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五 (1)
卷之十五 (1)
1. 婦人心胸嘈雜候
2. 病機
心胸嘈雜,婦人多有之,皆因火動其痰也,或云是血嘈,多用豬心紫血炒食之即愈。此亦血導血歸源耳已。恰如鹽梅下涎之義,不若許學士旋覆花湯治心腹中脘痰水冷氣,心下汪洋,嘈雜腸鳴,口吐清水或自出,脅肋脹急不欲食,此胃氣虛冷所致。其脈沉遲弦細,是其證也。
(學士)旋覆花湯,治嘈雜。
旋覆花,北細辛,橘紅,桂心,人參,甘草,苦梗,白芍藥,半夏(各五分),赤茯苓(三分),
水盞半,姜七片,煎八分,食遠服。
茱萸四物湯,治血嘈吞酸,吐酸水。
吳茱萸(泡),當歸,川芎,芍藥,生地黃(姜炒。各等分。)
上咀,每服半兩,水盞半,煎七分,溫服。
白話文:
病機
心胸感到煩躁不安,這種情況在婦女身上比較常見,多半是因為體內火氣引動痰液所造成。也有人認為這是血虛引起的煩躁,大多會用豬心和紫色的血液一起炒來吃,就會好轉。這也是讓血順利回歸原處的方法而已。就像吃鹽梅會生津一樣的道理。但其實不如使用許學士的旋覆花湯來治療心腹、中脘(胃部)因痰水冷氣造成的疾病,這種情況會導致胃部積水、腸鳴、心胸煩躁,口中吐出清水或自然流出,兩側脅肋脹滿且不想吃東西,這是因為胃氣虛寒所導致的。它的脈象是沉遲、弦細,這就是這種病症的特點。
(許學士)旋覆花湯,治療心胸煩躁。
旋覆花、北細辛、橘紅、桂心、人參、甘草、桔梗、白芍藥、半夏(各五分)、赤茯苓(三分),
用水一盞半,加生薑七片,煎煮至八分,在飯後服用。
茱萸四物湯,治療因血虛引起的煩躁、吞酸、吐酸水。
吳茱萸(用熱水泡過)、當歸、川芎、芍藥、生地黃(用薑汁炒過,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半兩,用水一盞半,煎煮至七分,溫服。
3. 婦人吐血候
4. 病機
夫血外行於經絡,內榮於臟腑。若氣血損傷,經絡則虛。血行失於常理,氣逆者吐血。又怒則氣逆,甚則嘔血。然憂思、驚恐、內傷、氣逆,火載血上,錯經妄行,皆吐血也。與男子吐血門參看處治,用藥則一也。茲惟切要數方而已。
白話文:
血在體外運行於經絡之中,在體內則滋養臟腑。如果氣血受損,經絡就會變得虛弱。當血液運行失去常軌,如果氣往上逆,就會導致吐血。另外,發怒也會使氣逆,嚴重時也會嘔血。然而,憂愁思慮、驚嚇恐懼、內傷、氣逆,這些情況都會使火氣帶著血往上衝,導致血液不循常道而妄行,這些都會造成吐血。治療方法可以參考男子吐血的相關篇章,用藥原則也相同。這裡只列出幾個最關鍵的藥方。