送服。盜汗、小便多則加入牡蠣,用鹽湯送服。嘔逆翻胃則加入丁香、木香湯送服。痎瘧不止則加入桃柳枝煎湯送服。
腹滿腰痛,莪朮湯下。遺精白濁,茯苓湯下。走注遍身風,嚼蔥白酒下。婦人血氣痛,延胡索煎湯下。小兒驚風,人參薄荷湯下。
(《百一》)雄朱丹,治宿寒痼冷,飲食嘔逆,久則羸弱,變為勞瘵。
雄黃,硃砂(各二兩),
用瓷盒一個,先以牡丹皮二兩,燒煙,內外熏黃,入雄砂於內,以釅醋和臘茶作餅封盒口,以赤石脂固濟盒縫,又用赤石脂和泥,又固一重,外用鹽泥紙筋,又固一層,用糠火慢煨,令乾。次以炭火煅通紅為度,退火埋土地中,過宿去火毒,取研入後藥。
白話文:
- 取一個瓷盒,先用兩兩牡丹皮燒煙,將盒子的內外燻成黃色。
- 然後將雄黃放入盒內,用濃醋和臘茶混合製成餅狀,封住盒口。
- 用赤石脂填塞盒縫,再用赤石脂和泥土封住第二層。
- 最後用鹽泥和紙筋封住第三層,用糠火慢慢煨烤,使其乾燥。
- 接著用炭火煅燒,直到燒至通紅,然後將火熄滅,埋入土地中過夜,去除火毒。
- 最後取出,研磨成粉末,加入其他藥物中一起使用。
丁香,蓽茇,赤石脂,胡椒,附子,白朮(各一兩),乳香(與石脂同研),官桂,木香(各五錢),
上為細末,和前藥又研勻,以清酒二升二分,熬去一分,入附子末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溫酒或鹽湯送下。
(《秘方》)兜肚方,治腹中寒積,痼冷不散,用之神效。兼丹田、神闕,令人有子。男婦皆可用,有孕勿用。
檀香,排草(各一兩),沉香,丁香(各五錢),丁皮,廣零陵香,馬蹄辛,白芷(各六錢),甘松,附子,乳香(各二錢),麝香(九分),
白話文:
丁香、蓽茇、赤石脂、胡椒、附子、白朮(各一兩),乳香(與石脂同研)、官桂、木香(各五錢),以上藥材研成細末,再與之前的藥材一起研磨均勻。用兩升二分清酒熬煮,去除一分,加入附子末煮成糊狀,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丸,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湯送服。
此方名為「兜肚方」,用於治療腹中寒積、久寒不散,效果顯著。它同時可溫補丹田、神闕,有助於生育。男女皆可服用,但孕婦禁用。
檀香、排草(各一兩),沉香、丁香(各五錢),丁皮、廣零陵香、馬蹄辛、白芷(各六錢),甘松、附子、乳香(各二錢),麝香(九分)。
上十二味,為末,和揉艾鋪綿中,用帛做成兜肚,以線釘定,勿令移動,外又紬夾。裹肚及小腹,初裹一夜,日去之,漸漸至二夜一去,又漸五夜一去,方可常裹。
保真膏,治一切虛冷證,及無子,腎衰,陽事不舉不固,貼丹田及腎,命門穴,久久貼之,大有功效。(方見秘驗門。)
(《良方》)落洗法,治下元虛寒,一切冷病,腰腹冷痛,崩漏帶下。
椒目,川烏,細辛,乾薑,官桂
上等分,為粗末,煎湯,熱洗下部為妙。
白話文:
將以上十二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混合揉入艾草,鋪在棉布上,用絲綢做成腹帶,用線縫好固定,不要移動,再用綢布包裹。將腹帶裹在腹部和小腹,第一天晚上裹一整夜,第二天白天就拿掉,逐漸增加到兩天晚上裹一次,再逐漸增加到五天晚上裹一次,之後就可以經常裹著。
保真膏可以治療各種虛寒症狀,以及不孕、腎虛、陽痿等問題,將膏藥貼在丹田、腎俞、命門穴位,長期貼敷效果顯著。(具體方劑請參考秘驗門。)
落洗法可以治療下元虛寒、各種寒症、腰腹冷痛、崩漏帶下等症狀。
將花椒目、川烏、細辛、乾薑、官桂等藥材等量研磨成粗粉末,煎湯後用熱水洗下半身,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