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十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十四 (3)

1. 四物湯論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空心調下五丸,漸加七丸,以通為度。

經驗調經湯,治月經不調,或前或後,來多來少,或逾月不來,或一月兩至,服之皆效。

當歸(酒洗,一錢),阿膠(炒成珠),半夏(制),白芍藥(酒炒),人參,牡丹皮,川芎,麥門冬,甘草(各七分),桂心,吳茱萸(泡。各二分)

上水鍾半,姜三片,煎八分,空心稍熱服。

促經湯,治月經過期不行,腰腹作痛。

香附子,熟地黃,白芍藥,莪朮,木通,蘇木(各八分),當歸(一錢),川芎,紅花,甘草(五分),肉桂,桃仁(二十粒,去皮尖)

上水鍾半,煎八分,空心溫服。

紅花歸尾散,治氣虛損,或積瘀血不行,過期斷續不定,時作腹痛,室女月經不通並效。

紅花,蘇木,紫威,牛膝(酒洗),歸尾,甘草(各二兩),白芷,肉桂(各兩半),劉寄奴(五兩),赤芍藥(九兩),

上為細末,空心熱酒調服三錢,食前臨臥再服。若久不行經,濃煎紅花酒調下。

鎮經湯,治經水先期而來,過多不止。蓋因腎水陰虛,不能鎮守,待時相火助行故也。

當歸(錢半),白芍藥,生地黃,黃柏(各七分),阿膠珠,條黃芩,知母,甘草,川芎(各五分),香附子(制),薑黃連(各八分),白芷(三分),

上水盞半,煎七分,空心服。

固經丸,治經水過多不止。

樗根白皮(七錢半),黃芩,龜板(各一兩),白芍藥(炒七錢),黃柏,香附米(制,三錢半),

上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白湯送下。

朮附丸,治月經不調,臍腹㽲痛,肋疼腰脹,噁心頭暈,或發熱發寒,心忪乏力,崩中帶下並治。

蒼朮(去土,一斤,用米泔水浸,遂日換新泔,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切片焙乾,分四制。一分用茴香一兩,鹽一兩同炒術黃為度;一分用川烏一個,制,切片,川楝子一兩,打碎,同術炒黃為度;一分用川椒一兩,去目及合口者,破故紙一兩,同術炒黃為度;一分用好醋好酒各一盞,煮術干,焙燥用之),香附米(一斤,分四制,酒、醋、鹽水、童便,如前分四時各浸日數,炒乾)

上為末,老米麵作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白湯下。一方有艾葉、當歸。

四物益母丸,治婦人經水不調,小腹有塊,時痛,服此愈,而有孕。

川當歸(酒洗),熟地黃(制。各四兩),川芎,白芍藥(炒。各一兩),益母草(不犯鐵器,為末,半斤),香附子(制,斤),吳茱萸(酒泡,二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空心酒化下。如不喜化,只作小丸吞服亦可。

克應丸,治婦人赤白帶下。

熟地黃,赤芍藥(各二兩),當歸(二兩半),赤石脂(煅),龍骨,牡蠣(煅,以酒焠),茯苓,牡丹皮,川芎,艾葉(制,研。各一兩),

白話文:

四物湯論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空腹時服用五顆,然後逐漸增加到七顆,以腸道暢通為度。

經驗調經湯,治療月經不調,無論是提前或延後,量多或量少,或是超過一個月不來,或是一個月來兩次,服用後都有效果。

藥材包括:當歸(用酒洗過,一錢)、阿膠(炒成珠狀)、半夏(炮製過)、白芍藥(用酒炒過)、人參、牡丹皮、川芎、麥門冬、甘草(各七分)、桂心、吳茱萸(用熱水泡過,各二分)。

加入一碗半的水,放入三片生薑,煎煮至剩八分,空腹稍微熱的時候服用。

促經湯,治療月經超過期限沒來,腰腹疼痛。

藥材包括:香附子、熟地黃、白芍藥、莪朮、木通、蘇木(各八分)、當歸(一錢)、川芎、紅花、甘草(五分)、肉桂、桃仁(二十粒,去皮尖)。

加入一碗半的水,煎煮至剩八分,空腹溫熱的時候服用。

紅花歸尾散,治療氣虛虧損,或是有瘀血積聚導致月經不來,或是經期不規律、斷斷續續,時常腹痛,未婚女性月經不通也有效。

藥材包括:紅花、蘇木、紫威、牛膝(用酒洗過)、歸尾、甘草(各二兩)、白芷、肉桂(各兩半)、劉寄奴(五兩)、赤芍藥(九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末,空腹時用熱酒調服三錢,飯前和睡前再各服一次。如果長期月經不來,可以用濃煎的紅花酒調服。

鎮經湯,治療月經提前來,量多不止。這是因為腎陰虛,無法固守,導致虛火助長經血運行所致。

藥材包括:當歸(一錢半)、白芍藥、生地黃、黃柏(各七分)、阿膠珠、條黃芩、知母、甘草、川芎(各五分)、香附子(炮製過)、薑黃連(各八分)、白芷(三分)。

加入一碗半的水,煎煮至剩七分,空腹服用。

固經丸,治療月經過多不止。

藥材包括:樗根白皮(七錢半)、黃芩、龜板(各一兩)、白芍藥(炒過,七錢)、黃柏、香附米(炮製過,三錢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糊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七十顆,空腹用白開水送服。

朮附丸,治療月經不調,肚臍腹部疼痛,肋骨疼痛、腰部脹痛,噁心頭暈,或是發冷發熱,心悸乏力,崩漏、帶下病也都有效。

藥材包括:蒼朮(去土,一斤,用淘米水浸泡,每天換新的淘米水,春天泡五天,夏天泡三天,秋天泡七天,冬天泡十天。切片焙乾,分成四份炮製。一份用茴香一兩,鹽一兩同炒至蒼朮變黃;一份用川烏一個(炮製過,切片),川楝子一兩(打碎),一同炒至蒼朮變黃;一份用川椒一兩(去除種子和破裂的),破故紙一兩,一同炒至蒼朮變黃;一份用好醋好酒各一碗,煮蒼朮至乾,烘乾使用),香附米(一斤,分成四份炮製,用酒、醋、鹽水、童便,依照春夏秋冬四季泡藥材的天數,炒乾)。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老米麵糊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顆,空腹飯前用白開水送服。有個方子裡加了艾葉、當歸。

四物益母丸,治療婦女月經不調,小腹有硬塊,時常疼痛,服用後可以痊癒,並且有助於懷孕。

藥材包括:川當歸(用酒洗過)、熟地黃(炮製過,各四兩)、川芎、白芍藥(炒過,各一兩)、益母草(不能接觸鐵器,研磨成粉,半斤)、香附子(炮製過,一斤)、吳茱萸(用酒泡過,二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藥丸,大小如彈珠。每次服用一顆,空腹用酒化開服用。如果不想化開,直接做成小丸吞服也可以。

克應丸,治療婦女赤白帶下。

藥材包括:熟地黃、赤芍藥(各二兩)、當歸(二兩半)、赤石脂(煅燒)、龍骨、牡蠣(煅燒後用酒淬過)、茯苓、牡丹皮、川芎、艾葉(炮製過,研磨成粉,各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