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二 (1)

1. 藥方

雞蘇散,治婦人吐血,煩心,昏悶。

雞蘇葉(一錢),阿膠,刺蘇,生地黃(各一錢),黃耆,羚羊角屑,茜根,甘草,伏龍肝,麥門冬,當歸,黃芩(各五分),

上咀,水盞半,姜三片、竹茹一彈丸,煎七分,溫服。

雞蘇煎,治婦人虛損,氣逆不止。

雞蘇葉,黃芩(各八分),當歸,赤芍藥(各五分),伏龍肝,阿膠(各一錢),

上咀,水煎服。

五汁煎,治婦人熱毒上攻,吐血不止。

生藕汁,刺蘇汁,生地黃汁(各三兩),生薑汁,白蜜(一合)

上和勻,煎數沸,無時以小盞調炒麵塵一錢服。

養生方,治婦人虛勞,吐血、衄血、下白,自汗。

黃耆,白芍藥,甘草(各一錢),熟地黃(三錢),

上咀,水、酒各一盞,煎七分,食前溫服。

四生丸,治吐血、衄血,陽乘於陰,血熱妄行,宜服此藥。

生荷葉,生艾葉,生柏葉,生地黃(各等分),

上爛研,丸如雞子大。每服一丸,水三盞,煎一盞,無時服,

犀角地黃湯,治內有瘀血,鼻衄,吐血,面黃,大便黑。

乾薑甘草湯,治陰乘於陽,嘔血,服涼血藥不效用此。(二方並見前吐血門。)

青餅子,治咯血。

青黛(一兩),杏仁(一兩,以牡蠣粉炒,去皮尖用)

上一處同研成膏,熔黃蠟和作三十餅子。各服一餅,用乾柿半個夾定,以濕紙包煨令香,同嚼,粥飲下無時。

千金方,治吐血,百藥不效,此方如神。

地黃汁(半升),生大黃末(方寸匕)

上煎地黃汁三、五服,調大黃末,令作三服。

龍肝散,治同前。

伏龍肝(即灶心土,研極細)

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頻服取效。以上方皆治熱甚者。

白話文:

雞蘇散:治療婦女吐血,心煩意亂,昏沉的狀況。

藥材包含:雞蘇葉(一錢)、阿膠、刺蘇、生地黃(各一錢)、黃耆、羚羊角屑、茜根、甘草、伏龍肝、麥門冬、當歸、黃芩(各五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一盞半的水,再放入三片生薑和一顆竹茹(約彈丸大小),煎煮至剩七分,溫熱服用。

雞蘇煎:治療婦女因虛弱導致氣往上衝,無法停止的狀況。

藥材包含:雞蘇葉、黃芩(各八分)、當歸、赤芍藥(各五分)、伏龍肝、阿膠(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煮後服用。

五汁煎:治療婦女因熱毒往上侵襲,導致吐血不止的狀況。

藥材包含:新鮮的藕汁、刺蘇汁、生地黃汁(各三兩),生薑汁、白蜜(一合)。

將以上藥汁混合均勻,稍微加熱煮滾,不拘時間,每次取小杯,加入一錢炒過的麵粉攪拌均勻後服用。

養生方:治療婦女因虛弱勞累導致的吐血、流鼻血、白帶過多、自汗等症狀。

藥材包含:黃耆、白芍藥、甘草(各一錢)、熟地黃(三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一杯水和一杯酒,煎煮至剩七分,在飯前溫熱服用。

四生丸:治療吐血、流鼻血,因陽氣過盛而使陰血妄行,血熱不止的狀況,宜服用此藥。

藥材包含:新鮮的荷葉、艾葉、柏葉、生地黃(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搗爛成泥,製成如雞蛋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加入三杯水煎煮至剩一杯,不拘時間服用。

犀角地黃湯:治療體內有瘀血,導致流鼻血、吐血、面色蠟黃、大便發黑等狀況。

乾薑甘草湯:治療因陰氣過盛導致嘔血,服用清涼降火的藥物無效時,可以使用此方。(這兩個方子在前面的吐血章節有提到。)

青餅子:治療咳血。

藥材包含:青黛(一兩)、杏仁(一兩,用牡蠣粉炒過,去皮尖)。

將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膏狀,加入融化的黃蠟混合,製成三十個餅狀。每次服用一個餅,用半個乾柿子夾住固定,再用濕紙包好加熱煨香,和柿子一起嚼服,然後喝粥,不拘時間服用。

千金方:治療吐血,各種藥物都無效時,此方有奇效。

藥材包含:生地黃汁(半升)、生大黃末(約一指甲的量)。

先煎煮地黃汁,服用三到五次後,再加入大黃末混合均勻,分三次服用。

龍肝散:治療與上述千金方相同的情況。

藥材包含:伏龍肝(即灶心土,研磨至極細)。

每次服用二錢,用剛打的新鮮井水調和後服用,頻繁服用以達到療效。 以上這些藥方都是治療因熱過盛引起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