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五 (17)
卷之五 (17)
1. 六氣遷移加臨之圖
客行天命,有寒暑燥濕風火之化主,當只奉之。客勝則從,主勝則逆。二者自以多少為勝而無復,與常勝殊。
白話文:
外來的氣候變化,像是寒冷、暑熱、乾燥、潮濕、風、火這些,都受到自然規律的支配,我們應該順應這些變化。當外來的氣候變化強盛時,就順從它;當我們體內的主要氣機強盛時,就不要順從它。這兩者之間的強弱變化,會因為外來氣候和體內氣機的消長而有所不同,並不是一直都保持著某一方永遠強盛的狀態,和一般所說的「常勝」情況有所區別。
2. 四間氣之圖
四間
此以客氣論之。司天為三氣,在泉為終氣,余為左右間。司天左為四氣,右為二氣;在泉左為初氣,右為五氣。
歌曰:
如推四間居何地,標準司天與在泉。
左四天旁同右二,左初右五列泉邊。
白話文:
這是從客氣的角度來談論的。司天之位代表三氣,在泉之位代表終氣,剩下的就是左右間氣了。司天位的左邊是四氣,右邊是二氣;在泉位的左邊是初氣,右邊是五氣。
歌訣說:
如果要推算四間氣的位置在哪裡,就要以司天和在泉作為標準。
司天位的左邊是四氣,右邊是二氣,在泉位的左邊是初氣,右邊是五氣,按照這樣排列在旁邊。
3. 六十年主客加臨天氣
午子初寒切霜雪冰,二風雨蟲三暑烘。
四雨霪零走雷電,五濕風兮燥寒終。
未醜初蟲二疵疫,雷雨電雹三氣中。
四乃炎沸五涼燥,大寒凝冽六之功。
熱風時氣申寅初是,二雨三為災亢攻。
四風霧露五寒早,寒風雨蟲六驗工。
酉卯初風雨二熱疫,三發涼風四雨濛。
涼風雨蟲五能致,蟄出不冰應六宮。
瘟疫戌辰初濕涼二,寒熱冰雹三所通。
四風雨蟲五濕熱,寒雪地濕六不空。
亥巳初霧昧二雨熱,熱風雨蟲三卻同。
暴雨溽濕熱用四,雨五六蟄不冰窮。
此皆客行天令居上,故有是不同之化。然平氣至,必當其期;過不及,則先後其候於交氣,期各差十三日而應。
白話文:
子午年:初年寒冷,常有霜雪冰凍;二年多風雨,易有蟲害;三年炎熱如烘烤;四年陰雨連綿,常伴雷電;五年濕熱多風,最終轉為乾燥寒冷。
丑未年:初年多蟲害;二年易有疾病和瘟疫;三年常有雷雨、閃電和冰雹;四年炎熱沸騰;五年涼爽乾燥;六年嚴寒冰凍。
寅申年:初年多熱風和時疫;二年多雨;三年易有災難性的旱涝;四年多風霧露水;五年寒冷較早;六年寒風、雨水和蟲害較為明顯。
卯酉年:初年多風雨;二年易有熱病和瘟疫;三年吹拂涼風;四年陰雨濛濛;五年多涼風、雨水和蟲害;六年蟄伏的蟲類出動,天氣不會太冷。
辰戌年:初年濕涼;二年寒熱交替,常有冰雹;三年情況多變;四年多風雨和蟲害;五年濕熱;六年寒冷下雪,地面潮濕。
巳亥年:初年多霧霾;二年多雨且炎熱;三年吹拂熱風,也常有雨和蟲害;四年常有暴雨、濕熱;五年和六年雨水多,且寒冷到蟲類都不會從冬眠中出來。
這些都是客氣運行的自然規律,因此天氣變化有所不同。然而,正常情況下,氣候變化會在固定的時間到來;如果氣候變化過度或不及時,就會在交節氣的前後有所變化,大約相差十三天左右。
4. 六十年氣運相臨之圖
歌曰:
六十年中紀運歌,運克氣者為不和。
氣如生運為順化,運被氣克天刑多。
小逆見之運生氣,氣運合則天符過。
小逆如己卯歲雖金與土相得,然子臨父位為逆。
白話文:
這首歌訣說的是六十年的氣運變化,如果運的五行剋氣的五行,就會不和順。
如果氣的五行能生運的五行,就代表順利發展。反過來,如果運的五行被氣的五行剋制,容易有災禍刑罰。
有時會出現小的相剋,例如運生氣的情況,如果氣和運的五行相合,就稱為天符,表示運氣特別好。
所謂小的相剋,就像己卯年,雖然金和土相生,但以天干地支的關係來看,子水跑到原本應該由父親(陽土)所處的位置,就屬於小的相剋。
5. 論天符
司天者,司直也,主行天之令,上之位也;歲運者,運動也,主天地間人物化生之氣,中之位也;在泉者,主地之化,行乎地中,下之位也。一歲之中有此上中下三氣,各行化令,而氣偶符會而同者,則通其化,雖無克復之變,則有中病徐暴之異,是謂當年之中。司天之氣與中氣運同者,命曰天符。
符之為言合也。天符共十二年,中又有與當年十二律五行同者,又是歲會,命曰太乙天符。太乙者,尊之之號也,謂一者天會,二者歲會,三者運會,止有四年,不論陰年陽年,皆曰天符為執法,歲會為行令,太乙天符為貴人。邪之中人,則執法者其病速而危,行令者其病徐而持,貴人者其病暴而死。
蓋以氣令中人則深矣。歲會幹律同而非天令。言行令者,象方伯無執法之權,故無速害,病但執持而已。
白話文:
司天,是負責執行天上的命令,屬於最上面的位置;歲運,是天地之間運行的氣,主管天地間萬物的生長變化,屬於中間的位置;在泉,是主管大地的變化,在地底下運行,屬於最下面的位置。一年之中有這上、中、下三種氣,各自運行並發布命令,如果它們的氣剛好相同或相合,那麼它們所產生的變化就會互相貫通。即使沒有互相剋制或反覆變化的情況,疾病的發生也可能會有快慢的差異,這就是所謂的當年狀況。
如果司天的氣和中氣的運行相同,就叫做「天符」。
「符」的意思就是相合。天符總共有十二年,其中又有與當年十二律和五行相同的,又稱為「歲會」,如果又與天符相合,就稱為「太乙天符」。太乙是尊貴的稱號,也就是說,一種是天符,兩種是歲會,三種是運會,總共只有四年。不論是陰年或陽年,都稱天符為執法者,歲會為執行命令者,太乙天符為貴人。邪氣侵入人體,如果遇到執法者,病情會迅速且危險;遇到執行命令者,病情會比較慢,而且持續;遇到貴人,病情會突然且致命。
這是因為氣令對人體的影響很深。歲會的干支與律相同,但並非天上的命令。說執行命令者,就像地方長官一樣,沒有執法的權力,所以不會快速造成傷害,病情只會持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