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二十一 (5)
卷之二十一 (5)
1. 清鎮安神劑
硃砂安神丸(方見驚悸門。),至寶丹(方見中風門。)
牛黃膏,治熱入血室,發狂心熱,不認人者。
牛黃(一錢),硃砂,鬱金(各三錢),腦子(五分),甘草,牡丹皮(各二錢),
上為末,煉蜜丸,皂角子大,新汲水化下。
白話文:
硃砂安神丸(配方請見驚悸門),至寶丹(配方請見中風門)。
牛黃膏,用來治療熱氣侵入血室,導致發狂心熱,不認人的症狀。
配方:牛黃一錢,硃砂、鬱金各三錢,腦子五分,甘草、牡丹皮各二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做成丸藥,大小如皂角子,用新汲取的水送服。
2. 內傷虛熱劑
(東垣)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門)治內虛,脾胃下陷,食不知味,五心煩熱。
升陽益胃湯(同上),十全大補丸(方見虛門。)
白話文:
這是東垣先生所創的補中益氣湯,其方劑記載於《內傷門》中。此方用於治療內虛症狀,包括脾胃下陷、食慾不振、口淡無味、五心煩熱等。
升陽益胃湯,同樣出自《內傷門》,而十全大補丸則出自《虛門》。
說明
- 「東垣」指的是元代醫學家李杲,其醫學理論體系被稱為「東垣學派」。
- 「內傷門」和「虛門」都是中醫經典著作的篇章名稱,可能出自不同醫書。
- 「補中益氣湯」、「升陽益胃湯」和「十全大補丸」都是中醫常用方劑。
3. 滋陰退熱劑
(東垣)滋腎丸(方見火門。),補陰丸,六味地黃丸,治腎虛發熱,新久憔悴,骨蒸盜汗,五臟不足,黃瘦脫血。(三方並見虛損門。)
黃連香薷飲(治暑熱方,見暑門。)
七情鬱結而熱者,火鬱湯(方見暑門。)
白話文:
東垣的滋腎丸、補陰丸、六味地黃丸,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發熱、久病體虛、骨蒸盜汗、五臟虛弱、面色萎黃、消瘦失血等症狀。這三種藥方都可以在虛損門找到。
黃連香薷飲治療暑熱,可以在暑門找到。
七情鬱結導致發熱的,可以用火鬱湯治療,同樣可以在暑門找到。
4. 衛生易簡方
《聖惠方》:,治熱煩滿悶,不能食。用豨薟草生搗汁,服三四合效。
一方:,治心經留熱,煩躁,用梨汁頓服,一碗即止。
一方:,治發熱,口乾,小便澀。用甘蔗搗汁飲之。
一方:,治熱毒。用雞蛋清三個,蜜一合,和服之愈。
一方:,治五臟伏熱如火,煩悶而煩,用凝水石為末極細,每服挑一錢,水調下。橫理者為凝水石;順理者為寒水石。
《食醫心鏡》:,治熱攻心,煩躁恍惚。牛蒡根搗汁一升,食後分三服。
白話文:
《聖惠方》記載,治療發熱、腹部飽脹、胸悶,食慾不振,可以用豨薟草生鮮搗汁,服用三四合即可見效。
另一方治法,針對心經留熱,煩躁不安,可以用梨汁一次服用一碗,即可止住症狀。
還有方子,治發熱、口乾、小便困難,可以用甘蔗搗汁飲用。
另一方,治療熱毒,可以用雞蛋清三個,加入蜂蜜一合,混合服用即可痊癒。
《聖惠方》還記載,治療五臟伏熱如火,煩悶不安,可以用凝水石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調服。橫紋理者為凝水石,順紋理者為寒水石。
《食醫心鏡》記載,治療熱攻心,煩躁不安,恍惚迷亂,可以用牛蒡根搗汁一升,飯後分三次服用。
一方:,治時熱毒,心神煩躁。用藍靛一匙,以新汲水一盞調服。
一方:,治胸中燥熱,或渴而躁。用葛粉四兩,先以粟米半升,水浸一宿,漉去濕,拌勻煮粥食之。
一方:,治諸熱用六月雪煎湯,日三服。
白話文:
方一:
治療時熱毒,心神煩躁。取藍靛一匙,以新汲水一盞調服。
方二:
治療胸中燥熱,或口渴且躁動不安。取葛粉四兩,先以粟米半升,浸泡於水中一晚,濾去水分,與葛粉拌勻煮粥食用。
方三:
治療各種熱症,可使用六月雪煎湯,每日服用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